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業(yè)務基礎/市縣防震減災業(yè)務培訓教材》正是切合當前市縣地震機構領導干部隊伍的現(xiàn)狀,為開展面向基層的防震減災業(yè)務培訓而專門編寫的。中國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組織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梳理出基層防震減災工作必備的基本專業(yè)知識,主要包括地震與地震災害、地震監(jiān)測預測、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烈度速報、地震預警以及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等內(nèi)容,以期幫助讀者快速、系統(tǒng)地掌握防震減災工作業(yè)務基礎知識。
第1章 地震與地震災害
1.1 地震
1.1.1 地震是什么
1.1.2 地震分類
1.1.3 地震震級
1.1.4 地震烈度
1.1.5 地震分布
1.2 地震災害
1.2.1 原生災害
1.2.2 次生災害
1.2.3 其他災害
第2章 地震監(jiān)測預測
2.1 測震基礎
2.1.1 地震波
2.1.2 測震設備
2.1.3 測震臺網(wǎng)
2.1.4 地震基本參數(shù)測定
2.1.5 測震觀測環(huán)境保護
2.2 地震電磁觀測
2.2.1 概述
2.2.2 地磁
2.2.3 地電阻率
2.2.4 地電場
2.2.5 電磁擾動
2.3 地形變觀測
2.3.1 地形變觀測概述
2.3.2 連續(xù)重力觀測
2.3.3 地傾斜觀測
2.3.4 地應變觀測
2.3.5 地形變觀測站的環(huán)境保護
2.4 地下流體
2.4.1 概述
2.4.2 水位觀測
2.4.3 井泉水溫度觀測
2.4.4 井泉水流量觀測
2.4.5 氡觀測
2.4.6 汞觀測
2.4.7 氣體觀測
2.4.8 水質(zhì)觀測
2.4.9 臺站建設和環(huán)境保護
2.4.10 地下流體臺站實例——滇14井(保山1#井)
2.5 地震預測
2.5.1 中長期地震預測方法
2.5.2 中短期地震預測方法
2.5.3 地震震后趨勢預測方法
第3章 震災防御
3.1 地震震害
3.2 建筑結構構造和類型
3.2.1 結構的基本構造
3.2.2 結構構件的名稱和作用
3.3 建筑抗震鑒定
3.4 建筑抗震加固
3.4.1 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加固技術
3.4.2 鋼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技術
3.5 結構抗震設計
3.5.1 工程抗震設防
3.5.2 場地、地基和基礎
3.5.3 抗震設計地震動
3.5.4 結構抗震設計
3.5.5 建筑隔震技術
3.6 地震安全性評價
3.6.1 抗震設防要求與地震安全性評價
3.6.2 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內(nèi)容
第4章 地震應急救援
4.1 我國地震應急救援工作的發(fā)展
4.2 我國地震應急救援的體系建設
4.2.1 我國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體系
4.2.2 地震應急救援法律法規(guī)體系
4.2.3 地震應急救援組織體系
4.3 地震應急
4.3.1 地震應急的定義和重要性
4.3.2 各類地震事件的應對
4.3.3 地震應急預案
4.4 地震應急救援隊伍
4.4.1 現(xiàn)場地震工作隊伍
4.4.2 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
4.5 地震應急救援培訓和演練
4.5.1 培訓基地
4.5.2 地震應急培訓和演練的概念
4.5.3 培訓主要對象及培訓內(nèi)容
4.5.4 演練的組織與實施
第5章 地震烈度速報與地震預警
5.1 地震烈度速報
5.1.1 以衰減關系推算的地震烈度速報
5.1.2 同震位移推算的地震烈度速報
5.1.3 儀器和觀測地震烈度速報(Shakemap)
5.1.4 密集地震觀測網(wǎng)烈度速報
5.1.5 儀器地震烈度計算方法
5.2 地震預警
5.2.1 什么是地震預警
5.2.2 地震報警(預警)模式
5.2.3 地震預警的能力
5.2.4 地震預警的社會容忍度
5.2.5 地震預警的效益和風險
5.3 地震烈度速報預警觀測網(wǎng)
5.3.1 密集地震觀測網(wǎng)
5.3.2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地震組網(wǎng)技術
5.3.3 密集地震觀測網(wǎng)推動了創(chuàng)新
5.3.4 密集地震觀測網(wǎng)和大數(shù)據(jù)
第6章 防震減災宣傳教育
6.1 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6.1.1 我國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的總體思路
6.1.2 我國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6.2 國外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概況
6.2.1 美國的防災教育情況
6.2.2 日本的防災教育情況
6.3 防震減災宣傳活動的組織
6.3.1 H常宣傳活動
6.3.2 大型主題宣傳活動
6.4 防震減災宣傳教育中內(nèi)容的把握
6.4.1 掌握地震社會心理
6.4.2 針對不同受眾
6.4.3 針對不同時段
6.5 防震減災科普場館
6.5.1 我國防震減災科普場館形式
6.5.2 防震減災科普場館的設計要求
6.5.3 防震減災科普展館的建設
6.5.4 防震減災科普展館的運維和管理
6.5.5 防震減災科普場館的社會服務
6.6 防震減災科普講座
6.6.1 講座的準備
6.6.2 演講者的表達
6.6.3 技巧性
6.6.4 課件的制作
6.7 防震減災宣傳產(chǎn)品的制作
6.7.1 宣傳品的形式
6.7.2 宣傳品的制作
6.8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防震減災宣傳工作
6.8.1 在信息時代掌握創(chuàng)新主動權
6.8.2 與門戶網(wǎng)站深化合作,為創(chuàng)新提速
6.8.3 融合信息技術,為科普形式更新?lián)Q代
6.8.4 搭建信息化平臺,做到資源融合和共享
6.8.5 彌補短板,為科普信息化服務增添內(nèi)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