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動物都以自己的方式適應(yīng)著自然,為了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繁衍,它們有的結(jié)成聯(lián)盟,有的爾虞我詐。你在人類社會看到的勾心斗角、爭名奪利,這里全都有。這個迷人又有趣的動物世界有許多我們尚未涉足的領(lǐng)域,也有許多未解之謎亟待解開。
冉浩,動物學(xué)者,作家,廣西師范大學(xué)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tài)與環(huán)境保護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中國科學(xué)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與基因組學(xué)課題組成員、顧問,物種網(wǎng)站長,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研究方向為社會生物學(xué)和古生物學(xué)。已合作發(fā)表動物學(xué)SCI(科學(xué)引文索引)論文多篇,科學(xué)類CN期刊文章超過700篇,出版圖書20余冊,如《螞蟻之美》《尋蟻記》《發(fā)現(xiàn)昆蟲》《非主流恐龍記》《電影里的科學(xué)事兒》等。作品多次獲獎,代表作《螞蟻之美》入選國家圖書館第十屆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yōu)秀出版物,第六屆“少年中國”科技少年應(yīng)讀作品。文章多次入選各省市中考閱讀試題,曾入選2017年全國成人高考語文卷閱讀材料。
序 / III
第一部分 群聚而棲
因而聚群 / 003
集體的堅盾 / 007
有序的魚群 / 007
銀色的閃光 / 011
向外的牛角 / 015
群體、警戒與安全感 / 021
盡職的哨兵 / 026
為了我們的餐桌 / 031
餐桌旁的巨蜥 / 031
河灣的鱷魚 / 035
合作的掠食者 / 041
簡單合作與群捕 / 047
為了傾心的那只 / 053
蛙聲一片 / 053
黑松雞的表演 / 056
審美與品位 / 062
小石子與忠貞 / 067
一枚蛋的陰謀 / 073
“城市”托兒所 / 078
漫長的旅行 / 087
遷飛的蟲 / 087
洄游的魚 / 091
遷徙的鳥 / 096
東非的大遷徙 / 102
前往目的地 / 109
第二部分 氏族與王朝
雉雞家族:聚散離合的日子 / 117
蹄子與尖角:有蹄類的家族生活 / 129
象之王國:母系氏族與男人幫 / 139
大貓王朝:聯(lián)合體和獅子王 / 149
丑之諸侯:草原上的鬣狗 / 167
犬狼諸侯:狼王與犬王 / 177
蝦蟹王國:珊瑚叢中的神秘國度 / 199
門牙王國:嚙齒動物與鼴鼠女王 / 209
群蜂王朝:罐子與皇冠 / 219
白蟻城堡:神奇的建筑帝國 / 233
游獵部族:行軍與覓食路徑 / 249
昆蟲農(nóng)國:撿種子、種蘑菇與自組織 / 263
海之文明:鯨豚與動物的文化傳承 / 279
人猿星球:在馴化和自我馴化中前進 / 301
后記 / 317
參考文獻 / 317
我捏著一只花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這是一種再常見不過的貝類,在它小小的貝殼上聚集著好幾個比紐扣還要小的藤壺。我端詳許久,隨后把這個微小的動物組合放回了海水里。在自然界,藤壺要經(jīng)常面臨退潮的威脅,它們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這種生活狀態(tài),在離開海水以后,還能夠堅持存活很久;氐胶K锖,很快它們就活躍了起來,藤壺打開蓋子,伸出一些細小的蔓足,這些蔓足就像一些帶毛的觸角,開始濾食水中的有機質(zhì)。
很多時候,藤壺是不討喜的動物,它們會吸附在各種東西上。在海灘,它們吸附在巖石上,會硌腳;在船底,它們增加船的阻力;在動物的身上,它們就像膏藥一樣,怎么也弄不掉……好在,藤壺的味道還算不錯。這些小生物可以產(chǎn)生強力的膠質(zhì),將自己牢牢吸附在目標上,你得用刀子才能把這些美食撬下來。事實上,幼年時期的藤壺是可以運動漂泊的。但是,經(jīng)過變態(tài)發(fā)育以后,它們產(chǎn)生了厚重的鎧甲,同時也把自己固著在一處,不再移動。有趣的是,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總是傾向于聚集成一小叢,這是因為它們能散發(fā)出化學(xué)信息,召集同伴。
藤壺為什么要這樣做?既然它們可以在海水中濾食有機物,若是彼此更分散一些,豈不是能獨享更大的區(qū)域,獲得更多的食物嗎?為什么即使身處在同一片小貝殼上,它們還要盡可能地擠在一起?
藤壺是雌雄同體的動物,理論上說,它們可以用自己的精子給自己的卵子授精,然后產(chǎn)下后代。然而,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常見的情況是,它們會用自己的雄性生殖器官給旁邊藤壺的雌性生殖器官授精,同時用自己的雌性生殖器官接受來自其他藤壺的精子。藤壺不能移動,因此,它們擁有動物界中相對身體比例來說,極可能是最大的雄性生殖器,以便伸出來找到附近的藤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至少要有兩個藤壺,還要靠得足夠近,才能完成這種互相受精的過程。如果在附近找不到其他同類,藤壺也可以把精子直接射入水中,期待這些精子能夠被其他藤壺捕獲。然而,自然選擇顯然并不鼓勵后一種生殖方式,它相當浪費精子,繁殖力低下,經(jīng)過若干代后,這樣的藤壺很可能斷子絕孫。而彼此在一起生活的藤壺,則能產(chǎn)生足夠多的后代,并會將這一傳統(tǒng)延續(xù)下去。群居的藤壺,也許就是這樣形成的。
仔細看看周圍,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聚群的動物:地上爬行著成群的螞蟻隊伍,枝條上密布著蚜蟲,一群麻雀飛過頭頂,遠處的池塘里還有成群的游魚……有些動物也許只是臨時湊到一起,形成了簡單的群體;但有些彼此之間存在著穩(wěn)定的關(guān)系,比如親緣關(guān)系,并由此形成了關(guān)系更為復(fù)雜的家庭、家族,甚至社會。事實上,多數(shù)動物至少會在生命的某一個階段與其他同類,甚至是異類,聚集成小群。當然,它們也因此得到益處,或是尋求保護,或是分享資源,或是交配繁殖,等等。自然選擇會推動動物走到一起,在適當?shù)臅r候,也促使它們彼此分離。聚而成群,已經(jīng)成了動物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之一。
集體的堅盾
有序的魚群
在碧綠的水潭邊,我正在發(fā)愁。在靠近水潭邊緣的淺水區(qū),可以看到水里有很多針尖大小的小魚。大概在全中國任何一個大點兒的水坑里都能看到這種小魚,它的名字相當樸實,叫“ ”(Hemiculter leucisculus)——這就是它的中文正式名,與“餐”同音也足以說明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它是菜市場最常見的白色小魚之一,體長大約10厘米,炸酥后相當好吃,俗名叫白條。還有一種和它長相比較相近的油(Hemiculter bleekeri),也叫油魚,同樣有白條的俗名,摸起來身上油乎乎的,但我覺得味道更好一點兒。
我眼前這些只有1厘米左右,比針尖略大,離長大還差得遠。
那些大一點兒的個體應(yīng)該在更深的水域游蕩。這些微小的動物正在成群地游動。我想用水瓶抓一些,然而這相當困難。當我把水瓶沒入魚群密集的地方時,頃刻之間,這些魚兒就逃離了危險區(qū)域,沒有一條會慌亂地撞進我的瓶子里。
當然,作為一個熟悉動物的家伙,我不大可能鎩羽而歸。畢竟,幾歲大的女兒正在后頭的樹蔭下面眼巴巴地等著呢。我只好把水瓶半潛入水中,然后一動不動地等待著靠近的小魚,一旦小魚靠近了瓶口,我就立刻下壓瓶口,借助涌入的水流把小魚沖到了瓶子里。然后,我倒掉多余的水,連水帶小魚裝進小水桶里,交給興高采烈的女兒看管。通常,在采集活的小動物時,盡量不要用手去觸碰它們,這樣很容易傷到它們。特別是這些動物還特別小的時候,輕輕碰一下很可能就會造成嚴重的內(nèi)傷。如果你是用漁網(wǎng)撈到的,正確的做法是把網(wǎng)翻過來,輕輕抖動,讓魚自然落入水桶中。當然,前提條件是,你不能捕捉受保護的魚類。
忙了很久,最終,我捕到了二三十條小魚,加在一起也不夠小半勺。在小水桶里,它們再次組成了小魚群,圍繞著水桶的內(nèi)壁游動。魚類的成群游動能夠體現(xiàn)出一些優(yōu)越性,當魚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前進時,它們能利用相互間產(chǎn)生的渦流來減小受到的摩擦力。理論計算顯示,集群行動所受到的摩擦力大約只有單獨行動的1/5,這可節(jié)省了不少能量。
在把它們放生之前,我們要好好觀察一下,看看它們是如何運動的。我的第一感覺是,整個魚群帶有一種有秩序的美感。相同的方向,均勻的速度,并且互不沖撞。這樣的群體是怎樣組織起來的呢?
在當代,有一種特別的算法,叫作“人工魚群算法”。這是一種通過計算機來模擬魚群的行為,然后實現(xiàn)對系統(tǒng)的運算和資源調(diào)配的優(yōu)化的算法。這個算法歸納出了聚集形成魚群的三個規(guī)則:第一個叫分隔規(guī)則,就是每條魚之間存在一個最小距離,防止它們過于接近;第二個叫對準規(guī)則,就是后面一條魚對準前面一條魚的方向,因此得以復(fù)制前面一條魚的游動路線;第三個叫內(nèi)斂規(guī)則,就是魚要盡可能貼近周圍魚的中心。遵循這三個規(guī)則,它們就可以互不擁擠地聚群游動了。
不過,事情還會再復(fù)雜一點兒。至少,我們還要搞清楚魚群前進的方向是怎么確定的。很多時候,魚群運動的方向并不是隨機產(chǎn)生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目標性。對巡視淺水的來說,群體中較大的個體就是很好的領(lǐng)導(dǎo),它們游動的速度快、耐力好,更容易游到隊伍的前面。其他魚只要跟住就行。顯然,游在最前面的魚是有風(fēng)險的,它可能首先遇到危險。但是,回報也是豐厚的,它將首先發(fā)現(xiàn)食物,享有吃第一口的權(quán)利。
另一些魚的情況會更加復(fù)雜,比如金槍魚。如果把魚看成是車,那金槍魚就是其中的跑車——動力強勁、線條流暢、為速度而生。它們魚雷般的體形在水中具有足夠的沖擊力,而強健的肌肉能夠確保它們高效的運動。它們的肌肉確實特殊,在“吃貨”眼中,新鮮的金槍魚片應(yīng)該是紅色的,因為里面蘊含著豐富的毛細血管網(wǎng),這代表著肌肉強大的運動能力。正因為如此,金槍魚劇烈運動所產(chǎn)生的能量使它們的體溫要高于海水溫度,有了一點兒溫血動物的感覺。目前,已知至少有13種金槍魚是部分溫血的,占了金槍魚的絕大多數(shù)。較高的體溫反過來也可以支持金槍魚以一種極高的速度游動,以黃鰭金槍魚(Thunnus albacares)為例,其游動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75 千米。
這些可以生長到超過3米、重數(shù)百千克的游泳健將一輩子都在游泳,從沒有休息過,否則很可能會被憋死……這種奇葩的特性和某些鯊魚很像,金槍魚不能主動將水抽入鰓里,它們必須張著嘴,通過游動,讓水從口中流入,然后再流過鰓,這是一種“撞擊式呼吸”。巨大的能量消耗使得金槍魚必須吃下大量的食物,一餐就要吃下相當于體重18%的食物。魚、烏賊、蝦蟹之類的海洋生物都是它們的食物。
由于體溫高,金槍魚反應(yīng)迅速,是海洋中的強大掠食者。金槍魚群因其長距離的游動而被稱為“全球性魚類”,雖然夸張,但也說明了其活動范圍之廣。如一些金槍魚在墨西哥灣出生,然后橫穿整個大西洋,到歐洲海岸進食,之后再返回墨西哥灣進行生殖。但問題是,金槍魚是如何完成如此長距離的遷徙而不迷路的呢?
2014年,德盧卡(G. De Luca)等人通過構(gòu)建理論模型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了解釋。他們的模擬結(jié)果顯示,一小部分“有知識”的群體成員可能發(fā)揮了關(guān)鍵性作用,當從遷徙的魚群模型中剔除掉這些魚時,群體馬上就會發(fā)生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