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和發(fā)展法治文化研究,引領中國法治新常態(tài)
張文顯
很高興參加中國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的年會,當然我們現(xiàn)在還是法制文學研究會的年會,首先我代表中國法學會、代表王樂泉會長、陳冀平書記向本次論壇和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論壇征文獲獎代表表示熱烈祝賀!向全體會議代表和全國法治文化工作者表示誠摯的問候!
中國法學會法制文學研究會自2008年成立至今,一直著力于明確職責定位,服務法治建設,扎扎實實地開展了許多活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十八屆四中全會和中央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研究會主動適應新形勢、新需要,將原來的“法制文學研究會”更名為“法治文化研究會”,拓展了研究領域,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主要有這些方面,比如,在加強法治文化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研究會積極組織政法系統(tǒng)和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經(jīng)過一年半的努力,編輯出版了《中國法治文化概論》。這本書成為我國法治文化理論學術研究的精品力作;在某種意義上,也填補了法治文化研究的一項空白。在搭建法治文化交流平臺方面,研究會創(chuàng)辦了《中國法治文化》月刊,迄今已連續(xù)出版了12輯,刊發(fā)作品達到一百多萬字,其中發(fā)表學術類論文53篇,建言性文章17篇,各地法治文化建設、實踐經(jīng)驗報告27篇,成為法治文化傳播的重要宣傳陣地。在創(chuàng)新法治文化社會服務方面,研究會舉辦的“法治書畫普法萬里行”、“年度法治文學精選”等活動,將法律知識融入到書畫、小說、紀實文學等藝術形式當中,別開生面地開展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反響。可以說,法治文化研究會,已經(jīng)成為我國法治文化研究和宣傳領域一支充滿活力、務實創(chuàng)新、成果豐碩的骨干力量。
法治文化的建設,一直是我們國家法治建設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提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我們都知道,完整意義的法治,是包括三個方面,就是法律制度、法治體制和法治文化。法律制度是法治的前提,由法律規(guī)范、法律體系構(gòu)成;法治體制就是法治的物質(zhì)載體,包括了立法體制和機構(gòu)、執(zhí)法體制和機構(gòu)、司法體制和機構(gòu),還有法律職業(yè)共同體;那么,法治文化包括了法治概念、法治觀念、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法治價值觀、法治理論、法治習慣、法治行為模式,等等。所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在制度完備、體制創(chuàng)新和文化建設方面共同推進、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那么,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法治.文化建設顯得更加突出,也面臨著空前繁榮和發(fā)展的歷史機遇。希望我們法治文化研究會緊密圍繞著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重大任務,夯實基礎,開拓創(chuàng)新,研究、宣傳和繁榮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文化建設當中繼續(xù)建功立業(yè)。
序一 豐富和發(fā)展法治文化研究,引領中國法治新常態(tài)
序二 圍繞國家的中心工作和大局謀劃未來五年工作
推動法治與德治相結(jié)合 形成黨風廉政建設合力
法治文化與反腐敗
從法治文化的視角看群眾信訪與反腐倡廉的關系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反腐敗理論屮的傳承與轉(zhuǎn)化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紀檢監(jiān)察案件査處工作
試析中國特色法治反腐文化
論權力制約權力反腐機制的缺陷
古代反腐的若干啟示
認識政治規(guī)矩 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
王陽明故里——余姚山創(chuàng)建廉政文化的實踐啟示
檢察機關推進文化反腐的路徑選擇
新時期廉政文化建設面臨的困境與突破
反腐的另一面:公眾對腐敗的辨識與評價
廉潔文化引領下的立體預防腐敗工作機制探析——以東航集團“文化+制度+科技”立體預防腐敗工作為例
“法治反腐”:中國特色反腐敗的新常態(tài)
法治文化遏制腐敗的國際經(jīng)驗與啟示
美國的反腐及其法治文化啟示
讓法律對外逃腐敗分子不再“鞭長莫及”——探析我國反腐敗犯罪引渡機制的健全與完善
黨規(guī)黨紀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有力保障
監(jiān)察:中國古代對司法權的監(jiān)督和制約
從山西腐敗案剖析權力尋租的法治因素
職務犯罪深層原因及預防對策
監(jiān)獄廉政文化視野下的反腐倡廉機制研究
論依法治國背景下司法廉政建設與完善
論廉政建設的法治文化基因——以“性惡論”為邏輯起點
基層法院如何推進廉政文化建設
關于賄賂犯罪中利益要件的思考
政法系統(tǒng)治理腐敗的當務之急與長遠之計
芻議城鄉(xiāng)拆遷領域“公共權力”的非公共使用及存在的問題——以行政糾紛和職務犯罪為樣本調(diào)查分析
和寧與喀喇沙爾庫銀虧空案
不再讓廉潔與“謀利”親密接觸——關于賄賂犯罪中利益要件的思考
后記
附錄 第一屆中國法治文化論壇暨中國法學會法制文學研究會2015學術年會論文征文獲獎名單
《法治文化與廉政建設:反腐敗的沉思及對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往開來,高屋建瓴,堅定不移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言出紀隨,利劍高懸,腐敗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立規(guī)建制初見成效。反腐倡廉“忽如一夜春風來”,黨心民心為之大振,贏得了最多的“點贊”。
《中國共產(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向全黨提出“四個堅持”、“四個自覺”的廉潔自律高標準,引領共產(chǎn)黨人崇高的道德追求。《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從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等六個方面為全體黨員劃出了底線,開列了“負面清單”,使從嚴治黨有規(guī)矩、有標準、看得見、摸得著,讓廣大黨員尤其是“關鍵少數(shù)”的黨的領導干部心中有戒。黨中央反腐倡廉一系列重大舉措,從治標人手,為治本贏得了時間。豐富的反腐敗斗爭實踐和理論創(chuàng)新,為黨風廉政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毋庸諱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建設理論基礎還相對薄弱,法治文化為廉政建設提供理論引領和學理支撐任重道遠。
“廉政”,是為官的最高道德標準。數(shù)千年來,廉政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歷久彌新,已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對于當下而言,黨風“廉政”建設要求我們每個黨員,尤其是黨的領導干部、國家工作人員,甘當人民公仆,權為民所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治官是廉政建設的第一要義。毛主席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曾說過一段至理名言:“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如果一個個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國家還沒有辦法懲治他們,那么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李自成。國民黨是這樣,共產(chǎn)黨也是這樣……我們共產(chǎn)黨不是明朝的崇禎,我們決不會腐敗到那種程度!泵飨凇爸卫簟狈矫娴睦碚摵蛯嵺`,至今仍然振聾發(fā)聵,發(fā)人深省。我們要立足“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一中國政體的基點,實行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在治權、治官、治吏上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局面。
明鑒未遠,覆車如昨。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走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道路自信來源于文化自信。法治文化對于廉政建設研究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把人性作為研究法與德的邏輯起點。人性的根本屬性是人的社會性。人的社會性既有利他性、服務性、依賴性以及更高層次的自覺性;同時也有反社會性的排他性,如損人利己、損害公眾、損害社會、貪圖享受等。古今中外,任何一個社會和國家,都會從對人性的抑惡揚善出發(fā),對社會成員提出外在的他律,尤其對握有權力的公職人員更有高度的他律制約。權力有天然的擴張性和腐蝕性,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腐敗,不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必然禍國殃民。
法治防腐,是廉政建設的高級形態(tài)。依法治理腐敗,才是最可靠、最穩(wěn)定的治理。分析近年來腐敗高發(fā)易發(fā),制度性腐敗是一種普遍性原因。鄧小平同志說過,“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當前,我國廉政建設正由利劍震懾向制度保障轉(zhuǎn)型。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黨風廉政建設,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堅持憲法至上,堅持黨的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握好目標和手段、常態(tài)治理和動態(tài)治理、保障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嚴格監(jiān)督,讓反腐倡廉法律制度剛性運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狈锤挥凶呱戏ㄖ位壍,才能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才能避免人亡政息,才能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法治文化對于廉政建設的另一個重要思想和主張,就是大力弘揚德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nèi)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guī)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法治需要道德建設先行,法治的運行需要道德支撐,法治的完善離不開道德制約。我們應堅持以道德滋養(yǎng)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充分發(fā)揮我們的政治優(yōu)勢,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德治文化。
我國悠久而豐富的德治思想,是廉政建設的寶貴財富。中華民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自覺,是重塑官員家國天下情懷的文化營養(yǎng)。習近平總書記說:“精忠報國,是我一生的目標”。精忠報國,匹夫有責。我們的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都應該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向民族英雄岳飛學習,把“精忠報國”作為立德修身之本。
德治文化是倫理文化、責任文化。德治文化的核心是“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正如王岐山同志所說,這些就是中華文化的DNA,滲透到中華民族每一個子孫的骨髓里。我們要尊重先人在歷史上形成的德治文化,取其精華,讓德治精神在黨風廉政建設中延續(xù)。
向古人借智慧,對今人敲警鐘。中國傳統(tǒng)典籍中有許多集思想性與知識性于一體的廉政經(jīng)典,是廉政建設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運用多種形式,普及廉政經(jīng)典教育,傳承為政以德、禮法相依、有恥且格、德主刑輔、管權治吏、正心修身等歷史經(jīng)驗和廉政之要,使各級官員“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辯”,知古鑒今,心存敬畏,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
德治之于廉政建設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傳承我黨的紅色基因。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九十多年來,一以貫之地重視政治思想建設,形成了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一整套理論體系和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我們要深入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nèi)容的道德品質(zhì)教育,大力提升公務人員的政治修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法治修養(yǎng)、作風修養(yǎng),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恪守為官操守,時刻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德,心中有戒,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德治重在養(yǎng)成教育。要堅持先進典型示范教育與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結(jié)合,黨性分析與組織生活相結(jié)合,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還要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通過養(yǎng)成教育,推動各級公職人員自覺打掃政治灰塵,凈化思想靈魂,時時銘記為政以德,事事堅持為政之責,處處以黨心民心為己心,牢牢把握“為人民服務”這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總開關”,真正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做人干千凈凈,做事敢于擔當。
法治文化對于廉政建設而言,就是要推動法治與德治相結(jié)合,形成黨風廉政建設合力,讓法治與德治共同發(fā)揮作用。法治與德治,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不可偏頗。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fā)揮法律的規(guī)范作用,又重視發(fā)揮德治的教化作用。既要強化法律對道德的促進作用,又需以道德滋養(yǎng)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實現(xiàn)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法治德治相得益彰,共同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形成法律使人不敢腐、制度使人不能腐、信仰使人不想腐的人民滿意的廉政局面。
正是從上述認識出發(fā),2015年,我們緊緊圍繞黨和國家法治建設的大局,積極進行法治文化建設,取得了新的成績和進步。
第一,全力開展中國法治文化基礎理論研究。在中國法學會領導的關心支持和研究部領導的具體指導下,我會組織來自全國人大、公檢法司、紀檢監(jiān)察、高等院校的二十多位專家學者,經(jīng)過一年半的努力,編寫的理論專著《中國法治文化概論》一書已經(jīng)出版。這部專著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寫作指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進行了全面梳理,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基本理論,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全新觀點,是當今我國法治文化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這是一項開創(chuàng)性工作,這部著作是中國法治文化的奠基之作。
第二,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支撐平臺體系項目”工程建設。在財政部和中國法學會的指導下,完成了《法治文化與法治中國》課題研究和出版。組織開展了法治思維、法治方法課題研究。完成了首屆年度法治文學精選,即“2014年度法治文學精選”,并編輯出版了相關精選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