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麥克尼爾的《世界簡史》是公認的全球通史開山之作,從隔絕孤立到動態(tài)交互,初次完整講述了從史前到21世紀全球文明互動的故事。全球暢銷50年,經典可靠的世界史入門,阿諾德湯因比、斯塔夫里阿諾斯、杰里本特利、何炳棣、許倬云、錢乘旦、劉新成等鼎力推薦。中文簡體版首版暢銷近10萬冊,全新修訂,重磅上市。
世界史的偉大書寫,從威廉·麥克尼爾開始
1963年,麥克尼爾出版《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史學界一般以此作為全球史誕生的標志。
1964年,麥克尼爾在芝加哥大學開設世界歷史課程,為此他為學生和一般讀者將《西方的興起》精編簡化,于1967年出版《世界簡史》作為該課程的教材。
自1967年問世至今,麥克尼爾《世界簡史》經過四次修訂再版,一直在英語世界中暢銷不衰,既是美國大專院校世界史課程的必讀著作,也是普通讀者了解世界歷史的初選入門讀物,甚至成為美國空軍學院的指定教材。
麥克尼爾的貢獻和獨特之處在于:他認為世界史只有文明間的互動才有意義,他不斷書寫文明間的沖擊與反沖擊、征服與反征服。麥克尼爾的《世界簡史》以文明為單位,書寫全球文明的互動,讓之前隔離、孤立的世界史,變成動態(tài)、交互的世界史,繪制了一幅人類文明的交互網絡圖。這被認為是世界歷史研究的開始。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三十章,上起人類的起源,下迄21世紀初,聚焦于中東、印度、中國、歐洲四大文明,將人類的歷史視為一個處于潛在狀態(tài)的整體,以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影響為主線,勾畫整體而互動的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綜覽幾千年間各個文明交融傳承、興衰演變的宏觀全景。
《世界簡史》主題突出,脈絡清晰:*部分為舊大陸各大文明的出現和確立,第二部分為各文明之間的平衡,第三部分為西方的支配地位,第四部分為全球性世界主義的開端。他強調文明間的融合,不斷書寫文明間的沖擊與反沖擊、征服與反征服,地理、交通、技術、文藝等,人類文明的諸要素一一展現在他的生花妙筆之下,不僅內容包羅萬象,而且文字引人入勝。
威廉·麥克尼爾對人類歷史進程的發(fā)展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在廣闊的范圍內描繪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圖景。任何讀過此書的人,都將對鑄就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的那個漫長而復雜的歷史進程,獲得一種更為深刻的洞察與認知。
美國一代史家威廉·麥克尼爾的《世界簡史》是公認的全球通史開山之作,被贊譽為已出版過的敘述和解釋整個人類史的著作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倘若您只想閱讀一部有關世界歷史的著作,那么,威廉·麥克尼爾的《世界簡史》就是您要找的那一部!
讀麥克尼爾《世界簡史》的N個理由
1.全球持續(xù)暢銷近50年,中文簡體版首版已銷售達10萬冊,本次新版逐句修訂,文本更加精良;
2.當代知名的歷史學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威廉·麥克尼爾集結一生研究的心血之作;
3. 全球通史開山之作,初次完整講述人類文明互動的故事;
4. 1967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歷經四次修訂,內容體系臻于完善;
5.美國、日本近千所知名大學指定教科書;
6.美國空軍學院(AFA)指定世界史教材;
7.位居日本歷史圖書通史類榜首,僅2012年便狂銷50萬套;
8.普通讀者了解世界歷史的臻選入門讀物:讀這本書,就能輕松搞定世界史。
9.全書收錄100余張精彩圖表,附標記人類文明歷程的歷史年表,特別推薦了進一步閱讀的書目;并針對1976年之后的世界歷史與文明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做了全新論述,使這部名著在內容和體系上更加完善。
10.內容包羅萬象,文字簡明流暢,是一般世界通史讀物所不及的。不管是上班族、學生教師,還是商界人士、政府官員,威廉·麥克尼爾的《世界簡史》都是經典可靠的世界史入門讀物。
11.湯因比、斯塔夫里阿諾斯、本特利、何炳棣、許倬云、錢乘旦、劉新成等知名史家紛紛推薦。
中文版序言
J·R·麥克尼爾(知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之子)
本書初版于1967年。我父親打算把它作為1963年出版的《西方的興起》(也即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簡體中文版)的教材版。《世界簡史》的篇幅比《西方的興起》短小得多,雖然比他在世界歷史領域所作的最后努力《人類之網》(2003年出版)的篇幅要大得多。
本書的寫作目的是讓學生可以理解其內容和思想。其中幾個部分是在全家去加拿大東部的愛德華王子島度假的帳篷里寫作的。這個小島是我父親的出生之地,在那里度過了他的童年。1964年夏天,他帶著全家在那里度假一個月。母親每天帶著我的姐姐、妹妹、哥哥和我去海邊,而父親則用打字機在我們身后的帳篷里寫作。
威廉·麥克尼爾于1917年出生于加拿大的溫哥華,其父親是一位歷史學家。他從小就顯示出對歷史學的興趣,年輕時就立志要撰寫世界歷史。20世紀30年代,他讀到了阿諾德·J·湯因比的三卷本《歷史研究》,被它深深地吸引。湯因比的著作涉及全球各地,時間跨越幾千年,提供了完整的人類歷史。這在當時是非同尋常的,與威廉·麥克尼爾接受的歷史學教育形成鮮明的對照。當時的歷史學局限于歐洲和現代美國史。但是湯因比還考察了中國、印度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數千年歷史。我父親當時20多歲,就立志將來也要寫湯因比那樣的歷史學著作。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服兵役,他被耽誤了幾年時間。當他20世紀50年代開始撰寫時,他更清楚地認識到,湯因比強調世界文明的隔離是錯誤的。他認為文明之間一直是相互聯系的,這些聯系常常是社會變化的通衢。這種認識成為《西方的興起》和《世界簡史》的指導原則。
在美國,直到20世紀60年代,歷史學專業(yè)仍然對世界歷史持懷疑態(tài)度。名牌大學都不教授世界歷史課程。幾乎所有的歷史學家都認為,歷史研究的方法是更專業(yè)化。他們認為歷史研究最合適的單元是民族國家,或者至多是大洲的歷史。
在芝加哥大學教授世界歷史的威廉·麥克尼爾是極少數的例外。他在課程中使用自己編寫的教材就是你現在拿在手中的,這本教材有助于他得知如何過幾年就修訂一次。像所有的教材作者一樣,他試圖根據最新研究和解釋修訂,使它跟上時代。但是他的主要觀念貫穿本書的各個版本。
在世界歷史教學方面,他不是孤獨的。社區(qū)大學、兩年制大專、一些州立大學也教授世界歷史。這些院校的名望過去是、現在仍然是低于名牌大學。但是它們的課程設置不那么保守。到20世紀70年代,這些院校的移民學生越來越多,他們(或者他們的父母)是出生于墨西哥、韓國、中國臺灣、菲律賓、古巴和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人。這些學生常常對世界歷史比對歐洲歷史更感興趣。此后幾十年中,美國大專院校里移民和移民后代的比例不斷增大,教授世界歷史的合理性也不斷增強。最終,美國有數千所大專院校、高中開設了世界歷史課程,F在美國每年至少有25萬學生學習世界歷史課程。教師們可以選擇的教材多達24種,但是很多教師仍然喜歡選用麥克尼爾的《世界史》。
21世紀,隨著世界被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世界歷史知識的合理性進一步增強。對中國來說,非洲和中東現在比50年或100年前顯得更加重要,美洲也是如此。本書是由一位世界歷史的先驅性歷史學家所編寫,在這方面將能給你提供幫助。
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
當世知名歷史學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歷史學科的現代開創(chuàng)者、芝加哥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擔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美國世界史學會主席。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與斯賓格勒、湯因比齊名,被譽為20世紀對歷史進行世界性解釋的巨人,開辟了一個西方世界史學的新時代。
1963年,他以一部《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一舉成名,并因此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后,他筆耕不輟,迄今已出版30多部作品。1996年,威廉·麥克尼爾因在歐洲文化、社會和社會科學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榮獲伊拉斯謨獎。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為威廉·麥克尼爾頒授國家人文勛章,以表彰其在人文科學研究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
1964年,麥克尼爾在芝加哥大學開設世界歷史課程,為此他為學生和一般讀者精編簡化了《西方的興起》,于1967年出版《世界簡史》作為該課程的教材。自1967年問世至今,《世界簡史》經過四次修訂再版,50多年來在英語世界中暢銷不衰,既是美國大專院校世界史課程的必讀著作,也是普通讀者了解世界歷史的初選入門讀物,甚至成為美國空軍學院的指定教材。
麥克尼爾的貢獻和獨特之處在于:他認為世界史只有文明間的互動才有意義,他不斷書寫文明間的沖擊與反沖擊、征服與反征服。麥克尼爾的《世界簡史》以文明為單位,書寫全球文明的互動,讓之前隔離、孤立的世界史,變成動態(tài)、交互的世界史,繪制了一幅人類文明的交互網絡圖。這被認為是世界歷史研究的開始。
其他主要作品有《瘟疫與人》(Plagues and Peoples)、《競逐富強》(The Pursuit of Power)、《人類之網》(The Human Web,與其子J. R.麥克尼爾合著)、《追尋真理》(The Pursuit of Truth)等。
譯者簡介
施誠,首都師范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教授,從事歐洲中世紀史、文藝復興史、全球史教學研究工作,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出版專著和譯著多種。
趙婧,歷史學碩士,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
贊譽推薦
中文版序言
第四版前言
前言
第一部分:舊大陸各大文明的出現和確立(公元前500年之前)
第一章 人類歷史之初
第二章 文明擴散的第一階段(至公元前1700年前)
第三章 公元前1700~前500年中東的世界主義
第四章 印度文明的確立(至公元前500年)
第五章 希臘文明的確立(至公元前500年)
第六章 中國文明的確立(至公元前500年)
第七章 蠻族世界的變化(公元前1700~前500年)
第一部分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二部分:各大文明之間的平衡(公元前500~公元1500年)
第八章 希臘文明的繁榮(公元前500~公元前336年)
第九章 希臘化文明的傳播(公元前500~公元200年)
第十章 公元前500年~公元200年的亞洲
第十一章 印度文明的繁榮和擴張(公元200~600年)
第十二章 蠻族入侵和農耕文明的應對(公元200~600年)
第十三章 伊斯蘭教的興起
第十四章 中國、印度和歐洲(600~1000年)
第十五章 突厥和蒙古征服的影響(1000~1500年)
第十六章 中世紀歐洲和日本(1000~1500年)
第十七章 1500年前文明世界的邊緣
第二部分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三部分:西方的支配地位
第十八章 地理大發(fā)現及其世界影響
第十九章 歐洲的自我轉型(1500~1648年)
第二十章 歐洲的外圍:俄羅斯和美洲(1500~1648年)
第二十一章 伊斯蘭教王國及其印度教和基督教臣民共同體(1500~1700年)
第二十二章 1500~1700年的遠東
第二十三章 歐洲的舊制度(1648~1789年)
第二十四章 美國和俄國(1648~1789年)
第二十五章 亞洲對歐洲舊制度的反應(1700~1850年)
第三部分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四部分:全球性世界主義的開端
第二十六章 工業(yè)革命和民主革命引起的西方文明轉型(1789~1914年)
第二十七章 亞洲對工業(yè)主義和民主主義的反應(1850~1945年)
第二十八章 非洲和大洋洲(1850~1945年)
第二十九章 西方世界(1914~1945)
第三十章 1945年以來的全球競爭和世界主義
第四部分進一步閱讀書目
索引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