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敘述從遠古至五代的中國斷代文化史著作。每章涉及政治、風俗、家族制度、商業(yè)、交通、幣制、官制、軍制、法制、宗教、美術、教育、理學、文學等。將物質與精神兩方面文化形態(tài)敘列而評論之,旨在揭示中國文化史的完整發(fā)展脈絡及其價值,是20世紀上半葉較有影響的文化史著作。
專題史是對一個學科歷史的總結,是學科入門的必備和學科研究的基礎,也是對一個時代艱深新銳問題的解答,是學術研究的高點。
專題史著作中,既包含通論某一學科全部或一時代(區(qū)域、國別)的變化過程,又囊括對一時代或一問題作特殊研究的,還有少部分是對某一專題的史料進行收集的。原創(chuàng)與翻譯并重,翻譯的底本大多選擇該學科的代表著作或歐美大學普及教本,兼顧權威性和流行性,其中日本學者的論著占據(jù)了相當比重。日本與中國同屬東亞儒家文化圈,他們在接納西方學術思想和研究模式時,已作了某種消化與調適,從思維轉換的角度看,更便于中國借鑒和利用,他們的著作因而被時人廣泛引進。
《專題史叢書》的著作是民國學者對于那個時代諸問題之探究,往往有獨到之處,無論其資料、觀點短長得失如何,要之在中國現(xiàn)代學術史的構建與發(fā)展進程中,自有其開宗立論之地位。 《 專題史叢書》收錄的范圍包括現(xiàn)代各個學科,不僅限于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分類計有哲學、宗教、社會、政治、法律、軍事、經(jīng)濟、文化、藝術、教育、語言文字、中國文學、外國文學、中國歷史、西方史、自然科學、醫(yī)學、工業(yè)、交通共19個學科門類。
與目前市場已有的一些專題史叢書相比,《專題史叢書》具有規(guī)模大、學科全、選本精、原版影印的特點。本叢書選目首重作者的首創(chuàng)、權威和著作影響力,尤其注重選本的稀見性,因而具有很高的版本收藏價值
陳安仁(1889-1964)年,歷史學家。少年時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1912年考入廣東高等師范學校(今中山大學前身)學習。先后任教于上海的暨南大學、廣州的嶺南大學和中山大學,著有《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近世文化史》、《中華民族抗戰(zhàn)史》等60多部著作。
序
第一編 中國上古文化之探討
緒論
第一章 中國上古期文化的溯源
第一節(jié) 中國民族的來源與其所淵源的文化
第二節(jié) 中國上古期(前期)之文化形態(tài)
第二章 夏代之文化
第一節(jié) 夏代之政治社會
第二節(jié) 夏代之文化形態(tài)
(一)農(nóng)業(yè)
(二)稅制
(三)幣制
(四)官制
(五)兵制
(六)法制
(七)宗教
(八)美術
(九)教育
(十)學術
(十一)文學
第三章 商代之文化
第一節(jié) 商代之政治社會
第二節(jié) 商代之文化形態(tài)
(一)社會風習
(二)農(nóng)業(yè)
(三)稅制
(四)商業(yè)
……
第四章 周代之文化
第二編 中國中古文化之探討
第一章 秦漢時代之文化
第二章 三國時代之文化
第三章 兩晉時代之文化
第四章 南北朝時代之文化
第五章 隋代之文化
第六章 唐代之文化
第七章 五代之文化
結論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