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書系 教育的積極力量》中的文字是凌宗偉老師在近些年的教育行走中與一些學校及教育同仁的探討與實踐(批判與建設(shè))的記錄與思考。他從哲學的視角思考教育,主張教育是一種想明白之后的做;教育者真想把教育想明白,需要學一點教育理論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在知行互動、融合的實踐中成長為專業(yè)人士;他們因此能夠自覺地在實踐中進行有效的反思,并在尋覓中接近理想的教育。透過如上思慮可見凌老師純粹的人文主義傾向,他明示教育的善意,建議教育從不傷人開始,并倡導教育應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奠基。
特級教師凌宗偉教育思考,教育者的自我重建。
1、一位好思善行者力求尋找教育文明的當代表達,呈現(xiàn)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恰當組合
2、富含識見的教育言說,理性兼快意的文字,揭示教育本相,傳達教育內(nèi)在精神
3、欲認識教育的非教育人士和不事教育學術(shù)的教育實踐者合胃口的精神食糧
推薦文章:
《學校文化生態(tài)關(guān)乎教師專業(yè)成長》 013
《讀書是與世上有智慧的人對話的過程》 053
《作為教師的自我重建》 104
作為理論研究者,我的直接追求無疑是思想的創(chuàng)造和知識的生產(chǎn);表達我的追求的文字,積極地說,有規(guī)矩與深刻的傾向,消極地看,充其量是教育實踐的遠親。在這種自我認知的引領(lǐng)下,每見到富有詩情和活力的教育言說,我多多少少會有些嫉妒,這是因為我知道那樣的教育言說客觀上讓教育實踐者愈加遠離我這種角色的人。進而,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文本對大多數(shù)教育實踐者來說越來越成為一種傳說。當然,這只是事情的一面。在另一面,我則會對能書寫快意文字的、有實踐情懷的研究者和有思想情結(jié)的實踐者心存感激,正是他們行云流水般的思索讓孤獨的教育理論和思想見到了陽光。
我是喜歡隨筆這種形式的,最初是因為見諸書刊的隨筆,多來自有品位的作者,從中可以讀出文化的韻味,到了后來則是對隨筆本性的欣賞。隨筆原初就是隨手一寫的東西,寫隨筆自然也無需擺出要做文章的架勢。隨筆的書寫,一則可自由運用修辭、筆法,藝術(shù)地表達思緒;二則也在明示一種立場,即不可把文中的所思當真。因而,我們從隨筆中既能獲得文化的信息,還能意會到作者某種程度的幽默和機智。倒推一下,便可知能寫好隨筆的人應是有文化的,估摸著大多也是幽默與機智的。
記得當年讀張中行、周國平和余秋雨的散文時,我就想過,對于不涉及某種專門學術(shù)的普通讀者來說,借助學者富含識見的文章是可以提升文化品位的。進而想到,教育領(lǐng)域未來也會出現(xiàn)類似的文筆,它對于欲認識教育的非教育人士和不事教育學術(shù)的教育實踐者應是一種最合胃口的精神食糧。創(chuàng)造這種精神食糧的人可以是富有實踐情懷和浪漫精神的學者,也可以是鐘愛理性的教育實踐家。他們作品的風格自然會有差異,但揭示與呈現(xiàn)教育的本相、傳達教育內(nèi)在精神的旨趣應是一致的。我很欣慰自己的觀念被后來陸續(xù)出現(xiàn)的教育隨筆證實,而且明確地感覺到那些理性兼快意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一般滋養(yǎng)和啟迪著無數(shù)的教育實踐者。這時候,我開始贊嘆存在決定思維和需求拉動生產(chǎn)的客觀法則。
在多年的專業(yè)交流中,我接觸到一些用隨筆表達教育情懷和價值的人。他們中有學養(yǎng)深厚的研究者,也有頗有實踐智慧的行動者。他們的作品不僅沒有讓我自慚形穢,反而讓我更加理解教育理論研究的作用。實際上,我自己盡管沒有足夠的能力寫作教育隨筆,卻也不知不覺中開始習慣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我在學術(shù)作品中無法盡興抒寫的情思。也正是這樣的作為讓我的認識不經(jīng)意地跨越了教育學術(shù)的邊界,進而結(jié)識了凌宗偉先生這樣為教育的文明與專業(yè)奔走呼號的教育文化傳播者。凌先生的確算得上一個快意的人,但快意的底色并沒有遮蔽他思維的銳利和深刻。他應是博覽群書的,但并沒有深陷于認識領(lǐng)域的糾結(jié),實踐家的本色使他能快速、準確地攫取最能滋養(yǎng)和改良實踐的知識精華,從而使我透過他的言談與文字意會到了知識、思想與現(xiàn)實教育行動較為恰當?shù)慕M合。在如此的組合中,我深刻領(lǐng)會到了教育思想和理論的生命所在以及教育行為和實踐的可塑性。
他曾告訴教育現(xiàn)場的人們說,你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現(xiàn)在,他又關(guān)心教育者的自我重建。要我看,凌宗偉先生必定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成為改變教育的力量,而他改變教育的力量無疑來自長期以來對作為教育者的自己的建構(gòu)。我由此想到一個更為普遍的問題,即教育者究竟如何重建自己。如果讓我給出一個參考答案,那么,我恐怕要提醒和我一樣的教育者,首先養(yǎng)成自我批判的勇氣和自我堅持的信心。完成自我批判的前提之一是掌握批判的武器,那就是包括教育思想和理論在內(nèi)的人類優(yōu)秀的認識成果和思維方式,這種武器可以幫助我們超越捆綁著我們的日常思維,而掌握這種武器的策略只能是閱讀、觀察、思考、評論。養(yǎng)成自我堅持的信心,則需要我們逐步確立能夠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中一以貫之的價值立場。有了一以貫之的價值立場,相當于我們有了自己的教育人文信仰,可以讓我們一旦遇到教育的真理便熱情地追逐與傳播。我想凌先生應會理解我的立場,或許他自己已經(jīng)成為我這種立場的現(xiàn)實版本。
讀了《教育的積極力量》,我對凌宗偉先生的所想有了一定的理解。他永遠不會忘記教育是一種做,但他期望的做是想明白之后的做,只有這樣的做才能從人的心理本能和日常經(jīng)驗的藩籬中突圍出來。如果教育者真想把教育想明白,他就需要學一點教育理論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各種知識能夠讓一個教育者在知行互動、融合的實踐中成長為一個專業(yè)的而非簡單的職業(yè)人士,他因此還能夠自覺地在實踐中進行有效的反思,并在尋覓中接近理想的教育。透過如上的思慮,我也能意識到凌宗偉先生純粹的人文主義傾向。他明示教育的善意,建議教育從不傷人開始,并倡導教育應為每一個孩子的最終幸福奠基。歸結(jié)起來,與我一貫倡導的愛智統(tǒng)一不謀而合,實質(zhì)上是承接了人類優(yōu)秀的教育文明,并力求尋找教育文明的當代表達。
凌宗偉先生囑我為序,一定有他自己的思慮,在我則誠惶誠恐。可為了教育的文明與專業(yè),我內(nèi)心也樂意為之。一番感想,難免不當,僅表白對教育精神的追求和對一位好思善行者的尊敬,也應有意義。權(quán)充為序。
劉慶昌
2018年3月31日
凌宗偉,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校長、中國教育報刊社簽約評論員、《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十大讀書推動人物之一。江蘇省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近年來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學刊》《中國教育報》等各類報刊發(fā)表教育教學言論四百多篇。著有《你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好玩的教育:學校文化重建五講》《閱讀,打開教育的另一扇門》《有趣的語文:一個語文教師的另類行走》《語文教師的使命》等。
序 / 001
積極力量1 想明白了再做從哲學的視角思考教育
學校文化建設(shè)要根植于哲學思考上 / 003
學校哲學的建構(gòu)需要在梳理中傳承 / 008
學校文化生態(tài)關(guān)乎教師專業(yè)成長 / 013
管理者的智慧在平衡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 / 018
好教育、好教師是怎樣的 / 021
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需要甄別與篩選 / 026
努力成為批判性的教育者 / 032
課程改革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智 / 039
積極力量2 朝專業(yè)人士努力學一點教育理論及其他學科知識
閱讀,為的是走出洞穴 / 047
讀書是與世上最有智慧的人對話的過程 / 053
教學行為折射的是一定的教育認知 / 061
努力成為專業(yè)人士 / 067
管理好你的情緒 / 073
教師的研究要扎根在自己的土壤里 / 079
中小學學科組具體研究些什么 / 085
積極力量3 尋找理想的教育在實踐中反思
盡最大可能幫助學生逃離恐懼 / 093
21世紀素養(yǎng)需要在探索實踐中完善 / 098
作為教師的自我重建 / 104
在回歸教育的本意下尋找理想的課堂 / 109
從教學設(shè)計入手實現(xiàn)有效教學 / 116
必須重視教學目標的確定與陳述 / 120
積極力量4 回到人的立場愿教育不再傷人
人的回歸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條件 / 127
重要的是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 136
好的德育是立人的 / 142
教育,從不傷人開始 / 149
班會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 155
積極力量5 順其自然,因其固有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奠基
盧梭自然教育原則給我們的啟示 / 163
不成熟才有可能生長 / 169
養(yǎng)成教育是慢的教育 / 174
養(yǎng)成教育重在訓練 / 179
教育,要培養(yǎng)出過完善生活的人 / 184
教育的云端視界 / 188
后記:批判與建設(shè)不是對立的兩面 /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