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哈佛學者看中國和世界 本書是張梅副教授20152016年在哈佛大學訪學期間采訪哈佛大學著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的訪談匯編,訪談共16篇(另有漢學家印象記14篇和書評2篇),其中若干篇已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清華大學學報》《東南亞研究》《華僑華人歷史研究》以及《人民日報》《環(huán)球時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刊物發(fā)表,并部分被《新華文摘》、人民網、鳳凰網、環(huán)球網、新浪網、搜狐網、央廣網、澎湃新聞網等轉載。 訪談主要圍繞中國政治經濟中國歷史文化中國外交與對外關系中國華僑華人等內容展開,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受訪者多是哈佛知名學者、中國問題專家。其從國際視野對中國的發(fā)展及對國際關系的評論較為客觀中肯,為我們從另外的視角更加全面、清醒地認識世界和自身發(fā)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 張梅:博士、政治學副教授,20152016年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兼任歐美同學會留美青年委員會委員,哈佛大學中國校友公共政策論壇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環(huán)球時報》、《中國社會科學報》、鳳凰網大學問特約記者。主持和參與了多個國家部委研究課題和社科基金研究項目,在《新華文摘》《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現(xiàn)代國際關系》《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清華大學學報》《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現(xiàn)代傳播》《東南亞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新視野》《人民日報》《環(huán)球時報》《學習時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7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民網、鳳凰網、環(huán)球網、新浪網、搜狐網、央廣網、澎湃新聞網等轉載。研究領域為國際關系、華僑華人、公共外交、移民與全球治理。 第一部分關于中國政治經濟 全球體系下的中國經濟與中美關系 訪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教授003 要正確看待日益強大的中國 訪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艾什民主治理與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 安東尼·賽奇教授023 親緣關系、地緣政治與當代中國研究 訪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045 中國的和平崛起與新時期對外關系 訪哈佛大學中國基金會主席柯偉林教授069 第二部分關于中國歷史文化 精神人文主義與民族文化復興 訪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資深研究員、國際哲學學院院士杜維明教授091 以史為橋溝通哈佛與中國 訪哈佛大學副教務長包弼德教授123 如何理解滿族史與清史的關系 訪哈佛大學副教務長歐立德教授147 神話比較揭示人類擁有共同的根 訪哈佛大學邁克爾·威策爾教授169 第三部分關于中國外交與對外關系 中國軟實力的現(xiàn)狀、發(fā)展與新時期的中美關系 訪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約瑟夫·奈教授193 中國的大國擔當與外交挑戰(zhàn) 訪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文安立教授217 美對華政策演變及中美關系前瞻 訪丹佛大學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趙穗生教授237 改革開放以來中美關系及戰(zhàn)略互動 訪美國政治學家、哥倫比亞大學韋愛德教授261 第四部分關于中國華僑華人 華語語系文學與海外華人文化 訪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王德威教授285 世界歷史大框架下的海外華人 訪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311 全球化時代的海外華僑華人研究 訪加拿大民族研究聯(lián)合會會長郭世寶教授327 世界史視野中的華僑華人 訪新英格蘭華人歷史學會副會長杜榮佳教授349 后記368 全球體系下的中國經濟與中美關系 訪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教授 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Henry Summers):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現(xiàn)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查爾斯·艾略特(Charles W. Eliot University)教授。薩默斯1954年11月30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的紐黑文(New Haven),父母均為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經濟學教授,叔叔保羅·薩繆爾森(Paul A.Samuelson)和舅舅肯尼斯·約瑟夫·阿羅(Kenneth J.Arrow)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默斯年僅16歲便進入了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修讀物理學,后轉修經濟學,1975年獲學士學位。此后他進入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跟隨經濟學家馬丁·費爾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攻讀研究生,并于1982年獲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后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作短期教學,1983年薩默斯成為了哈佛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 薩默斯在美國政界頗有建樹。他1982年開始涉足公共事務,曾任里根(Ronald Reagan)政府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簡稱CEA)成員。1991年,他離開哈佛大學出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師。1993年,他進入美國財政部(U. 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擔任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1999年7月,他出任克林頓(Bill Clinton)政府財政部長。2001年7月1日,薩默斯出任哈佛大學校長。2006年6月,他辭去哈佛大學校長職務。2008年,薩默斯擔任奧巴馬(Barack Obama)競選班子的經濟顧問。2009年至2011年,任奧巴馬政府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任。 薩默斯教授在學術界成績斐然。他因在經濟學領域的杰出貢獻獲得美國約翰·貝茨·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他也是第一個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艾倫·沃特曼獎(Alan T. Waterman Award)的社會科學家,他同時是美國計量經濟學學會(Econometric Society)會員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成員。 一、全球化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 張梅:勞倫斯·薩默斯教授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我的訪談。作為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您曾因在經濟學領域的杰出貢獻獲得美國約翰·貝茨·克拉克獎章,您也是第一個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艾倫·沃特曼獎的社會科學家,同時還是美國計量經濟學學會會員和美國藝術科學學會成員。在擔任第71任美國財政部長期間,您實現(xiàn)了美國有史以來最長時期的經濟增長,時至今日,面臨最緊迫的經濟討論時,您仍然是美國政府最先想到的求助對象。我知道您對中國經濟亦相當關注,能不能請您談談您和中國的淵源,您第一次到中國來是什么時候? 勞倫斯·薩默斯:我第一次到中國來是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我才25歲,是第一次到上海。那時我非常迷戀喝可口可樂,可是我到了上海10天,都沒有找到我喜歡喝的可口可樂,這可是一個大問題(笑)因為當時在中國就沒有這樣的產品銷售。我不得已給美國打電話,告訴我的父母在上海買不到可口可樂。我從酒店出來走了一段距離,那時上海馬路上空蕩蕩的,很少有汽車,我?guī)е浅4蟮暮闷嫘娜ビ^察路上的行人,可是我發(fā)現(xiàn)當時的人們對我更好奇,他們想跟我拍照片(笑)。在上海的市中心閑逛的時候,我甚至可以到馬路的中央去走,因為每隔五分鐘才會有一輛汽車。在我看來,當時的上海真是非常與眾不同的世界。 張梅:與您第一次到中國來看到的情況對比,您覺得近40年來中國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勞倫斯·薩默斯:40年的時間匆匆而過,我看到中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說到我對中國的看法,我想可以利用歷史學家看待經濟歷史的長遠視角: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倫敦在1800年的生活水平比古希臘雅典時期提高了50%,但這是經過2300年的發(fā)展才實現(xiàn)的。之后發(fā)生了工業(yè)革命,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每年增長率超過1%,比之前2300年有了巨大變化。中國的發(fā)展是人類歷史上的光輝一筆,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保持著平均7%左右的增速,這幾十年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概1015倍。中國的增長惠及全球人口的1/6,在健康、教育、女性權利等方面都有發(fā)展。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改變不僅僅局限在世界1/6的人口中,同時也影響到了世界上其他的各個角落。我認為中國的發(fā)展是比工業(yè)革命還要偉大的,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是絕對可以載入史冊的事情,而且是歷史教科書上的第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沒有比這更重要的,我們不用懷疑它的重要性。 張梅:您覺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應歸功于哪些因素?主動力是什么? 勞倫斯·薩默斯:第一,中國過去修正了一個有問題的體系,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釋放了組織活力;第二個增長點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紅利;第三是中國大量學習海外企業(yè)經驗,這推動企業(yè)增長。說到這個發(fā)展的動力,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也許你能清楚地看到明顯有哪些因素在發(fā)揮作用。例如,手機現(xiàn)在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用品,一個手機價格一般不超過600美金,可是它的計算能力比我們登月時超級計算機的能力還強50倍,并且它可以讓我們更多地與他人溝通,肯尼迪總統(tǒng)在任時整個白宮的通信系統(tǒng)都沒有這么強(笑)。通過手機,我們接觸到了更多的信息,似乎你就與哈佛大學的圖書館比鄰而居……這反映了科學與理性的力量,應該說是理性、科學、技術,還有更廣泛的相互理解和共識塑造了如此巨大的進步。同時,市場的力量與激勵機制,使我們從集體農莊轉向了現(xiàn)在的家庭承包責任制,也使得企業(yè)應運而生,像我們現(xiàn)在看到谷歌(Google)、臉譜(Facebook),每家市值都很高,已經抵得上全球汽車工業(yè)的總和。此外,現(xiàn)在的發(fā)展還得益于開放,有了開放,我們才可以讓科技進步得到廣泛傳播。我們可以看一下二戰(zhàn)結束之后早期的情況,當時實施了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稱是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可是在那個時期,發(fā)展中國家整體來看沒有什么進步,無法與發(fā)達國家相互融合,但是之后情況就發(fā)生了變化,主要原因就在于全球化(Globalization)最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貨物流通、資本流動與國際化生產。在全球化推動之下,中國受益良多,同時中國也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在全球經濟發(fā)展增量中占到了1/3。當然,世界也是如此,在過去40年間,全世界人均壽命不斷增長,每小時人均壽命就會增加15分鐘;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了人們的健康受到營養(yǎng)過剩的威脅,而不是饑餓的威脅;同樣明顯的是,女性獲得了更多的賦權。我期望這樣的發(fā)展趨勢能夠繼續(xù)保持下去。 張梅: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世界經濟發(fā)展。您怎么看待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接下來的發(fā)展? 勞倫斯·薩默斯:我覺得,有這樣幾個方面:第一,中國很快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還不到美國的25%,所以中國還有巨大的增長潛力。第二,中國整體發(fā)展水平不如美國,但是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非常強大。一般在中國這種發(fā)展水平,很難有公司可以制定全球的行業(yè)標準,但是中國不同,這次經濟發(fā)展浪潮中,中國的金融科技發(fā)展的比美國還好。另外,我還聽說一些生物制藥領域中國也比美國先進。人工智能領域,雖然美國暫時還領先,但是中國的進步更快,所以中國可能要反超。有個名詞叫后發(fā)優(yōu)勢(Late-mover Advantage),就是后進者可能會省略一些發(fā)展階段直接進入更先進領域,我覺得中國就是如此。另外,我特別想請你注意一個數(shù)據,在2011年至2015年間,中國基建用的混凝土超過美國整個20世紀的用量,通過這個數(shù)據我們能看到中國發(fā)展的決心。 張梅:您對中國經濟發(fā)展有沒有什么擔憂? 勞倫斯·薩默斯:第一,我想可能需要擔憂的是如何防止體系崩潰,中國能不能實現(xiàn)轉型,由消費而非投資主導,由民營企業(yè)而非國有企業(yè)主導,由企業(yè)家自發(fā)而非行政命令主導。第二,中國的外部關系中美兩國之間沖突的可能性在變大。當前美國企業(yè)有一些轉變,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美國企業(yè)認為中國人富了,但是還保留著貧窮的習慣,例如盜版問題;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中國政府對美國公司的做法。過去討論對華政策,美國企業(yè)一般都很積極,要求不要把經濟問題政治化,但是現(xiàn)在美國企業(yè)對中國不滿的聲音變多了,所以他們會支持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對中國的強硬態(tài)度。我覺得,當前中國政府如何定義經濟發(fā)展,這是很多問題的關鍵。中國取得了如此驚人的經濟成就,要承擔什么樣的國際責任?中國希望重塑和引導國際體系建立,又要作出哪些貢獻?還有一點就是中國在國際經濟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外界對中國的期待會更高。 二、逆全球化的挑戰(zhàn)及其應對 張梅: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了發(fā)展機遇,帶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加速了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墒钱斍耙灿幸还沙绷,那就是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思潮,您怎樣看待逆全球化的挑戰(zhàn)以及接下來的應對策略? 勞倫斯·薩默斯:無論是在經濟層面還是政治層面,當今世界依然面臨諸多挑戰(zhàn),例如不平等在加劇。過去幾年,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尤為突出,例如經濟難以實現(xiàn)快速增長,無法為公司提供持續(xù)健康的金融支持。在這樣的趨勢之下,我們看到了民族主義的抬頭很多國家都有民族主義的勢頭,尤其是在西方。同時,我們也看到人們對國際合作充滿疑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zhàn)是相輔相成的。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導致了工業(yè)化國家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再加上新興市場國家的勞動力,這樣的組合是非常符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者利益的,也非常符合新興市場國家勞動力的利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發(fā)達國家勞動力的利益,因為在早些時候,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會從創(chuàng)業(yè)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直接受益。說到解決方案,在我看來,我們需要強有力的政策引導,有三個方面的政策我覺得比較重要: 第一,要有廣泛的社保去保護我們的中產階層,避免陷入民族主義。你如果回過頭去看一下國家的歷史,諸如美國的歷史,美國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政策,讓大部分美國人都有機會上大學,都能獲得醫(yī)保,同時確保中產階層家庭可以獲得他們所應得的支撐。我們當時從國家的財政中拿出一大部分援助外國,而且這種援外是符合國家利益的。對中產階層的保障,這是我們負責任的國際主義的第一步。 第二,要管理世界一體化進程帶來的后果。有人跟我這么講,把你自己設想為一個工業(yè)化國家的工人,首先他們會跟你說,你可能會丟掉飯碗,因為我們要開始從海外進口了,那實際上很好,因為你可能會找到另外一份工作,而且你的孩子可以買到更便宜的玩具,你的進口車更便宜,產品更物美價廉,所以你說:好,沒問題。然后他們又跟你講,我們現(xiàn)在會進口,你工作的公司會把其中的一些工作崗位轉移到海外,你要理解,對你而言這是更好的一個選擇,因為如果不這么做的話企業(yè)就會在競爭中處于劣勢,企業(yè)沒有競爭力對整個國家來講不會有任何的就業(yè),所以從開放的角度來講,這也是好事,你會覺得有一些懷疑,但是還是會說:好吧。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去對你講,現(xiàn)在我們要給這些公司減稅,但是要給你個人加稅,因為你動不了,公司可能會轉移到海外,所以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式給公司減負,在這個問題上你就會感到非?只。因此,我們需要一些共同的、國際化的做法,去避免這種高流動性的競爭,來照顧到我們沒法移動的這些人民的生活福利。 第三,各方要基于互信、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我們看到貿易協(xié)定成為很多國家元首出訪國外的戰(zhàn)利品,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的代表也需要不停地去談判,然后再向國內進行匯報,確保其對國際一體化進程的支持。我認為這樣一種盲目的做法可能需要做一些調整。我們確實需要去把國際合作的想法做實,來應對國際性的挑戰(zhàn),例如氣候變化的挑戰(zhàn)氣候變化的挑戰(zhàn)是確實存在的,也是最明顯的一個范例,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挑戰(zhàn),例如傳染病的威脅,以及其他的衛(wèi)生領域的威脅,跟氣候變化是一樣的,都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也會影響到我們所有的公民,但是這些問題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我們必須要基于互信來開展工作,讓現(xiàn)在積極的全球化趨勢能夠持續(xù)下去,同時能夠用創(chuàng)造力開展工作,應對挑戰(zhàn)。 張梅: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tǒng)后,美國國內的反經濟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明顯上升,世界各國都在思考如何同特朗普政府打交道,對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勞倫斯·薩默斯:我想跟世界各國工商業(yè)界的同仁們說,你們在與美國政府打交道時要著眼長遠,你們在制定與美國政府交流的戰(zhàn)略時一定要充分強調你們長期的愿景。從長遠來看,每個國家都應該避免重返保護主義的泥沼,加強共同的全球化的發(fā)展,這樣才能共同應對逆全球化帶來的挑戰(zhàn)。 三、中美貿易摩擦與中美關系的未來 張梅:您怎樣看待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Sino-US Trade Friction)? 勞倫斯·薩默斯:近期我見到了很多中國的高層官員,包括政府和企業(yè)界的人士,交流中了解到很多信息。有兩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第一句話是一個中國朋友和我說的,他說:關于最近的中美貿易爭端(Sino-US Trade Dispute),如果你們是想讓我們減少向美國的鋼鐵出口,增加汽車進口,在基礎設施方面增加投資或減少投資,并且允許美國在中國進行更多投資、研發(fā),如果這是你們想要的,可以坐下來談。但如果是想未來50年的規(guī)則變成這樣,美國仍是世界第一的國家,中國必須要融入你們的規(guī)則,這是不可能的。但事實上,這就是美國想要的。我越來越擔心,因為在美國企業(yè)、政治領域的人看來,中國現(xiàn)在越來越被認為是威脅,而非機會。所以,我聽到這樣的話,想到的是當前停止貿易爭端是有挑戰(zhàn)的,但是我認為美國與中國應互相借鑒偉大之處。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兩個社會,都為自己驕傲,都認為自己與眾不同,都為自己的歷史感到榮耀。準確定義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要它們兩個彼此之間達到和諧共處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歷史一次又一次告訴我們,在新的力量增長的時候,在位的這些力量往往會對他們實施一些阻撓,或者并未把他們看成善意的崛起。要想這個過程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加強溝通與合作。 第二句話是我在美國呆了很久的一個老朋友說的,他說:美國不能輕視中國,因為美國沒有這樣的力量,并且這樣做是錯誤的,也不會讓你這樣做。他講到了美國大學的偉大、硅谷以及美國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偉大之處,美國為什么不能繼續(xù)努力做得更好,而是要遏制中國,想在鋼鐵等方面打壓中國。我覺得這些問題提得很好,值得美國深思。美國和中國的經濟關聯(lián)和之前的大國之間的紐帶十分不同。工業(yè)革命以來,世界上最大經濟體的人民生活標準不到最領先經濟體的25%,當前中國的人均收入大概是美國的25%,但是中國一些公司的發(fā)展、它們所處的行業(yè)都非常領先,例如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技術驅動了這個時代的現(xiàn)代化,世上只有這兩個國家有很多公司通過有意義的方式,在這個領域起到領先作用。 中國在40年改革中實現(xiàn)的增長,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我們需要意識到,美國經濟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東京(Tokyo)、北京、法蘭克福(Frankfurt)、布魯塞爾(Brussels)等,受到更多其他國家的影響,而非美國的影響。在如今的世界舞臺,美國更應思考如何繼續(xù)發(fā)揮好自身的獨特作用,而不是扮演像冷戰(zhàn)之后一枝獨秀的角色。里根總統(tǒng)(Ronald Wilson Reagan)曾經說過核戰(zhàn)沒有贏家,因此不能打核戰(zhàn),我認為,同樣的話對貿易戰(zhàn)也適用。貿易戰(zhàn)最大的后果是心理上的威懾,對供求關系以及GDP的實際影響很小,雙邊貿易威嚇對美國來說不是一個有效的策略。 張梅:您認為美國政府應該如何理性看待當前的對華貿易赤字?有沒有什么好的解決策略? 勞倫斯·薩默斯:中國對美出口確實給美國造成了一些問題,但這并非因為任何不公平的貿易政策,而是中國產能高速增長的自然結果。因此,美國將對華貿易赤字的原因歸結到商業(yè)行為上是有誤導性的。的確,中國以各種方式對本國出口企業(yè)進行了多項補貼,但是如果美國真的成功地阻止中國發(fā)放這些補貼或停止進口這些接受補貼的產品,只會導致生產向越南或其他低工資國家轉移,而不會在美國國內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崗位。同樣的,即使中國當真降低了對美國產品設置的貿易壁壘,那些受益的美國企業(yè)也并不會在美國境內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美國企業(yè)在中國投資時必須向中國合資伙伴轉移某些技術,對此這些美國企業(yè)的確有資格抱怨,但是這一問題如果得到解決,只會導致美國國內的生產活動被更多地外包到中國,從而導致美國就業(yè)崗位的進一步流失。 盡管有一些國家對與中國開展貿易與商業(yè)行為會感到受威脅,但是近幾個月來,由于美國對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WTO)與全球體系的漠視,美國的貿易政策不幸地使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站在了中國一邊。許多國家站在中國一邊,不僅使得中國更容易抵制美國,而且還削弱了美國制裁的有效性。中國仍然可以將產品出口到其他市場,而使用中國產品的美國生產商卻因被迫支付關稅而失去競爭力。最近幾周,每當美國推行其策略時,市場就出現(xiàn)小幅崩潰,而每次表現(xiàn)出退讓時,市場又會反彈。同時,歷史也清楚地表明,20世紀90年代初,針對日本進行的貿易斗爭,付出了巨大成本同時卻收效甚微。 我認為,今后中美不能完全從商業(yè)的角度看待兩國關系,而應把談判框架放寬,用更加寬泛的思維及多邊的方式處理中美關系。與其讓貿易領域的官員來處理中美貿易問題,不如讓擁有更加豐富背景的官員以更加寬泛的框架來處理貿易問題;與其僅局限于貿易問題,不如更多地去探討兩國的長期關系。接下來的10年,我們將面臨一個劇變的世界。中美兩國應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遠遠大于分歧。未來在潛在的核擴散、伊斯蘭恐怖主義、可能的大規(guī)模疾病、徹底地擺脫貧困等領域,中美兩國的合作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張梅:您怎樣看待未來30年的中美關系? 勞倫斯·薩默斯:未來中美兩個大國應加強相互間的對話合作,中美合作不是選擇,而是命運。大國關系的偉大性在于,我們在尊重對方尊嚴、傳統(tǒng)體制的同時,必須就一些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合作,通過建立一種法治和程序來管理商業(yè)糾紛。如此,中美兩國就能夠為全世界營造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我堅信這完全可以做到。 如今中國政府愿意本著長期戰(zhàn)略性的眼光來思考問題,而美國現(xiàn)任政府更多以交易性的短期視角來看待世界。但就目前來看,中國可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一味地從特朗普失敗這個角度來看待美國所發(fā)生的一切。與此同時,從美國視角來看,對于中國表現(xiàn)出的想要魚與熊掌兼得的做法也感到難以理解。中國對特朗普政府的很多行為,以及處理事務的方式感到擔心,對此我表示理解。但從美國視角來看,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中國一方面希望享受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的好處,另一方面又想依靠其大國崛起的力量重新定義地緣政治,同時,中國希望更廣泛地去改變諸如海上安全規(guī)則等,美國擔心中國會利用其崛起的信息技術領域的力量來為自己謀福利,而不是為了大眾即全世界人謀福利;此外,如今的中國似乎已不再像過去那樣積極地去暗示自己關于世界運轉的一些建議,而是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fā),直接提出替代性的提議。 我不知道接下來的30年美國怎樣發(fā)展,中國怎么樣發(fā)展,但是我認為中美兩國在接下來的30年中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因為我們有重大的共同利益。關于未來30年中美關系的構架,一種可能是兩國都能取得成果。另一種不那么樂觀的情形是美國成功而中國失敗,或者是中國成功而美國失敗,但在我看來后一種情形其實是不太可能的,因為中美現(xiàn)在是處于一個相對比較小的船中,盡管海浪洶涌,但我們還是要共同發(fā)展,雙方都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 【漢學家印象記】 課堂上的勞倫斯·薩默斯* 接到學友給的題目,我不禁回想起在哈佛兩年中的許多美好日子春天中滿懷理想、五洲四洋、改變世界的學生學者,秋日里清波蕩漾、浩浩渺渺、千舟競發(fā)的查爾斯河,冬雪后紅墻金頂、群賢畢集、學術自由的瑰麗校園。哈佛的確是一個浪漫而不凡的大學,這里不僅有很多典雅的大樓,更有眾多卓越的大師。勞倫斯(拉里)·薩默斯就是其中的一位。 那時我很關心宏觀經濟問題,尤其是關注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于是我對薩默斯的課產生了興趣。我先后聽過他的四門課,聽了他好幾次講座,后來也專門拜訪過他。 薩默斯非常開放和率真。選課時,學生只要選了他的課,他基本上都不會拒絕。在課堂上,他樂意回答各種問題,總體上會直來直去,說得多是干貨,比較少拐彎抹角,讓人聽得很過癮、很有收獲。同時,相對于大多數(shù)的哈佛教授,他的語速總體是比較慢的,基本上是抑揚頓挫、字斟句酌的那一種;有時他會一字一句地講,讓人聽得很清楚。加之,他習慣于用一些不那么術語化的語言來討論經濟學問,而且時常加上個實際發(fā)生的案例,讓枯燥無味的經濟學立刻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第一次聽他的課是在2015年的秋天。薩默斯與羅伯特·勞倫斯(Robert Lawrence)教授合作,講不平等和發(fā)展。薩默斯非常關切美國的財富分配不平等,他也通過數(shù)據給出了美國財富高度集中于1%的問題,同時他啟發(fā)大家反思為什么這種兩極分化的情況在過去幾十年變得越來越嚴重。他尤其指出大眾的一個常識性誤解通過普及高等教育可以減少貧富分化,實際情況是從1979年至2013年美國大學生率大幅提高,但是同期的基尼系數(shù)也同時大幅提高?傮w來看,他的政策傾向是鼓勵對富人征稅、支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有很強的奧巴馬大政府式的社會主義傾向。 他的課一般都在大教室里,而且不限制學生聽課,大家都可以隨意地來聽。這次是安排在哈佛藝術博物館可容納300人的禮堂里,整個禮堂基本上坐得滿滿的,有些晚來的學生則安靜地坐到走廊的地板上。課由嚴肅認真的勞倫斯教授講課程基本的框架和基本概念。勞倫斯講課中不斷就有關內容讓學生提問和討論,而薩默斯則安靜地坐在學生席一邊。薩默斯開始非常安靜,不過很快,就加入了討論每當他覺得有必要補充一下時,就會在座位上點評一下;當遇到他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時,他就會站起來進行大段大段地演說。有時會踱步到講臺上面向學生然后側臉看著勞倫斯。然后兩個教授不斷討論,有時還激烈辯論。這種形式頗有意思,像是在講經濟學的相聲。后來聽多了,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規(guī)律:每次課堂開始時,薩默斯都比較安靜,發(fā)言和參與討論少,仿佛在預熱;但是常常過了一會兒后,他就發(fā)言越來越多、越來越興奮,以至于成為課堂的主要發(fā)言者。每當講到一些超過大家想象的觀點和自己得意的經歷時,自信而得意的神情就會布滿他的笑臉,像在一群小朋友的猜題比賽中獲勝的孩子。 在克林頓執(zhí)政時,薩默斯擔任財政部官員到財長,成為經濟政策制定的核心成員。在此期間,除了在減少赤字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外,同時他也極力鼓吹金融自由,大力促進金融創(chuàng)新,削弱金融監(jiān)管,促使廢除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雖然這些措施在那一階段極大促進了美國經濟增長,尤其在房產、金融和科技的創(chuàng)新領域打開了廣闊空間,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正是克林頓執(zhí)政期間的這些政策,埋下了2008年那場影響深遠的次貸危機的導火索。 由于薩默斯長期在美國政府核心層參與經濟決策和進行經濟管理,他的思路明顯不同于一般典型的學者。記得有一次課堂上,大家討論到一個具體的經濟政策的制定問題考慮以什么方案向總統(tǒng)匯報時,特別嚴謹認真的勞倫斯教授用他的經濟學邏輯總結提出了幾個匯報方案,這時薩默斯站出來制止了勞倫斯的進一步分析,說你應該把這個問題直接報告給總統(tǒng),因為總統(tǒng)有你想象不到的資源和權力,我們想到的方案常常是狹隘的。然后他微笑著,得意揚揚地舉例證明每當他想法遠遠地超越大家的想象時,他就會露出這樣得意的神情。經常看到他的兩種典型表情:一是當他談到一個自信的話題時,得意的神情會溢于言表;另外一個他是感到不悅時,嚴肅的臉上顯得剛毅和威嚴不知道為什么每到這種時刻,我總聯(lián)想到古羅馬執(zhí)政官的形象。他講課從來都是結合實際的,而不是在紙上談兵,大家對這個都很是信服。在他的這幾門課上,尤其是一門叫美國經濟政策制定實務的課上,他經常邀請前任或者現(xiàn)任的美國政府財經官員到課堂上來探討一些財經政策制定的具體問題,讓哈佛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嘗試著用現(xiàn)實中經濟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來思考。這些官員有的是現(xiàn)在的經濟決策者,有的是他原來的同事,他們都很坦誠務實,一點也不打官腔。 薩默斯是典型的美國全球化精英的代表,他相信經濟全球分工、支持自由貿易,他認為在全球貿易中美國是受益者。他非常不同意特朗普的民粹主義,他認為貿易戰(zhàn)和孤立主義最終會損害美國的利益。關于美國與中國的經濟關系,從很多的文章和訪談來看,他非常欣賞中國取得的經濟成就,對于中國未來可能取得的成就和扮演的角色,充滿敬畏。他曾經支持中、美兩國組成一個團體(G2)來代替舊有的八國集團,以攜手合作解決世界經濟問題的構想,提出過中美金融恐怖平衡概念。 薩默斯非常關注中國,他把中國當作未來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我至少三次聽到他驕傲地談起自己和中國打交道的經歷,每次內容大概都是類似的:當年他代表美國與中國進行世貿談判,因為朱镕基總理正在甘肅開會,所以讓他飛到甘肅的會場去會面。朱镕基總理當場請教他什么是市場經濟,并且立刻讓他給會場的人上了一天課,講講什么是市場經濟。每當談到這段經歷,他就眉飛色舞,不能自已。他對朱镕基總理的評價很高,他用了非凡的政治家(Remarkable Politician)來稱呼朱镕基總理。在我聽他的幾十場課中,比較少聽到他表揚或佩服某個人。相對而言,他很少講什么套話,總體上心直口快。雖然有時候也很注意政治正確和講話分寸,但是總體上是快人快語、干貨實足;但是當有人問及他關于中國面臨的經濟挑戰(zhàn)和解決方案時,他則非常謹慎,常說他對中國情況并不那么了解。 他也嘗試探討除經濟學以外的東西,但是總體而言,他像其他典型的經濟學家一樣著迷于用經濟學這單一維度來理解和解釋整個世界。他講全球治理課時,一開篇就通過PPT的演示,以宏大的敘事口吻介紹人類上千年來的格局變遷。不過對世界歷史的演變一帶而過后,就完全導入到了經濟學分析,基本上變成了一門純經濟學課程。他擅長對經濟政策方面作出評論,但在課堂上有時也喜歡對其他領域作出判斷。例如,2018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前夕,他非常自信地作出判斷,希拉里(Hilary Colinton)將贏得大選,并且特朗普將接受敗選的事實,而不會像之前聲稱的那樣如果敗選,就進行街頭革命。 在哈佛,薩默斯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非常有性格、非常有成就、非常有才華、非常有故事、非常有戲劇性,這些都是學生之間喜歡議論的話題。雖然如今他依然喜怒形于色,敢于直言是非的話題;但是經歷了許多波折后,他已經注意回避一些太敏感的話題和有時候會收斂自己的情緒了。作為曾經最年輕的哈佛教授到美國前財政部長、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備受爭議的哈佛校長和極有性格的教授,薩默斯的經歷、成就和故事都早已廣為人知了。雖然展望未來,作為這么傳奇而有性格的薩默斯取得什么樣的成就、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奇跡還不好說;不過我想比較確定的是,在巨匠薈萃的哈佛校園內,作為課堂上的明星教授,勞倫斯·薩默斯今后還將是哈佛校園內那活躍的焦點,甚至歷經很多年后仍將是一個傳奇。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