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世界對多元價值的尊重,業(yè)已成為道德生活不言自明的前提。道德困境的產(chǎn)生源于人們對基礎道德原則的理解不同。自然法理論是認識道德原則、解決道德困境的重要憑借之一。重拾這一理論傳統(tǒng),為道德判斷尋求概念工具,不無裨益。
自然法理論代表著一個龐大的思想傳統(tǒng),其中包含種種相互競爭的思想流派。本書作者簡·波特繼《自然法與神圣法:重回基督教倫理學傳統(tǒng)》之后,再次調(diào)用中世紀經(jīng)院哲學的理論資源,著力提供完整的托馬斯主義自然法理論圖景。
作者在本書中重新考察了經(jīng)院哲學的自然觀、幸福論、德性論、恩典論,并與當今英語學界頗具代表性的倫理學家積極對話,從而證明,托馬斯主義自然法理論在現(xiàn)代個體與公共生活當中依然意義非凡。
★ 在中世紀經(jīng)院哲學的框架下,審視何為美德、道德提升和幸福,為現(xiàn)代人的世俗生活提供倫理指針
★ 提取托馬斯·阿奎那學說之精華,在眾聲喧嘩的現(xiàn)代學術環(huán)境中,重新提出一種面向傳統(tǒng)的自然法理論
★ 兼具歐美分析哲學的清晰論證和歐陸哲學的深刻洞見,自如穿行于古典與現(xiàn)代、哲學與神學,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理論佳作
作者,簡·波特(Jean Porter),美國圣母大學神學系教授,多年致力于道德神學研究,寫作自然法題材的作品多部。著有《自然法與神圣法:重回基督教倫理學傳統(tǒng)》,《自然作為理性:托馬斯主義自然法理論》,《作為正義的德性》,《法律的牧師:一種法律權威的自然法理論》等
本書將鋪陳一種自然法的神學解釋。它以中世紀時期諸位自然法理論家(特別是阿奎那,但不局限于他)為理論起點,并且結合當代視角和問題意識,使其成為一種建構性的道德理論。對于很多讀者來說,這似乎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做法。自然法通常被視為一種普遍的道德規(guī)范,可以被一切理性的人所理解,不管他們所具有的特定的形而上學或者宗教精神(如果有的話)是什么。果真如此,它是最適合借助哲學分析方式研究的。而這種理論方法又是對一種更為一般的哲學精神的反映:純化理性,把它從歷史的偶然事件和具體的文化活動之中解脫出來。結合現(xiàn)代早期的自然法理論研究來說,這種精神體現(xiàn)在持續(xù)不斷的努力之中:把自然法與特定信念和活動(特別是神學信念和活動)的背景拆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它們本來是相互關聯(lián)的。用巴克(Ernest Barker)的話來說,“與神學結盟了若干世紀……自然法理論在16世紀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獨立自主和唯理主義的體系,并在17、18世紀保持如此,被世俗自然法學派的哲學家所信奉和闡發(fā)!庇幸环N觀點認為,對我們的道德信念和活動的妥當評價,實際上依賴于特定的神學信念或者研究方式。但從以上視角來看,只要根據(jù)的是對何謂自然法的合理解釋,這個觀點都是與一種自然法的理論方法相對立的。
哲學方法有著忠實的擁躉,他們大多并沒有竭力表明,他們對自然法的解釋是與早期的自然法思想傳統(tǒng)保持一致的。畢竟,正如純粹理性的道德規(guī)范在其內(nèi)容或效力上并不依賴具體的文化信念和活動,那么,這種道德規(guī)范的思想史也就無法實際地限制它的發(fā)展。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找出證明自然法哲學方法的歷史效力的證據(jù),或者說表面上來看如此。我們可以思考一下西塞羅《論共和國》當中的一個被頻頻援引的段落:
真正的法律是與本性相合的正確的理性;它是普遍適用的、不變的和永恒的;它以其指令提出義務,并以其禁令來避免做壞事。此外,它并不無效地將其指令或禁令加于善者,盡管對壞人也不會起任何作用。試圖去改變這種法律是一種罪孽,也不許試圖廢除它的任何部分,并且也不可能完全廢除它。我們不可以元老院和人民大會的決定而免除其義務,我們也不需要從我們之外來尋找其解說者或解釋者。羅馬和雅典將不會有不同的法律,也不會有現(xiàn)在與將來不同的法律,而只有一種永恒、不變并將對一切民族和一切時代有效的法律;對我們一切人來說,將只有一位主人或統(tǒng)治者,這就是上帝,因為他是這種法律的創(chuàng)造者、宣告者和執(zhí)行法官。無論誰不遵從,逃避自身并否認自己的本性,那么僅僅根據(jù)這一事實本身,他就將受到最嚴厲的刑罰,即使是他逃脫了一般人所認為的那種懲罰。
乍一看,這段話似乎是對一種純粹哲學的自然法理論方法的支持。西塞羅把自然法描述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法,在一切時代和所有地方都是相同的,不可改變的,這樣,它就不允許被廢止、免除,或者出現(xiàn)例外。而且,如果繼續(xù)對自然法傳統(tǒng)進行探究,那么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特征實際上被普遍視為自然法的標準。用12世紀一位隱名教會法學者的話來說,“自然法在尊貴上優(yōu)于其他,正如它在時間上先于其他;在時間上占先,是因為它與人性同時開始;之所以在尊貴上占優(yōu),是因為其他法律可以被改變,而它卻保持不變。因此,正義也被定義為分給每個人以其權利的穩(wěn)定、永恒的意志。再進一步,國家的理由可以把民事法置于一旁,但卻不可以這么對待自然法”。
然而,西塞羅的論述實際上也暗示了處理自然法的其他方法。他說,自然法是“與本性相合的正確的理性”,這里“正確的理性”的提法與當代哲學方法完全相合,而他也提到了“本性”(nature),這就提醒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對自然法的解釋往往與對本性的具體的和富有爭議的科學和形而上學解釋相連,而這種本性指的是我們的人類本性,或者更為一般的自然秩序,或者兼指二者。而且,他還直截了當?shù)卣f,上帝是“這種法律的創(chuàng)造者、宣告者和執(zhí)行法官”。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他把自然法與上帝對一切人的權威聯(lián)系在了一起。想來這些話對于稍后的猶太教和基督教思想家來說有著不同于西塞羅的意味,但是無論怎樣理解它們,它們都不是嚴絲合縫地契合一種純粹哲學的自然法理論方法,至少就我們大多數(shù)當代人對這種方法的理解來說如此。
事實上,對自然法的反思包含著一個豐富而又多變的傳統(tǒng),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解釋何謂自然法以及評判它的意義和實踐效力的方式不止一種。當然,前面所勾畫的那種自然法哲學方法代表著這一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形成于現(xiàn)代早期階段,統(tǒng)治著迄今為止的大多數(shù)自然法討論。但是,一旦我們把它視為自然法的可能的理論方法,或者認為它代表著據(jù)以評判其他方法的理由充分和完全清晰的標準,那么我們就會忽視、甚至扭曲這一傳統(tǒng)一并提供的其他的可供選擇的方法——這些方法就其自身而言就是值得思考的,而且它們在某些方面、從某些角度來看,比當下具有統(tǒng)治地位的哲學方法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