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彈力》基于300名普通人心底*隱秘的故事,看到你不曾發(fā)現(xiàn)的生命資源譜系。
*《回彈力》已經(jīng)被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希伯來語、挪威語、瑞典語……憑借讀者間的口口相傳,暢銷多國
*入選德國*好的100本心理學書籍
*作者為本書精心設計的三個問題,在全球多個國家引發(fā)了大面積的共鳴,激發(fā)了成千上萬個分享人的靈感
我收到了差不多300份感人至深的讀者來信,在讀了這一堆信件之后,我才真正從心里確信,人類確實是這樣一個物種,能夠克服任何艱難困苦,涅槃重生。
本·富爾曼(作者)
我再一次被富爾曼先生的慈悲、坦誠、溫暖和專業(yè)所折服,他講的都是樸素的道理,他說的你都懂,只是你從來沒有留心從那個角度看過。
李紅燕(譯者)
今年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作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的站長,我真心祝愿本書能夠從一個新的角度,幫助那些經(jīng)歷了汶川地震創(chuàng)傷的朋友們覺察自己作為幸存者是怎樣一步步走出來的,找到更多的生命資源。
史占彪(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教授)
放下苦難,才能看到笑臉
感謝李紅燕女士和本·富爾曼先生的邀請,這讓我有機會把我的文字和本·富爾曼先生的文字放在一起,這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
想起本·富爾曼先生,就想起了他燦爛的笑容和幽默詼諧的語言,想起了他和他的伙伴創(chuàng)建的聞名世界的兒童技能教養(yǎng)法。李紅燕女士作為本·富爾曼先生著作的翻譯者與合作者,把他的中文名字譯成富爾曼也是夠喜氣的。富爾曼先生是一位精神科醫(yī)生,他所研發(fā)的基于焦點解決心理學的兒童技能教養(yǎng)法,給很多中國家庭帶來了信心、希望和活力,也幫助成千上萬的兒童和家長找回了歡樂。
《回彈力》這本書絕對是一本薄書,估計這是本·富爾曼醫(yī)生體諒到了現(xiàn)代讀者的忙碌。本書展現(xiàn)的深邃的后現(xiàn)代心理學思想、積極心理學理念和深切的人文關懷,深深地打動了我。我真切地意識到,只有一直關注兒童心身發(fā)展、重視兒童快樂健康、真正樂于幫助很多逆境兒童克服困難,在心理學、社會學、人生哲學領域功底深厚的大師,才能以如此簡潔、高效、精準的優(yōu)美文字,詮釋如此深奧、精致、細膩的人生哲理,并將它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xiàn)
給普通大眾。當然,李紅燕女士信達雅的翻譯也功不可沒,為本書增色不少。誠如富爾曼醫(yī)生所言:苦難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即使我們對孩子循循善誘,盡力保護他們免受苦難,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也還是會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或多或少的創(chuàng)傷。任何成功的歷史人物,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童年。即使在和平年代,人們也難免會經(jīng)歷一些意想不到的生活磨煉,中國的王陽明倡導事上磨心,古詩詞也贊賞梅花香自苦寒來。20 多年的臨床心理學經(jīng)驗也讓我深切感受到,惟有走過逆境、克服困難、經(jīng)過挫折的快樂,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快樂。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戰(zhàn)勝苦難,或有運氣走出苦難的陰霾,很多兒童飽受苦難的折磨,傷痕累累,乃至被苦難吞噬,無法回到正常生活。我們需要很多的方法和手段,才可能幫助孩子們免受苦難的摧殘。
本·富爾曼醫(yī)生基于大量的文獻閱讀和案例解讀,借助其深厚的短程心理療法和焦點解決思維,加上芬蘭獨特的文化氣息,讓我們在短短的文字里,看到了如何克服逆境、獲得快樂的寶貴路徑,找到了清晰的解決之道,實屬難能可貴。
今年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作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的站長,當時我和心理所的同事們,團結全國近三千名心理援助志愿者,在四川設立了七個工作站,開展了連續(xù)三年、持續(xù)五年的災后心理援助工作。我們在四川境內(nèi)親身見證過很多災區(qū)兒童的苦難和不易,雖然心理援助起到了一定的緩沖作用和疏導價值,但是面對巨大的災難,我們的力量還顯不足,留下了很多的遺憾。但愿本·富爾曼醫(yī)生的著作能夠給經(jīng)歷了苦難童年的朋友包括兒童時期經(jīng)歷了汶川地震創(chuàng)傷的朋友們一個嶄新的視角看待災難,理解逆境和苦難,找到更多的資源,覺察自己作為幸存者是怎樣一步步走出來的,也祝愿他們把握更多的成長契機,培養(yǎng)正向思維,從煩惱中獲得菩提智慧,走向快樂人生。
最近幾年,我一直推崇親子教練的方式,以此幫助更多的兒童青少年工作者及家長學會更好地與孩子溝通與對話,親子教練借助聆聽、提問、回應、反饋等技術,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孩子做自己,并在此基礎上成為最好的自己。基于對焦點解決技術的共同熱愛和深入研究,我的工作也借鑒了很多本·富爾曼醫(yī)生和李紅燕女士的思想和技術,在此一并致謝。
誠摯祝賀本書在中國順利出版,熱忱向心理學愛好者、家長朋友、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推薦,深深祝福本·富爾曼醫(yī)生能夠培養(yǎng)更多像李紅燕女士這樣的本土化優(yōu)秀專家,讓兒童技能教養(yǎng)法在中國發(fā)揚光大,一起推動中國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讓我們的下一代更加充滿活力、充滿自信、充滿希望地成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教授 史占彪博士
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尋找生命中的一束光
李紅燕
也許是命運使然,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遇見了富爾曼醫(yī)生,改變了我看世界的眼睛和角度,也改變了我后半生的生命軌跡。跟隨富爾曼先生快六年了,在他的引領下,我和我的伙伴們一起在中國傳播兒童技能教養(yǎng)法,活得越來越輕松,越來越快樂。因為我們開始相信,未來是可以由自己創(chuàng)造的。
認識富爾曼醫(yī)生不久,就在他的書架上看到了這本書。這是一本被譯成多種語言、在好幾個國家暢銷的、非專業(yè)人士可以讀懂的專業(yè)書籍,我一直想把它翻譯出來,奉獻給國內(nèi)的朋友們,因為我知道我們的家長和很多的專業(yè)人員有多么期待這本書里的聲音。
西方心理學一直流行著這樣的一個說法:不幸的童年必將導致不幸福的人生!近年來,中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帶來了很多的不平衡,中國的抑郁癥患者總數(shù)已經(jīng)是全球之最,心理咨詢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多。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國家心理咨詢行業(yè)發(fā)展滯后。很多尋求幫助的人,會被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帶回痛苦的過去,愈發(fā)不可自拔。
童年的境遇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生命和發(fā)展,從20 世紀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問世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困擾著西方世界。之所以如此令我們關注,是因為它觸及了哲學的基本困境:人們是有自由意志的,還是環(huán)境的犧牲品?
富爾曼先生在這本書里,用大量真實而生動的故事以及研究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擁有快樂童年,永遠不嫌晚。 我們不必花大量的時間去苦心琢磨為什么我們的今天會是這個樣子的,但是應該好好思考如何改變自己這個有價值的問題。
這本書秉承了富爾曼先生的一貫作風大道至簡。薄薄的一本書,是他幾十年實踐和研究成果的結晶,含有太多的信息量,值得你反復閱讀。它簡單明了,像一本心靈雞湯書,卻不失專業(yè)的嚴謹。就像他的工作坊,短短的三天參與其中會給你留下無盡的回味。翻譯這本書的時候,我的耳邊一直回響著他的聲音,眼前一直浮現(xiàn)著他的音容笑貌。所有的學員們都說,富爾曼先生講解的都是樸素的道理,他說的你都懂,只是你從來沒有留心從那個角度看過。是的,他的慈悲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平實親切的。他的理論不是深不可測的,而是入情入理的。
他是我見到的最會講故事的人,善于把專業(yè)艱澀的問題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說出來。不過,我在工作坊上最期待的是他回答學員提問的部分。在這本書的第七章(問題和回答),我再一次被他的慈悲、坦誠、溫暖和專業(yè)所折服。那些令人糾結的問題在他的點撥下,好像都不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他的應對不是飄在天上的大道理,而是有理有據(jù)的,也是可以一步步執(zhí)行的。
這是一本給普通讀者的書如果你依然對過去的苦痛無法釋懷,它可以幫助你跟過去和解。我跟隨先生于20世紀90 年代初來到芬蘭不久就趕上了移動通信的大發(fā)展,在最好的時間加入了諾基亞這個國際化大公司。在芬蘭二十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對于我來說是平靜而舒適的,盡管書中講述的那些悲慘的芬蘭往事與我在芬蘭經(jīng)歷的生活相去甚遠,但是字里行間,讓我第一次讀出了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苦難的芬蘭人引為自豪的民族精神SISU(意志力),理解了什么是生命的回彈力。我相信書中那些普通人的自救故事也能夠為你提供新的視角,學會在艱難中看見自己生命里的一束暖光,讓我們不必依賴專業(yè)的治療師而學會自救自助。心理學里面有一個著名的情緒ABC 理論,它告訴我們,事件本身對情緒的影響是間接的,而我們的信念,也就是我們對所發(fā)生事件的解讀,才是造成這個情緒的直接原因。過去的經(jīng)歷能夠影響我們的未來,但是我們所認定的在未來將要進入的生活畫面也會影響我們對過往生活的看法。如果我們允許陽光照進我們想象的未來,那束陽光也會照亮我們的今天和我們的過去。
富爾曼醫(yī)生說,這本書也是給專業(yè)人員寫的。他希望借由這本書讓專業(yè)人員意識到,童年影響的真相遠比想象的更為復雜。專業(yè)人員要能夠支持來訪者走出過去的囚牢,與自己的過去建立新的健康的關系,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的生命力,找到最適合自己和最自在的生命狀態(tài)。我覺得這本書還能夠讓許多心懷內(nèi)疚的父母獲得解脫。很多年輕人因為自己不如意的現(xiàn)狀責備父母,也有很多單親家長常常對自己的孩子深懷歉意。富爾曼先生告訴我們:
我們應該允許孩子們就我們的養(yǎng)育方式有一些抱怨。沒有完美的家長,即使我們努力去做到最好,也都會犯一些錯誤,承認這一點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幾年前翻譯《非暴力溝通親子篇》的時候見到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馬歇爾博士說:你不能逼迫你的孩子做任何事。你所能做的就是讓孩子們期望要是自己做了該多好。而后,他們會讓你覺得,要是從來沒有令他們?nèi)绱似谕秃昧恕_@是多么繞口的一句話呀。我跟很多做父母的朋友討論過后半句的意思,大家各有各的看法。一位年長的芬蘭朋友笑著說:說得真好!你不覺得做父母就是一個永遠做錯的職業(yè)嗎?是啊,作為獨生子女的父母,我自己深有感受,管多了,管少了,太強勢,太軟弱,什么是剛剛好?真的很難把握。我們可以為自己做錯的部分或曾經(jīng)的無知或魯莽道歉,但是我們盡力了,我們在那個時候做了自己能做的最好選擇。我們都要學會跟自己的過去和解,有太多內(nèi)疚感的家長不僅無法讓自己享受生活,也無法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我還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當下焦慮的父母一些安慰。年輕的家長需要學習接受一個現(xiàn)實:作為父母,即使竭盡全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環(huán)境,保護他們免受苦難,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還是會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或多或少的挫敗甚至創(chuàng)傷。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學會放下種種擔心,笑對生活,把不幸和挫敗看作是生活和成長的一部分。自己活出幸福的狀態(tài),才能夠讓孩子對未來充滿向往,才讓他們有信心去追求美好的未來。
我曾經(jīng)問過富爾曼先生,他認為這本20 年前出版的書籍在今天有沒有過時?他回復我說:這本書是20 年前出版的,直到今天仍在許多國家暢銷。我相信關于童年的這一話題永遠不會過時,因為總有人會因為曾經(jīng)的艱難境遇而無法自拔,總有人想知道如何看待自己過往的困擾,以及如何應對他們所遭遇的不幸。我們的生命與過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與曾經(jīng)的過去建立更為健康的關系。富爾曼醫(yī)生跟我不止一次提起他的一個愿望,希望這本書能夠帶來一場討論如何與自己的過去和解。他期待在中國發(fā)起一個類似的問卷,請中國的讀者們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你覺得是什么幫你撐過了艱難的童年?
2.當年的你從中學到了什么?
3.在后來的生活中,你是如何設法彌補自己曾經(jīng)被剝
奪的一些童年體驗的?
我不知道在中國會不會有這樣的一場討論,但是我真心地希望跟這本書有緣的朋友去思考這三個問題,并試著回答,因為它們會讓你看到你生命中的那束暖光,并一直照進你的未來。
最后我想說,如果你愿意把你的回答告訴富爾曼先生,我會很愿意替你轉(zhuǎn)達。請發(fā)到電子郵箱:huitl@hxp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