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要介紹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為文科通識類教材。共分為十講,分別為:一方水土一方人:地域文化;日出日落作息更:農耕經濟;滄海桑田尋常事:民族關系和政治制度;說佛論道話孔丘:多元的思想;娛神娛己慶與忌:民俗與節(jié)日;詩以言志文載道:傳統(tǒng)文學;歌舞興衰話國運:傳統(tǒng)藝術(一);獨具匠心丹青墨:傳統(tǒng)藝術(二);金榜題名虛富貴:選官與教育;形而下者謂之器:文物與禮儀。
杜明書,1991年畢業(yè)于原河北師范學院政治教育系,現任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基礎教學部主任,編有《哲學與藝術人生》等多部教材。
第一講 一方水土一方人:地域文化
第一節(jié) 中國的自然地理
一、中國自然地理環(huán)境之“大”
二、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第二節(jié) 中國的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概述
二、地域文化的劃分
三、研究地域文化的意義
第二講 日出日落作息更:農耕經濟
第一節(jié) 男耕女織的家庭經濟
一、古代農業(yè)
二、古代手工業(yè)
三、古代商業(yè)
第二節(jié) 農本商末的國家政策
一、重農政策
二、抑商政策
三、農耕經濟及其政策的影響
第三講 滄海桑田尋常事:民族關系和政治制度
第一節(jié)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一、滿天星斗
二、華夏傳奇
三、逐鹿中原
四、混血帝國
五、長城失守
六、誰主沉浮
七、小結
第二節(jié)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一、千古一帝開創(chuàng)專制集權制度
二、少年天子解決王國問題
三、貞觀大帝接受“輿論監(jiān)督”
四、武功皇帝打造文官政治
五、永樂、康熙懵懂看世界
六、小結
第四講 說佛論道話孔丘:多元的思想
第一節(jié) 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
一、百家爭鳴
二、儒家的興起及發(fā)展
三、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第二節(jié) 道法自然到仙道貴生
一、道法自然的道家學派
二、道教的興起與發(fā)展
三、道教常識
四、道家及道教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jié) 釋迦牟尼到六祖壇經
一、佛教的興起與發(fā)展
二、佛教常識
三、佛教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第四節(jié) 三教合一與多元思想
一、三教合一的發(fā)展脈絡
二、三教合一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第五講 娛神娛己慶與忌:民俗與節(jié) 日
第一節(jié) 風俗迥異流轉傳承:民俗
一、東南西北食不同
二、血親倫序說家族
三、添丁進口誕生禮
四、繁復嚴整談婚嫁
五、儀軌莊鄭喪葬禮
第二節(jié) 月月節(jié) 慶情貫始終:節(jié)日
一、年節(jié) 習俗千載傳承
二、感物思親 迎春踏青:清明
三、龍舟競渡粽葉襄香:端午
四、鵲橋相會望月乞巧:七夕
五、月圓仲秋企盼團圓:中秋
六、循規(guī)蹈矩避兇趨吉:禁忌
七、中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現實意義
第六講 詩以言志文載道:傳統(tǒng)文學
第一節(jié) 文以載道經世致用:文學體裁
一、文學體裁的發(fā)展演變
二、中國古代文體概觀
三、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
第二節(jié) 風騷肇始李杜才情:詩歌
一、風騷文脈
二、含英咀華論詩歌
三、詩歌與社會的對話
第七講 歌舞興衰話國運:傳統(tǒng)藝術(一)
第一節(jié) 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音樂
一、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發(fā)展與傳承
二、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基礎知識
三、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影響
第二節(jié) 霓裳舞罷斷魂流水:舞蹈
一、中國舞的傳承
二、中國傳統(tǒng)舞蹈的藝術特色
三、中國傳統(tǒng)舞蹈的影響
第三節(jié) 生旦凈丑唱念做打:戲曲
一、中國戲曲的歷史沿革
二、戲曲——集中國傳統(tǒng)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
三、中國戲曲藝術的文化特征
第八講 獨具匠心丹青墨:傳統(tǒng)藝術(二)
第一節(jié) 草走龍蛇墨流芳香:書法
一、漢字——書法藝術的基礎
二、書法向藝術化的自覺發(fā)展
三、書法是技能與人品的高度統(tǒng)一
四、書法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價值
第二節(jié) 書畫同體丹青寫意:繪畫
一、中國繪畫發(fā)展進程
二、中國繪畫常識
三、中國繪畫的文化價值
第三節(jié) 朱門琉璃寶剎晨鐘:建筑、雕塑
一、中國建筑發(fā)展進程
二、獨具特色的中國古代建筑
三、中國古代建筑的文化價值
第九講 金榜題名虛富貴:選官與教育
第一節(jié) 宗法制與分封制
一、宗法制
二、分封制
三、先秦官制
四、教育的起源和古代學校的萌芽
第二節(jié) 舉孝廉與科舉制
一、漢代察舉制度——舉孝廉
二、秦漢時期的教育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和教育
四、科舉制
五、科舉制度下的教育
第三節(jié) 私塾與書院
一、私塾
二、書院
第十講 形而下者謂之器:文物與禮儀
第一節(jié) 從青銅禮器看禮儀
一、青銅器的發(fā)展脈絡
二、青銅禮器的種類
三、以青銅器為載體的禮儀性活動
四、中國當代社會的禮儀文化
第二節(jié) 從玉器看道德
一、什么是玉
二、我國玉器的起源和發(fā)展歷程
三、我國玉器的種類
四、我國玉器的道德內涵
后記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在軍事方面,宋太祖實行“崇文抑武”,由文官掌管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根據皇帝的命令調動軍隊;禁軍不再由一人統(tǒng)領,而是由三員武將分別統(tǒng)領,組成互不統(tǒng)屬的三衙:三衙只負責養(yǎng)兵、練兵,按照更戍法定期換防,一切聽從樞密院的調動?梢姡缭谝磺Ф嗄昵,宋太祖就在世界上實施了文官控制軍權的創(chuàng)舉,其首創(chuàng)者并非西方國家。然而在宋太祖以后,宋朝皇帝把“崇文抑武”發(fā)展成為“以文馭武”,讓文臣去統(tǒng)兵打仗,這就走了極端。在宋朝,的確出現過一些足智多謀的文臣,如澶州之戰(zhàn)中的寇準、宋夏戰(zhàn)爭中的范仲淹等,但總的來看,“以文馭武”給宋朝造成了嚴重后果,比如:從澶淵之盟到宋夏和議,再到紹興和議,宋朝一次又一次地向兄弟民族政權輸納“歲幣”;1127年,出現讓漢族人耿耿于懷的靖康之恥,北宋滅亡;1276年,誓與宋朝天子“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們竟然束手痛哭,具表降元,南宋滅亡。這種“以文馭武”的極端做法及其造成的國防劣勢,甚至影響到了漢族文化的走向,使?jié)h民族的文化氣質從以前的大氣外拓轉向以后的深沉內斂。
在財政方面,宋太祖提高了主管財政的三司的權位,使其僅次于宰相,號稱計相。在地方各路則設置轉運使,專管各州的賦稅收入。通過這些措施,宋太祖完成了對武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的歷史偉任,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了文官政治。
宋太祖開創(chuàng)的文官政治適應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進一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使實行文官政治的各朝代(宋、明、清)內部統(tǒng)治穩(wěn)定,基本上沒有發(fā)生過像漢末三國、唐末五代那樣的軍閥割據、武人亂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