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代西方學術體系引入中國以來,儒教、孔教是否是西方話語里面的“宗教”問題,一直爭論不斷。《儒教的現(xiàn)代傳承與復興》作者認為,在這些爭論過程中,人們最常犯的毛病,就是以二元對抗思維模式簡單地以“是”與“否”來回答。其實,歷史上儒家的“教”不僅僅是狹義的教育之教,更有教化、宗教的含義!度褰痰默F(xiàn)代傳承與復興》梳理了近代以來,中國大陸發(fā)生的儒教活動及其思想理論,以及波及海外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影響,形成了持續(xù)的文化傳承和復興運動,對于當下中國建設自己的思想和學術體系,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近代以來,否泰相交,民族國家遭遇千古奇變,文化傳統(tǒng)破壞殆盡,現(xiàn)在正逐漸回歸大中至正之道。中國文化的復興是全面的,儒家文化的復興也是這樣!度褰痰默F(xiàn)代傳承與復興》接續(xù)李申的《中國儒教史》,梳理了儒教百年來的紛爭歷史,在此基礎上勾勒出儒教現(xiàn)代傳承與復興的歷程,對于當下建設中國自己的思想和學術體系,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韓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儒聯(lián)理事及普及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儒教研究中心學術委員。著作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論》、《儒法整合:秦漢政治文化論》、《儒教問題:爭鳴與反思》、《孔學述論》、《中國文化通論》、《儒家人文精神》等。
自序 我的儒教觀
緒論 清末民初的社會變化與儒學衰微
一、清末民初的社會變遷
二、儒學的衰微和民族精神的危機
第一章 康有為孔教說述評
一、儒學、儒教與孔教的概念
二、康有為提出孔教說的動因
三、康有為孔教說的目的
四、康有為創(chuàng)教之經過
五、康有為孔教說的內容剖析
1.康有為在比較中闡釋孔教的特征
2.康有為通過“我注六經”來構建孔教的“神學”思想體系
3.康有為孔教說與政治維新和專制體制的關系矛盾與沖突
4.康有為孔教說的價值
第二章 清末民初孔教復興活動及其爭論
一、清末民初孔教活動述論
二、孔教活動引發(fā)的爭論
三、梁啟超——多變的孔教觀
第三章 辜鴻銘:中西文明比較視野中的孔教觀
一、學貫中西的文化保守主義者
二、中西文明比較,確立中華文明主體性
三、中西文明融會,尋求人類文明道路
四、儒學是否為宗教的探討
五、孔道與孔教
六、良民宗教
七、對傳統(tǒng)儒教(孔教)以及近代孔教派的歷史反思
第四章 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孔教的批判
一、陳獨秀孔教非教說及對孔教的批判
二、胡適的儒教非教與實用主義的宗教觀
三、蔡元培的儒教非教及哲學、美育代宗教說
四、魯迅等對“封建禮教”的批判
第五章 新文化運動中學衡派的孔教觀
一、學衡派孔教觀的現(xiàn)實原因和內在動因
二、吳宓中西文化比較視野中的孔教觀
三、梅光迪“復興孔教”與融通孔耶
四、柳詒徵論孔道與孔教
第六章 段正元論儒道與孔教
一、段正元對道的闡釋
二、段正元對儒道的認識
三、孔教:萬教歸儒,儒道真行
四、道與教:修道之謂教
第七章 香港孔教學院:現(xiàn)代民間儒教的基地
一、香港孔教學院與湯恩佳院長
二、湯恩佳先生的孔教儒學思想
1.全面把握孔子儒家思想
2.多角度地論證孔教思想
三、香港孔教學院的孔教理念和實踐
1.香港孔教學院參與多元宗教對話
2. 香港六大宗教領袖座談會:歷史·信念·共識·影響
四、香港孔教學院與大陸儒教派和海外新儒家的比較
第八章 儒教在越南的傳播和現(xiàn)代轉換
一、儒教在越南傳播的歷史、作用及其特點
二、越南近代社會與儒教地位的變化
三、越南的現(xiàn)代化與儒教的現(xiàn)代作用
第九章 新加坡儒學和孔教
一、儒學孔教在新加坡的歷史傳承和發(fā)展演變
二、新加坡的儒學倫理教育運動
《儒教的現(xiàn)代傳承與復興》:
辜鴻銘以其學貫中西學的經歷和視野,試圖在對中西文化的比較中,賦予傳統(tǒng)的儒教一種宗教感,以加強其收攝人心的力量。中國儒學或儒教是不是宗教?這就是用西方狹義的宗教概念來理解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學的根本難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怎么量,都在似與非似之間。關于儒學與宗教的概念及其社會功能的異同,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中進行了反復的論證:他認為西方哲學家的理論體系與中國儒家的文化哲學、道德規(guī)范的不同之處就在于,西方人“未能講其學說變?yōu)樽诮袒虻韧谧诮,其哲學并沒有被普通民眾所接受。相反,儒學在中國則為整個民族所接受,它成了宗教或準宗教。我這里就廣義而言,而非歐洲人所指的狹義宗教!盵1]辜鴻銘認為傳統(tǒng)的儒教在古代儒生那里就是一種宗教,但這一種有理性的人的宗教,即“所有有理性的人對此達成默契、決不談論的宗教!盵2]這就是說,傳統(tǒng)的儒教就是一種以理性為主而能夠發(fā)揮宗教功能的“宗教”!爸袊酥詻]有對于宗教的需要,是因為他們擁有一套儒家的哲學和倫理系統(tǒng),是這種人類社會與文明的綜合體儒學取代了宗教。人們說儒學不是宗教,的確,儒學不是歐洲人通常所指的那種宗教。但是,儒學的偉大之處也就在于此。儒學不是宗教卻能取代宗教,使人們不再需要宗教!盵3]正是由于儒學不是嚴格狹義的歐洲那樣的宗教,但同時又具有歐洲宗教同樣的社會功能,所以,辜鴻銘又進一步指出:“就廣義而言,我認為儒學、基督教、佛教同為宗教!鍖W與歐洲人心目中的宗教如基督教、佛教仍有不同。這不同之處在于,歐洲意義的宗教是教導人做一個善良的(個)人,儒教,則進一步,教導人們去做一個善良的公民;浇痰慕塘x這樣發(fā)問:人主要的目的是什么?而儒教教義卻是這般提醒:公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儒教認為沒有個人的生活,作為個人,他的生活與他人及國家密切相關。關于人生的目的,基督教的答案‘是給上帝增光’。儒教則認為人生的主要目的,是做一個孝順的兒子和善良的公民!傊瑲W洲人心目中的宗教,企圖使每一個都變成一個完人,一個圣者、一個佛陀和一個天使。相反,儒教卻僅僅限于使人成為一個良好的百姓,一個孝子良民而已。換言之,歐洲人的宗教會這么說——‘如果你要信教,你就一定要成為一個圣徒、一個佛陀和天使!褰虅t言到——如果你能夠象孝順的兒子和善良的臣民那樣生活,你就入了教!盵4]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他說佛教、基督教是“個人的宗教或稱教堂宗教”,而儒教則是“社會的宗教或稱國教。”“孔子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是給了人們真正的國家觀念?鬃诱菫榱速x予人們真正的國家觀念而創(chuàng)立了儒家。在歐洲,政治成了一門科學,而在中國,自孔子以來,政治則成為一種宗教。簡言之,孔子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即在于他給了人們一個社會宗教或稱為國教!盵5]儒學和基督教、佛教的區(qū)別就在于后者是人的宗教或者稱他們?yōu)榻烫玫淖诮,而前者是社會的宗教或國家宗教。儒學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給人以正確的國家理念,并把這種理念上升為一種宗教。也就是說,從狹義的宗教概念來衡量,儒學決不是宗教。然而,若從造成的社會效果(即功能)來說,儒學又與宗教是一樣的,與基督教、佛教沒有區(qū)別,而可以視為廣義的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