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專著》系列叢書序
前言
第1篇大氣氣溶膠與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
第1章大氣氣溶膠和霧霾概述3
1.1大氣氣溶膠3
1.2霧霾5
1.3大氣氣溶膠對全球氣候和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7
參考文獻10
第2章中國大氣氣溶膠的大尺度分布特征和沙塵源區(qū)的Ca/Al元素比值示蹤判別13
2.1中國地殼源氣溶膠的空間分布特征15
2.2中國海洋源氣溶膠的空間分布特征16
2.3中國污染源氣溶膠的空間分布特征18
2.4地殼源氣溶膠與污染源氣溶膠的相對貢獻比較19
2.5判斷不同沙塵源氣溶膠的元素比值示蹤法Ca/Al比值20
2.6模擬污染源氣溶膠分布的一個簡單指數(shù)20
參考文獻22
第3章大氣氣溶膠的離子化學及其來源解析25
3.1大氣氣溶膠的化學組成及其質(zhì)量濃度25
3.2大氣氣溶膠中水溶性無機離子的時空分布及粒徑分布26
3.3大氣氣溶膠水溶性無機離子的源分析29
3.4大氣氣溶膠水溶性有機酸的時空分布及粒徑分布32
3.5大氣氣溶膠水溶性有機酸的源分析33
3.6大氣氣溶膠的酸度、酸化緩沖能力及其與降水的相互作用機制34
3.7大氣氣溶膠中離子的存在形式36
3.8大氣氣溶膠中二次離子的形成機制37
3.9有關(guān)二次氣溶膠形成機制的研究方法39
參考文獻41
第4章大氣氣溶膠、沙塵暴、霧霾與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52
4.1就遠洋中許多元素和化合物的來源而言,大氣傳輸是比河流傳送更為重要的途徑52
4.2大氣中的鐵是某些大洋海區(qū)鐵的最重要來源,而且是某些海區(qū)生產(chǎn)力的限制因素53
4.3二甲基硫和人為污染源產(chǎn)生的硫酸鹽氣溶膠及其降溫效應54
4.4大氣中的鐵硫氧化還原耦合機理55
4.5亞洲氣溶膠的長途傳輸對太平洋乃至全球環(huán)境變化之影響56
4.6亞洲沙塵暴對北太平洋乃至全球環(huán)境變化之影響56
參考文獻58
第5章氣溶膠長途傳輸途中及大氣海洋物質(zhì)交換中的鐵硫耦合反饋機制62
5.1采樣和化學分析63
5.2沙塵氣溶膠中的Fe(Ⅱ)在長距離傳輸途中的變化64
5.3沙塵暴氣溶膠中Fe與S的正相關(guān)65
5.4Fe、Fe(Ⅱ)和S在氣溶膠中的粒徑分布66
5.5Fe(Ⅲ)對S(Ⅳ)在光照下液相氧化之影響67
5.6Fe(Ⅱ)在氣溶膠長途傳輸過程中產(chǎn)生67
5.7大氣和海洋中的鐵硫循環(huán)耦合機制69
參考文獻70
第6章大氣氣溶膠從大陸到海洋的長途傳輸與沉降及其對海洋生態(tài)的影響73
6.1海洋氣溶膠的采集與分析74
6.2海洋上空的礦物氣溶膠和污染氣溶膠76
6.3海洋氣溶膠的干沉降通量的估算85
6.4大氣輸入對近海環(huán)境的影響88
參考文獻89
第2篇沙塵氣溶膠
第7章亞洲沙塵暴的組成、來源及其對全球環(huán)境的影響97
7.1采樣和化學分析98
7.2沙塵暴期間的顆粒物總含量以及有關(guān)元素的含量99
7.3沙塵暴期間的氣溶膠中有關(guān)元素的富集系數(shù)及有關(guān)組分的來源100
7.4沙塵暴期間大氣氣溶膠粒子的粒徑分布103
7.5沙塵暴期間氣溶膠粒子中的Fe(Ⅱ)104
參考文獻105
第8章北京特大沙塵暴的理化特性及其組分來源分析107
8.1采樣和化學分析108
8.2在破歷史紀錄的特大沙塵暴中礦物氣溶膠的主要元素含量108
8.3污染物氣溶膠主要元素含量沙塵暴又是污染暴110
8.4沙塵暴氣溶膠粒子的粒徑分布以及細粒子的重大作用111
8.5氣溶膠中有關(guān)元素的富集系數(shù)及其來源分析112
8.6礦物氣溶膠和污染物氣溶膠的相互作用114
8.7氣溶膠中的Fe(Ⅱ)115
參考文獻116
第9章中國北方沙塵的空間分布及其對城市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119
9.1采樣和分析120
9.2沙塵傳輸過程及其質(zhì)量濃度變化120
9.3沙塵與非沙塵組分比較122
9.4氣溶膠化學組成的空間分布128
9.5氣溶膠的酸堿性137
參考文獻139
第10章沙塵長途傳輸中的組分轉(zhuǎn)化及其對區(qū)域大氣化學的影響141
10.1實驗和化學分析141
10.2亞洲沙塵傳輸途中5個城市的大氣氣溶膠在非沙塵侵入期間的理化
特性143
10.3沙塵長途傳輸對城市空氣質(zhì)量的影響148
10.4大氣氣溶膠源解析150
參考文獻154
第11章亞洲沙塵主要源區(qū)塔克拉瑪干沙漠沙塵氣溶膠的理化特性及其
古海洋源特征158
11.1塔克拉瑪干沙漠沙塵氣溶膠概況160
11.2塔克拉瑪干沙漠沙塵氣溶膠的化學特性164
11.3塔克拉瑪干沙漠沙塵氣溶膠的古海洋源特征172
11.4塔克拉瑪干沙漠硫酸鹽的長途傳輸以及對氣候變化的影響173
參考文獻173
第12章塔克拉瑪干沙漠沙塵氣溶膠中的黑碳176
12.1黑碳濃度的在線監(jiān)測177
12.2沙塵氣溶膠中黑碳的季節(jié)分布特征178
12.3沙塵暴與非沙塵暴期間的黑碳比較181
12.4沙塵氣溶膠中黑碳的源解析182
參考文獻184
第13章新疆和田大氣氣溶膠的理化特性及來源186
13.1新疆和田大氣氣溶膠的基本概況186
13.2和田氣溶膠的化學組分及其來源188
參考文獻198
第14章沙塵氣溶膠的長途傳輸上海的高沙塵污染事件199
14.1采樣和化學分析200
14.2沙塵對于上海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和能見度的影響202
14.3大氣氣溶膠的源識別和遠距離輸送204
14.4上海高沙塵污染的理化特征209
參考文獻212
第15章沙塵氣溶膠的另一重要來源地面揚塵215
15.1采樣和化學分析215
15.2地面揚塵的元素特性216
15.3地面揚塵的離子特性219
15.4地面揚塵組分的來源分析222
15.5地面揚塵對礦物氣溶膠的貢獻223
15.6地面揚塵對污染氣溶膠的貢獻224
參考文獻226
第16章礦物氣溶膠本地源與外來源的區(qū)分元素比值Mg/Al示蹤法229
16.1采樣和化學分析230
16.2礦物氣溶膠是北京大氣顆粒物的重要組成部分230
16.3用元素示蹤法區(qū)分礦物氣溶膠來源的基本原則232
16.4圖像法確定北京地區(qū)礦物氣溶膠中的Mg/Al值233
16.5北京地區(qū)地面揚塵Mg/Al的平均值作為本地源代表值235
16.6內(nèi)蒙古黃土和多倫沙土的Mg/Al平均值作為外來源代表值237
16.7北京地區(qū)礦物氣溶膠本地源與外來源的百分含量238
參考文獻239
第17章沙塵暴的干鹽湖鹽漬土源241
17.1采樣和化學分析242
17.2單顆粒物元素成分組成和粒徑分析242
17.3單顆粒物元素成分相關(guān)分析243
17.4水溶性離子成分及其相關(guān)分析244
17.5PMF因子分析結(jié)果245
17.6XPS電子能譜表面結(jié)構(gòu)分析246
17.7沙塵暴的干鹽湖鹽漬土源247
參考文獻248
第18章沙塵污染和霾污染期間氣溶膠組分的變化特征及其形成機制250
18.1采樣和化學分析250
18.2沙塵、霾和相對清潔時期的分類251
18.3沙塵、霾和相對清潔時期大氣氣溶膠中的離子濃度與組成252
18.4沙塵、霾和相對清潔時期大氣氣溶膠中主要離子的粒徑分布254
18.5沙塵、霾和相對清潔時期大氣氣溶膠的酸度255
18.6沙塵、霾和相對清潔時期氣溶膠的形成機制255
18.7沙塵、霾和相對清潔時期主要離子的存在形式和變化機理258
參考文獻259
第19章沙塵暴氣溶膠表面的元素存在形態(tài)及組成262
19.1采樣和化學分析262
19.2顆粒物表面元素鐵的存在形態(tài)263
19.3顆粒物表面元素硫、鋁、硅和鈣的存在形態(tài)265
19.4顆粒物表面的元素富集和表面化學轉(zhuǎn)化267
19.5FeS耦合反饋機制268
參考文獻269
第20章SO2在礦物氣溶膠表面的復相反應271
20.1實驗方法272
20.2不同氧化物對SO2的氧化性能比較273
20.3反應動力學常數(shù)測定275
20.4氣溶膠表面不同酸堿度對反應的影響275
20.5不同氧化物的單位表面積對SO2氧化能力的影響276
20.6氣溶膠外層表面性質(zhì)和質(zhì)量對SO2氧化過程的影響277
20.7固態(tài)產(chǎn)物的XPS分析278
20.8顆粒物動態(tài)DRIFTS的模擬研究分析280
20.9表面反應機理探討282
參考文獻283
第3篇污染氣溶膠
第21章中國城市大氣污染的區(qū)域性和季節(jié)性特征287
21.1中國城市大氣的污染水平287
21.2中國城市大氣污染物的區(qū)域性和季節(jié)性特征289
21.3中國城市氣溶膠離子組分的區(qū)域性和季節(jié)性特征293
21.4中國城市大氣污染區(qū)域性的影響因素295
參考文獻297
第22章華北地區(qū)嚴重大氣污染的典型北京大氣氣溶膠的組成和來源解析300
22.1北京大氣氣溶膠PM10和PM2.5的濃度301
22.2北京大氣氣溶膠的化學組成302
22.3北京大氣氣溶膠的空間分布303
22.4北京大氣氣溶膠的時間分布和季節(jié)變化306
22.5北京大氣氣溶膠的來源分析308
22.6北京礦物氣溶膠的外來源310
參考文獻312
第23章北京PM2.5的離子化學及其形成機制315
23.1北京大氣中的主要污染氣體及相關(guān)氣象條件的影響315
23.2北京大氣氣溶膠PM2.5的質(zhì)量濃度316
23.3北京大氣氣溶膠PM2.5的離子組成及其存在形式318
23.4北京氣溶膠PM2.5所含離子的空間分布322
23.5北京大氣氣溶膠PM2.5所含離子的季節(jié)變化323
23.6北京大氣氣溶膠PM2.5的來源分析324
參考文獻327
第24章上海污染氣溶膠的理化特性、來源及形成機制329
24.1上海大氣質(zhì)量概況330
24.2上海大氣氣溶膠的光學性質(zhì)337
24.3上海大氣氣溶膠的化學組成339
24.4上海大氣污染過程分析352
24.5大氣氣溶膠化學組分對其光學性質(zhì)的貢獻355
參考文獻358
第25章典型沿海大城市的顆粒物污染上海大氣氣溶膠的離子化學363
25.1上海TSP和PM2.5氣溶膠的質(zhì)量濃度364
25.2上海氣溶膠中的離子組成、濃度、粒徑分布及其季節(jié)變化366
25.3上海大氣氣溶膠PM2.5和TSP的酸度372
25.4上海大氣氣溶膠主要離子的存在形式及其形成機制372
25.5上海大氣氣溶膠的來源374
參考文獻377
第26章黃土高原北緣城市大氣氣溶膠的典型特性380
26.1榆林地區(qū)沙塵和非沙塵時期大氣氣溶膠的濃度水平380
26.2榆林地區(qū)大氣氣溶膠的化學組分381
26.3榆林地區(qū)礦物氣溶膠與污染物的相互作用386
26.4榆林地區(qū)沙塵氣溶膠的來源388
參考文獻392
第27章高山氣溶膠的典型案例泰山大氣氣溶膠理化特性及其形成機制396
27.1泰山頂部的大氣氣溶膠397
27.2泰山頂部大氣氣溶膠的來源和形成機制404
參考文獻413
第28章沙塵源區(qū)附近城市烏魯木齊大氣氣溶膠的理化特征和來源解析417
28.1烏魯木齊的嚴重大氣污染狀況418
28.2烏魯木齊大氣氣溶膠的化學組成及來源420
28.3烏魯木齊重霾的形成機制425
參考文獻428
第29章燃煤污染物經(jīng)由沙塵長途傳輸對全中國大氣質(zhì)量的影響431
29.1煤炭產(chǎn)生的污染物及其伴隨亞洲沙塵氣溶膠的長途傳輸431
29.2燃煤排放污染物隨沙塵長途傳輸?shù)闹苯幼C據(jù)433
29.3煤炭污染物對沿海大城市及海洋的氣溶膠之影響435
29.4燃煤對全中國各地大氣氣溶膠中污染物的影響437
參考文獻438
第30章燃放煙花爆竹對空氣質(zhì)量的嚴重影響441
30.1燃放煙花爆竹引起的嚴重污染442
30.2燃放煙花爆竹引起大氣氣溶膠化學組分濃度的變化443
30.3燃放煙花爆竹期間大氣氣溶膠的化學組成446
30.4燃放煙花爆竹期間大氣氣溶膠化學物種在PM2.5和PM10中的分配447
30.5燃放煙花爆竹期間大氣氣溶膠的酸度448
30.6二次氣溶膠的形成機制449
30.7燃放煙花爆竹對當?shù)卮髿鈿馊苣z的貢獻451
參考文獻453
第31章污染氣溶膠的燒烤源成分譜455
31.1采樣、提取和化學分析456
31.2燒烤源成分譜的組成457
31.3各類烹調(diào)源成分譜的比較459
參考文獻462
第32章世界博覽會期間長江三角洲區(qū)域大氣污染特征464
32.1長三角氣態(tài)污染物和氣溶膠的區(qū)域分布466
32.2長三角氣態(tài)污染物和氣溶膠的月變化469
32.3影響世博會期間空氣質(zhì)量的主要因素471
32.4后向軌跡追蹤來源473
32.5區(qū)域傳輸對污染物分布的影響475
參考文獻478
第33章大氣氣溶膠中的有機碳和元素碳以北京PM2.5中的碳質(zhì)組分為例481
33.1北京PM2.5、OC和EC的濃度水平481
33.2北京OC和EC的空間分布484
33.3OC和EC的時間分布特征485
33.4二次有機碳的估算487
33.5OC和EC的來源分析490
參考文獻496
第34章來自陸地源的大氣氣溶膠中的甲基磺酸500
34.1MSA的時空分布500
34.2MSA的粒徑分布501
34.3MSA的來源分析502
參考文獻507
第35章污染氣溶膠中的主要致霾物銨鹽及其前體物氨的來源和大氣化學509
35.1大氣氨的主要來源農(nóng)業(yè)源509
35.2大氣氨的工業(yè)源516
35.3大氣氨的城市污水排放源518
35.4大氣氨生成二次氣溶膠的轉(zhuǎn)化機制519
參考文獻521
第36章機動車的氨排放527
36.1研究方法527
36.2機動車的氨排放因子528
36.3機動車氨排放對環(huán)境氨的影響530
參考文獻533
第37章城市建筑物人居排泄物的氨排放534
37.1研究方法535
37.2氨的濃度對比538
37.3氨的排放因子540
37.4氨排放的空間分布以上海為例542
參考文獻543
第38章大氣亞微米氣溶膠PM1的污染特征544
38.1顆粒物質(zhì)量濃度及粒徑分布545
38.2上海亞微米顆粒物化學組分的特征及其來源分析546
參考文獻551
第39章大氣氣溶膠中草酸的來源、形成機制及其與霾污染的關(guān)系554
39.1上海大氣顆粒物中草酸的理化特性555
39.2上海大氣顆粒物中草酸的來源與形成路徑559
39.3上海大氣顆粒物中的草酸與霾污染564
參考文獻566
第40章生物質(zhì)燃燒對污染氣溶膠的貢獻571
40.1生物質(zhì)燃燒對大氣的污染572
40.2生物質(zhì)燃燒排放顆粒物的特性573
40.3生物質(zhì)燃燒對大氣污染氣溶膠貢獻的估算576
40.4生物質(zhì)燃燒對重金屬生態(tài)循環(huán)的驅(qū)動作用582
參考文獻584
第4篇霧霾及其形成機制
第41章霾的3種基本類型及其形成機制591
41.1上海發(fā)生的3次大氣重污染事件591
41.23次重污染期間大氣氣溶膠的不同理化特征593
41.3不同類型重污染期間大氣氣溶膠的垂直分布雷達觀測599
41.4不同類型重污染期間大氣氣溶膠的光學厚度和Angstrom指數(shù)603
41.5不同類型重污染時段大氣氣溶膠的源解析605
參考文獻608
第42章中國中東部2013年大范圍持久性霧霾的形成機制609
42.1各個典型地區(qū)大氣氣溶膠的濃度分布610
42.2重霾期間各典型地區(qū)大氣氣溶膠主要組分的變化612
42.3大氣污染物長途傳輸對三地的不同影響618
42.4污染氣溶膠的固定源與移動源620
參考文獻621
第43章北京霧霾期間大氣氣溶膠的化學特性及其形成機制625
43.1北京地區(qū)的霧霾事件626
43.2北京大氣氣溶膠PM10和PM2.5中化學組分的日夜變化627
43.3北京大氣氣溶膠中細顆粒物(<2.5m)和粗顆粒物(2.5~10m)的
組分差異628
43.4霧霾期間氣溶膠PM10和PM2.5化學組分的變化629
參考文獻637
第44章大氣氣溶膠化學組分演化與霾的形成機制以上海市為例640
44.120042008年上海能見度和霾發(fā)生頻率的季節(jié)及年際變化641
44.2大氣氣溶膠組分和不同天氣的氣象參數(shù)之關(guān)系643
44.3大氣氣溶膠PM2.5、TSP中的物種與能見度/消光系數(shù)的相關(guān)性646
44.4影響上海大氣能見度年際變化的主要因子648
參考文獻651
第45章因燃煤產(chǎn)生霧霾的典型案例西北內(nèi)陸城市烏魯木齊重霾形成機制654
45.1烏魯木齊市發(fā)生霧霾的嚴重狀況654
45.2大氣氣溶膠PM2.5和TSP及氣態(tài)污染物SO2、NO2的高濃度污染特征654
45.3大氣氣溶膠中離子組分的分布特征及其來源656
45.4大氣氣溶膠中元素組分的特征及來源659
45.5烏魯木齊市嚴重霧霾形成的微觀機制661
參考文獻663
第46章機動車排放與大范圍霧霾的觸發(fā)665
46.1機動車排放污染物對細顆粒物濃度及大氣能見度的影響665
46.2移動源對污染氣溶膠貢獻的持續(xù)增長670
46.3機動車的急劇增加與大范圍霧霾的觸發(fā)673
參考文獻674
第47章大氣氣溶膠光學特性和化學組分的關(guān)系678
47.12次沙塵暴的監(jiān)測和來源分析678
47.22次沙塵事件的光學和化學特征683
47.3氣溶膠光學性質(zhì)與化學性質(zhì)的相互關(guān)系690
參考文獻692
第48章生物質(zhì)燃燒對大氣質(zhì)量的影響696
48.1長三角地區(qū)一次重霾事件的成因生物質(zhì)燃燒697
48.2定量分析生物質(zhì)燃燒對空氣質(zhì)量的影響698
48.3煙塵氣溶膠的垂直分布699
參考文獻700
第49章長江三角洲嚴重霾事件的形成機制704
49.1采樣和化學分析705
49.2長三角重霾污染日的特點707
49.3長三角重霾事件的形成機制710
參考文獻716
第50章東海花鳥島大氣污染的來源及霧霾形成機制719
50.1籠罩于花鳥島的霧霾特征和來源719
50.2霧霾的來源分析720
50.3長途傳輸對花鳥島霧霾形成的影響722
50.4花鳥島的濃霧化學及顆粒物在成霧過程中的作用723
參考文獻731
第51章亞微米顆粒物PM1對大氣能見度的影響734
51.1上海大氣能見度的基本特征734
51.2氣象條件對大氣能見度的影響735
51.3PM1中的化學組分對大氣能見度的影響737
51.4重度霧霾期間PM1中主要化學組分及其對光衰減的貢獻比例738
參考文獻740
第52章大范圍、高強度、持續(xù)性霧霾的成因及其治理對策743
52.1大氣中發(fā)生霧霾的4類決定性組分744
52.2交通源排放日益嚴重,是很多地區(qū)觸發(fā)大范圍霧霾的主要原因744
52.3氣溶膠的長途傳輸,是中國大氣污染及霧霾形成的重要途徑746
52.4治理嚴重霧霾、改善空氣質(zhì)量的對策748
參考文獻749
第5篇沙塵氣溶膠與污染氣溶膠的混合和相互作用機制
第53章沙塵氣溶膠和污染氣溶膠的交匯與混合755
53.1沙塵氣溶膠和污染氣溶膠的交匯與混合過程755
53.2沙塵氣溶膠和污染氣溶膠的交匯與混合過程之氣象特性761
參考文獻763
第54章亞洲沙塵傳輸途中的化學轉(zhuǎn)化及其與沿途污染氣溶膠的混合765
54.12002年北京春季2次典型的沙塵暴事件765
54.2沙塵暴的傳輸路徑767
54.3大氣氣溶膠中的礦物元素769
54.4大氣氣溶膠中的污染元素772
54.5大氣氣溶膠中的硫酸鹽和硝酸鹽775
參考文獻778
第55章沙塵氣溶膠和污染氣溶膠單顆粒物的組成與混合781
55.1沙塵暴和非沙塵暴單顆粒物的基本組成782
55.2來自沙塵源區(qū)的礦物氣溶膠786
55.3來自人為源的污染氣溶膠788
55.4沙塵中礦物氣溶膠和污染氣溶膠的相互作用790
55.5來自土壤源的鹽類792
55.6單顆粒物的粒徑分布和形態(tài)學793
參考文獻795
第56章沙塵氣溶膠中水溶性組分的轉(zhuǎn)化沙塵氣溶膠與污染氣溶膠混合的證據(jù)799
56.12002年沙塵事件的一般描述800
56.2沙塵氣溶膠的離子組成801
56.3沙塵氣溶膠中主要離子的化學特性804
56.4沙塵氣溶膠和污染氣溶膠的混合805
參考文獻807
第57章沙塵氣溶膠與污染氣溶膠在傳輸途中的相互作用和化學轉(zhuǎn)化809
57.12007年沙塵暴概述809
57.2沙塵暴的來源識別811
57.3沙塵氣溶膠的化學特性814
57.4沙塵氣溶膠與污染氣溶膠的混合機制818
57.5大氣氣溶膠中的離子存在形式解析822
57.6判別不同源區(qū)沙塵的氣溶膠組分比值示蹤法824
57.7沙塵氣溶膠長途傳輸中與污染氣溶膠的相互混合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意義825
參考文獻826
第58章特大沙塵暴期間沙塵與人為污染物的混合觀測與模式研究的吻合830
58.1沙塵暴過程中的2個峰值830
58.22個TSP高峰期間沙塵的來源832
58.3沙塵氣溶膠與污染氣溶膠的混合836
參考文獻840
第59章華北地區(qū)2次沙塵暴期間沙塵和污染物的混合843
59.12006年沙塵暴的一般描述843
59.22次沙塵暴中沙塵氣溶膠與污染氣溶膠的混合845
參考文獻848
第60章礦物氣溶膠對二次污染氣溶膠形成的影響850
60.1大氣顆粒物的重要組分礦物氣溶膠850
60.2礦物氣溶膠的本地源與外來源852
60.3礦物氣溶膠對硫酸鹽氣溶膠形成的影響853
60.4礦物氣溶膠對硝酸鹽氣溶膠形成的影響855
60.5礦物氣溶膠對銨鹽氣溶膠形成的影響857
參考文獻858
第61章沙塵暴期間細顆粒物中有機碳和元素碳的來源861
61.1沙塵期間有機碳和元素碳的濃度變化特征861
61.2有機碳和元素碳的來源分析865
參考文獻866
第62章沙塵暴事件中多環(huán)芳烴和脂肪酸的來源868
62.1多環(huán)芳烴和脂肪酸的濃度水平869
62.2沙塵期間多環(huán)芳烴和脂肪酸的分布特征及其來源869
62.3沙塵事件中多環(huán)芳烴和脂肪酸的濃度變化特征875
62.4沙塵暴中的多環(huán)芳烴和脂肪酸的外來源和本地源876
參考文獻878
第63章亞洲沙塵傳輸過程中硫酸鹽和硝酸鹽氣溶膠的形成及來源882
63.1大氣氣溶膠及其水溶性離子的季節(jié)變化882
63.2大氣氣溶膠中SO2和NO2的季節(jié)變化887
63.3不同季節(jié)大氣氣溶膠中SO2-4和NO-3的形成機制888
63.4中、長途傳輸?shù)囊淮瘟蛩猁}顆粒物891
參考文獻893
第6篇大氣氣溶膠與酸雨
第64章大氣氣溶膠與濕沉降的相互作用899
64.1氣溶膠的酸度pH和總陽離子/總陰離子的當量濃度899
64.2大氣氣溶膠及土壤中離子的溶出特性900
64.3大氣氣溶膠的酸化緩沖特性902
參考文獻905
第65章北京的降水化學及其與大氣氣溶膠的關(guān)系906
65.1樣品的采集和分析906
65.2北京降水的酸度和離子組成907
65.3降水組分與酸度的關(guān)系910
65.4大氣組分與降水酸度之間的關(guān)系911
65.5降水酸度和主要組成成分的時間變化913
參考文獻915
第66章上海的酸雨化學及其與大氣污染物的關(guān)系917
66.1雨水pH的頻率分布、季節(jié)變化以及年際變化917
66.2雨水的離子化學919
66.3離子來源解析923
參考文獻927
第7篇大氣化學研究的若干新方法
第67章氣溶膠單顆粒物化學組成的圖像分析法933
67.1傳統(tǒng)的單顆粒分析934
67.2圖像分析法936
參考文獻943
第68章離子色譜同時快速測定大氣氣溶膠中常見無機陰離子、MSA及若干有機酸945
68.1實驗945
68.2離子色譜測試方法的分析性能947
68.3樣品預處理條件的選擇948
68.4大氣氣溶膠及雨水實際樣品的測定949
參考文獻949
第69章高效液相色譜測定大氣氣溶膠中的超痕量Fe(Ⅱ)951
69.1實驗部分951
69.2測試方法的分析性能952
69.3實際樣品中Fe(Ⅱ)的檢測955
69.4沙塵暴氣溶膠中的Fe(Ⅱ)在大氣化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956
參考文獻956
第70章氨排放源的同位素源譜與大氣環(huán)境氨的源解析958
70.1氨排放源的同位素源譜958
70.2氨的穩(wěn)定氮同位素分析959
70.3基于氮同位素技術(shù)的環(huán)境氨的源解析962
參考文獻966索引968
后記974
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