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成人教育教材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修訂。本教材分總論、各論、名著選讀三部分?傉摻榻B溫病學的基本理論;各論分別介紹四時溫病的病因病機、診斷要點和辨證論治;名著選讀選編了《溫熱論》、《溫病條辨》等的部分內容。
總論
緒論
一、溫病學的性質、內容和地位
二、溫病學的發(fā)展概況
(一)戰(zhàn)國時期至唐代——溫病學的萌芽階段
(二)宋、金、元時代——溫病學的成長階段
(三)明清時代——溫病學的形成階段
(四)民國時期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三、《溫病學》內容結構和學習方法
第一章 溫病的概念和特點
一、溫病的概念
二、溫病的特點
(一)有特異的致病因素——溫邪
(二)具有傳染性、流行性、季節(jié)性、地域性
(三)病程發(fā)展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
(四)臨床表現具有特殊性
三、溫病的范圍和分類
(一)溫病的范圍
(二)溫病的分類
四、溫病與傷寒
(一)溫病與傷寒在概念上的聯系和區(qū)別
(二)溫病與狹義傷寒的證治區(qū)別
五、溫病與溫疫
(一)溫疫的含義
(二)溫病與溫疫在概念上的聯系與區(qū)別
(三)前人對溫病與溫疫關系的認識
六、溫病與溫毒
(一)溫毒的含義
(二)溫病與溫毒在概念上的關系
第二章 病因與發(fā)病
一、溫病的病因
(一)溫邪的概念
(二)溫病病因學說的臨床意義
(三)常見溫邪的致病特點
二、溫病的發(fā)病
(一)發(fā)病因素
(二)感邪途徑
(三)發(fā)病類型
第三章 溫病的辨證
一、衛(wèi)氣營血辨證
(一)衛(wèi)氣營血辨證理論的形成
(二)衛(wèi)氣營血的證候與病理
(三)衛(wèi)氣營血證候的傳變
二、三焦辨證
(一)三焦辨證理論的形成
(二)三焦的證候與病理
(三)三焦證候的傳變
三、衛(wèi)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的關系
第四章 溫病常用診法
一、辨舌
(一)辨舌苔
(二)辨舌質
(三)辨舌態(tài)
(四)溫病舌診注意點
(五)舌診的現代運用
二、驗齒
(一)牙齒潤燥
(二)齒縫流血
(三)齒齦結瓣
三、辨斑疹、白痦
(一)斑疹
(二)白痦
四、辨常見癥狀
(一)發(fā)熱
(二)口渴
(三)汗出異常
(四)嘔惡
(五)胸腹不適
(六)大小便異常
(七)神志異常
(八)痙
(九)厥脫
(十)出血
五、溫病診法的現代補充
第五章 溫病的治療
一、溫病的治則
二、溫病治法的確立依據和運用
(一)確立溫病治法的依據
(二)溫病治法的運用
三、溫病的主要治法
(一)泄衛(wèi)透表法
(二)清解氣熱法
(三)和解祛邪法
(四)祛濕泄熱法
(五)通下逐邪法
(六)清營涼血法
(七)開竅醒神法
(八)熄風止痙法
(九)滋陰生津法
(十)固脫救逆法
(十一)外治法
四、溫病兼夾證的治療
(一)兼痰飲
(二)兼食滯
(三)兼氣郁
(四)兼瘀血
五、溫病瘥后調理
(一)體虛未復
(二)余邪未盡
第六章 溫病的預防
一、溫病預防的意義
二、我國古代預防溫病的成就
三、溫病的預防方法
(一)培固正氣,強壯體質
(二)及時診治,控制傳播
(三)預施藥物,防止染病
各論
第七章 風溫
【病因病機】
【診斷和鑒別診斷】
(一)診斷依據
(二)鑒別診斷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二)治則治法
(三)分型辨治
1邪襲肺衛(wèi)
2邪入氣分
3邪入陽明
4熱人心包
5余邪未凈,肺胃陰傷
【護理預防】
第八章 春溫
【病因病機】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依據
(二)鑒別診斷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二)治則治法
(三)分型辨治
1發(fā)于氣分、營分
2陽明熱熾
3熱燔氣營(血)
4熱盛動風
5邪陷正衰
6熱灼真陰
7邪留陰分
【護理預防】
第九章 暑溫
【病因病機】
【診斷和鑒別診斷】
(一)診斷依據
(二)鑒別診斷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二)治則治法
(三)分型辨治
1邪在氣分
2暑人心營
3暑熱動風
4邪在血分
5暑傷心腎
6余邪未凈,痰瘀滯絡
【附】冒暑、暑穢
……
名著選讀
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