《北京市精品課程·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大學生學習手冊:與你同行》主要內(nèi)容包括:理想信念人生不熄的火光、精神追求壯美的青春樂章、創(chuàng)造人生美好生活的力量、道德情操青春花朵的芬芳、共建家園詩意棲居的地方、成家立業(yè)幸福航船的雙槳、法律精神現(xiàn)代公民的修養(yǎng)、法治建設文明發(fā)展的保障等。
張曉紅,1968年5月出生于四川,副教授,博士(在讀),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務,教授思想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內(nèi)容。齊春桓,1964年2月出生于河北,講師,主要從事藝術教育及研究,教授思想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內(nèi)容。
李明,1964年2月出生于新疆,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課程主持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授思想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內(nèi)容。
范力軍,1966年10月出生于北京,副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法律教學與研究,教授法律基礎、合同法方面的內(nèi)容。
車雷,1973年9月出生于江蘇,講師,博士(在讀),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教授法律基礎方面的內(nèi)容。
“初入大學”
胡錦濤總書記在同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基本情況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設計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模塊
推薦閱讀書目
緒論大學生活開拓未來的希望
思想材料
分析探討俞敏洪在北京大學2008年開學典禮上的發(fā)言
我的課堂學習記錄
自測題目
研究性小組討論:一種學習和交流方式
第一次研究性小組討論
參考讀物
第一章 理想信念人生不熄的火光
思想材料
分析探討沙流河:理想
馬加爵:“沒有理想,是我人生最大的失敗”
我的課堂學習記錄
自測題目
參考讀物
第二章 精神追求壯美的青春樂章
思想材料
分析探討讓愛國主義煥發(fā)時代的光芒
英名校面試官:請帶著中國特色去留學
我的課堂學習記錄
自測題目
小組活動
第三章 創(chuàng)造人生美好生活的力量
思想材料
分析探討戴維的發(fā)現(xiàn)
泛美時代的困惑與憂思
佚名詩
我的課堂學習記錄
自測題目
第二次研究性小組討論
參考讀物
第四章 道德情操青春花朵的芬芳
思想材料
分析探討為人民服務
紀念白求恩
雷鋒日記選
富蘭克林十三項做人原則
我的課堂學習記錄
自測題目
第五章 共建家園詩意棲居的地方
思想材料
分析探討二十五條人生建議
大學生十大不文明行為
昆明十大學生羞辱女同學長達五小時強拍裸照被逮捕
我的課堂學習記錄
自測題目
小組活動
……
第六章 成家立業(yè)幸福航船的雙槳
第七章 法律精神現(xiàn)代公民的修養(yǎng)
第八章 法治建設文明發(fā)展的保障
課程學習總結交流
實踐環(huán)節(jié)總結交流
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報告
老師的話
結束語
分析探討
材料之一
為人民服務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毛澤東
我們的共產(chǎn)黨和共產(chǎn)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恩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nèi)绻腥秉c,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熬喺边@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采用了。只要我們?yōu)槿嗣竦睦鎴猿趾玫模瑸槿嗣竦睦娓恼e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shù)人民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jīng)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jù)地4,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斗。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shù)人民的痛苦,我們?yōu)槿嗣穸溃褪撬赖闷渌。不過,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zhàn)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今后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zhàn)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