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執(zhí)業(yè)手記》作者憑借長期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經驗,從這一行業(yè)的概況、發(fā)展前景,到各種類型常見典型案例的剖析和解讀,為新手咨詢師提供了全面的指導,體系完整,內容豐富,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參考價值,兼具理論和實戰(zhàn)意義。
賈海泉,48歲,山東省濱州市心理衛(wèi)生學會常務理事,著名心理咨詢專家,心理咨詢督導師、心理學講師,超人氣心理學作家。其獨創(chuàng)的大催眠咨詢術因其卓越的功效,在業(yè)內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
曾擔任《中國青年報》《中國心理學雜志》等多家國內知名報刊雜志?髡撸l(fā)表過數(shù)百篇心理學普及文章,積累了大批忠實讀者。創(chuàng)作出版的心理題材小說《心理診所私密檔案》及親子教育專著《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心理學界和教育界引發(fā)關注,是目前國內人氣較高的心理學作家。
《心理咨詢師執(zhí)業(yè)手記》:
在各類講座中,也有很多同行想讓我傳授一些咨詢技巧,但我感覺這些問題很難用一兩句話解答清楚。
2012年冬天,筆者再次應邀去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講課。那邊的老師事先跟我溝通,希望我講一堂對執(zhí)業(yè)心理師有實際幫助的課。思忖再三,我就將主題定為“論一個心理師的修養(yǎng)”。
筆者個人認為,作為一名心理師,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心理素質是開展工作的基礎,技巧和技術只是補充和輔助。課間休息時,南京師范大家的老師一再提醒我不要只講理論,要講得實際一點。于是,下午我就調整了課件,講了一些咨詢的技巧和技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實,這并非我的初衷,只是我不想太辜負同學們的期望。
很多同學問我,某某大師的課需不需要聽,某某大師的書需不需要看,我總是回答四個字:開卷有益。心理師不但要精讀專業(yè)書籍,更需要博覽群書,拓展知識面。有個問題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不要沉迷于一種體系或理論。也就是說,別太較真兒。
也有學生這樣問:“老師,我處理的那個來訪者的問題是屬于'創(chuàng)傷一型'還是'創(chuàng)傷二型'呢?”聽到這樣的問題,我真的糾結并難以作答。我的意思是,別管創(chuàng)傷幾型,你需要負責的是來訪者的情緒,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有的心理師偏重于精神分析療法,有的則欣賞行為療法。很多心理師學遍所有的心理治療方法,面對來訪者卻仍然感到束手無策,力不從心,這是為什么?因為心理咨詢說到底是一項實踐工作,需要面對面地與一個個陌生人溝通交流。
來訪者的問題離奇古怪又不重復,價值觀也不盡相同,縱使你有多套預案,到時仍然難以短時間跟來訪者接軌。如果比著葫蘆畫瓢,咨詢過程中就顯得很生硬,像是做夾生飯,那當然不是咨詢的目的。
2011年秋天,法國南特省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專家高朗先生來國內做學術交流,筆者親眼目睹了他的一例心理咨詢過程。這是一例因孩子心理問題而導致的親子關系案例。
高朗先生只是關切地蹲在地上與孩子交談,不時地整理一下孩子的衣服,摸摸孩子的頭。奇怪的是,這個只有七歲的男孩,一點也不抵觸這位白頭發(fā)、藍眼睛的外國爺爺,對他一句句地訴說自己的“困惑”。
咨詢結束后,詢問孩子父母的意見,他們感到很不滿意。母親說,好不容易見到了這么一個心理咨詢大家,鬧了半天只是問了孩子幾個問題就完了,真有點失望。
筆者能讀懂父母的心情,他們是多么希望這位法國著名的心理咨詢專家能立即給自己開出一個妙方來,讓有病的孩子立刻變好。可是,他們失望了。相信很多類似的父母都會失望,因為他們不了解心理咨詢的性質。
讀這《心理咨詢師執(zhí)業(yè)手記》您可能也有疑問,賈老師噦噦嗦嗦地說了半天,是不是想說明咨詢技術無用呢?別過早下定義,絕對不是這個意思。筆者之所以一再強調心理師的職業(yè)道德素質,是因為心理咨詢工作需要愛心和耐心。沒有強大的職業(yè)素質支撐,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那么,技術應該擺在什么位置呢?筆者是這樣給技術定位的:“技術是傳遞愛的智慧”。筆者在一篇名為《用智慧傳遞愛》的博文里論述過這個道理。多數(shù)來訪者是因為愛的缺位而“生病”的,所以他們急需把缺失的親情、愛情找回來。心理師就是幫助傳遞大愛的使者。筆者使用技術(如催眠),大多數(shù)是幫助來訪者回憶覺醒,或者是給他們“畫餅充饑”。
來訪者只有處在相對清醒的狀態(tài)下,才能體會到外界的愛,如父母對孩子的愛。理解和原諒別人,也是愛的一種表達方式。心理師要堅信來訪者擁有自我救贖的能力,只要給他指明了方向,怎么走,走多快,都是來訪者自己的事。
很多心理師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qū),就是懷疑咨客的自我轉變能力。筆者在督導一個案例時,那位心理師很擔心咨客的悟性和能力,甚至躍出了咨詢范疇去實施救助。我說你“出軌”了,你在做心理師不該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