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不是完全獨立的,他時時刻刻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和操縱,比如,孩子會受到家長的操縱,夫妻之間也會相互制約,員工在職場中也會被他人利用,這些操縱,我們通常并不能直觀地覺察到,但卻會讓我們進退兩難。更嚴重的是,有些人通過一系列的控制(誘導、威脅、混淆視聽、灌輸信息等)手段,可能會讓我們的大腦在不知不覺中聽命于他,從而徹底喪失對自我的掌控。
洗腦與反洗腦,操縱與反操縱,影響與反影響,人際關系中永恒的主題,被洗腦和被操縱總是讓人不悅,即使你的頭腦沒有意識到被人左右的局面,你的心靈也會發(fā)出種種信號,讓你因陷入糾結、兩難、猶豫的境地而困苦。而一旦擺脫被洗腦和被操縱的局面,你的心靈會得到自由而奔放,你的頭腦會恢復理性而清晰,你的人生豁然而開朗。博弈心理學,就是一門讓人擺脫這些人際交往困境的學科。
人際交往的過程,事實上就是心理博弈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無論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只要你還在與外界發(fā)生著信息交換、人際往來,你就無法阻止心與心之間的較量,無法避開人與人之間的博弈!本書立足于心理學、行為學、博弈論等,揭露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受到的來自社團組織、商業(yè)機構、媒體宣傳的洗腦現象,以及父母、戀人、朋友、上司、同事、推銷人員,甚至是陌生人對我們進行情感操縱和心理影響的各種現象,及其背后的實質,旨在讓讀者了解博弈規(guī)律,了解人性特征,了解社會的陰暗面,掌握反操縱手段,掌握馭人策略,以巧妙的博弈技巧達到取勝目的。
什么樣的人容易被洗腦?——警惕他人“入侵”
1.當你是公眾人物時
日本某網站曾經報道過一則駭人聽聞的消息,一位非常有名的日本笑星 被占卜師“洗腦”,這件事情一度成為媒體的焦點。這位笑星長得漂亮,收 入又高,作為一名成功的藝人,廣受尊敬。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完全 被占卜師控制,令人難以理解。那么,占卜師是看中了她的哪些特點,從而將其作為自己的“獵物”呢? 首先,就身份而言,諸如藝人、企業(yè)老總這類經常站在聚光燈下的知名人士,他們的個人信息非常容易泄露,當他們在媒體上公開時,以占卜師為 代表的“洗腦者”會根據他們的神態(tài)、言語等方面來觀察其精神狀態(tài)。
其次,作為公眾人物,他們總是以堅強、開朗、樂觀的形象示人,但內 心深處其實很孤獨,特別是當他們遭遇與普通人一樣的低谷時,他們也需要 有可以傾訴的對象,可這對他們來說,并不容易。這時,迷惘的內心會向外 求援,從而可以讓騙子“乘虛而入”。再次,……
……
2.當你是個普通人
普通人容易陷入的洗腦陷阱之一就是傳銷,讓我們來看一下典型的 傳銷洗腦過程是怎樣的:
第一步:篩選新成員 對于傳銷組織來說,他們喜歡的是有事業(yè)心卻偏偏懷才不遇的,或者曾經輝煌過想要東山再起的人;有一定號召力的人也是他們喜歡的,因為可 以繼續(xù)去邀請新朋友;有一定空閑時間的人;比較單純、沒什么心眼的人,等等。
第二步:接入組織 組織會根據新成員的特點,安排一個合適的老成員和推薦人去接人。在沒有和新成員交底前,他們會先帶他進課堂聽課,這個時候他們不會談公 司、產品和制度;然后,會安排別人繼續(xù)與新成員去溝通,這時,就會想方 設法套新成員的心里話,看他有什么需求和想法,然后及時向“上家”匯 報,以便下一步有針對性地溝通。
第三步:煽情授課,初步“洗腦” 在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中,通過授課、“成功人士”的經驗介紹等,描繪出“光輝前景”,利用短期即可達到高額回報的“藍圖”,點燃“新人”投入非 法傳銷團伙的狂熱欲望。
第四步:灌輸扭曲的“成功學” 傳銷組織會營造一個充滿了鼓動性、激情和希望的氛圍,吹噓他們是一
個改變人的行業(yè),可以給每個人提供一個舞臺。他們的一套歪理邪說經“成 功學”包裝后,便可以講得口若懸河,頭頭是道,讓初來乍到的新成員熱血 沸騰。
第五步……
……
那么,我們也就可以根據他們的手段,來推導出具備哪些特點的人容易成為 “獵物”。
1.充滿欲望的人:洗腦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你內心的需求和欲望, 尤其當人們充滿野心,求富心切,卻又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對社會以及 生活的現狀有不滿的情緒時,洗腦者趁機美化傳銷事業(yè),讓人們對金錢產生 扭曲的追求……
2.依賴型人格的人:這類人自主思考、判斷和行動力不足,即使只是 一些瑣碎的小事,他們也要看控制者的臉色,按控制者的想法行事……
3.缺乏安全感的人:這類人對傳銷組織刻意營造出的“家”會特別有 親近感,尤其當他們正在或曾經遭受巨大壓力……
4.易受暗示的人:這類人容易不加判斷地相信所有信息,按照自己得 到的暗示做出行動,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動……
5.孤獨無助的人:……(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書中閱讀。
推薦1:一部解析洗腦術、操縱術、影響力的心理學集大成之作!反洗腦、反操縱、反影響領域的經典之作。
推薦2:人際交往中反操縱的過程,事實上就是心理博弈的過程。無論你學生還是已經參加工作,無論你是普通職員還是高級管理者,是產品生產者還是消費者,是設計師還是推銷員……在社會生活中,無論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只要你還在與外界發(fā)生著信息交換、人際往來,你就無法阻止心與心的碰撞,無法避開人與人之間的博弈。
推薦:3:“輸入信仰,并讓他們成為教徒”、“利用暗示,讓他聽你的指揮”、“攻擊你的弱點,讓你依賴于他”……這就是“洗腦者”讓你服從的秘密!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洗腦式入侵無處不在。他們的手段有多種,但都是以扭曲我們的思維和行為為目的的。只有懂得鑒別洗腦者和洗腦方法,才能有效地警惕他人我們的大腦。
推薦4:每個人都被他人操縱著,每個人也可能就是隱藏著的操縱者。操縱者們帶著各式各樣的面具,潛伏在你的身邊,以各種手段,將你玩弄于股掌之間。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隱形操縱”,讓你置身其中,進退兩難。情感勒索、心理綁架、隱形操縱……這些困境,在本書中都被解析得足夠深入、細致、具體。
推薦5:為什么許多人能夠輕易地控制和影響他人,而我們卻只能以沉默應對?事實上,許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被洗腦,被影響,被操縱了!只要我們能全面洞察,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這些人就無法真正傷害到我們,我們還能成功地反客為主,搶占主導地位。
推薦6:在與他人的心理交鋒中,若能夠運用博弈心理學的知識,看穿對方的真實面孔,了解他的真實目的,就能夠有效地規(guī)避對方設下的心理陷阱,進而掌控對方的心理,化不利為有利,占領心理博弈的主動權。
推薦7:博弈心理學揭示人際關系中的心理博弈真相,讓你擺脫他人的精神綁架,讓你警覺他人的隱形操控,讓你識別他人的負面影響;博弈心理學教你建立起強大的心理防御機制,從本質上拆解洗腦和操縱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博弈心理學讓你避開人際關系中的陷阱,掌握主動,切實解決生活、工作中所遇的各種問題,讓你在人際交往中更加應對自如。
備注:以購買實物版權頁上的出版信息批次等為準。
人際交往中的終極心理博弈:洗腦與反洗腦,操縱與反操縱,影響與反影響
人的大腦會不受自己控制,反而被他人任意塑造嗎?我們的行為會在他人的影響下變得扭曲,違背自己的初衷嗎?我們的一舉一動,會受到他人的操縱嗎?
幾乎沒人相信,自己的思維、意念、情感、行為,甚至人格表現等正在受到另一些人的控制。這是因為,真正高明的操控者往往不會用明顯的、外化的方法來命令或者壓迫你,他們最擅長的,是隱秘式的控制——利用一些容易讓人忽略的方法,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行為,讓你在不知不覺中乖乖就范。
不必急著反駁,只需問問你自己:你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嗎?你是不是為了迎合他人,而曾經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呢?又或者,你常常覺得自己的行為在無意之中偏離了軌道……
其實這種現象在社會交往中很正常,存在著普遍性。比如,孩子們無法以巧妙合理的方式擺脫家長的操縱;夫妻之間也不能保持平衡、對等的關系,而是相互制約,甚至可能轉化為精神暴力;員工也很難在職場中避開“潛規(guī)則”的操縱,只能受制于人,等等。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在被他人影響,我們的思想也很容易被操縱,更嚴重的是,有些人會通過一系列的終極控制(誘導、威脅、混淆視聽、灌輸信息等)手段,可能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聽命于他,從而徹底喪失對自我的掌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不能回避,不敢拒絕,只能任人擺布。
為什么許多人能夠輕易地控制和影響他人,而我們卻只能以沉默應對?
事實上,許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被洗腦,被影響,被操縱了!我們首先應該采取的應對方式,就是識破它。
找出潛伏在你大腦中的“敵人”
所謂“洗腦”,就是利用外部影響力,向別人灌輸異于一般價值觀的特殊思想,以符合操縱者的意愿!跋茨X術”起源于蘇聯(lián)心理學家巴甫洛夫,他做過一個關于“操控他人大腦”的實驗。最初的實驗對象是一只狗。巴甫洛夫在每次給狗喂食前,都會搖幾次鈴鐺,重復多次之后,即便他只是單純地搖鈴鐺,不給狗喂食,狗也會無法抑制地分泌唾沫。這個實驗也被稱為“條件反射實驗”,他后來又把實驗運用到了人身上。他讓一個男孩說出數字4,只要說出這個數字,就會獎勵給男孩一塊蛋糕。重復數次之后,當他問男孩,2乘以2等于幾時,男孩還沒說出答案,口水就流了出來。
這個實驗說明了,這種不斷重復的誘導行為,能夠使人產生某種不受思維控制的“條件反射”,甚至能夠重塑人的大腦。這樣一來,即使他人不施加任何外力,也能夠悄悄地控制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高端的洗腦者正是擅用這種手段的行家,而我們之所以能夠被其誘導,就是因為對這種潛意識溝通和“迷惑性信息輸入”的工作模式不甚了解。
其實,這種終極控制模式并不是完全不可擊破的。從本質上來講,洗腦就是將一種理論植入他人頭腦的過程,并且始終有著“萬變不離其宗”的規(guī)律和性質,比如,排他性、循環(huán)論證、利益承諾、重復灌輸、暗示和誘惑等。一旦我們了解了洗腦的原理、手段和規(guī)律,我們就能全面洞徹心理操縱的真相,從他人的控制中解脫出來。
看穿你身邊的“隱形操縱”
絕大多數的心理操控并不是儀式化、極端化的,它們通常是以友善而不易察覺的面貌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對于我們來說,這種操縱者才是最應該提防的。
你是否經常屈服于他人各種形式的操控,比如惡意的批評、無理的請求、無法擺脫的依賴等?為了滿足他們,你只能犧牲自己。然而,你的退讓和“善舉”似乎并不會帶來什么好的結果,通常是,即使你付出了一切,也不永遠不能達到他們的要求。
是的,你面對的是老練的操縱者。他們總是有辦法讓你迫不得已地答應他們的要求,他們會用真誠的眼神、親密的語言、看似善意的行動來“攻克”你,以成全他們的一己之私;甚至有時候,他們還會采取抨擊、威脅的手段來壓迫你。一旦你狠下心來拒絕他們,他們又有更高明的招數了——他們會用無辜、善良、真摯、堅韌的假象,讓你充滿罪惡感!
更關鍵的是,這些令我們進退維谷的人往往就潛伏在我們身邊,并且看起來并沒有什么惡意:他們可能笑容可掬,彬彬有禮;他們可能很有修養(yǎng),穩(wěn)重而具有威信;他們可能看似弱小,惹人憐愛;他們可能處事低調,溫文爾雅……然而,一旦他們戴上操縱者的面具,就不那么可愛了——他們會態(tài)度迥異,為達到目的采取一系列心理計謀!這些人可能是我們的父母、配偶、朋友、領導、同事,他們能利用各種你意識不到的手法,利用你的情感,綁架你的行為,成功地將你放倒。
正是因為關系親近,他們很容易就能夠看透我們內心的需求與渴望,了解我們的情感弱點,看穿我們的真實想法,從而更加“高效”而準確地利用我們,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哲學家盧梭曾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钡恰叭藗冇袝r可以支配他們自己的命運。要是我們受制于人,那錯處并不在我們的命運,而在我們自己”。我們的友好和善意成為了他人操縱我們的切入點,那么我們也就成為了他們的同謀。是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本身就參與了對自己操縱。
是被別人操縱還是操縱別人?
主導權在你手里!
無處不在的影響力:是影響,還是誤導?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是正常的,只要人們存在著溝通,進行著信息交流、情感交換,就能夠彼此影響。這些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正面的影響力能夠讓人與人之間的積極情緒、正面體驗進行交換和補充,從而激發(fā)各自的潛力,促進積極自我的形成。比如,一個睿智、博學、品德高尚的老師,他教出來的學生很可能會跟他一樣,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負面的影響則會把你帶入死角,將你禁錮在一個籠子里,讓你形成巨大的思維盲點。比如,在群體中,他人的想法有可能會對我們的自主思考進行干擾,我們會不自覺地遵循群體法則,按照別人的要求和規(guī)則去做事情。這個時候的我們,事實上已經失去了獨立性。再比如,我們每個人都被一些傳統(tǒng)觀念所影響,這很可能會削弱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束縛我們的想象力,逐漸演變?yōu)椤敖┕绦退季S”。
當然,一個人的影響力也是其人格魅力的主要體現之一。高明的政治家很善于運用影響力來贏得選舉;精明的商人則會用影響力來打造品牌、兜售商品;聰明的父母知道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將他培養(yǎng)成才;睿智的老板也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影響力,讓員工心甘情愿地服從自己。擅用影響力的人,也都是溝通高手,他們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讓別人從負面抵抗變?yōu)榉e極合作,他們能夠如愿以償地讓每一個人都按照他們的意志來行事。避開負面的影響力,才能夠真正擁有獨立、理性的思維;吸取正面的影響力,就能巧妙地為自己的補充正面能量。而學會運用影響力,我們就能讓它為自己的社交利器。
真正的博弈,是心與心的對決:掌握心理戰(zhàn)術,才能控制全局
操縱者沒你想象的那么可怕,每個人都被操縱著。每個人也都是操縱者。人際交往中反操縱的過程,事實上就是心理博弈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無論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只要你還在與外界發(fā)生著信息交換、人際往來,你就無法阻止心與心的碰撞,無法避開人與人之間的博弈。
中國古人把下圍棋稱為博弈。在四四方方的棋盤上,黑白子的廝殺非常激烈,為了贏得對決,博弈雙方都是十分講究策略的,策略的高下是決定參與者成敗的關鍵性因素。我們所說的心理博弈,事實上就是一種在人與人交往時,基于心理分析的策略思考。這些策略能夠讓我們洞徹他人的真實意圖,并采取相應手段,獲取自己的最大勝算。只不過,人生不是棋盤,人也不是棋子,因為人是一種情感的動物,真正高明的博弈,不見得就是與對方拼個你死我活。人與人的接觸,其實是心與心的溝通。你的一句體貼的話,一個友愛的眼神,一個溫馨的舉動,很可能比冷冰冰的較量更有力度。運用自己的善意,不失為一種巧妙的博弈方法。當對方有這樣的想法時——“他對我這么好,我只想盡我所能去幫助他”“我愿意真誠地為你付出”,你就成為了這場博弈中最大的贏家。
本書以人際關系心理學為基礎,結合了大量心理博弈的案例,詳盡地解博弈心理學析了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常遇到的盲點,從本質上拆解洗腦過程和識別心理操縱常用的手段,旨在幫助你掌握各種反洗腦、反操縱、反影響的有效方法;讓你擺脫他人的隱形操控,讓你在人際溝通、社會交往、商業(yè)談判中戰(zhàn)無不勝,從被操縱者脫胎換骨成為一個能夠掌控全局的人。
陳瑋,知名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專注于情緒、人格與人際交往等心理學領域研究數十年,頗有建樹。以透徹直白的語言風格,幫助讀者解決人際互動中的心理建構問題。著有暢銷書《博弈心理學》《微人格心理學》《別讓情緒失控害了你》《別讓不會說話害了你》等。
第一章 人與人的交往就是心與心的博弈
人際關系博弈,事實上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內心較量。在職場、商場、情場中,這種產生于人際博弈過程中的洗腦與反洗腦、影響與反影響、操控與反操控幾乎無處不在。只有站在博 弈層的最高點,客觀看待、冷靜分析心理博弈的規(guī)律,并塑造 一顆強大的內心,培養(yǎng)一種縝密的思維方式,才能察覺他人對 我們的操縱,用最有效的策略克敵制勝。
打贏思辨之戰(zhàn),搶占心理博弈的制高點
博弈雙方,是依存還是制約
人際關系中的影響力:你是如何被外界塑造的
操縱者的陰謀:你知道自己被別人控制了嗎
如果有人入侵了你的大腦
塑造內心強大的自己,與控制者進行對決
第二章 誰在控制你的大腦
輸入信仰,并讓他們成為教徒”“利用暗示,讓他聽你的 指揮”“攻擊你的弱點,讓你依賴于他”……這就是“洗腦者” 讓你服從的秘密,而你絕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察覺到!在我們的 生活中,這種洗腦式入侵無處不在。他們的手段有多種,但都是以扭曲我們的思維和行為為目的的。只有懂得鑒別洗腦者和 洗腦方法,才能有效地警惕他人控制我們的大腦。
人的大腦可以被他人塑造嗎?
“迫不得已”的選擇:你真的是自愿的嗎? /
哪些人最容易闖入你的大腦——識別洗腦者
暗示的真相:有人潛伏在你的潛意識里
刺激和誘導:利用條件刺激,改變你的行為模式 /
信息輸入:灌輸超負荷信息,使你的大腦陷入疲勞
最有效的控制工具——欲望和恐懼 /
趁虛而入的最佳時機——孤獨和無助
讓你的行為不受自我控制——極限狀態(tài) /
什么樣的人容易被洗腦——警惕他人入侵
第三章 發(fā)現潛伏在你身邊的操縱者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被他人操縱著,每個人也可能就是隱 藏著的操縱者。操縱者們帶著各式各樣的面具,潛伏在你的身邊,以各種手段,將你玩弄于股掌之間。他們有的看起來很友善,讓你十分信任;有的則很有威信,讓你無法置疑,但他們的操縱行為卻常常使你進退兩難,壓制自己的真實意愿,F 在,就讓我們揭開他們的面具,識破各種類型的操縱者吧。
小心!他正在操縱你
揭開操縱者的面具——他在控制你嗎?
熱心型:“我對你這么好,你該怎樣報答我?”
魅力型:當操縱者有了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友善型:他看起來好像很善良
專制型:“我才是最有道理的”
權威型:越有學識,越能夠“誘導”你
無辜型:越可憐的人,越可怕
自我壓制型:建立在虛幻之中的控制關系
第四章 你是怎樣進入操縱者的陷阱的
深諳心理操縱技巧的人,會以各種方法對你的行為進行控 制,以滿足自己的利益;同時,我們自己也可能“姑息養(yǎng)奸”,縱容他們的行為,就如同法國作家西蒙?波娃所說:“我和所 有人一樣,一半是同謀,一半是受害者。”我們只有對他們的操縱行為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了解他們的真實意圖,避開他 們對我們的掌控;也只有深入分析自己的特質,才能真正塑造 一個獨立的、不受他人控制的自己。
心理操控的本質是欺騙
原來我們只是他們的玩偶——非對等的關系
你是受害者,也是同謀——忍氣吞聲的后果 /
你容易被操控嗎?——被操縱者的幾種特質
批判者的用意:他在故意貶低你 /
挑撥的背后:如果身邊的人都遠離你,當心有人離間
利用信息的不透明性,引導你產生聯(lián)想
反對你的人只是為了追求存在感
擺脫操縱:我的生活不需要你的指導
第五章 心理暴力和情感勒索
最危險、最不易察覺、最難于防范的操縱和情感勒索往往 來自于我們最親密的人!他們對我們的弱點十分了解,并且深 知我們出于對情感的需要,會無條件地做出妥協(xié),因此,他們總 是習慣性地向我們索要回報,或者讓我們絕對服從于他們。這種操縱大都是從我們內心最深處著手的,會對我們造成看不見 的傷害,我們將這種行為稱為“心理暴力”。
心理拉鋸戰(zhàn):越親近的人越危險
情感勒索:人際關系中的軟暴力
冷暴力:感情世界里的無聲對峙
過度依賴:丟不開的麻煩
過度付出:當他(她)用全部去愛你
逆向行為:“我太了解你了!”
聚光燈下的存在感:“你們只能關注我!”
毫無責任感:“這不關我的事!”
利用負罪感:“你怎么可以這樣對我?”
綁架贊美:“求評價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你表揚我!
“鋒利”的玩笑:“我不是故意損你的!
第六章 “潛移默化”的力量:你正在被他人影響
你的行為和想法都是聽命于你本人的意愿嗎?對我們大多 數人來說,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的想法、意念、思維、行動, 甚至情感體驗,無不被周圍的人們影響著。這些影響,有些是 積極的,但更多的是消極和有害的,它們讓你處于矛盾和迷茫之中無法做出理智的選擇,它們一直在綁架你的人生。洞悉這 些負面影響,才能找到沖出牢籠的出口。
因為看不見,所以殘忍——錄音帶效應
心理距離越近,越容易被影響——熟悉效應
對情境的再定義——哈洛效應
失控的角色扮演——路西法效應
喚醒心中的怪獸——群體效應
他們是如何利用傳統(tǒng)觀念來捆綁你的——答布效應
當思維被“成功理論”所引導——“成功學”的陷阱
誰才是“壞人”——道德綁架
第七章 想要攻克他,先得看穿他
反操縱的前提是對對方有足夠的了解,只有面對一個清晰 而具體的敵人,我們才能相應地采取有效的策略。而反操縱首 先就應該做到“反欺騙”。操縱者深諳隱藏之道,絕不會輕易 將真面目示人,只有利用一定的鑒別技巧、刺激手段,我們才 能真正看穿他們的想法,挖掘他們人性深處的秘密!
沒有完美的謊言,只有不夠高明的識謊技巧
眼角眉梢的秘密:原來他不只是在笑
從眼神的表達識破他內心的真相 /
通過刺激源,揭開人性的偽裝
設定語言陷阱:用假信息打探出你要的信息 /
故意激怒對方,讓其暴露出本來面目
側面效應:在與別人交往時,他才能表現出真實的自己
第八章 利用反向博弈,干擾對方的心理
誰說博弈就只能是針鋒相對的較量?真正充滿智慧的博弈 手段,是以一種類似于“障眼法”的方式,進行反向博弈。如 果你很強大,你就故意示弱;如果你并不自信,那就假裝強 大;如果你能洞察一切,可以裝成一個“笨人”;如果你心思 縝密,那就試著犯個小錯。這種“裝”出來的博弈,會在對方 的意識里形成一個假象,也更容易達到你自己的目的。
制造錯覺,感性的沖動比理性的思考更容易控制
告訴他“你一定行”,哪怕只是安慰
如果很有把握,那就假裝示弱——有底氣的情況
讓自己看起來很強大,從氣勢上壓倒他——沒底氣的情況
裝可憐,同情心會讓對方卸下防備
心理誤導,讓對方以為自己占了便宜
藏起精明的自己,扮演笨拙的人——偽裝的藝術
故意犯錯誤,消除對方的戒備——犯錯也是種博弈技巧
第九章 扭轉思維,改變行為:教你不動聲色地反客為主
如果你總是在人際交往中處于下風,那么很可能是你的思 維出了問題。試著對自己的思維進行解剖,讓思維從固守的框 架里解脫出來,并采取適當的行為,主動影響對方的心理和想 法,就能在博弈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走不出的籠子——看他如何綁架你的思想
理性看待自己,不要活在他人的評價里
別讓欲望吞噬你的理智
制造恐懼心理,讓他心甘情愿地服從你
引導他參與你的計劃,讓他主動為你所用
利用出其不意的博弈策略,使對方從心理上趨于被動
“黑臉——白臉”戰(zhàn)術:剛柔并用的心理掌控術
第十章 博弈的和解:化敵為友是最高明的應戰(zhàn)策略
如果攻克不了他,那就把他變成你的戰(zhàn)友吧!在心理博弈 中,應該學會放低自己的身段,以友好的方法讓對方接納自 己。去贊美你的對手,迎合你的敵人,軟化他們的敵意,將對 峙局面變?yōu)榛ダp贏的結果,你就能成為這場心理戰(zhàn)中最大的贏家。
打破對峙局面,狹路相逢就一定是敵人嗎——獵鹿效應
讓步——老實人的博弈籌碼
將“討厭鬼”變成好朋友
只有不合適的價碼,沒有收買不了的人心
換位思考:像青蛙一樣去思考,你就讀懂了池塘
適度貶低自己,能巧妙地捧高對方——“捧人”的藝術
第十一章 說服的心理戰(zhàn)術:讓他心甘情愿聽你的
了解了對方的動機和想法,能夠做出相應的反應,你才能 說服對方。完整的說服是以思維方式為引導,以聲音為載體,以行動為輔助。在說服對方的過程中,你的語言是否能夠恰好 擊中對方心里的那根弦,就決定了你與對方的交流是否暢通。能表達出最準確的意思,并以恰當的方法引導對方的想法,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疲憊戰(zhàn)術:在他疲憊的時候進行說服更有效果
互惠原則:“我讓步,你付出”
沉默戰(zhàn)術:適時地沉默能夠帶來強大的威懾力
接種效應:提前打好預防針,將負面影響減至最小
單一訴求效應:集中一點式的強調,“轟炸”他人的思想
圖像比嘴會說話,故事比道理更動聽
第十二章 別做“好人”,做個有魅力的“壞人”
如果你總是懷抱著“利他主義”,以為只要取悅別人,就能得到全世界的認可,那你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中——你越是表現得“好”,別人就越看不起你。事實上,利他主義者是在對自己進行操縱!他們的“老好人行為”,才是使自己陷入 絕境的最主要的原因。
別做自己的心理操縱者——“老好人”的困境
取悅他人,你也得不到認可——被貶低的人格
付出越多,就越得不到——氧氣效應
不愿答應,就問心無愧地說“NO”
丟掉過度的熱心,做個“高冷”的人
博弈雙方,是依存還是制約
誰都不是傻瓜,誰都是傻瓜
荷蘭曾經舉辦過一場“合作及社會兩難困境研討會”,邀請了眾多博弈論專家參加。大會結束之后,有兩個學者——麥西克和路特提議大家玩一個游戲。他們將一個大信封拿出來,請在場的43位專家拿出錢來裝進這個信封里。如果最后這信封里的錢超過250元,麥西克和路特將自掏腰包,退給每個人10元錢。不過,如果信封里的錢不足250元,就要統(tǒng)統(tǒng)沒收,大家誰也拿不到一分錢。
按照這個游戲規(guī)則,讓我們來簡單計算一下平均每個人應該支付的數目:5。82元。為了防止一些吝嗇鬼少付或者不付,你也可以再多加一點。如果每人放進去7元,應該就可以超過目標值250元了。等到最后退還給每人10元時,每人都還可以凈賺3元。不過,游戲特別規(guī)定大家互相之間不準討論,也不能偷看別人放了多少錢進信封。但是無論怎樣,這看起來都是一個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
那么,結果如何呢?
等到兩位主持人打開信封一數,里面的錢總共是245。59元,比目標250元差了那么一點點?吹竭@種結果,這些學者們群情嘩然,一副不相信的樣子。這種事情怎么可能發(fā)生?他們都是這個領域里有聲望的專家,而且剛剛結束了兩天的“合作研討會”!他們的合作結果居然比目標還少了近5元錢,這太諷刺了!
這下子,大家的錢全都打了水漂。有些人抱怨只要再多一個有良心的人放進去7塊錢就好了,有些人則后悔自己應該再多放一點點,更有一些人說:“早知道這樣,我寧可那時候放十幾塊錢!”
事實上,根本不可能有人會真的奉獻超過10元。因為我們都預期別人會拿出他們所該奉獻的那部分。如果真是那樣,那自己多交出的那部分就是浪費。每個人都基于這樣想法,所以最后的結果就會是令人失望的。造成這種結果同樣是因為每個人都在以一種“零和游戲”的思維模式來思考。因為我們都預期別人會“履行義務”,而自己又想盡可能地多“撈”一點,因此才會產生每個人都拿不回錢的結果。
在這個“學者們失敗的游戲”中,有一位莫尼根教授回到他任教的大學后,又重復了這個游戲許多次,得到的結果總是差不多。而且,一旦一個群體玩過這個游戲得到失敗的結果之后,他們下一次就更不愿意合作,其結果竟然比第一次更糟。
博弈:依存中有制約
“博弈”(Game)在英語中的基本意義是游戲,所以說“博弈論”更直接的翻譯應該是“游戲理論”,因為很多游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講究策略。策略的高下就成了游戲參與者左右游戲結果的關鍵性因素,而博弈論其實就是一種策略思考,以尋求自己的最大勝算或利益。
中國古人鍛煉腦子的一個好方法就是下圍棋,因此古代的“博弈”也特指下棋。當人們捻起黑白二子時,腦中就開始高速運轉各種策略的實施方案了。圍棋告訴人們的博弈論之一就是過分小心的危害:每一步棋都可能影響你的輸贏,因此下棋者要時刻小心,保證你的棋不被吃掉。但是當你太過小心,你將失去進一步布局的機會,下棋的過程就是追求主動權的過程。安全固然重要,然而對于只守不攻的一方來說,很少能有機會奪取最后的勝利。因此,在競爭關系中,在保證自我利益的
同時,我們要尋求能夠制約對手的最佳策略,學會主動出擊是一種很好的手段。當你跟別人不是競爭關系而是合作關系的時候,則需要尋找雙方的平衡點,因為在競爭關系中,一方的勝利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失敗,這種“零和游戲”的原理采用的是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墒,在人類社會里,“單贏”策略會給你帶來潛在的危機,因此,我們所倡導的博弈理念,更多的是追求“雙贏”的結果。
比如,許多商家都會在業(yè)務過程中適當地讓利給客戶,這是順利成交的永恒法則之一。銷售談判中,雙方的焦點通常集中在價格與價值。顧客要求以最低的價格得到最高價值的產品,所以業(yè)務員的壓力非常大。碰到這種情形時,就要學會運用雙贏策略。
讓利是多方面的,譬如,業(yè)務員說:“如果你購買,我們將給你8折!比绻櫩驼f:“維修費用太高了。”業(yè)務員說:“如果我們提供一年免費維修,您可以接受嗎?”這個問題隱含互惠的承諾。如果顧客接受一年免費維修,等于答應成交。
博弈不僅僅只存在于游戲、商戰(zhàn)這些充滿赤裸裸競爭的情境之中,愛情和婚姻,同樣是博弈的另一種形式。在愛情里,一個人對安全感的需求會限制另外一個人的自由,或者一個人想要自由而威脅到另一個人的安全感。如此看來,一個人對安全感的需求是有價值的、光榮的,但是并不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你越追求安全感,你的另一半就更少感受到自由。那樣又會變成對你的威脅。有時候,你的另一半會覺得他為你所做的犧牲并不值得,因為你的要求太具有壓迫性,這樣他就會選擇離開。擔心對方離開而被恐懼牽著走,到最后只會應驗了自己最初的擔心。因此,兩個人對自由和安全感的需求親密地談判,這就是愛情。
所以,最高明的博弈并非單純的競爭,而是在相互制約中尋找依存關系,開啟一種互惠雙贏的模式。雙贏其實就是一種依存與制約關系的綜合體,是一種相互的妥協(xié),也是一種良性的競爭,它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趁虛而入的最佳時機——孤獨和無助
叢林深處的慘案
1978年11月18日,南美,奎亞那的叢林地帶。
910名“人民圣殿教”的成員有秩序地、平靜地先后走向死亡。他們都是跟隨這個邪教組織的精神領袖吉姆·瓊斯來到這里,這些來自舊金山的窮人們被瓊斯要求,集體“進入天堂”。
第一個響應的是一名年輕婦女,只見她鎮(zhèn)靜地走向那個現在已經是人人皆知的草梅口味的毒藥桶,舀起毒藥,給她的嬰兒服了一份,自己也服了一份,然后坐下來。四分鐘之內母子兩人便在抽搐中死去。然后其他人也一一效仿。雖然當中有少部分人逃跑了,但據幸存者說,910人中的大多數都是有秩序地、心甘情愿地死去的。
這一場人為控制的屠殺震驚了整個世界,在悲劇發(fā)生后的很多天內,人們的談話都離不開這個題目:“現在發(fā)現死了多少?”“一個逃出來的人說他們喝毒藥時就好像是進入了催眠狀態(tài)!薄八麄兪潜患w洗腦了嗎?”“真是令人難以置信!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的,“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人數驚人的盲目服從行為?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人們提出了很多種不同的解釋。有些人把目光集中在吉姆·瓊斯的個人魅力上;另一些解釋則是針對那些被吸收到“人民圣殿教”中的信徒們,他們大多貧窮、沒有文化,愿意放棄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的自由,來換取已經為他們安排好的人生道路。
這些解釋無疑都有它的道理,但這樣一個匪夷所思的個案,其特殊之處究竟在哪里呢?
讓我們來做一個設想:“假如‘人民圣殿教’當時仍然在舊金山,或者在任何能夠與外界保持密切聯(lián)系的地方,瓊斯的自殺指令會被執(zhí)行嗎?”如果從這個角度加以思考,吉姆·瓊斯遷移策略的高明之處就比較容易看出來了。瓊斯并沒有對他們進行催眠,而是充分利用了“孤島效應”。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當瓊斯下達了死亡命令時,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點不知所措,于是他們開始觀察周圍的人,以確定什么才是正確的反應。
任何強勢領導人統(tǒng)治的組織內,都會有一些盲從的人,他們也成了第一批迅速喝下毒藥的人,接下來,大規(guī)模的孤島效應開始發(fā)生化學反應了。瓊斯的力量并不只是來自他非凡的號召力,而是他對心理學原理的恐怖運用。作為邪教領袖,他的陰險之處正是決定把“人民圣殿教”從能獲取大量信息的舊金山遷移到南美這個赤道附近的遙遠地方。在這里,不確定性和成員們特殊的相似性使得“孤島效應”能最大限度地為他所用。
除了環(huán)境成了“孤島”以外,這將近一千人的集體中的每個個體,其實也是孤獨的。他們沒有可以依仗的外援,而他們所深信不疑的“教主”也已經舍棄了他們。因此,這個群體由追隨者變成了一群失去個人意識的動物。只要使他們中的一些向朝操縱者所希望的方向移動,其他的也將平靜地、機械地跟著移動。
別輕易讓人看出你的無助
市中心,臨街的一家咖啡館內。
一個保養(yǎng)得宜卻面帶焦灼的中年婦女不時地看著手表,她面前原本熱氣騰騰的咖啡已經沒有了一絲熱氣。這時,從門外走進來一個身材高挑的年輕女性,她環(huán)視一圈后徑直走到了中年婦女面前。
“高太太,下午好!”“葛小姐,我拜托你的事情怎么樣了?這兩天,我連覺都睡不好!薄案咛,你之前找的私家偵探看來已經被你老公買通了!备咛樕系男θ萁┯擦,葛小姐又問她:“你丈夫經常夜不歸宿嗎?”高太太搖頭:“這倒不是,我沒有見過任何可疑的女人!备鹦〗悴粍勇暽赜謫柫怂痪洌骸懊看紊习嗲岸际悄憬o他打的領帶嗎?”
高太太似乎預感到了什么,猶豫著點了點頭。葛小姐這才從包里拿出幾張照片,神色嚴肅地說:“你對比這兩張,看看有什么變化。”在高太太仔細辨認的時候,葛小姐篤悠悠地說:“你先生在上班前和下班出來后,領帶打法完全不一樣。當然,他也有可能因為生氣扯掉領帶,但這種情況微乎其微。據我了解,你先生的公司最近運轉得十分平穩(wěn)。因此,還有一個解釋:辦公室戀情!
高太太雖然對這兩張照片的細微差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她的手已經開始顫抖。
葛小姐又添了一把火:“其實,從他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來。出門前神色冷漠、嘴角耷拉,下班后嘴角翹起,眼角的魚尾紋比平時要深,很顯然是遇到了什么好事!
高太太的眼眶開始發(fā)紅,她松開了手里的照片,捂住了眼睛?粗鴮γ孢@個女人痛苦的表情,葛小姐眼中閃過一道精光,嘲諷地咧了咧嘴,她端起咖啡抿了一口。“當然,他們幽會的場所不可能是公司,有可能是公司附近某個賓館,中午那段時間互相約好見面……”
“求求你,別再說了……”高太太哆嗦著嘴唇,陷入完全的無助和彷徨之中。她已經深信,這個幾乎占據她生命中大半分量的男人,已經出軌了!澳俏以撛趺崔k?”高太太猶如迷途的孩子一般,求助地看向面前的私家偵探。
葛小姐并沒有馬上回答,她只是撐著下巴看向窗外。約莫一分鐘后,她眼神認真,語氣帶著幾分嚴肅:“千萬不要去公司鬧,給你的男人留點面子。至于接下來的事情……對不起,這就不是我能置喙的了!
高太太深吸了一口氣,動作略帶掩飾地撥了撥自己的頭發(fā),她手上的婚戒直直地映入對面女子的眼中,葛小姐瞇了瞇眼。兩個月以后,葛小姐聽說了高太太和他先生離婚的消息。她微微一笑,撥通了一個電話:“你太太的事情已經搞定了,該聊聊我們的事情了吧!
迷途羔羊般的高太太就這樣,真的成為了葛小姐的俎上之肉,她絲毫沒有意識到,真正的情敵就在她面前,被她欺騙和操縱。
很多時候,人們相信謊言不是因為別無選擇,而是他們選擇相信謊言,相信那個人不會對你說謊。尤其是當你感到孤立無援的時候,出現的那個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就如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讓你無法拒絕。當你對一個人言聽計從的時候,說明操縱者的控制預熱階段已經完成。
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每當你感覺自己很無助時,你會告訴自己:“我將會吸收盡可能多的信息,這樣我就有更多的數據,并據此做出最好的決定!边@聽起來好像不無道理,可當你身邊有一個操縱者時,這個方法就很難行得通。因為你的消息來源是單一的,你不可能做到總體性的評估。所以,為了打破迷局,你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靜,不要顯得驚慌失措;然后盡可能地接收來自不同方面的信息,過濾掉無關緊要或者帶有明顯傾向性的信息,讓自己盡量處于客觀、公正的立場來看待問題。
讓你的行為不受自我控制——極限狀態(tài)
無論是21歲的待嫁新娘佩蒂·赫斯特,還是她的家人和未婚夫,都對后來發(fā)生的一切感到匪夷所思,甚至覺得,那只是一場可怕的噩夢。
1974年2月4日,正當佩蒂一心一意籌備著自己和未婚夫史蒂夫·韋德的婚禮時,忽然,一伙自稱是“辛巴尼斯解放軍”的激進分子闖進了家中,將佩蒂擄走。佩蒂的父親——美國報業(yè)大亨倫道夫·赫斯特為贖出愛女,曾花費數百萬美元在西岸派發(fā)救濟食品,仍然徒勞無功。
最戲劇的一幕發(fā)生在被綁架者佩蒂·赫斯特的身上。兩個月后,佩蒂宣布與自己的家族決裂,加入“辛巴尼斯解放軍”改名為“Tania”(拉美傳奇英雄切·格瓦拉女友的名字),并參與了一連串打劫銀行、違法持械、謀殺等地下革命軍行動。富家千金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通緝的要犯。此后的近兩年時光,佩蒂都在匿藏、逃亡中度過。1979年,聯(lián)邦人員終于將她拘捕歸案。
佩蒂·赫斯特的這個案件,震驚全美。人們不禁會問:“為什么這位貌美如花,有著美滿家庭和光明前途的女孩子,會自甘放棄一切?”究竟是什么力量使這位家財萬貫的報業(yè)大亨之女轉變成為一名革命分子?她是否已經喪失了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而對于佩蒂的家人來說,他們更急于了解佩蒂的心理轉變過程,因為這將成為此案中她是否被判有罪的最關鍵所在。
主審此案的加州高等法院奧利弗·高達法官為了詳細鑒定她的心理狀態(tài),特別任命了四位心理專家擔任此職。佩蒂自己的供詞中,對她的經歷有著如下的描述:“她曾被折磨及恐嚇,使她精神上肉體上都不勝負荷。她被綁架后曾被關在三尺寬、五或六尺長的壁櫥里,雙眼被蒙、雙手被綁,甚至大小解都不能離開。第一周里,她唯一談話的對象是自稱辛巴尼斯解放軍統(tǒng)帥的辛格,而他反復地說要將她置于死地。在這種情形下,她錄下了早期的給她父母親的錄音帶!
佩蒂的供詞相當模糊、重復,有時前后矛盾。譬如說到被關在壁櫥的時日,她有時說“數日”,有時說“很長的一段時間,有數星期之久”。她的思想逐漸模糊和喪失心智,失去分辨事實和環(huán)境的能力。而所有事件中,對她打擊最大的是重復在她耳邊的說法——“她的父母已將她遺棄,現在正和聯(lián)邦調查人員合作來消滅她,并且懸賞五萬美金,只要將她交回,生死不論!
耶魯大學精神醫(yī)生RobertJ.Lifton,是少數研究這種“洗腦”問題的權威,他認為長時期的隔離孤立囚禁,以死為威脅恐嚇,以及讓當事人知道自己已被親人所唾棄,這三點是“洗腦”所通用的技巧。
克拉克大學的RonaFields博士曾經專門研究過“戰(zhàn)俘”行為,認為佩蒂曾長時間的受到心理上的壓力與折磨,所以在她宣布加入綁匪陣營時,她的內心防線早已崩塌。
有些專家對佩蒂是否經過“洗腦”這一點存著懷疑態(tài)度。但是身為四位鑒定佩蒂·赫斯特的專家之一,加州大學精神醫(yī)科系主任LouisJ。West有如下的看法:“一般人在未能對佩蒂案有全盤了解之前就下結論是一種嚴重的錯誤。”其他許多著名的心理學專家也認為如果佩蒂的供詞是實情的話,她所受的恐嚇手段極可能完全改變她的人格,使她自愿地加入辛巴尼斯解放軍,并且參加暴行。
這次的遭遇嚴重損害了佩蒂的精神狀況,她的父母和辯護律師都發(fā)現,她的思想呈現出片段化,只能思考眼前的事情,而無法考慮將來。她一共被指控二十一條刑事及民事罪名,但后來獲得減刑,被監(jiān)禁22個月后便被釋放。1982年,她出版了一部《每一件秘密的事》的書記述了自己被綁架的經歷,稱她曾經的“戰(zhàn)友”為“瘋子們”。
可以想象,佩蒂所遭受到的身心創(chuàng)傷是多么巨大:睡眠時間嚴重不足,嚴重缺乏營養(yǎng),被隔絕在孤獨的環(huán)境里,過著不規(guī)則的、無法預測的生活,被剝奪私人空間,承受無休止的負面信息和辱罵,這些都使她陷入痛苦、屈辱和不安的極限狀態(tài)。
綁架佩蒂的人不僅限制了她的自由,最重要的是掌握了她的痛處:讓她以為父母已經放棄了她,這是對她最大的打擊,然后的一切“洗腦”行為才開始真正發(fā)生作用。當人遭遇到與生存相關的經歷時,其以往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均會變得不適用于當時的情況,所以這時候就會誘發(fā)人的逆轉反應。人原本相信的東西被徹底粉碎時,行為也會徹底改變得像另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