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書中把儒學當作一種文化意義進行敘述,對其獨具的特性與價值,進行評價,并做了充分賞析性的闡發(fā)。通過西方視野中的儒學、儒學的詮釋域境、儒家人生觀、儒家角色倫理、儒家思想人為中心的宗教感等五個章節(jié)的敘述,闡明了如何做出恰當?shù)目缥幕容^,探討了中國的自然宇宙觀,并概括出一種綿延不絕的中華文化宇宙認識,同時概述儒家境界的成功仁德人生。*后作者對儒學角色倫理觀做一些批判評價,嘗試探討早期經(jīng)典中獨特儒學版本倫理觀具有的優(yōu)點和局限。
- 國際知名漢學大師安樂哲《儒家角色倫理學》(英文版)首發(fā)中文譯本。
- 一部儒家特色倫理學詞匯,揭示儒學之博大精深,對治個人主義與客觀主義。
- 《儒學角色倫理學》是安樂哲先生數(shù)十年來全部學術著作中分量*為厚重的,充分表現(xiàn)他的學術造詣,
堪稱安先生學術研究的轉(zhuǎn)折點與里程碑。
安樂哲專著無限游戲中的儒學智慧:解決全球困境的重要資源
畢生心愿為協(xié)和中美
我很高興《儒家角色倫理學》(英文版)一書現(xiàn)在有了一個較為可靠的中文譯本。這要感謝孟巍隆(Benjamin Hammer)、田辰山和黃田園等譯者以及編輯們的艱苦努力,中文譯本才得以完成。通過《儒家角色倫理學》中文譯本,我期待與中國學術界同事進行更深入、熱烈的交流。
我創(chuàng)作儒家角色倫理的初衷就是基于儒家角色倫理的當中關系
這個事實。我們活著,并非只是在肉體意義上的一個生命;我們做的一切, 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毋庸置疑是關系的、協(xié)作的。儒家角色倫理看重人的各種特殊角色;各種特殊角色成為約定俗成的各種關系樣態(tài),呈現(xiàn)為家庭與社會的生活作為兒子、教師、祖母、鄰居等我們離不開的各種生活角色。
在儒家思想之中,這些特殊角色不僅僅是我們關系的表述,它們也具有指示性,示意著家庭與社會角色本身含有的規(guī)范意義,向我們指明恰當作為的方向。關系一經(jīng)存在,則家、國之繁榮興旺就是我們根據(jù)這些關系條件所能成就的最好狀態(tài)。
人皆為社會產(chǎn)物,深受與我們互動的他人的影響。這已是所有派別哲學家廣泛認同的觀點。不過,在西方古代與現(xiàn)代話語中,出于某些原因,
人的社會性被邊緣化,并在道德與政治(以及本體論)層面,幾乎不被作為人類的本質(zhì)對待。這種觀點認為,我們的社會自身不可能存在多大意義的價值,因為我們所處在的具體環(huán)境在嚴格意義上講是偶然性的,我們對它束手無策。
也就是說,我們的父母是誰,會講什么母語,是什么種族等等,都不是由我們來選擇的。所以,自我意志決定人類的意義、尊嚴、人格與價值,
乃至使個人贏得所有人尊重的品質(zhì)。自我意志即人具有的采取目的性行為的能力以及自決作為的能力。當然,為讓人類真正自主,他們必須不被暴力威脅,也不受本能與情緒控制。也即,他們可以自由和理性地做選擇。
……
儒家角色倫理的道德生活有一種整體性與令人神往的視野,它基于人的直接經(jīng)驗,其目的也是服務于人的直接經(jīng)驗。
第一,儒家角色倫理堅持以關系為本,不接受任何將人視為最終個體性的概念。人與人的分散、不聯(lián)系是個抽象概念,也是一個誤導性的虛構概念,人與人的相互關系是一個事實。簡單而言,我們生活中所有的角色所顯示的,就是事實的人與人關系的更細致性與特殊性。我們不講什么至上自我概念,并不意味著放棄個人的獨特性,反而是提高它。即,自然種類的說法,通常是為有一種共享人性及與之相隨的一個本質(zhì)自我
的聲稱提供論據(jù),它縮小人與人的差別程度,而人與人的差別性恰是我們在儒學的人觀念中所有的,也即人是由具活力、多層次、有特性的關系構成的。
第二,儒家角色倫理拒絕接受不加質(zhì)疑的質(zhì)性本體論(substance ontology)和以此為根據(jù)的行為體(agency)概想;它把行為體和行為假定為二元分離的。儒家角色倫理學的核心觀念仁,沒有行為體/ 行為的二分。仁是人的故事敘述,不是對人進行分析理解。仁是把人自己行為與身邊榜樣人物行為互相聯(lián)系起來,修養(yǎng)而成的,
不是行為上合乎一些抽象道德原則。正是這個原因,仁究竟是指一個仁人,還是指這一仁人的行為,經(jīng)常是不分的,恰如仁同源詞的人 不分單、復數(shù)的情形一樣。仁是一個開放性概括,它基于仁行為的特殊歷史性成就,它不是指被稱為人類(beings)的一幫,其一切成員皆生來固有的某種本性質(zhì)素。其實,人相當于英語中的動名詞性 概念動作性名詞它描述成為仁人的過程性。
第三,儒家角色倫理十分重視體在成就人格與仁行為中起到的能動統(tǒng)一角色以體為本,接受滋養(yǎng)與培育,人的行為呈現(xiàn)光彩。體
作為體的簡寫,不是偶然的;也就是說,字面就很清楚,體的蘊意即人之本。體總是作為人與世界、生命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協(xié)同, 在同一時間既是肉體也是生機、是所見到的也是生活著的、是接的也是反應的。不僅是世界塑造人的身體,而且也是我們通過身體感官,對經(jīng)驗的世界進行構造,進行概念化與理論化。其實,正是因為身體是中介,
通過它,我們祖先及其文化才得以活在我們身上,所以才有所說身體發(fā)膚, 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第四,儒家角色倫理重視道德想象過程對思想與生活上成仁起的重要作用。對儒家角色倫理來說,它是有教養(yǎng)的想象力,汲取我們所有人文資源中的滋養(yǎng),教我們謹言慎行,使我們可充分調(diào)動一切潛能,在我們的關系之中達到最理想的成長狀態(tài)。委實說,恰是這種在關系中的成長,
才是道德之本質(zhì)所在。
最后,儒家角色倫理并不與德性倫理(virtue ethics)或其他什么倫理理論搞競爭,其實它更是一種道德生活觀,它不接受理論/ 實踐 二元對立。每當捧起儒學經(jīng)典,我們想到的都是,當然要借鑒其一系列觀念, 對自己所為檢討反思,而我們更根本的,是以文化英雄之教誨與榜樣為精神激勵,將我們自己修養(yǎng)為更好的人。
安樂哲(Roger T.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倫多,國際知名漢學大師。 現(xiàn)任夏威夷大學哲學系教授、夏威夷大學和美國東西方中心亞洲發(fā)展項目主任、尼山圣源書院顧問、世界儒學文化研究聯(lián)合會會長、國際儒聯(lián)副主席。學術研究范圍為中西比較哲學,主編《東西方哲學》《國際中國書評》,著有《孔子哲學思微》《漢哲學思維的文化探源》《期待中國:探求中國和西方的文化敘述》等。2013年,榮獲第六屆世界儒學大會 孔子文化獎。2016年,榮獲第二屆會林文化獎。
作者寄語:
我胸中裝著隨時可呼之即來的楷模劉殿爵教授,我的良師益友;還有與他一起的香港中文大學同仁們的珍貴友誼;這本書就是我獻給他們的。
《子海研究編》序言 1
《儒家角色倫理學》中文版序言 1
原序 1
第一章 導論:西方視野中的儒學1
第一節(jié) 歷史的儒學及其現(xiàn)代命運 1
第二節(jié) 萊布尼茨向往儒教中國 5
第三節(jié) 智慧出了問題? 9
第四節(jié) 啟蒙運動的理性:西方內(nèi)部的批判 16
第五節(jié) 儒學的局限23
第六節(jié) 比較文化研究歸納概括方法的必要性 25
第七節(jié) 比較文化研究離不開類比法44
第八節(jié) 整體性與枝節(jié)性類比:聯(lián)系性與比照性類比 47
第二章 儒學的詮釋域境 50
第一節(jié) 互系性思維作為常識50
第二節(jié) 《易經(jīng)》奠定中國自然宇宙觀 60
第三節(jié) 互系宇宙觀與中華傳統(tǒng)醫(yī)學 66
第四節(jié) 互系宇宙觀即生態(tài)宇宙觀 73
第五節(jié) 互系宇宙觀即道德宇宙觀(德心道場) 78
第六節(jié) 互系宇宙觀的人為中心宗教感
81
第七節(jié) 關系的相互性與相構性 84
第八節(jié) 儒學:被造者作為創(chuàng)造者89
第九節(jié) 唐君毅提出的過程宇宙觀90
第三章 儒家人生觀:至于仁100
第一節(jié) 是本質(zhì)不變?nèi)诉是做人? 100
第二節(jié) 《大學》奠定人生觀 105
第三節(jié) 從齊家到治國109
第四節(jié) 家庭關系的話語性111
第五節(jié) 人倫角色,體認以禮 115
第六節(jié) 友之開放性 128
第七節(jié) 成人、成仁之內(nèi)在性 135
第八節(jié) 成人、成仁之能動性 141
第九節(jié) 唐君毅論做人為人性 143
第十節(jié) 我們的非同尋常觀點 149
第十一節(jié) 《孟子》論做人151
第十二節(jié) 從《五行篇》看《孟子》 159
第十三節(jié) 實驗主義人倫觀163
第十四節(jié) 本源勢因釋義 172
第四章 儒家角色倫理176
第一節(jié) 源于關系而產(chǎn)生的價值176
第二節(jié) 子為父隱而得直180
第三節(jié) 致中和而萬物育焉187
第四節(jié) 禮義在,有廉恥 189
第五節(jié) 成人至仁 193
第六節(jié) 仁:率性之為 199
第七節(jié) 德之于行,在人倫之義 200
第八節(jié) 德風之起,角色之命 203
第九節(jié) 立志篤行,安身立命 209
第十節(jié) 儒學角色倫理詮釋詞匯 213
第十一節(jié) 恕:推己及人 214
第十二節(jié) 忠:盡己所能 220
第十三節(jié) 義:行天下之大道 221
第十四節(jié) 信:踐行諾言 225
第十五節(jié) 德:品行至善 226
第五章 儒家思想人為中心的宗教感 231
第一節(jié) 厘清過程天下觀與本體論的差別,不再理睬超絕231
第二節(jié) 重視行進過程性語言:認知如何241
第三節(jié) 溯天帝觀之源 243
第四節(jié) 宇宙如何開始:氤氳觀認識論248
第五節(jié) 意義與價值:儒家思想的準無神宗教感255
第六節(jié) 儒學的宗教感:積極的生命之花 260
第七節(jié) 創(chuàng)造之本質(zhì):與天地參的儒家宗教感
266
跋:儒學角色倫理的局限性 285
儒家角色倫理學》中文譯本校譯后記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