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岡石窟是我國*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shù)寶庫。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氣勢恢弘,內(nèi)容豐富,F(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造像5萬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jì)時中國杰出的佛教石窟藝術(shù)。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shè)計嚴(yán)謹(jǐn)統(tǒng)一,是中國佛教藝術(shù)*個*時期的經(jīng)典杰作。《中國石窟藝術(shù)(云岡)》從石窟造像的分布區(qū)域、主要內(nèi)容、歷史發(fā)展階段來分析這些豐富的文化財富。本書由張焯主編。
云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nèi)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jì)中國石刻藝術(shù)之冠,被譽(yù)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shù)的寶庫。云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shù)向中國佛教藝術(shù)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shù)造像風(fēng)格在云岡石窟實(shí)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云岡石窟是石窟藝術(shù)中國化的開始。云岡中期石窟出現(xiàn)的中國宮殿建筑式樣雕刻,以及在此基礎(chǔ)上發(fā)展出的中國式佛像龕,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廣泛應(yīng)用。云岡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裝飾,更加突出地展現(xiàn)了濃郁的中國式建筑、裝飾風(fēng)格,反映出佛教藝術(shù)中國化的不斷深入。
張焯,河北懷安人,文博研究館員。1963年生于山西大同,1985年畢業(yè)于山西大學(xué)歷史系,1988年天津師大歷史系研究生畢業(yè),同年獲北京師范學(xué)院歷史學(xué)碩士學(xué)位。已發(fā)表《大同古代道路交通》、《鹿苑賦與云岡石窟》、《金碑小議》、《徐州高僧入主云岡石窟》等學(xué)術(shù)論文30余篇。著有《云岡石窟編年史》(文物出版社出版),獲2006年度山西省社會科學(xué)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現(xiàn)任云岡旅游區(qū)管委會主任、云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xué)中國考古學(xué)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山西省社科聯(lián)學(xué)科帶頭人。2008年獲山西省五一勞動模范稱號,2009年被授予山西旅游業(yè)十大功勛人物榮譽(yù)。
武州山川
云岡石窟外景
山堂水殿
禮佛大道
第11~13窟外景
第18窟內(nèi)景
主編介紹
東方佛教的第一圣地/張焯
1.第1、2窟外景
2.交龍第1窟拱門頂部
3.中心塔柱第1窟
4、5.啖子本生第1窟東壁
6.第1窟南壁全景
7.第2窟內(nèi)景
8.第2窟中心塔柱特寫
9.第3窟外景
10、11.佛像第3窟主室
12.菩薩第3窟左脅侍
13.佛閣第5、6窟外景
14.明窗與主尊第5窟
15.千佛壁第5窟明窗西壁
16.金剛力土第5窟窟門東側(cè)
17.第5窟內(nèi)景
18.佛像第5窟北壁
19.右脅佛第5窟西壁
20.盝形龕第5窟西壁
21.盝形龕第5窟南壁
22.佛塔第5窟南壁
23.供養(yǎng)菩薩第5窟南壁
24.供養(yǎng)天第5窟西壁
25.佛像第512窟北壁
26、27.中心塔柱第6窟內(nèi)景
28.佛像第6窟中心塔柱上層南面
29.佛像第6窟中心塔柱上層西面
30.菩薩 第6窟中心塔柱上層北面右脅侍
31.菩薩第6窟中心塔柱上層?xùn)|面左脅侍
32.菩薩 第6窟中心塔柱上層西面左脅侍
33.菩薩第6窟中心塔柱下層
34.供養(yǎng)天眾第6窟中心塔柱東面下層
35.交腳菩薩第6窟中心塔柱下層?xùn)|面
36.龕楣飛天第6窟中心塔柱下層北面
37~39.飛天第6窟中心塔柱
40.降神選擇第6窟中心塔柱東面
41.腋下誕生第6窟中心塔柱下層西面
42.騎象入城第6窟中心塔柱下層西面
43.阿私陀占相 第6窟中心塔柱下層北面
44.宮中騎象第6窟中心塔柱下層北面
45.太子較藝第6窟東壁
46.出東門遇老人第6窟東壁
47.出南門遇病人第6窟東壁
48.出西門遇死人第6窟東壁
49.出家決定第6窟南壁
50.逾城出家第6窟南壁
51.佛像第6窟西南壁上層
52.菩薩第6窟西壁
53.佛像第6窟南壁
54.比丘第6窟東壁
55.比丘第6窟西壁
56.伎樂天第6窟西壁
57、58.降魔成道第6窟西壁
59.鹿野苑初轉(zhuǎn)法輪第6窟東壁
60.供養(yǎng)菩薩第6窟南壁
61.文殊問疾第6窟南壁
62.第7、8窟外景
63.平棋藻井第7窟窟頂
64.圣樹與坐禪比丘第7窟明窗西壁
65.飛天第7窟主室北壁
66.第7窟主室西壁
67.梵天勸請第7窟主室西壁
68.第7窟主室南壁
69.供養(yǎng)天第7窟主室南壁
70.平棋藻井第7窟主室窟項(xiàng)
71.鳩摩羅天第8窟窟門西側(cè)
72.摩醯首羅天第8窟窟門東側(cè)
73.逆發(fā)形飛天第8窟主室北壁
74.伎樂天第8窟主室南壁
75.供養(yǎng)天第8窟主室南壁
76.供養(yǎng)天第8窟主室南壁東側(cè)
77~79.平棋藻井與飛天第8窟主室窟頂
80.五華洞外景
81.第9、10窟外景
82.壁龕第9窟前室北壁
83.天宮伎樂列龕第9窟前室北壁
84.二佛并坐像第9窟前室北壁上層西龕
85.金剛力土第9窟前室窟門西側(cè)
86.乘象菩薩第9窟明窗西壁
87.坐蓮菩薩第9窟明窗東壁
88.飛天群第9窟前室窟頂
89.飛天第9窟窟門頂部
90.鬼子母失子緣第9窟主室南壁下層
91.第10窟前室北壁
92.第10窟前室內(nèi)景
93.飛天托蓮第10窟明窗頂部
94.倚坐佛像第10窟前室北壁下層?xùn)|龕
95.金剛力士 第10窟前室窟門
96.第10窟主室南壁
97.吉利鳥因緣 第10窟主室南壁上層?xùn)|側(cè)
98.第11~13窟外景
99.太和十九年造像龕第11窟明窗東壁
100.第11窟中心塔柱
101.七佛第11窟西壁
102.佛像第11窟西壁
103.太和七年造像記第11窟東壁上層
104.盝形龕第11窟西壁
105.二佛并坐像第11窟南壁
106.交腳菩薩第11窟南壁
107.浮雕塔第11窟南壁
108.交腳菩薩第1116窟東壁
109.平棋第1116窟窟頂
110.第12窟前室內(nèi)景
111.廊柱第12窟前室南壁
112.門楣第12窟前室北壁
113.儒童本生第12窟前室東壁上層
114.交龍第12窟拱門頂部
115.屋形龕第12窟前室西壁上層
116.平棋藻井第12窟主室窟頂
117.交腳彌勒第13窟北壁
118.菩薩第13窟明窗東壁
119.七佛第13窟南壁
120.盝形帷幕龕第13窟東壁
121.交腳彌勒第13窟東壁
122.供養(yǎng)天第13窟東壁下層
123.交腳菩薩第1318窟東壁
124.飛天第1318窟頂部
125.廊柱
126.千佛壁第15窟南壁
127.龕像第15窟西壁
128.交腳彌勒第161窟北壁中層
129.曇曜五窟外景
130.第16窟明窗東西壁
131.佛像第16窟北壁
132.手部特寫第16窟佛像
133.交腳彌勒第16窟南壁
134.交腳彌勒第17窟北壁
135.交腳彌勒第17窟明窗東壁
136.佛像第17窟明窗東壁
137.右脅佛第17窟西壁
138.左脅佛第17窟東壁
139.菩薩第17窟南壁
140.供養(yǎng)天第17窟西壁佛像背光外緣
141.佛像第18窟北壁
142.佛像第18窟北壁
143.菩薩與諸弟子第18窟東壁
144.菩薩第侶窟東壁
145~148.弟子第18窟東壁
149.比丘第18窟南壁
150.第19窟外景
151.佛像第19窟北壁
152.羅喉羅因緣第19窟南壁
153.沙彌第19窟南壁
154.佛像第19窟西耳洞
155.供養(yǎng)人第19窟西耳洞佛座
156~158.佛像第20窟
159.飛天第20窟光背西側(cè)
160.供養(yǎng)菩薩第20窟光背西側(cè)
161.外景西部諸窟
162.佛龕第21窟東壁
163.飛天第25窟窟頂
164.平棋第333窟頂
165.右脅侍第33窟北壁
166.飛天第34窟西壁
167.龕像第35窟東壁
168.乘象投胎第37窟東壁
169.菩薩第37窟南壁
170.平棋局部第38窟窟頂
171.第38窟西壁
172.供養(yǎng)人與音樂樹第38窟東壁
173.檀倒伎樂第38窟北壁
174.供養(yǎng)人主仆第38窟西壁
175.中心塔柱第39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