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徐揚生教授多年來在科研與教學工作外所撰寫的散文三十余篇,其中大部分是徐揚生教授在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期間創(chuàng)作與發(fā)表的。徐揚生教授結(jié)合自己對教育、社會和人生的感悟,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將自己多年的人生閱歷娓娓道來,如師如友,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對于世界、人生、科學、藝術(shù) 及教育的思考與熱愛。
出版這本散文集是我從未想過的事。一直以來,我從事機器人和自動化研究,每天的工作全部圍繞著研究與教學,近年來亦多了些行政工作,但文學始終是我心里的一個夢,是我的熱愛。
我從中學時代開始喜歡文學。那時沒有書讀,到處找人借書。無論什么書,只要能找到的都要讀一讀,饑渴的靈魂就像一塊干極了的海綿,一碰到水就往里面吸。從古典文學、現(xiàn)代小說到翻譯作品、文學評論,我都有所涉獵且都愛不釋手。后來到了美國,又看了不少英美文學作品。
記得在美國讀博士期間,好像是在一門非線性理論課上,講課的老師是位猶太籍教授,他說的英文大家聽得云里霧里。于是我索性把隨身帶的一本小說放在桌上讀起來。那位教授喜歡在課堂里踱步,常常走到我們身邊,雖說并不要緊,但每當他走到我身邊時,我便把小說收到抽屜里,等他走后再拿出來讀,就這樣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次。我記得那本小說講的是一個被囚禁者的故事,他在陋室中觀察窗外一群在陽光下奔跑的老鼠。我當時心想,我就好像那個被囚禁的人,而文學對我而言,就像窗外那片自由的草地。
當然,這只能說明我對文學的喜愛與向往,我真正開始寫一些東西是在幾年前,當時幾位年輕朋友告訴我可以開一個微信公眾號將平時所寫的文章發(fā)表出來。我想,為什么要發(fā)表呢?但當我真正開始在公眾號上發(fā)布文章的時候,我才體會到那種快樂。當自己的文章被大家閱讀、點贊、轉(zhuǎn)發(fā)的時候,我仿佛在與成千上萬的朋友們進行心靈溝通,那種感覺讓我激動不已。
就這樣,我保持每兩周左右寫一篇散文的習慣。平時工作忙,所以常常在出差途中、酒店里、飛機上寫作。尤其是飛機延誤的時候,與其在機場里焦急等候,不如寫點東西,還可以用負能量做點正功。因為我心中常想的是學生、家長和大學里的年輕教師,所以我的文章也常與教育相關(guān),通過講一些自己的或者他人的小故事來傳達一些思考與感悟,希望對讀者也能有所幫助。文章簡短,不免粗陋,亦無太多修飾,非苛求樸實,實乃一個理工男不知如何去修飾它,就像一個素顏的村姑,并非不想化妝,只是買不起化妝品罷了。這本小書是為忙碌的都市人寫的。繁忙的都市人,白天忙著工作,就像為都市建造高樓,晚上閑暇時,翻翻這本小書,就像在高樓間徜徉一池綠水。湖水對高樓可能沒有什么實際作用,但如有一天,小湖消失了,你會驚覺生活中缺失了什么。小湖能給群樓以靈氣。
我要感謝我的秘書張若含女士的幫助,是她幫我把文稿錄入電腦,并幫我稍加修改,她幫我訂正的錯別字不下幾百,有些歪句也是她幫我扶正的。再后來,賴俊婕女士幫助我把文章發(fā)布于微信公眾號,姜成子女士也參與了校對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謝意。
我還要感謝香港中文大學 ( 深圳 ) 的學生家長群,尤其是2014
級林圳同學的母親,她總是第一時間把我的文章推送給所有家長,這些家長所給予的愛與支持一直是我寫作的原動力。
最后,我想把這本小書獻給我的祖母。從前出版那些英文學術(shù)專著的時候我都會想到她,我想在天堂的她肯定會更喜歡這本書的。想到我那苦命的祖母,我在家讀書時,她總在我身旁打扇,每晚睡前都會給我講古代讀書人的故事;我在樓上讀書,她總在樓下的樓梯口望著我,一遍遍地叫我早點休息……想到這一切,我不禁潸然,兩顆大大的淚珠不由地落在紙上。
是為序。
2018 年月 9 日
于深圳龍崗明園
徐揚生,浙江紹興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xiàn)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機器人與人工智能領(lǐng)域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IEEE 會士及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為表彰徐揚生教授在科學與教育方面的貢獻,國際小行星命 名委員會將國際永久編號第 59425 號小行星 1999 GJ5 命名為徐揚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