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為推動文學研究走出去,也為了促進東亞漢文化圈的文學研究與交流, 于2016年與日本佛教大學簽署了為期三年的合作研究協(xié)議,以期推進雙方共同的學術(shù)研究。在此基礎(chǔ)上,21017年的春秋兩季雙方共進行了兩次學術(shù)研討,主題為2017: 全球化視野下的中日、東西方諸項研究,兩次會議共有30余篇論文發(fā)表,此次集結(jié)成書,書稿分為宗教與文學、歷史與神話、近代以來的文學與文化以及中日交互研究四大板塊。其中既有內(nèi)佛教文化影響下的中國中古文學思潮研究也有魏晉南北朝鼓吹樂署考論的論述;既有從周樹人到魯迅的研究,又有細述史鐵生的文學精神與宗教情感的論述。內(nèi)容涉及文學、歷史、宗教、民俗文化等諸多領(lǐng)域,通過這兩次學術(shù)交流,雙方不僅加深了對各自研究領(lǐng)域的了解,并且逐漸確定了日后開展共同研究的方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也是一個合作研究的基礎(chǔ),我們將這些論文結(jié)集出版以示紀念。
致 辭
田中典彥(日本·佛教大學)
去年,為加強學術(shù)和教育方面的交流,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和日本佛教大學簽署了學術(shù)交流協(xié)議。能夠與作為中國智庫的文學所開展共同研究,對于我校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為此感到非常高興;趯W術(shù)交流協(xié)議,此次在北京召開第一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北京會議),作為雙方簽署協(xié)議的紀念,我無比欣慰。在此,我謹向長時間以來理解并為此次學術(shù)會議熱心奔忙的雙方人士致以誠摯的謝忱。特別要向第一時間將我們的交流設(shè)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各位表達我由衷的敬意。
我們佛教大學,如校名所示,以佛教作為建校理念。我們秉承的是在印度開創(chuàng)佛教的釋迦牟尼和在鐮倉時代創(chuàng)立日本佛教凈土宗的法然上人這兩位共通的教義和精神。2012年迎來建校100周年,為開展與當今時代相稱的教育和研究,我們根據(jù)佛教精神將學校方針重新定為轉(zhuǎn)識得智(將知識轉(zhuǎn)化為智慧)。換言之,我們認為,將所得的知識轉(zhuǎn)換成在人生的各種場合判斷自己該何去何從并付諸實踐的力量、生命的力量,這才是人應該做的。知識只有轉(zhuǎn)化為生命的力量才有價值。
學問也是如此。只是為了尋求真實所得到的將僅僅是知識,不能對人類的福祉有所貢獻。將探索所得的知識用于生存在社會上的人類,使其變成人類生存的力量,這才能被稱作人的學問。學術(shù)會議的意義就在于,它將每位學者探明的真知加以理解,相互討論并返還給社會,或許應該將其稱作布施。
根據(jù)我國佛教史研究者的說法,佛教在公元紀年之初方從印度傳入中國。之后由印度語翻譯成漢語,至隋唐時期翻譯十分盛行。此后,佛教得到中國式的解讀和發(fā)展,并傳播到日本。這其中無論哪個國家都經(jīng)歷了翻譯理解發(fā)展的過程,并構(gòu)筑起各國自己的文化,F(xiàn)在,我們的合作就是為了從不同的視角重新彰顯這些文化。
此次學術(shù)會議的主題是全球化時代的人文學科諸項研究,這一主題可謂恰逢其時。這是文學研究所與佛教大學學術(shù)交流的第一步......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前身是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創(chuàng)建于1953年,1955年劃歸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
研究所的主要任務是對中國文學進行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包括美學、文藝理論、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現(xiàn)代文學、當代文學、比較文學、民間文學等學科。
一 宗教與文學
佛教文化影響下的中古文學思潮【劉躍進】/003
吳越王金涂塔與阿育王塔形制關(guān)系考辨【王敏慶】/021
武則天時期的佛教美術(shù)
以傳入日本的勸修寺繡佛為中心【大西磨希子】/044
漢譯佛典中偈頌的律動【齊藤隆信】/060
二 歷史與神話
漂泊無助的遠游讀《秦州雜詩》二十首及其他【劉躍進】/075
論生日周歲與虛歲【中原健二】/091
魏晉南北朝鼓吹樂署考論【許繼起】/100
翟門生粟特人身份考以薩甫為中心【黑田彰】/117
兩種時間的交疊【渡邊秀一】/128
關(guān)于時間概念隱喻的分析【瀨戶賢一】/133
悖論式嫁接:比較神話學在晚清的出現(xiàn)【譚 佳】/147
三 近代以來的文學與文化
桐城派與北京大學【王達敏】/167
新聞進入教科書
《共和國教科書》的承啟意義與《鐵達尼號郵船遇險記》的敘事旅行【楊 早】/183
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之梵文因緣【陳 君】/206
從周樹人到魯迅以留學時代為中心【李冬木】/224
無盡苦難中的憂悲與愛愿論史鐵生的文學心魂與宗教情感【李建軍】/242
文學與語言教育2017年度佛教大學英美學科新生意識調(diào)查分析【松本真治】/258
四 中日比較研究
中日古代日記之比較
以《御堂關(guān)白記》與秦漢時期的日記為例【西川利文】/277
官僚出仕、晉升制度的比較史研究
以平安時代與唐宋的五位、五品以上的官僚為中心【佐古愛己】/291
祇園祭中的中國【八木透】/304
日本文學的近代化與中國以《小說神髓》的影響為中心【坂井健】/311
近代中日印刷技術(shù)交流史初探【楊 韜】/320
新時期初的日本文學熱【趙稀方】/331
中日學者眼中的《桃太郎》【烏日古木勒】/346
編后記/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