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案例與分析》適用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外語專業(yè)的學生,外派教師,漢語教師志愿者,以及報考《國際漢語教師證書》和需要提升跨文化能力的人士等。本書來源于在海外27個國家任教的64位教師的跨文化日志,大小案例共102個。這些珍貴的跨文化交際第一手資料,問題意識突出,可讀性強,涵蓋了文化模式和價值觀、跨文化交際的心理與態(tài)度、跨文化的語言交際、跨文化的非語言交際、跨文化適應、跨文化人際交往、跨文化的國際漢語教學和跨文化的國際漢語教學管理八大方面。本書為每個案例配有理論講解、案例分析與延伸閱讀書目,為讀者提供相應的建議、啟示與資源。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不同國家人群之間的跨文化交際日趨密切。加強培養(yǎng)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已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共識。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為主體的漢語教師志愿者遍布全球,他們代表著中國的形象,肩負著傳授漢語與促進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使命。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其工作與生活有著重要影響。志愿者不但要具備良好的漢語語言知識、教學技巧以及目的國語言等能力,更要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適應新的文化環(huán)境、有效而得體地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在異國他鄉(xiāng)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都是他們面臨的一系列現(xiàn)實挑戰(zhàn)。比如在澳大利亞,“現(xiàn)有的母語為漢語背景的教師,跨文化交流障礙是他們在學校工作中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尤其是有些漢語教師不知道如何與澳大利亞當?shù)氐膶W生、同事、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造成一些澳大利亞學校不愿聘用母語為漢語的教師的傾向。”(陳申,2015:43)由此可見,對志愿者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刻不容緩。
跨文化知識、理論的學習有助于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因為在掌握了一定的跨文化知識后,跨文化敏感度就會有所提升。而跨文化敏感度高的人具備更發(fā)達的文化識別體系。因此,經(jīng)驗豐富的旅行者能觀察到非言語語言或溝通方式的細微差異,而幼稚的旅行者只注意到錢幣、食物或衛(wèi)生間的不同。區(qū)分文化差異的類別體系越復雜和成熟,理解就會越具有跨文化敏感性。良好的跨文化敏感度能夠增強跨文化能力的潛能(貝內(nèi)特,2012:13)。
國際漢語教育學科的發(fā)展起步比較晚,雖然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說,跨文化交際是一門必修課,但僅僅學習理論性知識,缺乏實踐性知識,他們出國任教后大多只能在海外跨文化環(huán)境中磕磕絆絆地前行。但是,如果能夠將這些“磕磕絆絆”的跨文化經(jīng)歷記錄下來并整理分析,必將讓后來者少走彎路。
朱勇,江蘇泰州人,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先后問學于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學士)、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碩士)和日本關西大學文學部(博士)。曾擔任名古屋外國語大學客員講師、羅馬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并在美國愛荷華大學訪學一年。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等多個課題,已在《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等發(fā)表論文40篇,出版專著《漢語閱讀與閱讀教學研究一一以日本大學生為中心》,主編《中文天天讀》等教材10余部。主編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與分析》《國際漢語教學案例爭鳴》《<國際漢語教師證書考試>大綱解析》等在領域內(nèi)有一定影響。曾榮獲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緒論
第一章 文化模式和價值觀
案例1 “獨來獨往”還是“結伴而行”?
案例2 屈原之死:Sad or Silly?
案例3 “人之初,性本善”?
案例4 那是我的隱私
案例5 性別的劃分
案例6 對母親的“聲討”
案例7 到底應該在什么時候工作?
案例8 澳大利亞式“震撼”
第二章 跨文化交際的心理與態(tài)度
案例9 刻板印象
案例10 如此中國印象
案例11 我所知道的“江陵端午祭”
案例12 生育觀念與政策
案例13 不一樣的“煙火”
案例14 你家有幾口人?
案例15 種族問題無小事
案例16 排外情緒
案例17 同一個中國
案例18 信仰不同會影響交流嗎?
案例19 你不可以這樣
第三章 跨文化的語言交際
案例20 不到黃河不死心
案例21 “安靜”的笑話
案例22 “胖”的禁忌
案例23 如何稱呼外國人?
案例24 尊重
案例25 稱呼學生“您”
案例26 如何有禮貌地交際?
案例27 國民招呼語:How are vou?
案例28 語言的力量
第四章 跨文化的非語言交際
案例29 抱起手來
案例30 頻繁的鞠躬禮
案例31 坐前排還是坐后排
案例32 提前15分鐘該不該
案例33 時間觀念各不同
案例34 尷尬的貼面禮
案例35 我該守時嗎?
第五章 跨文化適應
案例36 供品與螞蟻
案例37 你今年多大了?
案例38 您可以試試我們的衣服嗎?
案例39 我在泰國的不適應
案例40 合情還是合理
案例41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案例42 中澳夸獎各不同
第六章 跨文化人際交往
案例43 我該什么時候說再見?
案例44 感謝你們教會我AA制
案例45 你們的熱情讓我很不適應
案例46 長幼有序,尊卑有別
案例47 如何更好地與同事相處
案例48 我的澳大利亞住家
第七章 跨文化的國際漢語教學
案例49 等老師與迎學生
案例50 如何與學生家長“周旋”?
案例51 師生親疏關系
案例52 有人聽課要不要告訴學生?
案例53 如何表揚學生?
案例54 “五行學說”是哪國發(fā)明的?
案例55 加泰羅尼亞不是西班牙的嗎?
案例56 不愛競爭愛合作
案例57 跨文化教學中的“地雷”
案例58 我該完全聽你的嗎?
案例59 中國人會夾走我碗里的東西嗎?
第八章 跨文化的國際漢語教學管理
案例60 請不要叫我“梅”
案例61 該不該打斷助教和學生的對話?
案例62 文化不同引沖突
案例63 學會管理課堂
案例64 遭遇女權主義
案例65 危險的橙子
案例66 不一樣的美國高中
案例67 我在蒙古教漢語
案例68 對兒童的特殊保護
案例69 特殊兒童
案例70 課堂中的“特殊”小朋友
案例71 餃子,沒你不行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