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一書被譽為了解中國文化的入門圖書,本書由1947年馮友蘭先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課程的英文講稿整理而成,1948年由美國出版公司麥克米蘭出版。在西方世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先后被譯為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多種文字。全書以二十多萬字的篇幅文字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發(fā)展歷程,在有限的篇幅里充滿了人生的睿智與哲人的洞見,是馮友蘭先生哲學思想與哲學研究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了解中國文化、中國哲學極佳的入門書書籍。
小史者,非徒巨著之節(jié)略,姓名、學派之清單也。譬猶畫圖,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照某些哲學家說,這是必須的。佛家就說,生就是人生苦痛的根源。柏拉圖也說,肉體是靈魂的監(jiān)獄。有些道家的人以生為附贅懸疣,以死為決疣潰癰。這都是以為,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須脫離塵羅世網(wǎng),必須脫離社會,甚至脫離生。只有這樣,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脫。這種哲學,即普通所謂出世的哲學。
另有一種哲學,注重社會中的人倫和世務。這種哲學只講道德價值,不會講或不愿講超道德價值。這種哲學,即普通所謂人世的哲學。從人世的哲學觀點看,出世的哲學是太理想主義的、無實用的、消極的。從出世的哲學觀點看,人世的哲學太現(xiàn)實主義了、太膚淺了。它也許是積極的,但是就像走錯了路的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錯得很。
有許多人說,中國哲學是人世的哲學。很難說這些人說的完全對了,或完全錯了。從表面上看中國哲學,不能說這些人說錯了,因為從表面上看中國哲學,無論哪一家思想,都是或直接或間接地講政治、說道德。在表面上,中國哲學所注重的是社會,不是宇宙;是人倫日用,不是地獄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來世?鬃佑袀學生問死的意義,孔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孟子說:圣人,人倫之至也。(《孟子·離婁上》)照字面講,這句話是說,圣人是社會中的道德完全的人。從表面上看,中國哲學的理想人格,也是人世的。中國哲學中所謂圣人,與佛教中所謂佛,以及耶教中所謂圣者,是不在一個范疇中的。從表面上看,儒家所謂圣人似乎尤其是如此。在古代,孔子以及儒家的人,被道家的人大加嘲笑,原因就在此。
不過這只是從表面上看而已,中國哲學不是可以如此簡單地了解的。專就中國哲學中主要傳統(tǒng)說,我們?nèi)袅私馑,我們不能說它是人世的,固然也不能說它是出世的。它既入世而又出世。有位哲學家講到宋代的新儒家,這樣地描寫他:不離日用常行內(nèi),直到先天未畫前。這正是中國哲學要努力做到的。有了這種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義的,同時又是最現(xiàn)實主義的;它是很實用的,但是并不膚淺。
入世與出世是對立的,正如現(xiàn)實主義與理想主義也是對立的一樣。中國哲學的任務,就是把這些反命題統(tǒng)一成一個合命題。這并不是說,這些反命題都被取消了。它們還在那里,但是已經(jīng)被統(tǒng)一起來,成為一個合命題的整體。如何統(tǒng)一起來?這是中國哲學所求解決的問題。求解決這個問題,是中國哲學的精神。
中國哲學以為,一個人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行動上完成這個統(tǒng)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國圣人的精神成就,相當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國的圣人不是不問世務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謂內(nèi)圣外王的人格。內(nèi)圣,是就其修養(yǎng)的成就說;外王,是就其在社會上的功用說。圣人不一定有機會成為實際政治的領袖。就實際的政治說,他大概一定是沒有機會的。所謂內(nèi)圣外王,只是說,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說可以為王,而且最宜于為王。至于實際上他有機會為王與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無關宏旨的。
照中國的傳統(tǒng),圣人的人格既是內(nèi)圣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學的任務,就是使人有這種人格。所以哲學所講的就是中國哲學家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道。唯其如是,讀其書者,乃覺擇焉雖精而語焉猶詳也。
歷稽載籍,良史必有三長:才、學、識。學者,史料精熟也;識者,選材精當也;才者,文筆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學,而其識其才,較之學術巨著尤為需要。
余著此書,于史料選材,亦既勉竭綿薄矣,復得借重布德博士(DerkBodde)之文才,何幸如之。西方讀者,倘覺此書易曉,娓娓可讀,博士與有力焉;選材編排,博士亦每有建議。
本書小史耳,研究中國哲學,以為導引可也。欲知其詳,尚有拙著大《中國哲學史》,亦承布德博士英譯;又有近作《新原道》,已承牛津大學休士先生(E.RHughes)英譯;可供參閱。本書所引中國原著,每亦借用二君之英譯文,書此志謝。
作者簡介: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教育家。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9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箲(zhàn)期間,任西南聯(lián)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后一直擔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著有《新原道》、《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
譯者簡介:
趙復三(1926-2015),學者,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秘書長、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