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一飯一世界》的全新修訂版,主要從食物入手,談飲食趣事與飲食文化,從中看人生百態(tài)。
書中的內(nèi)容在原書的基礎(chǔ)上做了較大改動,刪去了原版中近五十篇文章,新增篇目二十七篇,共分為五輯。*輯故鄉(xiāng)志主要描寫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瓜果蔬菜滋味;第二輯光陰錄則記載自己從所品嘗到的美食中,感受到時光的流逝,以及在食物身上所體現(xiàn)的光陰變化;第三輯稻飯書著重寫稻的一生,從稻秧到稻花到稻谷再到米飯;第四輯旅食記主要寫自己游歷祖國河山的時遇見的美食;第五輯食古譚則將筆墨放在對古人飲食的趣談上。作者從小食物上窺見人生百態(tài),滿懷對故鄉(xiāng)的深情,對生活的愛。
文字延續(xù)《一飯一世界》中的風格,于清新中見溫暖,充滿人情味,趣談飲食風俗,幽默好玩。
《一飯一世界》全新修訂版,延續(xù)以往清新風格,書寫味蕾上的故鄉(xiāng),呈現(xiàn)別樣的江南飲食文化。作者用清新的文筆書寫故鄉(xiāng)的食物,人間的美食,從中趣談飲食背后的人以及文化趣事,從飲食文化中折射地方文化、風土人情,頗有情味,有明清小品文之特質(zhì)。
每種食物里都有人情味,每種食物都是一種回憶。這是一本關(guān)乎情感和記憶的書不論是舌尖上的鄉(xiāng)愁,還是遠行人生路上的取食,一餐一飯,內(nèi)里都藏著一個世界。作者娓娓道來的文風,熟悉普通的食物很能引起普通讀者的共鳴。
吃貨的菜譜,游子的情書,生活家的美文。
文章看似在描寫飲食,其實是談飲食背后的人、文化與趣事,描寫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男女,窺人生百態(tài),可謂見微知著。且多從常見的食物著手,容易引起普通大眾的共鳴。
作者文筆優(yōu)美,清新自然有趣,字里行間充滿著人情味。
味蕾上的故鄉(xiāng),舌尖上的鄉(xiāng)愁,稻田里的作家,人間草木的滋味,氤氳在時空深處的清新詩情,中國鄉(xiāng)間山野版的《小森林》,領(lǐng)你回歸久別的故園。
序一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评烽L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宋】蘇軾《浣溪沙》
序二
正月陪陪客,二月鏟鏟麥,
三月平平過,四月苦一苦,
五月拉麥馃,六月餓腹肚,
七月出新谷,八月有戲瞅,
九月沒得空,十月挖泥坂,
十一月砍樵,十二月過年。
《常山縣風俗志·十二月謠》(1989年5月編)
原版序
近來一部名為《舌尖上的中國》的紀錄片,火遍大江南北,無數(shù)人于半夜守在電視機前,一邊吞咽口水,一邊悠悠懷想遙遠記憶中的味道那不是別的,只是味蕾上的鄉(xiāng)愁。一種綿延千年、散布于血脈之中的樸素情感,被絲絲縷縷地勾引出來;對故土的思念濃到化不開時,便由舌尖上集中爆發(fā)。
想一想,有多少美食的記憶,曾縈繞在我們的生命中,而今已經(jīng)找不回來了外婆用石臼打出的年糕,年夜飯時媽媽包的素雞,冬天親自下田挖的泥鰍,山上采的野菜,家家掛在屋檐下的腌魚臘肉,剛從菜園摘下的通紅的辣椒和碧綠的絲瓜,夏夜深山溪澗里發(fā)出雄渾叫聲的石蛙,舅舅下河摸來、用柳條串了一串的紅絲和白條魚……
這些東西,不是高級餐廳里的海參鮑魚,不是異域風情的西餐牛排或日韓料理,也根本沒有名廚大師調(diào)制,沒有小提琴和鋼琴演奏佐餐。它只是最最普通和日常的材料。這些材料是每個中國家庭都會用來做菜的。它是扔在鍋里油鹽醬醋大火小火煮熟的滋味。它平平淡淡,是你生活里的一部分,平淡到你都不會太注意它但它卻成為你生命記憶里的一部分,抹也抹不去,變也變不了,樸實又親切,讓遠方的游子回想起來時,不由自主眼角泛起星星點點的淚光。
中國正處在一個社會快速變化、人員四處遷徙的年代。人們遠離故土,就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故鄉(xiāng)已經(jīng)換了模樣。但人們在城市又何嘗能找到精神的棲息地呢?這身體和精神雙重漂泊著的一群人,心中鄉(xiāng)愁是愈燒愈烈,而無著無落的味覺,又哪里不是時時在找尋著故鄉(xiāng)的影子呢?
這本書里的大部分文章,寫于三四年前。那時我離了故鄉(xiāng),在一座小城市謀食。所謂故鄉(xiāng),都是要離了遠些,那模樣才會漸漸清晰起來;我在小城市的露臺上,張望秋天高遠的天空,時時會想起鄉(xiāng)下村莊里的味道那些野菜、青蔬、河鮮、粥飯,哪怕平常得很的東西,都會想念。于是得了空就四處搜羅原料,自己動手做出來吃。好在小城離鄉(xiāng)村并不遠,尚可以吃到原汁原味、沒有農(nóng)藥殘留的純天然綠色菜肴。而今我在另一個城市,離故鄉(xiāng)自然是遠得多了,雖然偶爾也去菜場逛逛,買些菜回來,但這些菜的味道,卻是相當生硬、笨拙、了無生氣,吃到口中,也不復有故鄉(xiāng)的味道了……
當時這些篇章,多在深北廣等城市的報紙上刊登過,F(xiàn)在,當我重新翻看曾經(jīng)寫下的這些文字,竟也開始羨慕當時的閑情,可以悠然地記下這么多關(guān)于味覺的經(jīng)驗。這些文字是一座通向故鄉(xiāng)的獨木橋,在四處飄蕩的炊煙里,在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沉沉暮色里,讓你漸漸沉醉。
煮食這件事,伴著細致而繁瑣的過程,食材會發(fā)生奇妙的變化。在進食的過程中,食物通過口腔、通過味蕾與人達成情感的交流,這是一種絕妙的互動。在舌尖體驗一種味道之時,所有與之相關(guān)的往事、情感都會被喚醒。進食是最日常的生活程式,如果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程式里感悟獨特的情感審美,則平庸的日子也會被改變,廚房里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與餐桌上的意外驚喜,總是會發(fā)生碰撞終而迸發(fā)出生動的顏色。
這本書寫到的所有食物,幾乎都是尋常之物,沒有一樣是珍稀或高貴的。大概,在美食家的眼里,這離美食的境界實在是很遠。所以,這不是一本關(guān)乎美食的書,這本書只關(guān)乎情感和記憶不論是舌尖上的鄉(xiāng)愁,還是遠行人生路上的取食,一餐一飯,內(nèi)里都藏著一個世界。所謂一飯一世界,它雖渺小卑微,卻實實在在已是我生命歷程里的一部分。我將帶著這一份情感的行囊,繼續(xù)遠行,或回到故鄉(xiāng)。
周華誠2012年6月19日于杭州
修訂版后記
·周華誠
原以為修訂書稿不是一件困難事,動起手來卻很費了一番力氣。
《一飯一世界》2012年9月在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后,竟很意外銷量不錯,不斷重印。這期間,有許多媒體著力推薦,如某年中央電視臺一檔青少年暑假讀書節(jié)目《我的一本課外書》,有一位小選手捧著此書走上舞臺,侃侃而談十余分鐘。盡管如此,我自己對于此書的文字,漸漸還是生出很多不滿意的地方,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不滿意與日俱增了。由是,我也很希望可以出一個全新修訂版。
然而事到臨頭,動手刪修,發(fā)現(xiàn)問題不小。刪來刪去,居然就刪了半部書稿去。其中原版中的第二輯《邊吃邊幻想》,索性刪了個精光。后來想想,勉力留下二三篇。這是怎么回事呢?原先收進書里的文字,最早的一二篇大約寫于1999年,距今快20年魯迅先生在《集外集·序言》中寫道:聽說:中國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時候,就將少年時代的作品盡力刪除,或者簡直全部燒掉。依我看,能夠悔其少作的,一是年紀要大,二是成就要高,我自思二者都尚未達到,也就無法說是少作,悔不悔也就無從談起,但文字的潔癖還是有一些的。然而我之刪改修訂,還有一個緣由,即隨著自己年齡的變化與對文字的理解,很多想法有了變化,對以前的許多文字就不滿意了有時也不敢讀,讀起來汗顏;或有時也想,那時真敢寫,真敢說;或覺得這句與那句,簡直有點頑劣的心性;或感覺標點也有問題譬如我現(xiàn)在寫散文,幾乎不用感嘆號了,省略號也幾乎絕跡。種種問題,是全部修改呢,還是直接刪掉全文,或是予以保留?還是需要審視一番。
總之,最后我從原版中刪去40多篇,又新增了20多篇,重新做了分輯。余下的篇什,細微之處,也有一些改動。盡管這些都只是微不足道的短文,但對我自己來說,依然是十分珍重的態(tài)度。另是,我又把寫作的時間重新添加在文末,這樣好歹自己能知道,某年月日,我是這么想和這么寫的。最后,此次修訂還有一個原則,即所選文章與《草木滋味》盡量不重合。如此,這兩本書便可以相互印證彼此補充。
謝謝廣西師大出版社的趙運仕先生五年前看中此稿,使之面世,并結(jié)下一段書緣;又謝伍麗云、趙艷芳等諸君為此書重訂所費的心力,使她終以美好的面貌呈現(xiàn)。
周華誠
2017年11月于北京·魯迅文學院
第一輯 故鄉(xiāng)志
對故土的思念濃到化不開時,便由舌尖上集中爆發(fā)。
003白菜
007老南瓜與南瓜花
011煎紅椒
015鄉(xiāng)村酒席上的肉
019誰人舂出香甜長
023南瓜葉
027馬齒莧
030黃秋芊
033番薯葉
037楊梅
039蕎麥
043梔子花
045山上的豆腐
049土豆
054青螄
057田螺
060汪刺
063鯰魚
第二輯 光陰錄
在這樣的春天,我想,坐在梨花樹下喝一杯茶,總是相宜的。
069春山慢
079筍書
094鄉(xiāng)下的茶
099詩意的春韭
103譬如青團的青
105焐酒記
107淺漬
111蓮子的光陰
116秋天,一窩番薯活蹦亂跳
119板栗從秋天跌落
第三輯 稻飯書
稻花是悄悄開的,除了風,它誰也沒告訴。
125把秧安放進大地
133稻花是悄悄開的,除了風,它誰也沒告訴
136黃昏,昆蟲的吟唱
141會低頭的稻子才有收成
147吃飯飯,睡覺覺
158動什么別動碗底
162正味
第四輯 旅食記
煮起一鍋羊肉,然后等雪來。
169蝤蛑記(樂清灣上之一)
175灘涂記(樂清灣上之二)
181拉網(wǎng)記(樂清灣上之三)
187煮起一鍋羊肉,然后等雪來
193涼州三套車
197沙蓋菜
201吃苦
204啥湯
210獨自消夜
215魚的村莊
219粉干老太
223薄荷
227銀魚薄命
231出網(wǎng)銀刀亂
235草木成灰
244酒魂
249我們的生活像面條
253原汁原味
256秧草
261彌渡靜默如謎
第五輯 食古譚
中國快遞史上最著名的一單業(yè)務(wù),是從嶺南給長安的楊貴妃發(fā)荔枝。
269吃蟹培訓班
274驚艷的酒姿
278宋朝的博客
282皇上也不吃夜宵
286蔡府的包子有多香
290干了這杯洗手水
294生鮮速遞
附錄
301南瓜、豆腐、番茄
305人間煙火里吃出清雅與灑脫
修訂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