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序:弗蘭納里·奧康納和《暴力奪取》
《暴力奪取》是弗蘭納里·奧康納(1925-1964)僅有的兩部長篇小說之一。這位美國女小說家的生平,拙譯《智血》的譯序中已有介紹,不再贅言。不過,有一點值得不厭其煩地強調(diào),那就是奧康納不僅超越了我們對于女性作家的一般認知(據(jù)說創(chuàng)作初期,她曾被要求以淑女風(fēng)格,像簡·奧斯丁一樣寫作),即便在全體一流作家行列中,她也以精準、冷峻、睿智、顛覆的風(fēng)格獨樹一幟。固然我們可以給她的作品貼上南方哥特體標簽,對她本人也不妨冠以宗教作家的頭銜,但是我們做這些簡單歸類的時候必須小心,以免因此而掩蓋她的真實風(fēng)采。因為,作為小說家的奧康納是鮮有同類的。很少有人能像她一樣,借助奇特的思路和驚人的技藝,以不乏粗暴的方式讓我們陡然直面這樣一個世界:在其中,熟悉的事物放射出了陌生的意義,庸常人生被賦予全新可能。
一
我在《智血》譯序中曾提到,相較于精悍高超的短篇小說,中長篇的《智血》和《暴力奪取》以相對豐實的篇幅,更加從容地展示了作者的思想和技藝,在奧康納作品中地位特殊、不容忽視。今天我們的話題便是其中的《暴力奪取》,首先一起來看看故事梗概
十四歲少年塔沃特的舅爺爺突然去世。老頭虔信宗教,生前曾命塔沃特為他完成兩個遺愿:一、將他以體面基督徒的方式安葬入土,墳頭上豎一個十字架;二、為老頭的侄孫,也就是塔沃特的堂弟,一個白癡娃娃施洗。
塔沃特決定抗拒這兩個命令。他從小被老頭帶到鄉(xiāng)間樹林撫養(yǎng)長大,灌輸以基督教思想,一方面深受影響,另一方面也滋生了叛逆心理。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不走老頭為他安排的先知之路。為了表明態(tài)度,他大膽地放了一把火,欲將房屋和老頭的遺體一并燒掉,這樣就違背了老頭的第一條遺愿;接著他從鄉(xiāng)間來到城市,去找教書匠舅舅雷伯,也就是白癡娃娃的父親,嘗試違背第二條遺愿。
舅舅雷伯本人也曾在少年時被老頭拐到鄉(xiāng)下傳授教義。短短幾天的宗教經(jīng)歷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讓他從此為宗教情結(jié)所箍束,在整個少年期都無法面對真實的世界。塔沃特出生后,雷伯曾希望親自撫養(yǎng)他,讓他過上自己未能擁有的正常人生,沒料到老頭故伎重演,把還是嬰兒的塔沃特悄悄帶走。雷伯到鄉(xiāng)下試圖解救這個孩子未果,回城后結(jié)了婚,生下白癡娃娃。
一晃十四年過去,少年塔沃特來到舅舅家,尋機淹死了白癡娃娃。始料未及的是,他在動手之前下意識地念出了施洗詞,實際上等于還是給娃娃施了洗。他回到鄉(xiāng)間,發(fā)現(xiàn)老頭的遺體并不像以為的已被燒掉,而是在此之前就由黑人鄰居妥善安葬,并豎上了標志虔信者所在的十字架。
老頭的兩個遺愿,或者說預(yù)言,到此事實上全部實現(xiàn)。塔沃特感受到命運的不可抗拒,自覺終于收到了上帝發(fā)來的信號。受此激勵,他下定決心再度進城,去奔赴先知的命運。
一個出乎意料、令人并不愉快的故事;一個你一旦翻開,就莫名緊張,卻又無法棄讀的故事。
二
我們可以把《暴力奪取》理解為一部宗教小說,因為它顯然圍繞著宗教和人的關(guān)系展開。從虔信、飽受羞辱,最終在榮耀中升起的老頭;到在城鄉(xiāng)兩地、在信與不信之間輾轉(zhuǎn)輪回,到頭來還是毅然踏上先知之路的少年塔沃特;到蒼白神秘、其受洗與否對其他人物的命運而言關(guān)系重大的白癡娃娃;再到全書最富黑色喜劇色彩,困頓在宗教和現(xiàn)實之夾縫中的教書匠舅舅,這幾位主要人物的遭遇,無一不以宗教為核心。
不過,這又并不是一部狹義的宗教小說,否則它不可能同等地觸及大量未必有宗教背景的讀者。
且從書名的翻譯說起吧。最初我考慮過借用圣經(jīng)和合本中的句子努力的人就得著了,但這種譯法其實并不貼切。圣經(jīng)原文含義比較玄妙,各種釋經(jīng)說法莫衷一是,不過基本上都認同此處the violent確指暴力:基督教早期遭到的殘酷迫害也罷,意欲聽取圣言進入天國之人的狂烈激情也罷,無論哪種釋義,均超出了努力這樣的詞語的溫和內(nèi)涵,唯有充滿力度的暴力才能構(gòu)成對應(yīng)。關(guān)于這句經(jīng)文,馮象先生的版本似乎更為適宜:自施洗者約翰的日子迄今,天國一直忍受著暴力,被強暴者攫取。
書中確實也充滿暴力成分。奧康納對這一話題的熱衷向來令人印象深刻,在這部小說中尤其如此?v火、酗酒、爭吵、弒親、雞奸……狂暴情節(jié)層出不窮,令人不得不聯(lián)想到,作品選用源自《馬太福音》第11章的這個書名,必然是有所暗示的。綜合種種考慮,最終我決定沿用暴力奪取這個頗富動感的譯名。
之所以強調(diào)對暴力的這番定奪,是因為這個詞語始終是理解奧康納作品的重要入口,在《暴力奪取》中也不例外。一把火燒掉農(nóng)莊,令原本平靜的鄉(xiāng)間生活陡然中斷;淹死白癡娃娃,讓教書匠舅舅突然面對激情的缺席;又一把大火燒毀了全部幻想,讓少年塔沃特義無反顧走上先知之路……屢屢涌現(xiàn)的暴力,除了帶著被默許的合法性,推動情節(jié)前進之外,更承載著特別的去蔽重任:顛倒虛實,扭轉(zhuǎn)乾坤,從而營造出一種奧康納所偏好的、充滿混亂與意外的新秩序,在其中現(xiàn)實成為一個被排斥的概念。
而將現(xiàn)實之地位無限后推,以便讓別的可能性凸顯,這正是奧康納寫作的一大目的。以兩部長篇小說為例,主人公都與現(xiàn)實保持著反常的張力!吨茄分械哪,一生就是一道不斷朝向孤寂黑暗后退的軌跡,直到用自虐殘暴地剝奪了最后一絲生之慰藉,方才進入永恒的光明!侗┝Α分械乃痔,則以饑腸轆轆卻無法咽下任何具體食物的苦楚,上演了一則與現(xiàn)世人生互不相容的寓言。讀過這兩部作品之后,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互文關(guān)系,因為它們共同指向一種奇怪的疏離感。奧康納利用暴力元素讓世界呈現(xiàn)為一層不堪一擊的表象,費心經(jīng)營出了這種疏離感,以便傳達一個訊息:除了人云亦云地沉浸于現(xiàn)實,深信于現(xiàn)實,我們還可以擁有別的取舍選項。這種別的可能性,或者別的選項究竟為何?奧康納字面上的答案是基督教的救贖永生論。她曾有言:我發(fā)現(xiàn),暴力具有一種奇異的功效,它能使我筆下的人物重新面對現(xiàn)實,并為他們接受恩典時刻的到來做好準備。然而,這種剝離尋常意義,為新意義挪出空間的做法,實際上又超越了單純的宗教訓(xùn)誡,而是頗富向死而生的況味,讓她的作品變得寬闊,并不受限于宗教小說的通常涵蓋。事實上,她的神學(xué)思考像托馬斯·阿奎那等先哲一樣,漫溢出了宗教邊界,展現(xiàn)出無遠弗屆的哲學(xué)普適性,直指人類普遍的存在問題。她關(guān)于恩典的提示,實則對于生命真相發(fā)出的提醒。她在短暫一生中,爭分奪秒,飽滿地傳遞出了這份滿懷悲憫的提醒,讓我們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悚然一驚,及時抬頭,都可以收取得到。而這,才是這位奇特的女作家最大的成就和魅力所在。
當(dāng)然,除了哲思的深邃,奧康納的成功是建立在強大的寫作能力上的。精致的諷刺、生動的對話、大膽的架構(gòu),都與暗黑哥特戲劇風(fēng)格交相輝映,令《暴力奪取》等作品每一頁都散放出成熟高超的光彩。奧康納在這些方面已經(jīng)收獲了大量美譽,我就不一一羅列了,讀者們在具體閱讀過程中不妨盡情感受這位出色寫作者的表達天賦。
三
鑒于篇幅,對奧康納和《暴力奪取》的簡介只能于此暫且收筆。最后,請允許我感謝讀者多年以來的相伴和鼓勵,感謝家人對我的翻譯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殷杲
2017年4月28日
南京玄武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