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少小,喜從當世學士大夫訪問前代金石刻詞,以廣異聞。后得歐陽文忠公《集古錄》,讀而賢之,以為是正訛謬,有功于后學甚大。惜其尚有漏落,又無歲月先后之次,思欲廣而成書,以傳學者。于是益訪求藏畜,凡二十年而后粗備。上自三代,下迄隋、唐、五季,內(nèi)自京師,達于四方遐邦絕域夷狄,所傳倉史以來古文奇字、大小二篆、分隸行草之書、鐘鼎、簋、尊敦、覷鬲、盤杼之銘,詞人墨客詩歌、賦頌、碑志、敘記之文章,名卿賢士之功烈行治,至于浮屠、老子之說,凡古物奇器、豐碑巨刻所載,與夫殘章斷畫、磨滅而僅存者,略無遺矣。因次其先后為二千卷。余之致力于斯,可謂勤且久矣,非特區(qū)區(qū)為玩好之具而已也。
蓋竊嘗以謂《詩》、《書》以后,君臣行事之跡,悉載于史,雖是非褒貶出于秉筆者私意,或失其實,然至其善惡大節(jié)有不可誣,而又傳之既久,理當依據(jù)。若夫歲月、地理、官爵、世次,以金石刻考之,其抵牾十常三四。蓋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無失,而刻詞當時所立,可信不疑。則又考其異同,參以他書,為《金石錄》三十卷。至于文詞之嫩惡,字畫之工拙,覽者當自得之,皆不復論。嗚呼!自三代以來,圣賢遺跡著于金石者多矣。蓋其風雨侵蝕,與夫樵夫、牧童毀傷淪棄之余,幸而存者止此爾。是金石之固,猶不足恃,然則所謂二千卷者,終歸于磨滅,而余之是書有時而或傳也?鬃釉唬骸帮柺辰K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笔菚桑滟t于無所用心,豈特博弈之比乎!輒錄而傳諸后世好古博雅之士,其必有補焉。東武趙明誠序。
前言
序
卷目錄一三代秦漢
卷第二 目錄二漢魏吳晉偽漢偽趙東魏梁
卷第三 目錄三后魏梁北齊后周唐
卷第四 目錄四唐偽周
卷第五 目錄五偽周唐
卷第六 目錄六唐
卷第七 目錄七唐
卷第八 目錄八唐
卷第九 目錄九唐
卷第十 目錄十唐五代國朝
卷第十一 跋尾一三代
卷第十二 跋尾二三代秦漢
卷第十三 跋尾三三代秦漢
卷第十四 跋尾四漢
卷第十五 跋尾五漢
卷第十六 跋尾六漢
卷第十七 跋尾七漢
卷第十八 跋尾八漢
卷第十九 跋尾九漢
卷第二十 跋尾十魏吳晉偽漢偽趙
卷第二十一 跋尾十一后魏東魏梁
卷第二十二 跋尾十二后魏北齊后周隋
卷第二十三 跋尾十三唐
卷第二十四 跋尾十四唐
卷第二十五 跋尾十五唐偽周
卷第二十六 跋尾十六[唐]
卷第二十七 跋尾十七[唐]
卷第二十八 跋尾十八唐
卷第二十九 跋尾十九唐
卷第三十 跋尾二十唐五代
后序
千五百二十二唐玄靖李先生碑下
千五百二十三 唐鮮于氏里門記上 韓云卿撰,韓秀弼八分書,李陽冰篆。大歷十二年五月。
千五百二十四唐鮮于氏里門記下
千五百二十五唐慧解寺三門樓贊 李宥撰,周(贏)金行書。大歷十二年六月。
一千五百二十六 唐巴州刺史鮮于昱碑 喬琳撰,陶千歲正書。大歷十二年七月。
千五百二十七 唐僧懷素自敘 大歷十二年十月。草書。
千五百二十八 唐杜濟碑上 顏真卿撰并正書。大歷十二年十一月。
千五百二十九唐杜濟碑下
千五百三十 唐杜濟墓志 顏真卿撰并正書。大歷十二年十一月。
千五百三十一 唐臺州刺史康希銑碑上 顏真卿撰并正書。大歷十二年。
千五百三十二唐康希銑碑下
千五百三十三 唐懷圓寂上人詩 顏真卿撰并正書。大歷十二年十二月。
千五百三十四 唐大圣真身塔銘 張或撰,楊播行書。大歷十三年四月。
千五百三十五 唐王師乾碑 楊綰撰,張從申行書。大歷十三年四月。
千五百三十六 唐開元寺三門樓碑 封演撰,八分書。大歷十三年七月。
千五百三十七 唐題朝陽巖詩 李舟撰并正書。大歷十三年九月。李當、牛詩附。
千五百三十八唐太子典膳郎鄭君碑 李翰撰,徐珙八分書,李陽冰篆。大歷十三年十月。
千五百三十九 唐兵部郎中張君碑 撰序人姓名殘缺,郄昂撰銘,史惟則八分書。大歷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