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家菡萏的散文精選集,周萬年作序推薦,評價其為高貴精神的尋求者,書中同時配以唐明松(庚口先生)的畫作,素簡雅致。
★這本書寫給每個在平凡中尋求美好的人,它沒有刻意追求所謂深刻或強大的思想力量,而是忠于自己的生命體驗,將所有落實在生活點滴中,這一切在作者的筆力之下變得有情調(diào),有趣味,也有了深味。
★菡萏:我用心養(yǎng)過很多東西,甚至是一朵云,一縷風,它們皆像雪花一樣輕飄,*后都吹散了。后來我明白,要想一樣東西永遠活著,只能養(yǎng)在心里。
★對文字的敬畏,對生活美的探尋,對高貴精神的尊崇,她不是聲名顯赫的散文作家,確是始終堅持將高貴精神融入文字中的作家。
★作者堅持著富有洞見的個性化創(chuàng)作,把自然界的風、樹、水當做靈魂的載體和信仰,在孤寂澄明中,把自己坐化成一個心靈藝術(shù)的朝圣者和安詳者。你看到的不再是文字,而是一種靈魂的交付,清水漫過紙張時的清澈姿態(tài)。
序
高貴精神的尋求者
周萬年
菡萏的作品不是所謂的厚重大文化散文,也不刻意追求所謂深刻或強大的思想力量。她只是忠實于自己的生命體驗和人生感悟,表現(xiàn)日常生活的瑣碎小事,或者親友過往的動情點滴,或是生命中一閃即逝的瞬間……但她自有一種情調(diào)、一種追求、一種微妙的心靈的震顫。她有著她自己的喜愛和憧憬,她懷著一顆細膩平和的心在生活中探尋著美,發(fā)現(xiàn)著美,為讀者奉獻出了一枚枚高貴的精神花朵,那上面閃爍著晶瑩的露珠她在生活中提煉出的思想的吉光片羽。
《母親的顏色》描寫的是一位普通勞動婦女。她最輝煌的紀錄就是當過幾天列車員,但她身上卻彌漫著一種貴族精神。她能將沉重的生活演繹得從容而美好。
衣柜里的衣服,掛得水般整齊,即便每次出遠門,也要用抹布把門縫塞嚴,以免房間進灰。
淡綠色的蚊帳永遠美得像霧,沙發(fā)上的浴巾一個褶都沒有,墻上掛著美人軸,桌上瓷瓶擦得潤亮。
于細微處見精神。這種把平凡的生活過到極致的人,我們可以體會到她的自尊、優(yōu)雅和教養(yǎng)。
有一次,作者將一大串鑰匙掛在抽屜上忘了取下。
第二天母親來對我說,你的鑰匙忘拔了,還有條項鏈在外挑著,我和你爸看了半天,沒動。我說咋不放回去,鎖上。她說你知道的,在別人家除了冰箱的門,別的我都不動。
誰讀到這里都會為之一震。這個別人是自己養(yǎng)育的女兒,是自己生命的延續(xù)。但她還是界線分明,懂得把自己的女兒當作獨立的人來尊重,給自己立的規(guī)矩,從不越雷池一步。母親看似平凡的言談舉止是對貴族精神最好的詮釋。
筆會時,朋友間開玩笑,說菡萏的打扮做派像貴婦人。讀《母親的顏色》后,我突然覺得這個自稱普通的小女子,她的心地、心境,她筆下流露的眷念、憧憬、夢想以及她對高貴精神的追求,都是來自這個樸質(zhì)而溫馨的家庭,來自母親所給予她的言傳身教。
菡萏是個紅學迷!都t樓夢》是她的枕邊書。這部偉大著作的博大精深對她藝術(shù)的影響和熏陶,使她在創(chuàng)作上少走了許多彎路,避免了平庸、低俗,做作、矜持,直抵氣象萬千的藝術(shù)高地。
她的作品很少用寫實的手法去講述一個故事。她寫的故事總是那么跳躍,那么空靈,那么美妙;即便是講故事,她也愛穿插一些抒情的東西!讹h落》一文,她寫的是兒子上大學后,離她而去。她用的全是就虛避實的寫法。
我再也不用往他的錢包里放錢,再也不用穿著睡衣追出門給他送書,再也不用在路邊等他回家……
她頓時感到寂寥、清冷和空落落的,于是她每天諦聽著一窗的鳥鳴。
一天,有一對鳥在三樓平臺上凄厲地呼叫著,急促而恐怖。愛人跑下來說,它們的孩子丟了,在上面發(fā)了瘋似的尋找,窩里的草扒得亂七八糟,身子在棚頂亂撞……
她用隱喻的手法充分地表達了她的孤獨與傷感。當她目送著兒子的背影漸行漸遠時,這種惆悵正是世上所有為父母者的共同的惆悵。這就叫作寫人性文學永恒的主題。
菡萏散文創(chuàng)作的題材也是多方面的。她除了寫這種敘事抒情式散文外,也寫了許多哲理散文,用流行的話說屬心靈雞湯類,而且影響頗大,流傳甚廣。其代表作是《高貴源于羞澀》《修養(yǎng),一個人的精神長相》。對此類作品我是心有疑慮的,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落入通俗直白的說教的窠臼,但菡萏能將這些理性的東西、沉悶的話題講得十分波俏,盡顯千姿百態(tài):一個故事套著一個故事,一個話題引出另一個話題,這些故事和話題中蘊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給讀者以啟迪,給我們增添了生活的勇氣。高貴,在那極左年代是絕對要回避的話題,即便是現(xiàn)在的主流媒體也不屑于談它它幾乎在現(xiàn)實語境中消失了,而它正是我們社會缺失已久的品質(zhì)。高貴的精神之所以難得,是因為在獲得高貴認可的同時,人還必須承擔責任。這大概便是她不避被奚落的風險,做這樣的文章的緣由,而事實也證明,她贏得了眾多讀者。
《修養(yǎng),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標題她就直接運用了借喻。談修養(yǎng)的文章可以說是汗牛充棟,真正有真知灼見的并不多,大多都是似曾相識。菡萏談這個話題,洋洋灑灑,縱橫捭闔,古今中外,家國大事,庶民紛爭,名人軼事,百姓生活,皆是信手拈來。有些現(xiàn)象觀察之細,讓人擊節(jié)贊賞:
有些人吃飯,喜歡把菜翻來覆去,翻得底朝天再夾起一口,哪怕是一盤花生米或青菜都如此。我想說這種行為實際暴露了一個人內(nèi)心的自私和心胸的狹隘。
再比如文中許多警句格言似的文字,都是她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見識,絕不因襲陳見、拾人牙慧。
人與人之間必須有一堵墻,這堵墻就是尊重,心靈之門要靠溫暖的金鑰匙才能打開。
修養(yǎng)的字典里沒有怕字,只有尊重友愛溫暖和謙讓。夫妻之道貴在自然,不秀恩愛也不示強弱。
修養(yǎng)就是不管你有多強大,當你面對弱小時,你一定讓他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國與國是,家與家是,人與人更是。那些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的行為都是讓人不齒的行徑。
散文就是寫語言。推而廣之文學作品都是寫語言。一個作家算不算一個作家,能不能在作家之林立足,首先看他有沒有個性化的語言。什么是作家個性化的語言?菡萏說,相信文字的境界是自然,最高境界是大自然,用對大自然的膜拜,成就自己的山水。說的真好!讓自己最自然地表達方能運用自如,抵達自己語言登頂?shù)牡胤。老舍、張愛玲、汪曾祺、孫犁這些大家都有自己特殊的語言特質(zhì),你去追求、去模仿,特意裝扮成那個樣子,那是不成的。
菡萏的文字有靈性,自成一格。在對日常瑣碎的詩意描敘中,讓文字生動起來,姿態(tài)曼妙搖曳。菡萏寫桌上瓷瓶時用了擦得潤亮,這個潤字用得真好,有推敲之妙,你可以用錚亮锃亮光亮透亮,但都沒有潤字準確傳神,當瓷器擦得有包漿時,才是溫潤的色澤一種古玩行家稱之為內(nèi)斂的光芒。
衣柜里的衣服,掛得水般整齊。這是一句很精彩的語言,非常形象,非常傳神,又有詩意。也許有人說:衣服怎么就掛得水般整齊?欣賞這樣的語句,需要作者想象的介入。它與拘今泥古者肯定無緣。
菡萏的古文修養(yǎng)好。作品中常用一些典故、古詩詞,行文又不拘一格。她常將駢體文的四字句化入文章,竟不落俗套。
鳥兒每天上午不停地嘰嘰咕咕。有的如笛音,啾啾兩聲,清脆悅耳,干凈鮮亮;有的露濃霜重,呱呱兩下,蒼老沙啞。有的如一串串晶亮的水珠歡暢滾動,回旋自如,一聲接一聲恣意忘我地鳴囀著。這樣的合奏在清涼的秋風中忽遠忽近,忽高忽低,有顏色亦有形狀,如波似弦,飄忽不定。
這樣的語言有點古典情致,寫得蕭疏錯落,舉重若輕,頗有明清小品的韻味。
菡萏不是一個名聲顯赫的散文作家,但她作品中的某些素質(zhì)正是我們許多作品所缺少的,而且是應(yīng)該具備的。我指的是她的作品對文字的敬畏,對生活美的探尋,對高貴精神的尊崇。她堅持著富有洞見的個性化創(chuàng)作,把自然界的風、樹、水當作精神的載體和膜拜的神靈。在孤寂澄明中,讓自己坐化成一個藝術(shù)的朝圣者和安詳?shù)膶徝勒。你看到的不再是文字,而是一種靈魂的交付。當她用心靈的墨汁浸染紙張時,便也留下了她自己的清澈影像。她的作品不會與時俱去的,因為綿延著高貴精神的文學之樹必將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