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站在思想史的角度,以專題的形式,對中國哲學大視野下的佛學經典、儒道專著、現代性等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全書具體內容,始于純粹印度哲學式的佛學解讀;經于中國哲學家揚棄佛典思想,構建自身哲學體系;終于佛學現代性的考察。通過暗合的歷史線索,即人物與典籍,及明確的哲學分析,即命題與觀念,本書試圖以對佛學的融會貫通之一例,展示中國哲學包容和會通的理論特質,以及面向時代當下化的精神取向。
楊勇,男,漢族,1975年生,中共黨員,哲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就職于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云南省宗教學會副秘書長等社會工作。長期從事中國哲學、佛教哲學以及宗教理論的研究和教學。著有《<俱舍論>業(yè)思想研究》等專著,參編多部辭書、讀本和教材;在《哲學研究》等各類雜志和出版物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并主持多項縱向和橫向課題。
目錄
一、佛典思想研究
略論《解深密經》的諸識思想
論《俱舍論》的“無我冶理論
略述《俱舍論》的“中有冶生命觀
簡論《成唯識論》之三所依的哲學內涵
論《成唯識論》的四緣與八識之關聯
論《不真空論》對“有無冶之辯的新詮釋
論元曉對《大乘起信論》的“佛性冶之充實
論《宗鏡錄》的一心之理論特色
論“眾生成佛冶的佛性與解脫之理論關系
論佛性論思維的四個矢向
二、儒釋道交流與對話
論船山對“如來藏冶思想的重釋
論熊十力佛學思想取向— 判釋與擇立
論《新唯識論》的體用觀之發(fā)展與完善
論熊十力對“良知冶的現代詮釋
論牟宗三與馮友蘭的佛學抉擇之差異
論牟宗三玄學研究的四層內涵
論湯用彤玄學研究的雙重進路
論艾思奇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批判性研究
三、佛學價值與現代精神
佛陀精神的現代詮釋
論佛教倫理學的時代意義
論人間佛教的社會層面
論虛云佛學思想的現實意義
論方立天佛學研究的三個時代特質
近十五年來中國大陸學界對阿毗達磨的研究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