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傷人又害己
什么叫貪婪?一旦“想要”超過了實際“需要”時,便叫作“貪婪”。有人說,人的“欲壑”始終是難以填滿的。所以,在物質(zhì)方面的少欲知足,常常能夠為人自身營造出一種安定的心境和安全的環(huán)境。當(dāng)然,少欲并不是說什么都不要,或者不去追求,而是已有的要珍惜,沒有的不去做無謂的“追求”。人要有知足感,知足不是懈怠懶惰不事生產(chǎn),而是安于自己已擁有的和所能得到的,并且常常有滿足感,有能夠?qū)⒆约簱碛械姆窒斫o他人的意識。
大千世界,許多人在為“必須”的“身外之物”而努力,被諸多的欲望無形地束縛著內(nèi)心,被不斷出現(xiàn)的誘惑牽引著身軀。比如,位子是處級還覺得不夠,還想升到廳級;房子是三室一廳還嫌不夠大,還想要四室一廳甚至別墅;票子光口袋里鼓鼓囊囊還不行,最好子孫三代都無憂……常言說得好: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如同九月霜。很多時候,人們在“追求”的過程中,時刻都受著攀比、嫉妒、猜忌、悔恨等很多負面情緒的煎熬,于是,一生都在追求著無休無止的虛名、虛榮、虛利。
從前,有一個山民,以采樵為生,日子過得非常辛苦,卻仍改變不了自己窮困潦倒的現(xiàn)狀。他在佛前不知燒了多少“高香”,天天都祈求好運降臨。
不知道真是佛祖慈悲顯靈,還是山民的誠心感動了上天。一天,他在山坳里竟然挖出了一個100多斤的金羅漢!
轉(zhuǎn)眼間,他榮華富貴加身,又是買房,又是置地。賓朋親友一時竟比往日多出好幾倍,大家都向他表示祝賀,目光中充滿著羨慕。
可是,山民只是高興了幾個月,繼而犯起愁來,此后,食不知味,臥不安穩(wěn)。
“我們現(xiàn)在這么大的家產(chǎn),就是賊偷,也一時半會兒不會被偷光!你到底愁啥呀?”他的老婆勸了幾次都沒有效果,不由地高聲埋怨起來。
“你一個婦道人家哪里知道,怕人偷只是原因之一!鄙矫駠@了口氣,說了半句便將腦袋埋在了臂彎里,又變成了一只“悶葫蘆”。好久,他才說:“人們常說18羅漢,既然挖出了一個金羅漢,肯定會有其他17個金羅漢,只是現(xiàn)在那17個不知在什么地方。要是那17個金羅漢全部都被我挖出來歸我所有,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原來,這是山民犯愁的最大原因!
其實,在挖出了一個金羅漢后,山民早已過上了本不敢想象的奢侈生活,可“貪心不足蛇吞象”,他執(zhí)著于還沒有得到甚至也許根本不存在的另外17個金羅漢上,無視當(dāng)下已經(jīng)很美好的生活。貪心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得隴望蜀,貪得無厭,心有妄求。其實人生短暫,人所需要的并不多,過分地追求財富或刻意地斂財雖然會使自己暫時得到快樂,卻失去了人生最根本的意義。
人若缺乏衣食,生命就不能健康地維持下去;若沒有夫妻關(guān)系,生命就沒有辦法得到延續(xù)。但如果超過了自己能力負荷,總?cè)プ非鬀]有止境的貪欲,痛苦就會接踵而來。
人除了有生存的基本需求外,通常在看到美麗的風(fēng)景、聽到美妙的音樂時,總會駐足想多看幾眼、多聽幾聲,這都是人之常情。心理學(xué)家說,享受美色與音樂,是人本能的反應(yīng),不需要特別厭棄。美麗的景色,多看無傷大雅;美妙的音樂,多聽讓心歡愉,不僅是一種心靈的享受,對提高自身修養(yǎng)也大有幫助。但是如果覺得風(fēng)景優(yōu)美、音樂動聽,想占為己有,或者一味沉迷其中,這就是“貪”了。
在東南亞,有一種很特殊的捕捉猴子的方法,即用一只木箱,把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里面,在箱子的蓋上開一個小洞,其大小剛好夠猴子的手伸進去。一旦猴子伸進手去抓住了里面的水果,手就抽不出來了,除非它把手中已經(jīng)抓到的水果放下。但是大多數(shù)猴子都不肯放下手中已經(jīng)抓到的水果,以致當(dāng)獵人到來的時候,便不費氣力地就把猴子捉住了。
這便是猴子不愿“放下”所造成的悲劇。像這些猴子一樣不肯“放下”的人的悲劇,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見的。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感到痛苦,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總是去追求一些已經(jīng)“擁有”了的或渴望占有的東西。別人擁有的,渴望自己也能夠擁有;已經(jīng)得到了的,還想要得到更多。
中國古代很多智者、賢者,他們安貧樂道,濟世利人。有貪欲的人,縱使富甲天下,也仍是“窮人”;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無虞匱乏的“富人”。
人遠離貪欲,正確認識自己的實際需求,才會逐漸為自己帶來快樂,也才會慢慢體會到簡單生活的美好所在。貪為苦本,少欲知足即為快樂之本。
淡化利欲之心
人生其實很簡單,所需也很有限,但人心往往在欲望的驅(qū)使下,不停地讓自己奔波在“追逐”的路上。做人要有淡化利欲之心,有超然物外的胸懷,有淡泊的心態(tài),否則,過度的貪欲只會讓人痛苦不堪。
據(jù)說,上帝在創(chuàng)造蜈蚣時,并沒有為它造腳,但它可以爬得和蛇一樣快。
有一天,蜈蚣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腳的動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里很不高興,便羨慕地說:“腳越多,當(dāng)然跑得越快!庇谑牵蛏系鄱\告說:“上帝啊!我希望擁有比其他動物更多的腳!
上帝答應(yīng)了蜈蚣的請求,把好多好多的腳放在蜈蚣面前,任憑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這些腳,一只一只地往身體上貼,從頭一直貼到尾,直到再也沒有地方可貼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下來。蜈蚣心滿意足地看著滿身是腳的自己,心中竊喜:“現(xiàn)在我可以像箭一樣地飛出去了!”但是,等它開始要跑時,才發(fā)覺自己完全無法控制這些腳。這些腳噼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必須全神貫注,才能使一大堆腳不致互相絆跌而順利前行。
蜈蚣很痛苦,但它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后悔當(dāng)初不該奢求過多,給自己造成極大的負擔(dān)。
生活的道理也是相同的,人如果不奢求華屋美廈,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名逐利,內(nèi)心充實富有,過一種簡樸素凈的生活,往往更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樂。
“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有“布衣將軍”之稱的馮玉祥生活就很簡單。1934年春,蔣介石派孫科來拜訪馮玉祥。馮玉祥以家常便飯招待孫科,吃的是饅頭、小米粥,以及四樣小菜。孫科吃得很香,說:“我在南京吃的是海參魚翅,卻感覺沒有馮先生的飯菜香甜,真怪!”怪嗎?其實并不怪。因為在懂得生活的人看來,簡單才是生活的真味。
睿智的古人早就指出:“世味濃,不求忙而忙自至!彼^“世味”,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為許多人所追求的舒適的物質(zhì)享受、為人欣羨的社會地位、顯赫的名聲等。人如果能拋棄這樣的紛擾,擺脫外界的“奴役”,官大官小不系于心,有名無名也不在意,錢多錢少更無所謂,窮富得失淡然處之,就能永葆心靈的恬靜和快樂,超然于物外。
當(dāng)然,超然于物外不是要求做到“無欲”,而是要看淡各種名利之欲。因為看淡之后,人可生曠達心胸,有了曠達心胸,看待人生的眼界也就寬廣了。莊子說,他寧愿活在沼澤里搖頭擺尾,自由自在,也不愿成為君子心池中的一個寵物。蘇東坡說,他之所以能每時每刻都很快樂,關(guān)鍵在于不受物欲的主宰,而能心游于物外。
偉大的科學(xué)家法拉第,不僅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yīng),還完成了由磁向電的轉(zhuǎn)化,發(fā)現(xiàn)了電解定律和磁致旋光效應(yīng)。為此,世界各國共授予他94個名譽頭銜,但他并沒有飄飄然,為外物所役,而是堅持自己的平民作風(fēng),簡單而快樂地生活著,只求從自己的工作中獲取快樂。
1857年,英國皇家學(xué)會會長班特利勛爵辭職,皇家學(xué)會學(xué)術(shù)委員會一致認為,如果能請德高望重的法拉第教授出來繼任會長,那是再理想不過的了。學(xué)術(shù)委員會派法拉第的好友丁鐸爾和幾名代表勸說法拉第接受這個職位。這是英國科學(xué)家所能享受的最高榮譽。但法拉第并不追求榮譽。他對丁鐸爾說:“我是個普通人,到死都將是個普普通通的邁克爾·法拉第。如果我接受皇家學(xué)會希望加在我身上的榮譽,那么我就不能保證自己的誠實和正直,連一年也保證不了!倍¤I爾和代表們失望而歸。
幾年之后,皇家學(xué)院院長諾森伯公爵去世,學(xué)院理事會又想請法拉第出來當(dāng)院長,法拉第又一次拒絕了他們的好意。
法拉第在最后的日子里,辭去了皇家學(xué)院的職務(wù),他的忠誠的妻子陪伴在他的身邊,四只蒼老的手常常握在一起,他們滿眼都是笑意。法拉第感謝妻子:她為自己付出了終生的辛勞,她陪伴自己度過了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他們的愛情像一顆燃燒的金剛石,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出耀眼的光華長達46年之久。他們結(jié)合的深度和力量,法拉第認為其重要性“遠遠超過其他事情”。法拉第認為他的一生活得十分有意義,當(dāng)他將要離開人世時,他對人生已不再留戀,只是不放心他的妻子,因為他認為自己沒有給妻子留下多少財產(chǎn),擔(dān)心將來沒有人照顧她。
中國古代文人中也不乏這樣有氣節(jié)、有風(fēng)骨的人。
田園詩人的代表陶淵明因被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仕。他曾當(dāng)過江州祭酒,但不久便辭官回家種田。隨后,州里又請他去做主簿,他不愿意接受。到了40歲,他為了解決家里的生活困難,到劉裕手下做了鎮(zhèn)軍參軍,41歲時,轉(zhuǎn)為彭澤縣令,但只做了80多天,便辭官回家。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愿意出來做官了,只愿親自種田來養(yǎng)家糊口,過著清淡貧窮的日子。
陶淵明辭官回家以后,心情暢快、愜意極了。他寫了一首賦,題目叫《歸去來兮辭》,以表達自己厭惡官場、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他帶著妻子、孩子一直過著耕田而食、紡紗而衣的田園生活。平時只要有空閑,他就寫詩作文,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成為晉朝一位杰出的文人。
劉禹錫同樣是一位不低頭折腰侍權(quán)貴的君子。
永貞元年的時候,剛剛即位的唐順宗任用王叔文進行社會改革,引起了宦官反對,迫使順宗退位,擁其長子李純?yōu)樘茟椬冢①H逐王叔文。劉禹錫因為與改革派合作,也被貶。10年后,由于當(dāng)朝宰相賞識他的才干,才將他召回長安。
劉禹錫回長安后不久,就聽說長安朱雀街旁崇業(yè)坊有一座玄都觀。觀內(nèi)道士種著許多桃樹,桃花盛開如云霞,于是便去觀賞,并寫詩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詩題中的諸君子,指的是和劉禹錫一起被貶又同時被召回長安的朋友柳宗元、韓泰、陳諫等人,字面的意思是:長安大街上車馬揚起的飛塵撲面而來,沒有人不是說剛看完桃花回來,玄都觀里的上千棵桃樹都是劉禹錫貶官出長安后栽種的啊!
但是,我們從“戲贈”的“戲”字中可以看出,這首詩是有另一層含意的,詩的后兩句是在諷刺當(dāng)朝眾多的現(xiàn)任官吏,說他們都是詩人遭貶后被提拔出來的諂媚之臣?吹竭@首詩后,權(quán)貴們當(dāng)然惱火了,于是再一次上書把劉禹錫貶到播州。當(dāng)時,播州屬于最偏遠荒僻的地區(qū),可見權(quán)貴們對他的怨恨有多深。后來,因為朋友柳宗元、裴度的幫忙,加上劉禹錫有年老的母親,才改任連州刺史。
14年以后,由于裴度向文宗推薦,劉禹錫才又被召回長安,任主客郎中官職。當(dāng)年三月,劉禹錫又一次到玄都觀來,但此時的景象已和14年前不同了。滿院云霞般的桃樹已蕩然無存,只有兔葵、燕麥在春風(fēng)中搖動。劉禹錫想到自己兩次被貶又兩次被召回的經(jīng)歷,不由感慨萬千,于是寫詩抒懷:“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今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边@首詩深層次的意思是詩人感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時局變換如此莫測,那些一度得寵不可一世的權(quán)臣們都垮臺了,堅持正義的“劉郎”們又回來了。
可見,爭名逐利都不過是過眼云煙,只有正直、不為權(quán)貴折腰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是的,在任何時候,在任何環(huán)境中,人都要為自己的心靈找一方凈土,學(xué)會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個不為名不為利的正直之人,這樣才能讓心靈平靜、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