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鎧院士傳記》不僅是為了宣傳航天院士的科研成就,總結航天院士的成長規(guī)律,更是為了傳承航天院士的寶貴精神,使之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為“續(xù)航天夢、筑強軍夢、圓中國夢”的偉大實踐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源泉。
中國航天事業(yè)自1956年創(chuàng)建以來,已經走過5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和英明領導下,中國航天人團結一心、頑強拼搏、勇于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不僅取得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輝煌成就,孕育形成了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也造就了一支技術精湛、作風優(yōu)良的航天人才隊伍。
航天系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就是這支隊伍的杰出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先后有50多位科學家和航天工程專家當選為兩院院士。其中,有7位院士獲得過“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位院士獲得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們不僅是航天成就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也是航天精神的重要孕育者和忠實踐行者。
中國航天事業(yè)是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工業(yè)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都很薄弱,帝國主義嚴密封鎖,蘇聯撕毀協定、撤走專家的情況下發(fā)展起來的。以航天院士為代表的中國航天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發(fā)圖強,頑強拼搏,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獨立自主地創(chuàng)建起了中國的航天事業(yè)。
航天型號研制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很多領域,需要眾人參與,必須大力協同、集智攻關才能完成。以航天院士為代表的中國航天人,在航天工程研制實踐中,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實現了一次又一次技術突破,鑄造了一項又一項輝煌成就。他們?yōu)樽鎳暮教焓聵I(yè)作出了巨大貢獻,卻淡泊名利,不計得失,將個人利益置之度外。
航天事業(yè)屬于尖端技術領域,難度大、風險高、技術復雜,在發(fā)展歷程中碰到過很多難題,經歷過各種坎坷,甚至遭受過重大失利。以航天院士為代表的中國航天人,在困難和失敗面前不動搖、不退縮,樹立百折不撓、鍥而不舍、腳踏實地、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不斷攻堅克難、勇攀高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樹立了一座又一座豐碑。
今天,在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征程中,航天院士的科學思想、創(chuàng)新意識、堅定信念和愛國情懷是全體航天人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決定出片反《中國航天院士傳記叢書》,不僅是為了宣傳航天院士的科研成就,總結航天院士的成長規(guī)律,更是為了傳承航天院士的寶貴精神,使之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為“續(xù)航天夢、筑強軍夢、圓中國夢”的偉大實踐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源泉。
朱晴,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理事,農民日報社編輯(退休),出版有人物傳記、小說、散文,其中《趙無極傳》獲第二屆中國優(yōu)秀傳記文學作品獎,《王希季》獲國家圖書獎,散文《逆水漫漫一葉舟》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寫給媽媽的話”征文二等獎,2005年當選為“風雅頌杯”當代十佳優(yōu)秀傳記文學作家。
引子
第一章
天資聰穎尊師好學優(yōu)等生
第二章
篤學尚行知識技能雙豐收
第三章
品學兼優(yōu)奠定人生好基礎
第四章
赴蘇留學四年斬獲副博士
第五章
風云突變暫別國防高科技
第六章
因禍得福締結一生好姻緣
第七章
初戰(zhàn)告捷地地導彈作貢獻
第八章
逆風而上研制單脈沖雷達
第九章
干校勞動培植越冬大菜花
第十章
艱苦奮斗反導雷達獲大獎
第十一章
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破瓶頸
第十二章
砥礪奮進抱病轉戰(zhàn)閩西站
第十三章
主動請纓捕獲險走失衛(wèi)星
第十四章
積極開拓衛(wèi)星測控立新功
第十五章
另辟蹊徑研制數據緩沖器
第十六章
務實求精自主建成數據站
第十七章
大功告成老院士為之自豪
第十八章
填補空白創(chuàng)建導航新課題
第十九章
凝心聚力北斗一號耀神州
第二十章
嘔心瀝血二代導航奠基礎
第二十一章
言傳身教春風化雨育人才
第二十二章
志同道合攜手并肩賢伉儷
第二十三章
父愛如山慈顏悅色舐犢情
第二十四章
鞠躬盡瘁薪盡火傳光不滅
童鎧大事年表
童鎧文稿目錄
童鎧獲重大科研成果獎項
童鎧獲行政嘉獎
參考文獻
后記
《童鎧院士傳記》:
戰(zhàn)亂讓社會變得動蕩不堪,百姓的生活也隨之失去了往昔的平靜與安詳。日本侵略者到處燒殺擄掠,難以計數的家庭流離失所,不得不扶老攜幼踏上艱苦卓絕且前景叵測的逃難歷程。江蘇腹地不通鐵路,像樣的公路也很少,主要出行方式就是走水路,大大小小的輪船成了人們逃生的載體。不斷涌現的難民潮令輪船公司的業(yè)務變得異常繁忙,盡管所有的船只都不得不超載,碼頭上還是站滿了翹首期盼的人群。
1937年對童家而言更是一個悲傷不幸的年頭。一天,輪船公司接到通知,一艘客輪上有旅客患了傷寒。這種突發(fā)事件本來是用不著經理親自出面的,只需派個普通職員前去照章處理即可。然而,童植哉是個責任感和同情心都很重的人,知道傷寒是一種幾乎可以與死亡劃等號的急性胃腸道傳染病,考慮到乘客們登船前大都經過長途奔波,風餐露宿,身心疲憊,再加上船中人滿為患、空氣污濁、衛(wèi)生設施簡陋,萬一病情在船艙中蔓延開來會危及更多的人。他不顧同仁們的勸阻,不僅執(zhí)意親自前往碼頭,還毫無顧忌地登上船,近距離安頓病人,安撫旅客。
幾天后,沒有任何預兆,童植哉起床后突然感覺渾身乏力,沒有一點食欲,隨即開始發(fā)燒、腹瀉,本以為是患了一般的腸胃炎,直至胸腹部出現了玫瑰疹才意識到是染上了惡疾,雖經多方救治,終因回天乏術而匆匆離開了人世。
此時的童鎧只有6歲,下面還有一個出生不久的小妹妹。他還太小,尚無法理解和體會生死訣別的真正意味,只是看到媽媽哀慟欲絕,哥哥姐姐們悲泣不已,幼小的心靈被一種從未有過的恐懼感擄住,也不由自主地陪在一旁掉眼淚。
父親是家中的頂梁柱、主心骨,也是唯一的經濟來源,失去了支撐的孤兒寡母,生活很快陷入了困窘。幸好童家有著良好的家風,已經成家立業(yè)的大哥和二哥盡管自身經濟并不寬裕,還是責無旁貸地肩負起贍養(yǎng)母親和照顧弟弟妹妹的重擔。
童鎧從小學到中學,都是由大哥童堅伯資助讀下來的,其他哥哥姐姐們也都各盡所能地給予了關心和幫助。
他人讀的是洧水橋小學!颁ⅰ痹跐h語字典中的正確讀音為“wei”,可泰州人都將其讀成“y6u”。這里面有個小典故:泰州市中心有條玉帶河,河上建有兩座橋,東邊的橋正對著一戶姓沈的人家,就叫沈家橋,西邊的橋位于另一條河的右邊,便被稱為右水橋。光緒年間,當地一位蕭姓的士紳出資重修這兩座橋。他認為右水橋名不夠文雅,就取詩經《鄭風·溱洧》中的“洧”字命名為洧水橋,并勒石于橋欄上。百姓們卻不買他的賬,堅持以原名稱之,久而久之“洧”字在當地就約定俗成地被讀成“y6u”了。
進入小學之后,童鎧很快就適應了校園生活。他天資聰穎,有著很強的求知欲,也善于動腦筋,知識掌握得很牢靠,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在學校里,他不僅學會了讀書識字和加減乘除,還結識了許多同齡的伙伴,相處之中激發(fā)出許多新的樂趣。
隨著戰(zhàn)爭的不斷升級,江南滬寧沿線城鄉(xiāng)相繼陷落,侵略者為了加快侵吞的步伐,將空襲的目標由重慶、西安、蘭州等大城市轉向內地的中小城市。泰州城區(qū)及周邊鄉(xiāng)鎮(zhèn)先后九次遭到敵機的狂轟濫炸,平民百姓傷亡慘重,不僅數百間民房被炸成殘垣斷壁,還殃及光孝寺、北山寺、永寧寺等多處文物級古建筑。
空襲可謂是戰(zhàn)爭中殺傷力最強、破壞力最大、近乎摧毀性的血腥手段。每次空襲過后,一片片民房變成火海,一家家財產化為灰燼,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硝煙,充斥著傷殘者痛苦的哀嚎呻吟,瓦礫遍地的廢墟殘垣,血肉模糊的傷肢斷臂,慘絕人寰的情景令人觸目驚心、毛骨悚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