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學術界有一個共同的看法,認為社會科學來自于西方,發(fā)韌于西方,我們所研究的社會科學的諸學科,大部分是舶來品,我國在社會科學領域話語權很少。這些論調既不陌生,也不難理解。因為近代意義的社會科學首先產生于西方,后來傳入中國的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理論體系還是純西方的社會科學理論體系,在中國都不是土生土長的,是嫁接的舶來品。
本著對中國社會科學從歷史脈絡中掃描梳理,證明中國的社會科學在古代不但發(fā)達,且影響深遠。主要從(一)原始群體生活和語言文字的出現(xiàn)為智者的活動奠定了基礎;(二)從"三皇五帝"的傳說觀窺中國社會科學的萌芽;(三)夏、商、周三代中國社會科學呈積累成熟局面;(四)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社會科學出現(xiàn)大繁榮大發(fā)展;(五)秦王朝中國社會科學的大劫難與漢代社會科學的重振創(chuàng)新;(六)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動蕩與中國社會科學的自由活躍;(七)隋唐五代的經(jīng)濟發(fā)達與中國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八)宋明理學的興起與元清中國社會科學的倒退;(九)近、現(xiàn)、當代中國社會科學的西學跟進、學科創(chuàng)立與繁榮發(fā)展 等九部分進行了詳細論證。通過對中國社會科學歷史考察,可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中華古代歷史文化長河中,中國社會科學的原始生態(tài)不是空靈的,是可尋的。應該講,中國是社會科學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其不但研究門類多,而且博大精深,為世界社會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事實充分證明,過去對中國近代以前沒有社會科學的說法是不成立的,我們的祖先留給后人的不光是文化,還有社會科學博大精深的理論建樹和斑斕成果。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導言 i
第一章 中國社會科學的萌芽 1
第一節(jié) 中國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 2
第二節(jié) 中國上古社會科學的萌動 3
第三節(jié) 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的上古文明 5
第四節(jié) 神話傳說蘊含的社會科學思想 8
第二章 夏商周社會科學的積累成熟 16
第一節(jié) 歷史文獻中記載的社會科學 17
第二節(jié) 夏商周的宗教神學 28
第三節(jié) 《周易》《尚書·洪范》 33
第四節(jié) 夏商周的民本思想 36
第三章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科學的大繁榮、大發(fā)展 39
第一節(jié) 孔子、孟子、荀子的儒家思想 42
第二節(jié) 老子、莊子的道學理論價值 63
第三節(jié) 韓非法家的法、術、勢一體的政治學思想 68
第四節(jié) 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 70
第五節(jié) 中國最早的社會科學機構—— 稷下學宮 71
第四章 秦朝社會科學的劫難與漢朝思想文化的重振 74
第一節(jié) 《呂氏春秋》的學術思想 74
第二節(jié) 變革的諸子學與黃老之學的興起 81
第三節(jié)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 87
第四節(jié) 王充的唯物論思想 91
第五節(jié) 王符《潛夫論》的民本觀念 95
第六節(jié) 《史記》《漢書》的史學價值及影響 99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動蕩與社會科學的自由發(fā)展 104
第一節(jié) 魏晉南北朝的玄學 104
第二節(jié) 魏晉南北朝的經(jīng)學 111
第三節(jié)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學 115
第四節(jié)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與道學的興起 116
第五節(jié) 范縝的無神論思想 119
第六節(jié) 文學藝術與文論的成就 121
第六章 隋唐時期經(jīng)濟的繁盛與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 129
第一節(jié) 隋唐時期佛教與佛學的興盛 130
第二節(jié) 隋唐儒學思想 136
第三節(jié) 隋唐時期道教的鼎盛 140
第四節(jié) 隋唐經(jīng)學的復興 143
第五節(jié) 《貞觀政要》的理論價值 145
第六節(jié) 唐代中國文學的絕盛 153
第七節(jié) 隋唐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走向世界的學術 165
第七章 宋明理學的興起 170
第一節(jié) 宋明對儒學的革新到理學興起 172
第二節(jié) 宋明對經(jīng)學的反思與革新 175
第三節(jié) 《太極圖說》的宇宙觀 180
第四節(jié) 張載的氣學 184
第五節(jié) “二程”的理學與朱熹的朱子學 189
第六節(jié)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205
第七節(jié) 《資治通鑒》及《永樂大典》 211
第八節(jié) 明代小說 214
第八章 元清社會科學的倒退與晚清士子的吶喊 218
第一節(jié) 元朝學術文化的窒息退化 218
第二節(jié) 清代大興文字獄控制思想 221
第三節(jié) 《四庫全書》的編修 222
第四節(jié) 龔自珍的歷史觀 226
第五節(jié) 魏源的《海國圖志》 229
第六節(jié) 康有為的《大同書》 234
第七節(jié) 譚嗣同的“仁學”思想 238
第八節(jié) 清代小說 242
第九章 民國的國學大師與現(xiàn)當代中國社會科學的發(fā)軔 248
第一節(jié) 民國國學大師們的社會科學貢獻 249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中國社會科學的成就 267
第三節(jié)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科學的重構 274
第四節(jié) 當代中國社會科學的貢獻 277
第五節(jié) 國家領導人對社會科學的重視 282
參考文獻 286
后記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