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斗而不破:中美博弈與世界再平衡
作為當今世界zui復雜也zui重要的雙邊關系,中美關系決定了未來的世界格局。2016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中美關系也面臨機遇和挑戰(zhàn)。有媒體用“和而不同、斗而不破”來描述中美關系,那么中美關系的本質(zhì)是什么?如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如何判斷兩國關系的走勢?未來中美斗爭與合作的重點領域是哪些?
作為中美關系十幾年的親身參與者,資深外交家周文重,40年外交經(jīng)歷,5次赴美上任,在美工作16年,在《斗而不破:中美博弈與世界再平衡》這本書中首次披露了中美撞機事件賠償談判、奧巴馬就任總統(tǒng)后首次訪華等重要外交活動細節(jié),以及美對臺軍售、“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等議題上的博弈。作者深度解讀眾多熱點話題背后的國家利益動因,對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前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潛心力作
《斗而不破:中美博弈與世界再平衡》以歷史與發(fā)展的眼光, 詳敘中美關系的癥結(jié)問題和現(xiàn)階段的博弈與平衡。 現(xiàn)任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作序推薦 ◎中美交往不為人知的細節(jié) 里根總統(tǒng)的就職典禮,中國代表曾拒絕出席? 美方從拒不道歉到五改道歉信,中美撞機事件背后有何驚人內(nèi)幕? 奧巴馬首次訪華,zui想去的地方是哪里? ◎后危機時代的中美金融博弈 美國搞TPP,是在下一盤大棋? 美國搗亂反對亞投行,意欲何為? 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美國高失業(yè)率“替罪羊”,中國如何妥善應對? ◎未來的中美關系向何處去 美國大選對中美關系影響幾何? “一帶一路”連通亞洲,為中美關系帶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zhàn)? “對華示強”永遠有市場,美國政治遠比“紙牌屋”錯綜復雜?
推薦序
。ㄖ袊v美國大使崔天凱) 周文重大使出版新書,請我寫序,讓我誠惶誠恐。 從20世紀70年代中美互設聯(lián)絡處到21世紀頭10年結(jié)束,周大使前后五度常駐美國,歷時16年,經(jīng)歷了中美關系數(shù)不清的風風雨雨,參與了兩國之間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擔任駐美大使,他是我前任的前任。在外交部,他是老領導。在對美工作上,他是名副其實的前輩。我給他的書作序,論資格是不夠的。但是,為了先睹為快,為了有更多機會直接向他討教,我就恭敬不如從命吧。 曾有人認為,外交工作無非是西裝革履,迎來送往,F(xiàn)在大家都已經(jīng)了解,在戰(zhàn)亂、疾病等艱苦環(huán)境中堅守,面對突發(fā)事件迎難而上,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即使在發(fā)達地區(qū),生活條件之外的考驗也絲毫不會減弱,甚至無形中更加嚴峻。談笑風生中須提防明槍暗箭,彬彬有禮背后分明有刀光劍影,說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并不為過。對美外交恐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同美國的關系常常被稱為中國對外關系的“重中之重”,其重要性、復雜性、艱巨性不言而喻。對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來說,要求自然非同一般,政治覺悟、政策水平、業(yè)務素質(zhì)、知識功底、智商情商,十八般武藝,缺一不可。就工作能力而言,特別是作為一館之長,有幾樣基本功是必需的。 首先是精于判斷。準確判斷形勢是一切行動成功的前提。從世界重大趨勢的走向到具體事件的波折,從對方意圖的深淺到一招一式的虛實,從總體態(tài)勢的把握到進退分寸的拿捏,都需要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當然,最重要的是判斷好任何事態(tài)對于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影響,據(jù)此趨利避害,謀利除害。 其次是敢于擔當。周恩來總理說過,外交無小事。外交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不忘請示匯報。同時,使領館遠離祖國,形勢瞬息萬變。要想把中央確定的大政方針同第一線的實際情況結(jié)合起來,在吃透國內(nèi)指示精神的基礎上主動、及時、有效地對外開展工作,就需要一種強烈的擔當意識,不迷惑、不退縮,不畏首畏尾,不患得患失,在關鍵的時候挺身而出,沖得上去,拿得下來。 再者是善于成事。實際效果是檢驗能力的唯一標準。外交工作千頭萬緒,說到底還是要解決問題,辦成事情。重大如領導人交往,瑣碎如日常事務,都要一件一件做好,一樁一樁落實,一點一滴積累。成天唱高調(diào),不會辦實事,不是稱職的外交官。 周大使以他豐富的外交經(jīng)驗,在書中對所有這些做了深入而又生動的詮釋。在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問題上的長期斗爭,發(fā)生撞機事件后的嚴正交涉,為高層訪問精心準備,為人民友好四處奔波,抓住歷史機遇促成G20(二十國集團)峰會,排除重重困難傳遞奧運火炬,深入調(diào)研美國經(jīng)濟、社會、外交的方方面面,著力解決中美交往中的具體問題,無不展現(xiàn)出一位資深外交官堅定的使命感、強烈的擔當意識、出色的判斷力和深厚的外交功力。對于正在外交一線工作的我們,這本書就是一本經(jīng)典教科書,一部集大成的案例匯編。 更為難得的是,周大使以縱觀歷史的眼光,在書中對世界秩序與國際格局、中美兩國的相處之道、決定中美關系未來走向的因素等宏觀問題做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前行的思路。這是結(jié)合中美關系幾十年發(fā)展和周大使自己工作經(jīng)歷,經(jīng)過思考、歸納、提煉而凝成的經(jīng)驗之談,十分寶貴。國與國交往,起根本作用的因素是利益和實力。能不能運用好實力去維護自己的整體和長遠利益,靠的是智慧。小聰明或許可以取巧,大智慧來自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清大的趨勢,看透問題本質(zhì),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周大使作為“過來人”,集數(shù)十年之心得于此書,在這方面可以給我們很多啟迪。 中美關系現(xiàn)在處在一個新的關鍵時刻。往前走依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習近平主席提出,中美兩國要共同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實踐證明,這是唯一正確的方向,也是唯一能走通的共贏之路。這不是要劃分勢力范圍,也不是試圖建立一種彼此一團和氣、“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關系。中國和美國,一個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一個是最強的發(fā)達國家,一個是東方文明最悠久的代表,一個是西方文明最年輕的霸主,兩國之間有顯而易見的差別,誰也改變不了誰。同時,在這個號稱“地球村”的世界上,兩國又有越來越廣泛的相互需求和共同利益,誰也離不開誰。雙方有競爭也有合作,有摩擦也有協(xié)調(diào),既保持各自特色,又有一定的相互借鑒,在“和而不同、斗而不破”中對立統(tǒng)一,在矛盾相互作用中形成合力,推動關系發(fā)展、歷史前進。新型大國關系很可能就是這個模樣。中美雙方應該對此有透徹的認識和穩(wěn)健的把握。用美國人喜歡的說法,這大概就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用周大使書中的表述,這是中美兩國“造福世界和人類”的共同責任。 現(xiàn)在,中美關系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里。前人開辟的道路,我們要走好行遠。把一個什么樣的中美關系交給后人,取決于我們的努力。風雨兼程,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保持方向。而正如周大使書中所說,“牢記歷史,才能看清未來”。我們應該從本書中尋找的,就是這樣一種感覺吧。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 2016年7月于華盛頓 授權書.jpg
周文重,祖籍江蘇,1945年出生于重慶,幼年隨父母遷居上海。
1968年畢業(yè)于北京對外貿(mào)易學院(現(xiàn)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1973—1975年,在英國巴斯大學、倫敦經(jīng)濟學院進修。 1970年初,開始外交生涯,先后在外交人員服務局、外交部翻譯室、美大司工作;歷任駐巴巴多斯、安提瓜和巴布達、澳大利亞、美國大使;曾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副部長;現(xiàn)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美友協(xié)副會長、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推薦序 崔天凱 // V
自 序 // XI 第一章 大國角力:中美關系的冷與熱 總統(tǒng)就職儀式上的小插曲 // 004 售臺武器問題何時了 // 006 撞機事件背后的美式霸權 // 015 從“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邁向“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 020 中國無意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 // 025 第二章 中美關系,“球”在美方 中美關系走到“臨界點”了嗎 // 040 美國為何敵視中國 // 046 亞太再平衡,平衡中國的崛起 // 051 中美關系的最大挑戰(zhàn) // 056 第三章 中國的崛起與世界 世界秩序與中國世紀 // 068 有話語權不等于要當“世界領袖” // 079 新常態(tài)也是一個陣痛期 // 082 “一帶一路”下新的區(qū)域形勢 // 085 連通亞洲,中國下的什么棋 // 092 反對亞投行,美國在搗什么亂 // 097 第四章 全球經(jīng)濟治理之中國角色 跟蹤調(diào)研美國金融危機 // 105 歐美債務危機背后的金融博弈 // 117 兩次親歷 G20 峰會 // 122 中國該如何參與全球經(jīng)濟治理 // 136 第五章 后危機時代的中美經(jīng)貿(mào)關系 貿(mào)易大國的反思 // 144 投資美國的風險 // 155 對話管控分歧 // 162 第六章 我眼中的美利堅 如何做大使 // 173 最好的外交使者在民間 // 176 最具戲劇性的火炬?zhèn)鬟f // 185 為何“對華示強”永遠有市場 // 195 國會山里的“中國力量” // 201 第七章 未來十年,中美關系向何處去 決定中美關系未來走向的力量何在 // 214 “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兩個大國” // 216 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新”在哪里 // 221 牢記歷史,才能看清未來 // 227
撞機事件背后的美式霸權
2001年,我從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的位置上調(diào)回,擔任外交部主管美國事務的部長助理;貒鴦偵先我粋月,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 是年4月1日,美國的一架海軍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活動,中方兩架軍用飛機對其進行跟蹤監(jiān)視。北京時間上午9時7分,當中方飛機在海南島東南104公里處正常飛行時,美機突然轉(zhuǎn)向中方飛機,與中方一架飛機相撞,致使中方飛機墜毀,飛行員王偉跳傘下落不明,后確認死亡。事件發(fā)生后,美機未經(jīng)中方允許,進入中國領空,并于9時33分降落在海南島陵水機場。 發(fā)生這樣的撞機事件,責任完全在美方。但之后美方未與中方溝通,就單方面宣布是中國飛機撞傷了美國飛機,要求中方立即歸還美國間諜飛機和機組人員,甚至無理地要求中方同意他們把飛機修好飛回美國。 當時正值江澤民主席出訪前夕,事件發(fā)生后江主席做出指示:你道歉,我放人。 這六個字非常清楚。我們當時的任務,就是要美國人道歉。 斗爭的焦點 發(fā)生中美撞機事件的當晚,我即緊急召見美國駐華大使普理赫,就此事件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和抗議。剛開始美方態(tài)度強硬,拒絕向中方道歉,我據(jù)理力爭,毫不妥協(xié)。那是我與普理赫的第一次見面。 剛開始,我們在所有問題上的立場完全不同。普理赫聲稱,他不能同意中方關于撞機事件責任在美方的說法。對于中方墜毀的飛機和失蹤的飛行員,美方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遺憾”。美方雖表示愿協(xié)助中方搜救,但更多的是一味要求中方盡快釋放美軍機組人員,并歸還美國偵察機。 這顯然是美方的狡辯,我當即予以駁斥并拒絕了普理赫的要求。我隨后又與普理赫進行了兩輪磋商,要求美方對道歉做進一步修改。 普理赫表示,在此之前他與國務卿鮑威爾有過溝通。他們意識到,當華盛頓星期一早上太陽升起時,撞機事件將會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 我說,首先要分清是非和責任,美國的軍機飛到中國海南島附近進行偵察,是對中國安全的嚴重威脅。美方必須向中方做出解釋。我們的飛行員已經(jīng)犧牲,而美方飛機安全降落,機組人員安全無恙,美方必須向中方表示道歉。 當時斗爭的焦點就是要美國人道歉,為此展開了拉鋸式的談判。美方不斷地向我們施加壓力,要我們放人。 談判的難點 當時的難點在于,如何一方面按照江主席的指示迫使美國人道歉,另一方面找到美國人能夠接受的道歉措辭。 與此同時,中美關系的氣氛迅速惡化,國內(nèi)各地很多群眾對美方拒不道歉非常氣憤,而不少美國公眾則不明真相,支持美國政府要求我方放人。不少美國百姓自發(fā)在家門外掛起了紅絲帶,表示希望美方機組早日平安歸來。 更為嚴重的是雙方的接觸出現(xiàn)困難,中方駐美機構約見美方時,美方人員拒而不見。 有句老話說,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撞機事件給美國公眾增添了不少對中國的偏見。 對于美國人來講,當時很難走出道歉這一步。多虧了當時的國務卿鮑威爾,鮑威爾是越戰(zhàn)老兵,深知軍事必須服從政治,他任國務卿時支持率曾高達80%。鮑威爾從美國的戰(zhàn)略全局利益考慮,主張妥善解決撞機事件。 在我們堅持下,小布什政府發(fā)來了一份由鮑威爾國務卿簽署的確認文件,授權普理赫大使代表美國政府全權處理有關談判事宜。 在鮑威爾的主導下,美方逐步接受中方的要求。美方第一稿的表述是:美方對此事件,向王偉的家屬,向王偉的戰(zhàn)友表示歉意。我們要求增加向中國人民表示歉意,美方斟酌后接受了。另一個難點是道歉如何表述,英文的“sorry”確有致歉的意思,但我們認為光是“sorry”還不夠,應該是深表歉意,也就是“verysorry”。 7天后,美方向外交部遞交了道歉信第五稿。在這一稿中,道歉信致歉的語氣明顯加重,相關表述都改用“verysorry”(深表歉意)的措辭。 拆運軍機 中美雙方好不容易在最關鍵的道歉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接著美方又給中方出了一個難題:美方軍機如何返還。 關于軍機返還問題,美方換為軍方主導。這些軍人一上來就擺出頤指氣使的架勢,甚至妄言,以前美國飛機也曾迫降在外國,有關國家均迅速地將飛機還給美國,不僅如此,還為美國飛機加滿燃油。 我們則堅持美軍偵察機不能修復后整機飛回美國,我和普理赫大使就此進行了多輪非正式磋商。 美國人說,這架飛機修一修,還能飛回去。我們則堅持這架飛機不能飛回去。美軍偵察機到中國沿海抵近偵察,威脅了我安全,侵犯了我主權,理所當然不能允許它飛回去。 最后的處理辦法是把它拆掉。 最終,美方從俄羅斯航空公司租用了一架安–124型遠程重型民用運輸機,派專人并用專門的設備來拆解飛機。先是把飛機機身完整地運回去,然后運機翼,之后運尾翼,前后飛了十幾個航次。 為時6天的中美撞機事件最終以美方向中國表示歉意而宣告結(jié)束。我前后與美國駐華大使普理赫談判了9次,其中有一天談了3次。海量的艱苦交涉換來的是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方案。 談判的過程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過程。談判取得成功一靠掌握大量事實,二靠善于溝通。談判的目的是讓對方了解你的立場,理解你陳述的理由。談判的挑戰(zhàn)在于說服對方接受你的想法,哪怕是部分地接受。談判的過程也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結(jié)合的過程。 中美撞機事件表面上看是一起偶然事件,根子是美國長期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對中國進行電子偵聽。撞機事件的發(fā)生,反映了當時美國小布什政府視中國為戰(zhàn)略競爭對手,其對華政策的霸權主義一面有所上升。 2001年1月20日,小布什就任美國第54屆總統(tǒng)。他一上臺就對美國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做了調(diào)整。小布什放棄了克林頓時期關于建立中美“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立場,小布什在競選過程中就將中美關系定位為“戰(zhàn)略競爭對手”。他公開表示,克林頓政府對華政策太過軟弱,對中國應當更加強硬。 在這種思維指導下,撞機事件過去僅僅一個多月,中美之間又發(fā)生了陳水扁“過境”美國事件。5月23日,我緊急約見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馬林,奉命就美國政府允許陳水扁“過境”美國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小布什直到第二任期開始,由于發(fā)生了“9·11”恐怖襲擊事件,他對中美關系的看法才有所改變,認為兩國應該發(fā)展全面的建設性合作關系。 撞機事件背后的美式霸權 2001年,我從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的位置上調(diào)回,擔任外交部主管美國事務的部長助理;貒鴦偵先我粋月,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 是年4月1日,美國的一架海軍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活動,中方兩架軍用飛機對其進行跟蹤監(jiān)視。北京時間上午9時7分,當中方飛機在海南島東南104公里處正常飛行時,美機突然轉(zhuǎn)向中方飛機,與中方一架飛機相撞,致使中方飛機墜毀,飛行員王偉跳傘下落不明,后確認死亡。事件發(fā)生后,美機未經(jīng)中方允許,進入中國領空,并于9時33分降落在海南島陵水機場。 發(fā)生這樣的撞機事件,責任完全在美方。但之后美方未與中方溝通,就單方面宣布是中國飛機撞傷了美國飛機,要求中方立即歸還美國間諜飛機和機組人員,甚至無理地要求中方同意他們把飛機修好飛回美國。 當時正值江澤民主席出訪前夕,事件發(fā)生后江主席做出指示:你道歉,我放人。 這六個字非常清楚。我們當時的任務,就是要美國人道歉。 斗爭的焦點 發(fā)生中美撞機事件的當晚,我即緊急召見美國駐華大使普理赫,就此事件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和抗議。剛開始美方態(tài)度強硬,拒絕向中方道歉,我據(jù)理力爭,毫不妥協(xié)。那是我與普理赫的第一次見面。 剛開始,我們在所有問題上的立場完全不同。普理赫聲稱,他不能同意中方關于撞機事件責任在美方的說法。對于中方墜毀的飛機和失蹤的飛行員,美方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遺憾”。美方雖表示愿協(xié)助中方搜救,但更多的是一味要求中方盡快釋放美軍機組人員,并歸還美國偵察機。 這顯然是美方的狡辯,我當即予以駁斥并拒絕了普理赫的要求。我隨后又與普理赫進行了兩輪磋商,要求美方對道歉做進一步修改。 普理赫表示,在此之前他與國務卿鮑威爾有過溝通。他們意識到,當華盛頓星期一早上太陽升起時,撞機事件將會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 我說,首先要分清是非和責任,美國的軍機飛到中國海南島附近進行偵察,是對中國安全的嚴重威脅。美方必須向中方做出解釋。我們的飛行員已經(jīng)犧牲,而美方飛機安全降落,機組人員安全無恙,美方必須向中方表示道歉。 當時斗爭的焦點就是要美國人道歉,為此展開了拉鋸式的談判。美方不斷地向我們施加壓力,要我們放人。 談判的難點 當時的難點在于,如何一方面按照江主席的指示迫使美國人道歉,另一方面找到美國人能夠接受的道歉措辭。 與此同時,中美關系的氣氛迅速惡化,國內(nèi)各地很多群眾對美方拒不道歉非常氣憤,而不少美國公眾則不明真相,支持美國政府要求我方放人。不少美國百姓自發(fā)在家門外掛起了紅絲帶,表示希望美方機組早日平安歸來。 更為嚴重的是雙方的接觸出現(xiàn)困難,中方駐美機構約見美方時,美方人員拒而不見。 有句老話說,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撞機事件給美國公眾增添了不少對中國的偏見。 對于美國人來講,當時很難走出道歉這一步。多虧了當時的國務卿鮑威爾,鮑威爾是越戰(zhàn)老兵,深知軍事必須服從政治,他任國務卿時支持率曾高達80%。鮑威爾從美國的戰(zhàn)略全局利益考慮,主張妥善解決撞機事件。 在我們堅持下,小布什政府發(fā)來了一份由鮑威爾國務卿簽署的確認文件,授權普理赫大使代表美國政府全權處理有關談判事宜。 在鮑威爾的主導下,美方逐步接受中方的要求。美方第一稿的表述是:美方對此事件,向王偉的家屬,向王偉的戰(zhàn)友表示歉意。我們要求增加向中國人民表示歉意,美方斟酌后接受了。另一個難點是道歉如何表述,英文的“sorry”確有致歉的意思,但我們認為光是“sorry”還不夠,應該是深表歉意,也就是“verysorry”。 7天后,美方向外交部遞交了道歉信第五稿。在這一稿中,道歉信致歉的語氣明顯加重,相關表述都改用“verysorry”(深表歉意)的措辭。 拆運軍機 中美雙方好不容易在最關鍵的道歉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接著美方又給中方出了一個難題:美方軍機如何返還。 關于軍機返還問題,美方換為軍方主導。這些軍人一上來就擺出頤指氣使的架勢,甚至妄言,以前美國飛機也曾迫降在外國,有關國家均迅速地將飛機還給美國,不僅如此,還為美國飛機加滿燃油。 我們則堅持美軍偵察機不能修復后整機飛回美國,我和普理赫大使就此進行了多輪非正式磋商。 美國人說,這架飛機修一修,還能飛回去。我們則堅持這架飛機不能飛回去。美軍偵察機到中國沿海抵近偵察,威脅了我安全,侵犯了我主權,理所當然不能允許它飛回去。 最后的處理辦法是把它拆掉。 最終,美方從俄羅斯航空公司租用了一架安–124型遠程重型民用運輸機,派專人并用專門的設備來拆解飛機。先是把飛機機身完整地運回去,然后運機翼,之后運尾翼,前后飛了十幾個航次。 為時6天的中美撞機事件最終以美方向中國表示歉意而宣告結(jié)束。我前后與美國駐華大使普理赫談判了9次,其中有一天談了3次。海量的艱苦交涉換來的是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方案。 談判的過程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過程。談判取得成功一靠掌握大量事實,二靠善于溝通。談判的目的是讓對方了解你的立場,理解你陳述的理由。談判的挑戰(zhàn)在于說服對方接受你的想法,哪怕是部分地接受。談判的過程也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結(jié)合的過程。 中美撞機事件表面上看是一起偶然事件,根子是美國長期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對中國進行電子偵聽。撞機事件的發(fā)生,反映了當時美國小布什政府視中國為戰(zhàn)略競爭對手,其對華政策的霸權主義一面有所上升。 2001年1月20日,小布什就任美國第54屆總統(tǒng)。他一上臺就對美國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做了調(diào)整。小布什放棄了克林頓時期關于建立中美“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立場,小布什在競選過程中就將中美關系定位為“戰(zhàn)略競爭對手”。他公開表示,克林頓政府對華政策太過軟弱,對中國應當更加強硬。 在這種思維指導下,撞機事件過去僅僅一個多月,中美之間又發(fā)生了陳水扁“過境”美國事件。5月23日,我緊急約見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馬林,奉命就美國政府允許陳水扁“過境”美國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小布什直到第二任期開始,由于發(fā)生了“9·11”恐怖襲擊事件,他對中美關系的看法才有所改變,認為兩國應該發(fā)展全面的建設性合作關系。 ……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