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 導論 001
1.1 研究意義與目標 001
1.1.1 研究意義 001
1.1.2 研究目標 003
1.2 研究內(nèi)容與篇章結構 004
1.3 研究方法與語料 006
1.3.1 研究方法 006
1.3.2 語料及其轉(zhuǎn)寫 006
第2章 文獻綜述 008
2.1 法庭話語研究 008
2.1.1 法庭話語特征的研究 009
2.1.2 法庭話語與權力的研究 012
2.2 立場研究 017
2.2.1 立場表達手段的研究 018
2.2.2 立場研究的語篇類型 030
2.3 與法庭話語立場相關的研究 033
第3章 理論框架 036
3.1 理論基礎 037
3.1.1 互動語言學 037
3.1.2 目的與目的原則 041
3.2 理論建構:目的導向立場分析模式 044
3.2.1 立場的概念 044
3.2.2 立場與其他相關概念 050
3.2.3 目的導向立場分析模式 057
第4章 法庭互動中的評價立場 060
4.1 評價立場的界定 060
4.2 法庭互動中的評價立場類型 064
4.3 法庭互動中評價立場的表達手段 067
4.3.1 顯性評價手段 067
4.3.2 隱性評價手段 075
4.4 法庭互動中評價立場的特征 077
4.4.1 預設性 077
4.4.2 對話性與獨白性 078
4.4.3 強化與弱化 082
4.4.4 歸他性與歸己性 083
4.5 法庭互動中的評價立場建構與目的追求 087
4.5.1 法官的評價立場建構與目的追求 087
4.5.2 公訴人的評價立場建構與目的追求 088003
4.5.3 辯護人的評價立場建構與目的追求 091
4.5.4 當事人評價立場的建構與目的追求 096
4.6 本章小結 098
第5章 法庭互動中的情感立場 100
5.1 情感立場的界定 100
5.1.1 情感的概念 101
5.1.2 情感與評價的關系 102
5.1.3 情感、情緒、感情的關系 102
5.2 情感立場的類型 103
5.2.1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情感分類 103
5.2.2 評價理論中的分類 104
5.2.3 本書的情感立場分類 107
5.3 法庭互動中的情感元功能 108
5.3.1 法庭互動中的情感描述 108
5.3.2 法庭互動中的情感表達 109
5.3.3 法庭互動中的情感喚起 110
5.4 法庭互動中的情感立場表達手段 111
5.4.1 直接手段 111
5.4.2 間接手段 116
5.5 法庭互動中的情感立場建構與目的追求 119
5.5.1 情感立場的主體分布差異 119
5.5.2 不同主體的情感立場建構與目的追求 120004
5.6 本章小結 125
第6章 法庭互動中的認識立場 126
6.1 認識立場的內(nèi)涵及其構成 126
6.1.1 認識情態(tài):語義學的定義 127
6.1.2 認識情態(tài)與言據(jù)性 129
6.1.3 認識立場:互動途徑 133
6.2 法庭互動中的信息來源類認識立場 135
6.2.1 法庭互動中信息來源類認識立場的類型 135
6.2.2 法庭互動中的信息來源與信度 143
6.3 法庭互動中的命題評價類認識立場 146
6.3.1 命題評價類認識立場的表達手段 146
6.3.2 法庭互動中認識立場的信度連續(xù)統(tǒng) 157
6.4 轉(zhuǎn)述言語行為一種兼表信息來源和命題評價認識立場的
語言手段 158
6.4.1 轉(zhuǎn)述言語行為的類型及其特點 158
6.4.2 轉(zhuǎn)述引導語 161
6.4.3 轉(zhuǎn)述話語的忠實度 164
6.4.4 轉(zhuǎn)述言語行為的認識立場功能及其他 165
6.4.5 小結 168
6.5 法庭互動中的認識立場建構與目的追求 169
6.6 本章小結 171005
第7章 法庭互動中的離合立場 172
7.1 離合立場的內(nèi)涵 172
7.2 法庭互動中離合立場的類型及其連續(xù)統(tǒng) 173
7.2.1 相合立場的類型 174
7.2.2 相離立場的類型 176
7.2.3 立場離合連續(xù)統(tǒng) 181
7.3 法庭互動中離合立場的表達手段 182
7.3.1 相合立場表達手段 182
7.3.2 相離立場的表達手段 191
7.4 法庭互動中的目的關系與離合立場建構 201
7.4.1 辯護人與當事人/ 證人之間的離合立場 202
7.4.2 公訴人與當事人之間的離合立場表達 205
7.4.3 法官與當事人之間的立場離合 208
7.5 本章小結 210
第8章 總結 212
8.1 本研究的主要發(fā)現(xiàn) 212
8.2 本研究的貢獻 214
8.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216
參考文獻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