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樓為浙江四大藏書樓之一,清光緒十四年(1888)由孫衣言、孫詒讓父子所建,孫氏父子將多年在外宦游經(jīng)歷中刻意收集的八九萬卷圖書移入樓內(nèi)庋藏。孫衣言在《玉海樓藏書記》中開宗明義:鄉(xiāng)里后生,有讀書之才、讀書之志,而能無謬我約,皆可以就我廬、讀我書,天下之寶,我固不欲為一家之儲也。從落成之日起,玉海樓便以其收藏宏富,特別是寶藏大批鄉(xiāng)邦文獻而聞名遐邇。大批精英受其浸染脫穎而出,成為時代的弄潮兒。而這一切與以孫家為代表的文人學者不遺余力地守護鄉(xiāng)邦文獻的義舉密不可分。此心可鑒,功德無量!
玉海樓作為一個時代文化高度的標桿,理應(yīng)為后世所景仰。幾乎與國內(nèi)所有的藏書樓一樣,時代嬗變,在西學東漸的大背景下,傳統(tǒng)的私家藏書樓的局限性也顯現(xiàn)出來。這當中,藏書樓也因主人命運各異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有的鳳凰涅盤而蛻變重生,有的隨波逐流寂無生息,有的改弦更張另歸別主?傊瑖鴥(nèi)眾多藏書樓身臨改朝換代,特別是進入民國以來都日漸式微。相比較而言,玉海樓的藏書雖然在孫詒讓先生過世后也漸散佚流失,但因其后人孫延釗先生等人的呵護,其歸宿境況尚佳,從樓中流散出去的圖書大多有據(jù)可查。如1915年向瑞安縣公立圖書館捐書3600余冊,內(nèi)有古籍通行本、近代各類刊本及雜志報章等讀物;1947年向浙江大學文學院捐贈圖書465部2003冊,其中絕大部分為善本,宋版1種,元版7種,明版155種,景宋抄本8種,孫衣言手稿本1種、批校本26種,孫詒讓稿本4種、批校本77種,別家手稿本3種、批校本20種。此外,還有《永嘉叢書》板片2460片等等;其中最多一次的捐贈發(fā)生在1951年,總計向溫州市圖書館捐贈各類文獻(含部分善本、普通本,其中包括明版書及名家批校本近200種)約22000冊。其間,孫延釗先生還曾陸續(xù)向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浙江大學圖書館捐獻善本、批校本。這種有意識的捐獻活動一直持續(xù)到1974年,使得大批圖書精華流而不失,名至所歸,重放光采。
作為一代學術(shù)大師孫衣言、孫詒讓的藏書著書之所,玉海樓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即得到政府高度重視。1962年玉海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5年撥款修繕整飭,又大力搜羅收購玉海樓流散書籍,重新征集數(shù)萬冊(件)古籍圖書、字畫等充實樓中藏品。1996年,玉海樓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入選第二批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玉海樓藏書雖早已名聲在外,但其家底一直以來沒有系統(tǒng)摸清,保護條件也非常落后。2013年隨著瑞安市博物館新館落成,玉海樓所藏全部古籍移至館內(nèi)專門庫房妥善保管。次年9月,古籍普查工作正式啟動,2015年底普查工作全面完成。這是60年以來首次全覆蓋式的梳理。
本書的編輯就是基于系統(tǒng)普查的一次成果總匯。雖時間緊,任務(wù)重,工作千頭萬緒,但大家本著對歷史、對先人負責的態(tài)度,細致認真地開展工作。通過近兩年的努力,基本上摸清了玉海樓藏書的全部家底。根據(jù)全國古籍普查平臺統(tǒng)計,共著錄館藏古籍和民國線裝書4119種31801冊(含域外漢籍21種60冊)。其中古籍2524種22522冊,三級以上者366種4422冊。包括明代刻本、抄本等86種,清順治刻本3種,清康熙至乾隆刻本、抄本246種等。從版本類型而言,以刻本、石印本、鉛印本為主,同時還包括一部分珍貴稿抄本、批校本等,另外還有部分木活字本、鈐印本、套印本、影印本等。經(jīng)普查統(tǒng)計,玉海樓藏書以鄉(xiāng)邦文獻和名家批校本為特色,雖然已不復(fù)舊藏,一部分珍貴古籍、孫氏父子批校本佚失或流散,但萬幸的是,一批古籍善本和名家批校本仍然得以保存成為館藏珍善本,如《墨子閑詁》(清孫詒讓稿本)、《淮南鴻烈解》(明萬歷八年茅一桂刻本,孫詒讓批校)、《說郛》(明抄本)等17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5部古籍入選《浙江省珍貴古籍名錄》。在名家稿本、批校本中,主要以瑞安孫氏(孫衣言、孫鏘鳴、孫詒讓)為主,其中《春在堂雜詩》不僅是孫鏘鳴批校本,更是清末著名學者俞樾的手稿本,記錄了俞樾從杭州至福寧途中的風物、人事和感想,其中描寫瑞安飛云江的詩詞,從地方文化的角度來說尤為珍貴。此外還有周星詒、鮑廷博、林損、宋慈袌等名家或鄉(xiāng)賢的批校題跋本,端木國瑚、黃體芳等的手稿本。
鄉(xiāng)邦文獻中,有宋代永嘉學派代表人物陳傅良的《止齋先生文集》《宋陳文節(jié)公詩文集》,葉適的《水心先生文集》《習學記言序目》等,后孫衣言輯《永嘉叢書》系統(tǒng)收錄陳傅良、葉適、周行己、許景衡等永嘉學派代表人物著述。明代卓敬的《卓忠毅公遺稿》和林增志的《法幢自訂年譜》也彌足珍貴。清代的瑞安學人著述,除了三孫五黃東甌三先生的著作外,還有孫希旦、方成珪、曹應(yīng)樞等鄉(xiāng)賢的著述。館藏方志30余種,有乾隆、嘉慶時期《瑞安縣志》,《[乾。轀刂莞尽罚f歷、乾隆、光緒時期《永嘉縣志》,《[崇禎]泰順縣志》,《[同治]泰順分疆錄》,《[乾。萜疥柨h志》等。此外,溫州以外的方志有《[光緒]縉云縣志》《[康熙]臨?h志》《[乾隆]曲阜縣志》等。這些鄉(xiāng)邦文獻和地方志書是研究瑞安歷史文化發(fā)展的寶貴資料,也為了解溫州乃至浙南史學、文化學研究提供了參考。
古籍保護是一項長期細致的系統(tǒng)性工程,我們要以此次普查為契機,立足于館藏古籍的整理與研究,逐步建立古籍數(shù)字化資源庫、完善古籍數(shù)字化工作,進一步深入挖掘和闡發(fā)古籍所藴含的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價值,切實做到保護中發(fā)展,發(fā)展中保護,充分發(fā)揮珍貴古籍傳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務(wù)社會、推動發(fā)展的作用。
在本書付梓之際,我們向參與普查一線工作付出辛勤勞動的全體普查員,向所有在普查過程中給予支持指導的領(lǐng)導和專家,向本書的編纂人員,一并表示誠摯的謝忱。同時,緬懷對玉海樓藏書進行前期整理、編目和保護的林志春、沈肇瑞、俞岳秋、李士干、潘知山等前輩,致以敬意,寄托哀思。
鑒于編纂者水平、經(jīng)驗有限,本目錄中難免有脫漏訛誤之處,懇請方家批評指正。
陳欽益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