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理論》第2版重點介紹了汽車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是經(jīng)典德國汽車理論與技術叢書的技術基礎部分,也為叢書后幾冊做了知識上的鋪墊和準備工作。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汽車的基本功能及其發(fā)展、汽車基本理論和概念、車輛空氣動力學、汽車聲學和振動學、車輛熱力學、車輛行駛特性和行駛動力學。本書內容全面且豐富,基本涵蓋了所有汽車理論相關知識點,介紹了目前的總體技術發(fā)展狀態(tài)和主要研究方向,注重理論體系的完整,概念清晰、語言精煉、圖文并茂,內容由淺入深。在叢書的后幾冊中會繼續(xù)將有關汽車理論的更具體、更深入的運用知識貫穿于全書。
《德國汽車理論》自2011年出版以來,得到業(yè)界的一致好評。筆者才疏學淺,承蒙各界大方學者之厚愛,深感榮幸。書中很多學術性問題必然掛一漏萬,限于篇幅無法深入詳細介紹。
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更加迅速,自主品牌汽車在銷量和質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更多的汽車技術人員亟需更多的專業(yè)參考資料,故筆者決定對本書進行修訂再版,主要修正了一些編輯和印刷錯誤,以及一些技術表達方式。
汽車基礎理論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對傳統(tǒng)燃油車輛還是新能源車輛,是傳統(tǒng)驅動方案還是混合動力驅動方案,經(jīng)典的車輛熱力學、聲學、行駛動力學、空氣動力學、運動學、行駛特性等都貫穿于整個設計過程,也是指導設計的重要依據(jù)。
混合動力車輛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在控制、驅動、安全性、行駛特性上與傳統(tǒng)燃油車輛有很大不同,限于篇幅在本書中不做過多論述,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筆者的譯作《混合動力汽車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及實驗手段的不斷進步,多體運動學和多體動力學近年來也有長足發(fā)展,同時,彈性元件的精確設計手段也日益豐富。筆者在修訂中對此進行了介紹。
汽車設計就是實踐理論再實踐總結的不斷完善的過程,筆者能力有限,希望各位讀者、專家不吝賜教,共同提高。
耿彤,1969年出生于上海;1991年由上海工程大學機械系畢業(yè)后進入上海起重運輸機械廠工作;1999年赴德國勃蘭登堡州立科特布斯工業(yè)大學學習德語;2001年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攻讀汽車和發(fā)動機專業(yè),獲德國工學碩士Diplom-Ingenieur(Dipl.-Ing.)學位。畢業(yè)后在德國從事過的專業(yè)領域主要有:整車理論和設計、行駛動力學、車身及底盤技術。目前在國內從事汽車領域專業(yè)工作。
第 1 章 汽車的基本功能及其發(fā)展
1.1 概 述
1.2 汽車分類和基本尺寸
1.3 汽車發(fā)展簡史
第 2 章 汽車基本理論和概念
2.1 車身
2.2 驅動方式
2.3 車輛能源消耗
2.4 功率提供
2.5 功率需求
2.6 行駛功率
2.7 行駛極限
2.8 車輪和輪胎
2.9 制動
2.10 動力傳遞
2.11 底盤和轉向機構
第 3 章 車輛空氣動力學
3.1 概述
3.2 車輛空氣動力學發(fā)展簡史
3.3 流體力學的基礎問題
3.4 繞流
3.5 過流
3.6 個人乘用車空氣動力學
3.7 商用車空氣動力學
3.8 風洞技術
第 4 章 汽車聲學和振動學
4.1 汽車聲學概述
4.2 行駛噪聲
4.3 發(fā)動機噪聲
4.4 滾動噪聲
4.5 風噪聲
4.6 電子設備聲
4.7 外部噪聲
4.8 振動舒適性
第 5 章 車輛熱力學
5.1 車輛熱力學概述
5.2 發(fā)動機冷卻系統(tǒng)
5.3 乘員室的加熱和冷卻
第 6 章 車輛行駛特性和行駛動力學
6.1 引言
6.2 行駛特性
6.3 輪胎特性對行駛動力學的影響
6.4 懸架系統(tǒng)對車輛行駛穩(wěn)定性的影響
6.5 橫向動力學
6.6 垂直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