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討論了江淮地區(qū)群舒故地的周代遺存,界定了群舒文化的典型器物群,注重遺址和相關(guān)材料的考證和分析,并采用了科技考古的手段和方法,是目前研究群舒文化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一部著作,有助于深化我們對群舒文化的認(rèn)知,進(jìn)一步推動學(xué)術(shù)界對該問題不斷探索。
群舒的歷史可上溯到虞夏時期的皋陶。皋陶,少昊之后,偃姓,曾事舜。《尚書·舜典》: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論語·顏淵》: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yuǎn)矣!妒酚·五帝本紀(jì)》:天下歸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史記·夏本紀(jì)》: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許。皇甫謐《帝王世紀(jì)》稱皋陶:生于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以賜姓曰偃。據(jù)此,皋陶當(dāng)為東夷之人,偃姓的群舒諸國皆為皋陶之后,英、六可能是群舒中最早的封國。
皋陶或為涂山氏之首領(lǐng)!渡袝·益稷》:帝曰:迪朕德,時乃功惟敘。皋陶方祗厥敘,方施象刑,惟明!冻o·天問》:禹之力獻(xiàn)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臺桑?夏商之際,涂山氏或為南巢!蹲髠鳌钒Ч吣辏河砗现T侯于涂山。杜預(yù)注:涂山,在壽春東北。《尚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于南巢。《國語·魯語》:桀奔南巢。韋昭注:南巢,揚州地,巢伯之國,今廬江居巢是也。西周時期的群舒雖偶見于文獻(xiàn)記載,然淮夷和南淮夷卻屢見諸文獻(xiàn)和青銅器銘文。《尚書·大誥》:武王崩,三監(jiān)及淮夷叛。《史記·周本紀(jì)》: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既絀殷命,襲淮夷……《史記·魯周公世家》: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興反。于是伯禽率師伐之于肸,作《肸誓》。見諸銘文的有錄卣:淮夷伐內(nèi)國。!方鼎:率虎臣御淮戎。竸卣:命伐淮夷。無!簋:王征南夷。敔簋:南淮夷遷及內(nèi)伐□□。虢仲":伐南淮夷。師"簋:征南夷;匆呐c南淮夷當(dāng)為生活在淮水兩岸之人,淮夷、南淮夷與群舒生存于同一地理空間,因此,西周時期的群舒或被周人泛稱為淮夷、南夷、南淮夷。
《左傳》文公十二年:群舒叛楚。杜預(yù)注:群舒,偃姓,舒庸、舒鳩之屬。今廬江南有舒城,舒城西南有龍舒。孔穎達(dá)疏:《世本》偃姓,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
群舒的歷史主要見于春秋。群舒有舒、舒鳩、舒庸、舒龔、舒龍、舒蓼、舒鮑、英、六、蓼、宗、桐、巢等國,群舒又稱眾舒!蹲髠鳌沸四:楚為眾舒叛,故伐舒蓼,滅之。
群舒可能是從徐分出來的一些小國,《春秋》僖公三年:徐人取舒。可證徐、舒已不是同一個國家!俄n非子·五蠹》:徐偃王處漢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痘茨献·人間訓(xùn)》:昔徐偃王好行仁義,陸地之朝者三十二國!逗鬂h書·東夷列傳》:后徐夷僭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熾,乃分東方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處潢池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陸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
《春秋》僖公三年:徐人取舒。杜預(yù)注:舒國,今廬江舒縣!妒酚·楚世家》:(楚莊王)十三年,滅舒。
《左傳》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東夷。秋,楚成大心、仲歸帥師滅六。冬,,楚公子燮滅蓼,臧文仲聞六與蓼滅,曰:皋陶庭堅不祀忽諸。德之不建,民之無援,哀哉!《史記·陳杞世家》:皋陶之后,或封英、六,楚穆王滅之。
《左傳》文公十二年:群舒叛楚,夏,子孔執(zhí)舒子平及宗子,遂圍巢。杜預(yù)注:宗巢二國,群舒之屬。
《左傳》成公七年:吳始伐楚、伐巢、伐徐……蠻夷屬于楚者,吳盡取之。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吳于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楚罷于奔命。《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冬,吳滅巢!蹲髠鳌氛压哪:吳人踵楚,而邊人不備,遂滅巢及鐘離而還!妒酚·吳太伯世家》:三年,吳王闔廬與子胥、伯嚭將兵伐楚,拔舒。……六年……大敗楚軍于豫章,取楚之居巢而還。
《左傳》文公十四年:楚莊王立,子孔、潘崇將襲群舒……而伐舒蓼……不克而還。《春秋》宣公八年:楚人滅舒蓼!蹲髠鳌沸四:楚為眾舒叛,故伐舒蓼,滅之。
《春秋》成公十七年:楚人滅舒庸。《左傳》成公十七年:舒庸人以楚師之?dāng)∫?道吳人圍巢、伐駕,圍厘、虺,遂恃吳而不設(shè)備。楚公子櫜師襲舒庸,滅之。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吳人為楚舟師之役故,召舒鳩人,舒鳩人叛楚。《春秋》襄公二十五年:楚屈建帥師滅舒鳩!蹲髠鳌废骞迥:舒鳩人卒叛楚。令尹子木伐之,及離城。吳人救之……簡師會之,吳師大敗。遂圍舒鳩,舒鳩潰。八月,楚滅舒鳩。
《春秋》定公二年:秋,楚人伐吳。《左傳》:桐叛楚。吳子使舒鳩氏誘楚人……秋,楚囊瓦伐吳,師于豫章。吳人見舟于豫章,而潛師于巢。冬十月,吳軍楚師于豫章,敗之。遂圍巢,克之,獲楚公子繁。群舒皆亡于春秋,除巢之外,基本上都被楚國所滅。
......
張愛冰,安徽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2008年獲得安徽大學(xué)教學(xué)成果特等獎。2009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yōu)秀成果獎(皖南商周青銅器研究)。在研項目為2009年度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江淮地區(qū)出土商周青銅器年代研究。
圖目錄 ………………………………………………………………………… 1
表目錄 ………………………………………………………………………… 1
前 言 ………………………………………………………………………… 1
第一章 群舒文化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 ………………………………………… 1
一、 群舒文化的考古發(fā)現(xiàn) ………………………………………………… 1
二、 群舒文化研究的歷史回顧 ………………………………………… 14
第二章 皖南沿長江地區(qū)周代銅器的序列 ………………………………… 21
一、 西周晚期銅器 ……………………………………………………… 24
二、 春秋早期銅器 ……………………………………………………… 39
三、 春秋晚期銅器 ……………………………………………………… 46
第三章 兩種關(guān)鍵器形的再認(rèn)識 …………………………………………… 51
一、 曲柄盉 ……………………………………………………………… 51
二、 犧首鼎 ……………………………………………………………… 61
第四章 以舒城為中心的江淮周代銅器的構(gòu)成 …………………………… 74
一、 器形與組合 ………………………………………………………… 75
二、 年代推定 …………………………………………………………… 97
三、 文化因素構(gòu)成 ……………………………………………………… 108
四、 匜形斗的再認(rèn)識 …………………………………………………… 115
第五章 陶器和原始瓷的分型與年代 ……………………………………… 122
一、 陶器的分型與年代 ………………………………………………… 122
二、 淮式鬲的再認(rèn)識 …………………………………………………… 144
三、 原始瓷的分型與年代 ……………………………………………… 147
第六章 一個以礦冶為中心的青銅文化個案 ……………………………… 161
一、 三位一體的青銅文化遺存 ………………………………………… 161
二、 青銅器的年代與性質(zhì) ……………………………………………… 176
三、 青銅器的鑄造工藝和礦料來源 …………………………………… 194
第七章 與汶泗沂沭流域的比較研究 ……………………………………… 236
一、 銅器的器形 ………………………………………………………… 239
二、 銅器的紋飾 ………………………………………………………… 249
三、 埋葬制度 …………………………………………………………… 260
四、 平山銅器群的再認(rèn)識 ……………………………………………… 266
第八章 以淮河沿岸為中心的鐘離國遺存 ………………………………… 278
一、 遺跡與遺物 ………………………………………………………… 279
二、 墓主與年代 ………………………………………………………… 286
三、 鐘離與鐘離國 ……………………………………………………… 297
附 錄………………………………………………………………………… 300
一、 群舒文化研究年表(19592016) ………………………………… 300
二、 引用文獻(xiàn)目錄 ……………………………………………………… 307
后 記…………………………………………………………………………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