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時期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是中美兩國聯合抗日的情報機構、訓練機構,分別由中美兩國的最高當局(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美國總統羅斯福)批準,由中國國民政府軍委會下屬的軍統局、美國海軍部聯合組建,1943年4月15日正式成立,總部位于重慶西北郊歌樂山下。
抗戰(zhàn)勝利后,1945年10月中美合作所總部由重慶逐漸移往上海,12月美方人員陸續(xù)分批回國。1946年1月底,中美合作所宣告結束。1946年10月,中美合作所的最后一個美國人離開中國。
由于中美合作所主任戴笠、副主任梅樂斯頑固的反共立場,抗戰(zhàn)勝利后,在中美合作所結束、美國人全部回國的同時,由中美合作所訓練的軍統10萬武裝部隊,與另外兩支隊伍共同改編為“交通警察總隊”,他們程度不同地參與了隨后爆發(fā)的內戰(zhàn)。中美合作所遺留的武器也由軍統局接管用于鎮(zhèn)壓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民主運動。
在小說《紅巖》中,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被描繪成窮兇極惡之所,但它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的貢獻至少包括:
為太平洋戰(zhàn)爭搜集、傳遞大量氣象情報
搜集、偵聽、破譯、傳遞大量重要軍事情報
訓練抗日武裝部隊進行敵后破壞活動
協助美國空軍作戰(zhàn)
參與從日寇手中收復東南沿海地區(qū)的多項軍事行動
多年以后,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相關史料仍有待披露,它在成立、發(fā)展、結束的過程中究竟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這個問題牽扯著一段波詭云譎的戰(zhàn)爭歷史。雖然資料十分有限,但對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本書不啻為一個有益的開始。
孫丹年,女,重慶人,當過知青。1982年從西南師大中文系畢業(yè),自愿赴西藏從事文化工作。1990年回重慶,到歌樂山烈士陵園從事近現代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F已退休。
發(fā)表文字計數百萬字。代表作《陶門弟子?教育家?孫銘勛》,全書篇幅40萬字,由貴州出版企業(yè)發(fā)展暨平壩縣政府專項資金資助,貴州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引子
第一章 為共同抗日而組建
珍珠港事件改變抗戰(zhàn)格局,中美開展多項合作
中美合作所成立前后太平洋戰(zhàn)爭態(tài)勢
梅樂斯領受絕密任務
正式建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
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總部
美國軍人艱難適應中國生活
梅樂斯三次負傷
記述中美合作所抗日活動的著作
梅樂斯著《神龍·飛虎·間諜戰(zhàn)》
第二章 收集傳遞對日作戰(zhàn)情報
是誰破譯了日本企圖偷襲珍珠港的情報
對日作戰(zhàn)軍事情報的偵譯傳遞
收集傳遞氣象情報
與空軍配合收集傳遞情報
查獲日本間諜電臺
鮑志鴻談中美合作所的情報傳遞
補充材料:關于萊特灣海戰(zhàn)
中美合作所電訊總臺尋蹤
第三章 訓練十萬武裝抗日游擊部隊
中美合作所訓練武裝特務部隊
邏輯悖論--國際性情報機構大規(guī)模訓練游擊武裝
美國海軍部、參謀長聯席會議支持中美合作所
準備派往前線配合正規(guī)軍作戰(zhàn)的特種部隊
中美合作所武裝特務部隊的抗日業(yè)績
第一訓練班
第二訓練班
第三訓練班
第四訓練班
第五訓練班
第六訓練班
第七訓練班
第八訓練班
第九訓練班
第十訓練班
第十一訓練班
第十二、十三訓練班
在國外設立的訓練班
忠義救國軍與中美合作所
與海盜的合作
中國人對美國特工的不滿
第四章 其他抗日活動
第五章 重新認識梅樂斯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