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nèi)外中國戲曲史家自選集”叢書旨在全面匯聚和展示新時期海內(nèi)外中國戲曲史研究成果,由在該領(lǐng)域有卓越成就和廣泛影響的中國戲曲史家遴選自己最具代表性、水平最高的學術(shù)論文,結(jié)集出版。本書是我國著名學者周育德教授的自選集。
本叢書由活躍在中國戲劇史、中國古代戲劇研究領(lǐng)域第一線的海內(nèi)外優(yōu)秀學者遴選其代表性論文集結(jié)而成,涵蓋從諸宮調(diào)、原本,到金元雜劇、宋元南戲、明清傳奇、花部戲曲、民間小戲,祭祀戲曲等多種戲劇文體,涉及戲劇理論、戲劇史實、表演理論、作品評述與考證、中國戲劇發(fā)展流變及海外傳播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代表了新時期該研究領(lǐng)域的高水平.
周育德,男,1938年11月生于山東省平度市。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原研究員,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1961年畢業(yè)于杭州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yè)于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生部戲劇學系。多年來從事戲曲歷史及理論的研究與教學。著有《中國戲曲文化》《湯顯祖論稿》《昆曲與明清社會》等
目 錄
我和戲曲研究(代序)
湯顯祖研究
也談戲曲史上的“湯沈之爭”
湯顯祖研究若干問題之我見
一、湯顯祖劇作的格律與腔調(diào)
二、王驥德的張冠李戴
三、所謂沈、湯之間的“樹幟而角”
“臨川四夢”中的明代社會
一、腐敗透頂?shù)淖罡呓y(tǒng)治集團
二、腐朽黑暗的政治制度
三、頻繁復雜的民族戰(zhàn)爭
四、虛偽惑人的思想統(tǒng)治
五、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政治
湯顯祖宇宙觀、人性論及社會觀新探
一、湯顯祖的宇宙觀
二、湯顯祖的人性論
三、湯顯祖的社會政治思想
湯顯祖文藝思想初探
一、言情
二、尚真
三、務奇
四、通變
湯顯祖的貶謫之旅與藝文創(chuàng)作
一、自得自適的情懷
二、滿載而歸的嶺南壯游
三、嶺南之旅與《牡丹亭》
四、海南之旅與《邯鄲記》
湯顯祖與道學
作為教育家的湯顯祖
———徐聞貴生書院所見
湯顯祖——晚明文壇的弄潮兒
《牡丹亭》明清版本的時代文化印記
一、你也言“情”,我也言“情”
二、你也說“律”,我也說“律”
三、佳人才子,同舞筆墨
四、文網(wǎng)森森,禁錮手腳
五、舞臺呈現(xiàn),精益求精
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
———《牡丹亭》“家門”解
湯顯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解
古戲班偶見
《消寒新詠》札記
乾隆末年進京的徽班
———讀《消寒新詠》所見
乾隆末年秦腔在北京
———讀《消寒新詠》所見
名噪都下的集秀揚部
———讀《消寒新詠》所見
揚州太平班和迎鑾戲
戲曲與宗教
方相氏裝束的哲理意蘊
一、方相氏體現(xiàn)的空間觀念
二、方相氏體現(xiàn)的時間觀念
三、方相氏與造化論
四、方相氏與九宮
苗家儺公儺母斷想
一、苗家的儺崇拜
二、儺公儺母的來歷
三、洪水神話的普遍性
四、儺公儺母與龍圖騰
五、儺公儺母與民間宗教
“戲祖”誕生的宗教文化背景
一、宗教娛樂的優(yōu)生兒
二、三教混同的宣傳品
中國戲劇文化的宗教基因
一、中國戲劇與宗教的血緣關(guān)系
二、宗教基因在中國戲劇文化中的遺傳
史論述評
明清曲論中的言情說
戲曲舞臺的哲理認知
一、戲曲舞臺上的時空觀
二、戲曲舞臺上的意象觀
三、戲曲舞臺上的陰陽太極
明清傳奇概說
一、南北曲的交流與南北戲曲的變體
二、南戲的精密化和傳奇體制的形成
三、演唱傳奇的諸種聲腔
四、明清戲曲的創(chuàng)作
五、明清傳奇的演出
明代青陽腔管窺
———《金印記》一折談
一、官腔海鹽,青陽點板
二、不協(xié)宮調(diào),徇意更變
三、滾調(diào)樂府,天下時尚
四、縱橫之說,似可調(diào)和
文化畸人徐渭
康熙時代的平陽亂彈戲
———孔尚任《亂彈詞》瑣議
一、“秦聲秦態(tài)最迷離”———山、陜一帶的亂彈戲歷史悠久,其
藝術(shù)上的成熟是在康熙時代
二、“亂彈曾博翠華看”———康熙時代亂彈戲已達到可以向皇
帝獻演的藝術(shù)水平
三、“最愛葵娃行小步”———亂彈藝人葵娃的“小步”代表著康
熙時代亂彈花旦步法的最高水平
四、“相逢怕到落花時”———亂彈戲演出過洪昇的《長生殿》
簡論唐英的戲曲創(chuàng)作
清代文人的自白劇
鳳陽花鼓話舊
戲曲史研究的拓荒者
———紀念吳梅先生誕辰 周年
也談戲曲史上的“湯沈之爭”
據(jù)說,我國戲曲史上有過那么一場大辯論,即明代萬歷年間爆發(fā)的“湯(顯祖)沈(璟)之爭”,并且擴而大之,說是以沈璟為首的“吳江派”和以湯顯祖為首的“臨川派”在創(chuàng)作和理論上的論戰(zhàn)。據(jù)說,這場論戰(zhàn)界限森嚴,壁壘分明,勢同水火,劍拔弩張,并且其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影響之深,是空前的。
關(guān)于這場論戰(zhàn)的性質(zhì),有人說是現(xiàn)實主義、積極浪漫主義與形式主義的斗爭,有人說是民主思想和封建思想的斗爭,有人說是革新派與復古派的斗爭,甚至有人說它是“儒法之爭”。
我對戲曲史上究竟有無像人們所說的那場“湯沈之爭”,是表示懷疑的。我認為多年來議論不絕的“湯沈之爭”,和歷史事實之間存在很大的距離。而對待歷史上的問題,如果不以充分可靠的歷史事實為依據(jù),是難以得出實事求是的結(jié)論的。
在明代萬歷年間的戲曲界,湯顯祖和沈璟是引人注目的兩大明星,“海內(nèi)斐然向風”,崇拜者、擁護者頗不在少數(shù),一時間,成了人們研究和評論的主要對象?梢哉f在萬歷年間的戲曲界出現(xiàn)了一場“湯沈熱”。當時最有權(quán)威的、最有影響的批評家如呂天成、王驥德、沈德符、凌濛初、馮夢龍、臧晉叔等,無不對湯沈進行品評。
他們的言論也就成了今天所謂“湯沈之爭”的立論根據(jù)。但是,當時人們的言論所涉及的范圍極其狹窄,不足以揭示湯顯祖和沈璟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的全貌,而且,有些言論并不實事求是,因而,持“湯沈之爭”論者由此引出的結(jié)論,往往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為了證明湯沈有過“勢若水火”的論戰(zhàn),論者都沒有忘記引用王驥德這段話:
臨川之于吳江,故自冰炭。吳江守法,斤斤三尺,不欲令一字乖律,而毫鋒殊拙;臨川尚趣,直是橫行,組織之工,幾與天孫爭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舌。吳江嘗謂:“寧協(xié)律而不工。讀之不成句,而謳之始協(xié),是為中之之巧!痹鵀榕R川改易《還魂》字句之不協(xié)者,呂吏部玉繩(郁藍生尊人)以致臨川,臨川不懌,復書吏部曰:“彼惡知曲意哉! 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其志趣不同如此。
和王驥德“塤箎謬合,臭味略同”的呂天成,在《曲品》中也說:
光祿(沈璟)嘗曰:“寧律協(xié)而詞不工,讀之不成句,而謳之始葉,是曲中之工巧!狈畛#@祖)聞之,曰:“彼惡知曲意哉! 予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贝丝梢杂^兩賢之志趣矣。
王、呂二人說得煞有介事,看來湯與沈確乎勢不兩立。湯顯祖自以為是,蠻不講理;沈璟同樣以丑為美,無自知之明。
其實,王、呂引述的這兩段話,并不是沈、湯二人的本意。
先說湯顯祖。為拂去呂、王散布的迷霧,不妨將湯顯祖《答孫俟居》一信摘錄如下:
曲譜諸刻,其論良快。(筆者按:如果“曲譜”是指沈璟所作,那么“良快”云者恰好是湯氏對沈璟的贊美)久玩之,要非大了者。莊子云:“彼烏知禮意!贝艘喟仓庠铡#üP者按:這可能就是王、呂所云“彼惡知曲意哉”的出處)其辨各曲落韻處,粗亦易了。周伯琦(筆者按:應為周德清)作中原韻,而伯琦于伯輝(筆者按:應為鄭德輝)、致遠中無詞名。沈伯時指樂府迷,而伯時于花庵、玉林間非詞手。詞之為詞,九調(diào)四聲而已哉! 且所引腔證,不云未知出何調(diào)犯何調(diào),則云“又一體”“又一體”。彼所引曲未滿十,然已如是,復何能縱觀而定其字句音韻耶? (筆者按:湯氏指出曲譜作者對曲調(diào)的研究尚未臻精透。如果所指為沈璟,那么,連沈璟的侄子、音律大家沈自晉在《〈重定南詞全譜〉凡例》中也說沈璟曲譜有“意所未及,或意所已及而語尚未及者”,“原本亦有曲同而并載,及調(diào)冗而多訛者,可刪也”,“亦有律拗而尚存,及詞雜而難法者,可更也”等?梢姕系呐u并非有意攻擊)弟在此自謂知曲意者,筆懶韻落,時時有之,正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兄達者,能信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