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本枯山水形成本源的《作庭記》《山水并野形圖》,是日本古老的造園秘傳書。從中可一覽日本古代的造園成就和造園經(jīng)驗,是研究日本古代園林的重要著作。作者以自身在造園現(xiàn)場的實踐知識為基礎,潛心研究此兩冊秘傳書30年,通過大量的插圖、圖片和淺顯易懂的解說將日本造園秘傳書公之于眾,為人們提供了日本園林和枯山水的理論框架和可供模仿的圖解范本,對現(xiàn)代造園有很強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作庭記》《山水并野形圖》在日本造園史方面的重要性,相當于中國的《園冶》。后世的日本園林和枯山水造園均是在這兩本造園古籍的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的。作者以圖解的形式對造園進行詳解,形象而又具體,并輔以詳細的經(jīng)驗講解,將原本抽象的造園展現(xiàn)得專業(yè)、詳盡、簡明扼要,極具實操性。
前言關于《作庭記》《作庭記》是針對寢殿造建筑庭園的造園秘傳書,也是日本古老的造園書。其內容基于實踐所得,專業(yè)、詳盡、簡明扼要,極具操作性。由于有口傳的需求,過去書寫時,對于重要部分并沒有利用漢字,而是以平假名(如避き、良き)進行記錄,故明者自明,于不明者則頗為費解。大部分《作庭記》的注本,皆以谷村家所藏《作庭記》為底本。然而,這一冊中并未有作庭記之書名。直到《群書類從》中以作庭記一名將相似內容收錄,才被后世沿用至今。根據(jù)所藏系路,《作庭記》也被稱為《園池秘抄》《前栽秘抄》,另有一內容稍異的《山水抄》?峙率窃诒徽頌椤蹲魍ビ洝分,已有源于巨勢家、宋人或延圓等繪師的多本秘傳之書,而《作庭記》便是集其精華之作。不難想象,其時諸位編者、改寫之人,多少會基于一己之趣進行取舍。而在我看來,谷村家藏本對秘傳者的理解更深刻,別無其他。至于《作庭記》的作者,雖無明文記載,但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或可見端倪:高陽院宮殿修造之時,精通立石之人皆已不在……故宇治殿親自指示立石。當時我時常進殿,得以充分見聞立石作庭之事。高陽院曾歷數(shù)次修造,但在宇治殿執(zhí)政時期,即藤原賴通逝世(承保元年[1074 年])之前,僅有兩次。一為長歷三年(1039 年)火災,于長久三年(1042 年)重建完工,一為天喜二年(1054 年)遭焚毀,于康平三年(1060 年)重建完工。換言之,長歷三年之后,僅用三年便可供宇治殿行幸,想必受災是極小范圍的,并無修造庭院之必要。而天喜二年后的重建耗時六年,《作庭記》作者提及進殿見聞立石之事,大概正是此時。依據(jù)《作庭記》書中內容,推測作者應滿足如下條件:①平日身處宇治殿附近,能夠對立石之事耳聞目見;②延圓阿阇梨的后人;③與巨勢弘高同一年代者,或其后人;④蓮仲法師提出東北院立石之后的人物,具有判斷如此立石觸犯禁忌的作庭能力,且擁有能夠公然言明此事之地位;谌缟峡剂,作者身份也漸漸浮出水面,即被評價為號為伏見修理大夫,明曉水石之風流(《尊卑分脈》)的藤原賴通之子,橘俊綱。俊綱自宅伏見殿的庭園,也曾被稱贊風流勝他,水石幽奇(《中右記》)?【V生于長元元年(1028 年),卒于嘉保元年(1094 年),時六十七歲。長歷三年高陽院發(fā)生火災之時,俊綱十二歲;天喜二年高陽院遭焚毀時,俊綱二十七歲;至重建完工的康平三年,俊綱已三十三歲。天喜二年,俊綱寢殿移至臨時御所(賴通第四條宮)的南殿(《百煉抄》),天喜至康平年間,應亦是俊綱活躍于作庭之時。承保元年(1074 年)賴通死時,俊綱四十七歲。承歷四年(1080 年)高陽院再次焚毀,俊綱五十二歲。寬治七年(1093 年)俊綱的伏見殿遭到焚毀,此時俊綱六十六歲,不幸之事接二連三;蛟S正是在賴通死后,俊綱開始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將所得之文書傳于后世。順便一說,高陽院創(chuàng)建于治安元年(1021 年),東北院的落成是在長元三年(1030 年),延圓阿阇梨之死是在長歷四年(1040 年),東北院的焚毀是在康平元年(1058 年),重建完工于康平四年(1061 年)。如果說延圓死后蓮仲法師在東北院立石,是導致東北院焚毀及重建的原因,那么《作庭記》的創(chuàng)作,應當就在重建完工的康平四年(1061 年)(俊綱三十四歲)到俊綱以六十七歲離世的嘉保元年(1094 年)之間。作庭、組石的特殊性組石,無法以一己之力完成。指揮組石者,必須能從石的相對側,觀察到石與石之間的關聯(lián)、石的狀態(tài)和表情。而由三又(現(xiàn)在的起重機)吊至空中之石,更可在三維空間中展現(xiàn)千變萬化之態(tài)。指揮者應從其中捕捉所需之一瞬,再命工匠將石保持如此狀態(tài)固定于地面。組石之時,指揮者與工匠應夾石而立。若有主人可從大局判斷庭園布置,指揮者應立其近旁,悉聞其言,再向工匠傳達指令!蹲魍ビ洝诽峒案哧栐盒拊鞎r有言:宇治殿親自指示立石。當時我時常進殿,得以充分見聞立石作庭之事。所言正是此要旨,即不可單純作為旁觀者遠遠望之。《作庭記》的異本《山水抄》在同一內容的文章之中,也有予一人一向奉行等記述,亦是細聽指示,再傳令于工匠之意?傊䲡匝砸皇,并清楚表明了組石的分工。因指揮者不可同為施工者,故予一人足矣。此外,組石時人員混亂,進出頻繁,指揮者不宜更換,故時常進殿實為必要!蹲魍ビ洝返牡妆炯靶S喴急緯怨却寮也乇緸榈妆。因《作庭記》也被《群書類從》收錄,而底本的細致程度不可與之相比,故在字跡模糊、缺失時,本書亦會參考《群書類從》。盡管后世已對底本之誤進行刪除或修改,但大部分是因無法理解秘傳而產(chǎn)生的曲解。事實上,底本本身已是能領悟秘傳者的表述。盡管本人常閱《作庭記》,但若不能正確把握語句之義,也就無法深刻領會整體內容。舉例而言,本書第19 節(jié)遣水之石中的爪石和水漉石,雖然正文中有具體的解釋,但在理解時,還是會將平假名換成對應的漢字,并想象這些石塊以高低順序置于池底之景。如此一來,不同石塊的特征、功能就會清晰浮現(xiàn)于腦海之中。關于《山水并野形圖》《山水并野形圖》,如書末跋文所言,其基礎為美馬入道凈喜整理的增圓以來之書或口傳之秘事。這些與凈喜自身的加筆一同傳于增悟上人,于文安五年(1448 年)匯成此書。由此可以推斷,成書年代應是室町時代前后,但書中絲毫不見茶道的影響,故至少成書于桃山時代之前。不過書中提及的鏡石曲木等,倒是與茶道世界中的蹲踞之后石袖折之松相仿;貧w生本二字亦為同理。而第7 節(jié)有言設壺庭。壺是指鐮倉時代至室町時代流行的犬追物(遠射象征惡靈的白狐,實際以犬代白狐)運動中的箭壺。由此可確認,本書早應追溯至鐮倉時代。日本庭園根本之精神,源于對自然、草木、石的敬畏,《山水并野形圖》正是依附于這一精神核心。雖然使用名石無名石等稱呼以便區(qū)分石之類型,但書之要旨,是平靜坐于庭上,嚴正其心。直至今日,日本人仍能向庭而坐,體會其深妙,或許也應歸功于流傳之禮法!蹲魍ビ洝放c《山水并野形圖》這兩冊秘傳之書,對真心想要了解庭事之人而言,絕對是不可錯過的讀物。此次出版社能夠接受我的無理請求,將二冊合一,實現(xiàn)了我多年的心愿,實在是喜悅至極。
小埜雅章,1947年生于日本奈良縣。1979年開設京都庭園室。除了清凈華院、日本瑜伽禪道院、凈祐庵、玉泉庭露地、宿山翠、伊那華酒店·晝神里山的庭園,還曾親自照管許多住宅庭園。著有本書的前身《圖解 庭師解讀作庭記》(學藝出版社)、《與京都庭師漫步京都名庭》(別冊太陽,平凡社)、《坪庭之薦》(講談社)、《與庭師漫步京都隱庭》(平凡社)等。
目 錄作庭記一、立石之覺悟1 造園要旨二、營造池庭的留意點2 順應地形之池島及引水排水的方位3 庭(小庭)與南庭(廣庭)的用地配置4 設島時寢殿與樂屋的關系、設橋之事5 池及其四周之布局6 水中立石7 無池無水之立石三、池庭的構成8 海、河、沼、水邊9 汀10 島11 瀧石的組合方式12 瀧之坡度、高寬關系13 落瀧方式諸樣14 瀧與不動明王四、遣水之事15 四神相應16 石、水、土17 遣水之坡度、流水路18 遣水石的配置19 遣水的手法石、植栽、選址、寬幅五、立石20 立石的準備與心得21 因地制宜的立石方法22 以強力固石23 立石禁忌24 立石現(xiàn)狀六、植木25 建筑之莊嚴四神相應、祗園精舍26 植栽諸事寓意與禁忌七、構泉27 泉28 作泉29 泉與簀子八、雜部30 樓與閣山水并野形圖一、石之無色與相生1 相克、相生、相加二、庭之三要素山、水、石2 野筋,分陰陽二山3 流水方向4 石之選定三、作庭要害口口傳授5 神王石乃宇賀神6 橫斜徑之石與徑木五寶、中至7 壺8 一紙萬里9 萬海一峰10 秋之景11 因地作庭12 庭之要石13 石不求完美14 斜石15 曲山植曲木16 隱之而顯無限17 適宜的枝形18 庭木之生本19 梅20 石不逆山居21 庭地之講究22 敬愛石23 不立別石24 萬木一見25 蛤蟆與荒神四、池庭26 池之樣式27 放養(yǎng)魚、鳥之池28 沼池29 干潟30 海邊風情31 野筋五、施主與作庭32 施主優(yōu)先的木石布置33 施主加護之立石34 對應身份的庭之規(guī)模35 有中門之庭的作法六、賞庭心得36 懷禮佛之心七、庭石之起源37 依國土大小之比例的庭石之數(shù)八、石之諸樣(一)38 總持石39 鏡石40 成就石41 禮石42 石之名43 對應庭之大小的石之大小44 兩界石45 明王石九、庭木之處理46 各種庭木47 木之修剪48 斷根49 移植50 草木之收縮51 樹枝切口之處理52 久置移植木之處理十、石之諸樣(二)53 石之神秘54 船隱石55 忌石56 屏風石57 眷屬石58 霞懸石59 三尊石60 水通石61 鳥居石62 龍居石63 水打石64 風雨石65 水分石66 開石67 流石68 敬愛石69 蛤蟆石70 流波石71 水落石72 橋引石73 君石74 臣石75 不老石76 萬劫石77 神王石78 鳥游石79 連石80 官石81 水常石82 中障石83 人形石十一、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