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
定 價:79 元
叢書名:技能應用速成系列
- 作者:曹淵
- 出版時間:2018/2/1
- ISBN:9787121335747
- 出 版 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O241.82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書采用GUI界面操作與APDL命令相互對照的方式,從基礎知識、專題技術兩個層面詳細地闡述ANSYS 18.0有限元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本書自始至終采用實例作引導,內容系統(tǒng)完整,且每章又相對獨立,是一本簡明的ANSYS讀本。 全書分為基礎知識和專題技術兩部分,共22章;A知識部分(第1~7章),講解了使用ANSYS進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與方法、ANSYS建模、網(wǎng)格劃分、邊界條件定義、求解、后處理等知識;專題技術部分(第8~22章),根據(jù)工程應用的實際經(jīng)驗,介紹大量高級應用知識,包括ANSYS結構靜力學分析、模態(tài)分析、諧響應分析、瞬態(tài)動力學分析、譜分析、穩(wěn)態(tài)熱分析、瞬態(tài)熱分析、電磁場分析、多物理場耦合分析、幾何非線性分析、接觸問題、生死單元技術、復合材料分析、薄膜結構分析、參數(shù)化與優(yōu)化設計等。 本書以實用為宗旨,深入淺出,實例引導,講解翔實,適合作為理工科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廣大科研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參考書。
(1)在16.0版廣泛應用的基礎上,吸收眾多讀者的寶貴建議,大幅完善圖書內容。 (2)不論從整體構思上還是每章內容安排上,都是從基礎到應用,從簡單到復雜,有利于讀者循序漸進地掌握相關知識。 (3)實例豐富,以實例為主線展開, 既生動形象又簡潔明了。 (5)條理清晰,講解詳細,確保自學的讀者能獨立學習和應用軟件。
前 言
ANSYS軟件是融結構、流體、電場、磁場、聲場分析于一體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軟件,由世界著名的有限元分析軟件公司美國ANSYS公司開發(fā),它能與大多數(shù)CAD軟件接口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共享和交換,是現(xiàn)代產(chǎn)品設計中的高級CAE工具之一。
ANSYS軟件不斷吸收當今世界最新的計算方法與計算機技術,引領世界有限元技術發(fā)展的潮流,憑借其強大的功能,可靠的質量,贏得了全球工業(yè)界的廣泛贊賞,尤其得到各行業(yè)CAE用戶的認可,在航空航天、鐵路運輸、石油化工、機械制造、能源、汽車、電子、土木工程、船舶、生物醫(yī)學、輕工、礦產(chǎn)、水利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各領域的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本書特點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本書以初中級讀者為對象,首先從ANSYS基礎講起,再輔以ANSYS在工程中的應用案例,幫助讀者盡快掌握ANSYS進行有限元分析的技能。
步驟詳盡,內容新穎。本書結合作者多年ANSYS的使用經(jīng)驗和實際工程應用案例,將ANSYS軟件的使用方法與技巧詳細地講解給讀者。本書在講解過程中步驟詳盡、內容新穎,講解過程輔以相應的圖片,使讀者在閱讀時一目了然,從而快速掌握書中所講內容。
實例典型,輕松易學。通過學習實際工程應用案例的具體操作是掌握ANSYS最好的方式,本書通過綜合應用案例,透徹詳盡地講解了ANSYS在各方面的應用。
版本最新,質量保證。本書在上一版的基礎上,為適應新版本要求進行了版本升級,在結構上進行了局部調整,對原書中存在的錯誤進行了改正,對模型及程序重新進行了仿真計算校核,提高了圖書質量。
2.本書內容
本書基于ANSYS 18.0版,講解ANSYS的基礎知識和核心應用內容。本書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基礎知識部分和專題技術部分。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第1~7章,主要介紹ANSYS的基礎知識,包括ANSYS的基本操作、APDL應用、實體建模、網(wǎng)格劃分、加載、求解和后處理等內容。
第1章 緒論 第2章 APDL基礎應用
第3章 實體建模 第4章 劃分網(wǎng)格
第5章 加載 第6章 求解
第7章 后處理
第二部分:專題技術,即案例應用分析部分。第8~22章,主要從ANSYS所能求解的實際物理問題入手,給出其具體的計算案例。
第8章 結構靜力分析 第9章 模態(tài)分析
第10章 諧響應分析 第11章 瞬態(tài)動力學分析
第12章 譜分析 第13章 熱分析
第14章 電磁場分析 第15章 多物理場耦合分析
第16章 非線性靜力分析 第17章 接觸問題
第18章 生死單元 第19章 復合材料分析
第20章 機械零件分析 第21章 薄膜結構分析
第22章 參數(shù)化設計與優(yōu)化設計
3.讀者對象
本書適合ANSYS初學者和期望提高矩陣運算及建模仿真工程應用能力的讀者,具體包括如下。
? 相關工程技術從業(yè)人員 ? 初學ANSYS的技術人員
? 廣大科研工作人員 ? 相關培訓機構的教師和學員
? 大中專院校教師和學生 ? ANSYS愛好者
4.本書作者
本書主要由曹淵編寫,另外,參與本書編寫的還有張明明、吳光中、魏鑫、石良臣、劉冰、林曉陽、唐家鵬、丁金濱、王菁、吳永福、張小勇、溫正、李昕、劉成柱、喬建軍、張迪妮、張巖、溫光英、郭海霞、王芳、陳艷霞。雖然作者在編寫過程中力求敘述準確、完善,但由于水平有限,書中欠妥之處,請讀者朋友及各位同行批評指正,我們將不甚感激。
5.讀者服務
為了方便解決本書疑難問題,讀者在學習過程中如遇到與本書有關的技術問題,可以發(fā)郵件到郵箱caxbook@126.com,或訪問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xbook,我們將盡快給予解答,竭誠為您服務。
注:本書配套的工程案例文件,可在作者博客中下載,或到華信教育資源網(wǎng)(http://www.hxedu.com.cn),找到本書頁面,即可下載,或與本書作者和編輯聯(lián)系。
編 者
CAX技術聯(lián)盟是由計算機輔助技術領域的專業(yè)人員組成,包括來自于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蒲袡C構以及航空航天、兵器工業(yè)、建筑設計院、核工業(yè)等工業(yè)集團的從業(yè)人員。聯(lián)盟成員均畢業(yè)于國內外著名高校,擁有碩士、博士學歷,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擁有較高的學術專業(yè)水平。本聯(lián)盟已經(jīng)和正在推出計算機輔助技術領域的科技圖書,以提高國內計算機輔助技術領域的水平。
目 錄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第1章 緒論1
1.1 有限元法概述1
1.1.1 有限元法分析過程1
1.1.2 有限元的方法和理論手段3
1.2 ANSYS 18.0簡介4
1.2.1 ANSYS啟動與退出4
1.2.2 ANSYS操作界面4
1.2.3 ANSYS文件管理7
1.2.4 ANSYS分析流程8
1.2.5 分析實例入門9
1.3 本章小結14
第2章 APDL基礎應用15
2.1 APDL參數(shù)15
2.1.1 參數(shù)的概念與類型15
2.1.2 參數(shù)命名規(guī)則16
2.1.3 參數(shù)的定義與復制操作16
2.1.4 參數(shù)的刪除操作17
2.1.5 數(shù)組參數(shù)17
2.2 APDL的流程控制19
2.2.1 *GO分支語句19
2.2.2 *IF分支語句19
2.2.3 *DO循環(huán)語句19
2.2.4 *DOWHILE循環(huán)語句20
2.3 宏文件20
2.3.1 創(chuàng)建宏文件20
2.3.2 調用宏文件21
2.4 運算符、函數(shù)與函數(shù)編輯器21
2.5 本章小結22
第3章 實體建模23
3.1 實體建模操作概述23
3.2 用自下向上的方法建模25
3.3 自頂向下法29
3.4 外部程序導入模型32
3.5 常用建模命令匯總36
3.6 實體模型的建立37
3.7 本章小結44
第4章 劃分網(wǎng)格45
4.1 定義單元屬性45
4.2 設置網(wǎng)格劃分控制49
4.2.1 智能網(wǎng)格劃分49
4.2.2 全局單元尺寸控制51
4.2.3 默認單元尺寸控制51
4.2.4 關鍵點尺寸控制52
4.2.5 線尺寸控制53
4.2.6 面尺寸控制54
4.2.7 單元尺寸定義命令的優(yōu)先順序55
4.2.8 完成劃分55
4.3 網(wǎng)格的修改56
4.3.1 清除網(wǎng)格56
4.3.2 網(wǎng)格的局部細化57
4.3.3 層狀網(wǎng)格劃分59
4.4 高級網(wǎng)格劃分技術59
4.4.1 單元選擇60
4.4.2 映射網(wǎng)格61
4.4.3 掃掠網(wǎng)格63
4.4.4 拉伸網(wǎng)格63
4.5 劃分網(wǎng)格命令匯總63
4.6 本章小結65
第5章 加載67
5.1 載荷與載荷步67
5.1.1 載荷67
5.1.2 載荷步68
5.2 加載方式69
5.2.1 實體加載的特點69
5.2.2 有限元模型的加載特點69
5.3 施加載荷70
5.4 齒輪泵模型的加載82
5.5 耦合與約束方程84
5.5.1 耦合84
5.5.2 約束方程85
5.6 本章小結87
第6章 求解88
6.1 求解綜述88
6.2 例題91
6.3 求解命令匯總92
6.4 本章小結93
第7章 后處理94
7.1 通用后處理器94
7.1.1 結果文件94
7.1.2 結果輸出97
7.1.3 結果處理110
7.1.4 結果查看器113
7.2 時間歷程后處理器114
7.2.1 時間歷程變量瀏覽器114
7.2.2 定義變量117
7.2.3 顯示變量118
7.3 本章小結119
第二部分 專題技術
第8章 結構靜力分析120
8.1 結構分析概述120
8.1.1 結構分析的定義120
8.1.2 靜力學分析的基本概念121
8.1.3 結構靜力學分析的方法121
8.2 開孔平板靜力分析124
8.2.1 問題描述124
8.2.2 設置分析環(huán)境124
8.2.3 定義單元與材料屬性125
8.2.4 建立模型127
8.2.5 劃分網(wǎng)格129
8.2.6 施加邊界條件130
8.2.7 求解134
8.2.8 顯示變形圖135
8.2.9 顯示結果云圖135
8.2.10 查看矢量圖139
8.2.11 查看約束反力140
8.2.12 查詢危險點坐標141
8.3 平面應力分析142
8.3.1 問題描述142
8.3.2 設置分析環(huán)境142
8.3.3 定義幾何參數(shù)143
8.3.4 選擇單元144
8.3.5 定義實常數(shù)145
8.3.6 定義材料屬性146
8.3.7 創(chuàng)建實體模型147
8.3.8 設定網(wǎng)格尺寸并劃分網(wǎng)格149
8.3.9 施加載荷并求解151
8.3.10 求解153
8.3.11 查看分析結果153
8.3.12 命令流157
8.4 本章小結158
第9章 模態(tài)分析159
9.1 模態(tài)分析的基本假設159
9.2 模態(tài)分析方法159
9.3 立體桁架結構模態(tài)分析164
9.3.1 問題描述164
9.3.2 分析165
9.3.3 設置環(huán)境變量165
9.3.4 設置材料屬性166
9.3.5 創(chuàng)建幾何模型167
9.3.6 劃分網(wǎng)格170
9.3.7 施加約束171
9.3.8 設置分析類型171
9.3.9 設置分析選項172
9.3.10 求解173
9.3.11 觀察固有頻率結果173
9.3.12 讀入數(shù)據(jù)結果173
9.3.13 觀察振型等值線結果174
9.3.14 命令流176
9.4 本章小結178
第10章 諧響應分析179
10.1 諧響應分析應用179
10.2 兩自由度系統(tǒng)諧響應分析184
10.2.1 問題描述184
10.2.2 設置環(huán)境變量184
10.2.3 設置材料屬性185
10.2.4 建立模型186
10.2.5 劃分網(wǎng)格187
10.2.6 加載188
10.2.7 求解189
10.2.8 后處理189
10.2.9 命令流190
10.3 本章小結191
第11章 瞬態(tài)動力學分析192
11.1 概述192
11.2 斜拉懸臂梁結構瞬態(tài)響應分析198
11.2.1 問題描述198
11.2.2 設置環(huán)境變量198
11.2.3 設置材料屬性199
11.2.4 建立模型200
11.2.5 劃分網(wǎng)格201
11.2.6 施加載荷202
11.2.7 求解204
11.2.8 后處理204
11.3 本章小結205
第12章 譜分析206
12.1 ANSYS譜分析概述206
12.2 三角平臺結構地震響應分析211
12.2.1 問題描述211
12.2.2 分析212
12.2.3 設置環(huán)境變量212
12.2.4 設置材料屬性213
12.2.5 建立模型214
12.2.6 劃分網(wǎng)格215
12.2.7 施加載荷216
12.2.8 求解217
12.2.9 觀察結果220
12.3 本章小結221
第13章 熱分析222
13.1 熱分析介紹222
13.1.1 熱分析的類型222
13.1.2 熱分析的基本過程222
13.2 熱應力耦合分析實例224
13.2.1 問題描述224
13.2.2 設置環(huán)境變量225
13.2.3 設置材料屬性226
13.2.4 建模228
13.2.5 網(wǎng)格劃分228
13.2.6 加載229
13.2.7 求解231
13.2.8 后處理233
13.3 本章小結234
第14章 電磁場分析235
14.1 磁場分析235
14.2 電場分析237
14.3 屏蔽帶狀傳輸線靜電場分析238
14.3.1 問題描述238
14.3.2 設置環(huán)境變量238
14.3.3 設置材料屬性239
14.3.4 建模240
14.3.5 劃分網(wǎng)格241
14.3.6 加載242
14.3.7 求解244
14.3.8 后處理244
14.4 本章小結247
第15章 多物理場耦合分析248
15.1 概述248
15.1.1 順序耦合248
15.1.2 直接耦合分析249
15.2 雙層金屬簧片耦合場分析249
15.2.1 問題描述249
15.2.2 設置環(huán)境變量250
15.2.3 設置材料屬性250
15.2.4 建模252
15.2.5 劃分網(wǎng)格253
15.2.6 加載253
15.2.7 求解254
15.2.8 后處理255
15.3 本章小結257
第16章 非線性靜力分析258
16.1 概述258
16.1.1 非線性問題的分類258
16.1.2 牛頓-拉森方法260
16.1.3 非線性求解的組織級別261
16.1.4 非線性瞬態(tài)過程的分析264
16.2 實例分析一273
16.2.1 問題描述273
16.2.2 分析273
16.2.3 設置環(huán)境變量274
16.2.4 設置屬性274
16.2.5 建模275
16.2.6 劃分網(wǎng)格276
16.2.7 加載276
16.2.8 求解278
16.2.9 后處理279
16.2.10 命令流282
16.3 實例分析二283
16.3.1 問題描述283
16.3.2 環(huán)境變量設置283
16.3.3 設置屬性283
16.3.4 建模285
16.3.5 網(wǎng)格劃分285
16.3.6 加載286
16.3.7 求解287
16.3.8 后處理288
16.3.9 命令流291
16.4 本章小結293
第17章 接觸問題294
17.1 概述294
17.2 齒輪接觸分析295
17.2.1 問題描述295
17.2.2 設置環(huán)境變量296
17.2.3 設置屬性297
17.2.4 建立模型298
17.2.5 對齒面劃分網(wǎng)格304
17.2.6 定義接觸對304
17.2.7 施加位移邊界306
17.2.8 求解308
17.2.9 后處理309
17.3 并列放置兩個圓柱體的接觸問題311
17.3.1 問題描述311
17.3.2 分析311
17.3.3 設置分析環(huán)境312
17.3.4 設置屬性312
17.3.5 建立模型314
17.3.6 網(wǎng)格劃分316
17.3.7 定義約束319
17.3.8 加載320
17.3.9 求解322
17.3.10 后處理322
17.4 本章小結324
第18章 生死單元325
18.1 概述325
18.1.1 生死單元的基本概念325
18.1.2 單元生死技術的使用326
18.2 焊接過程模擬328
18.2.1 問題描述328
18.2.2 定義材料參數(shù)328
18.2.3 建立模型330
18.2.4 生成鋼板的單元331
18.2.5 加載332
18.2.6 求解334
18.2.7 查看圖形結果339
18.3 本章小結340
第19章 復合材料分析342
19.1 復合材料的相關概念342
19.2 建立復合材料模型343
19.2.1 選擇合適的單元類型343
19.2.2 定義材料的疊層結構344
19.2.3 定義失效準則347
19.2.4 應遵循的建模和后處理規(guī)則348
19.3 復合材料分析實例350
19.3.1 問題描述350
19.3.2 定義單元類型、實常數(shù)及材料特性351
19.3.3 建立有限元模型353
19.3.4 劃分網(wǎng)格354
19.3.5 添加約束和載荷355
19.3.6 求解357
19.3.7 后處理357
19.3.8 命令流360
19.4 本章小結361
第20章 機械零件分析362
20.1 扳手的靜力分析362
20.1.1 問題描述362
20.1.2 設置分析環(huán)境363
20.1.3 定義單元與材料屬性363
20.1.4 建立模型364
20.1.5 劃分網(wǎng)格366
20.1.6 施加邊界條件367
20.1.7 求解368
20.1.8 查看求解結果369
20.1.9 退出系統(tǒng)370
20.1.10 命令流370
20.2 材料非線性分析372
20.2.1 問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