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葵原產于非洲東部的埃塞俄比亞,隨后傳至整個非洲、印度、美國等地。近年來已遍布世界各地,以亞熱帶和熱帶地區(qū)為主。*早記載黃秋葵栽培歷史的國家是埃及,我國早在明代已有黃秋葵的栽培歷史,并作為藥用。目前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廣泛種植,栽培面積逐年增加。
黃秋葵作為藥食兼用型蔬菜,以其清新的香味、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目前已成為日常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佳肴之一。黃秋葵特有的保健和藥用價值使其獲得了植物偉哥綠色人參等美譽,具有良好的市場價值和前景,加工食品、保健品等已占據(jù)了一定的消費市場。
隨著黃秋葵市場份額的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種植者選擇發(fā)展黃秋葵產業(yè),迫切地需要一套完整、詳細、實用的黃秋葵高效栽培技術,推介不同的黃秋葵品種及其適應性,這正是《黃秋葵優(yōu)良品種與高效栽培技術》編寫的目的。
本書分為十一章,分別為概述、黃秋葵的種質資源與分類、黃秋葵特征特性及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黃秋葵主要優(yōu)良品種、黃秋葵育苗技術、黃秋葵高效栽培技術、黃秋葵栽培方式及栽培模式、黃秋葵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黃秋葵貯藏與加工、黃秋葵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黃秋葵的食用方法,從優(yōu)良品種、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到貯藏加工、藥理作用等方面詳細介紹了黃秋葵這一蔬菜作物,以期為廣大科技人員、黃秋葵種植者及相關產品開發(fā)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本書編寫過程中由于時間倉促、學術水平有限,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我們熱忱地歡迎廣大專家學者、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便我們修改和補充。
劉維俠,女,1975年生,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04年畢業(yè)于福建農林大學,并到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黃秋葵種質資源收集、鑒定與創(chuàng)新利用,主持或參與省部級項目20多項,發(fā)表研究論文10多篇,主編或參編論著5部,先后獲得海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積極參與服務三農工作,多次到省內外進行科技交流與科技服務。
韓旭,女,1983年生,農學博士,2013年畢業(yè)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蔬菜學專業(yè),同年就職于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主要從事蔬菜栽培生理生態(tài)、化感作用等研究,主持及參與省部級項目10余項,發(fā)表研究論文16篇,其中SCI3篇,獲批專利5項,現(xiàn)為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千人計劃人選、創(chuàng)新團隊骨干專家。
第一章 概 述 1
第一節(jié) 黃秋葵的起源與傳播 1
第二節(jié) 黃秋葵的市場價值 4
第三節(jié) 黃秋葵的產業(yè)化開發(fā)現(xiàn)狀與前景 12
第二章 黃秋葵種質資源與分類 16
第一節(jié) 錦葵科植物分類 16
第二節(jié) 秋葵屬植物分類 18
第三節(jié) 黃秋葵種質資源分布 20
第三章 黃秋葵特征特性及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25
第一節(jié) 黃秋葵的植物學特性 25
第二節(jié) 黃秋葵的生物學特性 27
第三節(jié) 黃秋葵的生長發(fā)育周期 28
第四節(jié) 黃秋葵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30
第四章 黃秋葵主要優(yōu)良品種 33
第一節(jié) 品種類型 33
第二節(jié) 主要優(yōu)良品種 36
第五章 黃秋葵育苗技術 51
第一節(jié) 黃秋葵育苗的主要方式和設施 51
第二節(jié) 黃秋葵育苗技術 55
第三節(jié) 苗期病蟲害防治 60
第六章 黃秋葵高效栽培技術 64
第一節(jié) 土地選擇和整地 64
第二節(jié) 定植 67
第三節(jié) 田間管理 68
第四節(jié) 采收 72
第七章 黃秋葵栽培方式與栽培模式 73
第一節(jié) 栽培方式 73
第二節(jié) 栽培模式 75
第八章 黃秋葵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 84
第一節(jié) 黃秋葵主要病害 84
第二節(jié) 黃秋葵主要蟲害 93
第九章 黃秋葵貯藏與加工 103
第一節(jié) 黃秋葵的貯藏 103
第二節(jié) 黃秋葵的加工 105
第十章 黃秋葵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 111
第一節(jié) 黃秋葵的化學成分 111
第二節(jié) 黃秋葵的藥理作用 115
第十一章 黃秋葵食用方法 120
主要參考文獻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