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開始,一支由環(huán)保專家、環(huán)境記者、民間環(huán)保組織組成的考察隊伍,一路行走、探訪我國西南六條大江——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他們歷10年時間,關注江河的自然生態(tài)變化,采訪六條大江邊的十戶人家,記錄十戶人家與江河的關系與命運。這就是“江河十年行”!敖邮晷小眻F隊細致地觀察沿江地形地質,修筑水壩對河流、地貌的影響,動植物生長的情況,工業(yè)污染對環(huán)境的破壞,受災區(qū)域百姓的生活和需求等等,以強烈的責任感討論各種環(huán)保問題,并提出多個建設性建議。本書不僅是團隊考察的人文紀錄,更是對江河環(huán)保問題的詰問與思考,為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
《六江紀事》是“江河十年行”考察團隊的行走文人記錄。作者與團隊邊走邊考察我國西南部六條江河的生態(tài),以及沿江的工業(yè)、農業(yè),尤其是對災區(qū)居民、移民,記錄下對人與自然的不斷反思和討論。團隊每年行走固定采訪沿江的十戶居民,記錄他們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的生活,充滿人文關懷。
從2006年起,由民間環(huán)保組織綠家園發(fā)起、組織的稱為“江河十年行”的大江大河考察團隊計劃用十年的時間,由專家、記者、民間環(huán)保組織共同對中國西南六條大江——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的自然與生態(tài)進行以媒體為視角的采訪與記錄。“江河十年行”也選定了住在這六條大江邊的十戶人家。在這十年間,我們將這十戶人家與江河之間的關系與命運記錄下來!敖邮晷小钡穆肪,四川段是沿岷江至大渡河及其支流到雅礱江,然后從攀枝花進入金沙江,接著溯金沙江而上,入云南,北上金沙江,南下瀾滄江,在蘭坪向東進入怒江峽谷。這樣走下來,我們的車輪和腳印要經過整個西南江河的腹地,而西南江河是大半個中國的水源地。“5·12”汶川大地震后,2009年開始,我們把“江河十年行”的采訪記錄又擴大到了岷江地震江段。這些地區(qū)很多路段還在整修,雖然大大增加了旅途的艱難,但從地震后我們考察與記錄的八年中,那里的變化與發(fā)展應是世界矚目的。2009“江河十年行”一啟程,記者就開始各自忙碌起來:《瞭望東方》記者劉伊曼打開了電腦;紀錄片制作人田野打開了攝像機;《中國國家地理》王麗晶忙里偷閑抓拍照片。今年,《中國國家地理》專門請來了一位專業(yè)攝影家李天社為“江河十年行”拍攝。自由撰稿人周晨是今年新加入的年輕人,他將和我一起寫每天的“綠家園江河信息”。2009“江河十年行”特邀專家之一,自稱芳齡八十的生態(tài)學家徐鳳翔對四川有著特殊的感情。她作為報告文學作家黃宗英筆下青藏高原上“小木屋”的主人公,曾經影響了一代中國人對青藏高原的向往和對科學精神的追求,徐先生也是青藏高原生態(tài)學的創(chuàng)始人。她在西藏林芝工作的18年間,每次來往于內地和青藏高原都要在成都轉機。好多年沒有到四川考察了,她對“江河十年行”充滿了期待。對于《中國黃金報》原總編輯于曉燕來說,行走江河是進入了一個新領域。她以往筆下多和黃金有關,不管是采集還是使用。而這次,她要好好看看今天中國的江河!赌戏街苣贰缎戮﹫蟆穮⒓印敖邮晷小钡膬晌恍』镒訁巫谒『屯恐睾蕉际嵌嗄陙黻P注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問題的資深記者。2009“江河十年行”請到了曾就職于國際關系學院,擅長組織協(xié)調工作的俞新兵,這對日后的行走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每年20多位來自不同媒體、不同領域的專家、記者和關注環(huán)保的人士在一起的小環(huán)境,對我們的大考察會有直接的影響。2009這一年,中國江河發(fā)生的事真多,其中和“江河十年行”的考察與記錄有關的也不少。4月,先得知溫家寶總理繼2004年后,第二次對怒江水電開發(fā)有了指示,“此事影響大,還應更廣泛地聽取意見,深入論證,慎重決策”;后是6月國家環(huán)保部叫停了云南兩個沒有通過環(huán)評就開工的大型水電站魯地拉和龍開口。2008“江河十年行”時,魯地拉水電站就被我們作為重點考察記錄了。那次我們提出了它沒有通過環(huán)評就開始修建的問題。2009年,這個沒有通過環(huán)評,已經讓大江截流的大壩終于被國家環(huán)保部叫停。2009年12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全球氣候變化大會上,獨立科學家楊勇做了“全球氣候變化對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的影響”的主題發(fā)言,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從2008年開始,楊勇作為“江河十年行”的首席科學家,不但每年為“江河十年行”制訂具體行程方案,且一路向記者們講解中國西南大江大河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受經濟發(fā)展的影響以及所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
汪永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民間環(huán)保組織“綠家園志愿者”召集人。1954年7月生于北京,祖籍安徽。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圖書館系。1988年開始關注環(huán)境問題,制作過大量環(huán)保節(jié)目并多次獲獎。2000年被國家環(huán)?偩衷u為“環(huán)境使者”,2001年被國家環(huán)保局評為“環(huán)境保護杰出貢獻獎”,2007年當選“2007綠色中國年度人物”,2008年當選美國《時代》/CNN“2008環(huán)境英雄”,同年獲得人民網“改革開放30年環(huán)保貢獻人物”榮譽稱號。2003年以來關注中國的江河,特別是呼吁并推動公眾對環(huán)境影響評價法的認知及有關部門對環(huán)境影響評價的執(zhí)行、聽證會的召開。
2010年12月5日再次來到唐曉平家,她也沒問是不是在她家吃飯,就提前煮了一大鍋米飯等著我們。見到曉平后我急著問她,有記者采訪了你們這里鋁廠污染的情況,有改進嗎?曉平很平靜地告訴我:更嚴重了。全村人家的果樹一點果子也沒結。2008年地震時還結了些果子。2009年鋁廠投入生產后,全村的果樹都遭了殃,而且山上的松樹、柏樹也開始黃了。從2009“江河十年行”開始,我們已經第三次到這家了。接觸中,得知此前開朗的肖洪地震后沉默寡言,也難以集中精力上課。而唐曉平,這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面對心靈受重創(chuàng)的兒子,面對剛剛重修好了要開農家樂卻遭到了地震徹底摧毀的20間祖?zhèn)骼衔荩鎸Φ卣鸷蟮乩飪H存的獼猴桃樹、核桃樹和40箱蜜蜂被山下鋁廠生產時排出的煙氣毒死,面對蓋新房子湊不齊錢什么時候能搬出帳篷還遙遙無期,幾乎一句怨言也沒有。見到我們時,總是細聲細氣地描繪著自己的向往:再借錢,還買40箱蜜蜂,到離家遠些的地方去放,爭取早日掙夠錢蓋新房。2010“江河十年行”,楊勇告訴我們:2010年8月14日凌晨的一夜暴雨,造成汶川映秀鎮(zhèn)、漩口鎮(zhèn)、銀杏鄉(xiāng)、三江鄉(xiāng)等發(fā)生多處泥石流災害,傾瀉而下的山石造成岷江改道,洪水涌入重建的映秀新城,連接映秀和外界的燒火坪大橋也被洪水淹沒。突發(fā)的高達70萬立方米的泥石流,不僅淹埋了國道213線,還致使岷江河水改道,映秀鎮(zhèn)新城區(qū)部分區(qū)域被淹。5處泥石流阻斷“震中生命線”。因災死亡11人,60人失蹤,2萬人緊急轉移安置,直接經濟損失達10.3億元人民幣。牛圈溝再次面臨巨大挑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