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照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充分運用歷史的整體分析方法,以真實史料和未刊檔案資料為支撐,通過嚴謹考訂,全面客觀地展現(xiàn)了袁殊光輝而又坎坷的一生,著力展示其歷史功勛。這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現(xiàn)實中,都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袁殊傳記》依照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充分運用歷史的整體分析方法,以真實史料和未刊檔案資料為支撐,通過嚴謹考訂,全面客觀地展現(xiàn)了袁殊光輝而又坎坷的一生,著力展示其歷史功勛。這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現(xiàn)實中,都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是非功過任誰評?
(代序)
袁殊這個名字,對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隨著電影、電視、網(wǎng)絡、報刊等媒介對諜戰(zhàn)劇的熱捧,袁殊這個人的人物形象,漸漸走入了我們的視野。
袁殊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袁殊(1911.4.27-1987.11.26),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zhèn)人,原名學易,又名學藝,曾使用諸如碧泉、逍逸、嚴軍光、曾達齋、嘯
一、溫超等很多化名或筆名。
長期以來,海內(nèi)外有關袁殊的著述,數(shù)量不多,但觀點不一。說他是“落水文人”“文化漢奸”有之;說他是國民黨中統(tǒng)或軍統(tǒng)特務有之。但隨著相關史料的解密,人們越來越確定他是潘漢年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將。
學界很少有學者對袁殊的特殊經(jīng)歷進行有見地的、系統(tǒng)的學術梳理。2015年,天津師范大學楊名宇撰寫的碩士論文《袁殊的情報工作(1931-1945)》通過剖析袁殊在1931-1945年的情報工作經(jīng)歷,試圖“還原”一個掙扎在現(xiàn)實戰(zhàn)爭與意識形態(tài)斗爭中沉浮的基層特工的“真實情況”;該文作者既不認同袁殊是一個混入中共黨組織的國民黨特務、漢奸、日本特工,也不認同袁殊是一名意志堅定的中共諜報人員,而是認為袁殊作為有血有肉的情報工作者,其矛盾行動中必然隱藏著其真實的復雜心理與動機,.且這種心理動機在歷史與他本人的互動也是在不斷變化;其行為背后隱藏的復雜心理,既有對共產(chǎn)黨勝利的信心,又包含著對于事業(yè)成功的野心;袁殊并非一個信仰堅定的革命家,而是一名自信的投機者,人生的押注全在自己對于局勢的判斷上;他情報工作的成功在于他長袖善舞的社交能力與對歷史流向的正確判斷,而他后半生的牢獄之災,也基于他對革命政權認識的錯誤判斷。這篇碩士論文的分析與結論,很有新意,但其主要觀點及結論與歷史事實不相稱,值得進一步商榷。
……
對此,譚元亨發(fā)出無限的感慨:“袁殊已經(jīng)犧牲得太多了,為什么還得背惡名?也許,是他當日隱蔽得太成功了么?以至今日仍為人所不解?!但這絕不是理由!”
為維護袁殊名譽,1997年4月,袁殊后人向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起訴尹騏侵害袁殊的名譽權。1998年4月,記者采訪為袁殊名譽權官司奔波一年之久的袁殊女兒曾曜。據(jù)曾曜介紹,1992年她看到尹騏《潘漢年傳》后頗感意外,于是,向有關部門反映,有關部門針對此書存在的問題,向公安大學出版社提出不能出版此書。曾曜得到的回復是:此書內(nèi)部發(fā)行,以后不再出版了。1997年4月,北京正見永申律師事務所朱元濤任袁殊名譽權案原告方代理律師。他認為:“一、尹騏書中貶低袁殊功績、貶損袁殊人品之處頗多;二、引發(fā)袁殊名譽權案的責任完全在尹騏;三、妥善解決訟爭的關鍵在于尹騏公開認錯!
這場官司,最終結果卻是不了了之。
2002年,尹騏發(fā)表《袁殊諜海風雨16年》新作,對袁殊的評價與其之前的描述有所區(qū)別,其中寫道:“在中國現(xiàn)代情報特工史上,袁殊是一個頗為重要的角色。由于他的情報特工經(jīng)歷曲折,撲朔迷離,又不易被人理解,長期以來極少有比較客觀全面介紹他的文字見諸報刊,袁殊是一個從貧困的學徒工到激進的左翼文化人;參加中共情報工作,又受命打入cc組織和受雇于日本情報機構,做所謂‘白皮紅心蘿卜’;第一次被捕,政治思想弱點暴露,‘轉向’后的彷徨,在敵人面前,袁殊沒有自首叛變,沒有出賣組織和同志,也沒有大義凜然,堅決拒絕敵人的任何要求。他的被捕并沒有引起組織的被連鎖破壞。袁殊在敵人面前所采取的是一種表面上靈活、變通、圓滑、盡量保護自己,實質(zhì)上則是某種退讓、妥協(xié)的態(tài)度;徘徊在政治夾縫之間——第二次被捕——在漢奸的懸崖上;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袁殊在上海就又同時和中共、軍統(tǒng)、日本人三方面發(fā)生聯(lián)系,同時為三方工作。不過在此后的約兩年間,袁殊主要還是在為軍統(tǒng)工作。原因之一,是中共還沒有很重視他,進而充分運用他的計劃。1937年冬,潘漢年撤離上海后,他和袁殊的單線聯(lián)系就暫告中斷,也沒有別人再向袁殊提過什么要求。原因之二,是日本方面這時也沒有對袁殊提出更多要求。巖井和袁殊之間也主要只是交換一些情報,尚無大的動作。而軍統(tǒng)方面則對袁殊抓得很緊。眾所周知,上海淪陷后,軍統(tǒng)在上海十分活躍,不僅大搞情報,而且組織了一系列的暗殺活動,打擊日本侵略者和漢奸頭面人物。在這段時間里,袁殊確實為軍統(tǒng)干了不少事,而且也真賣力,軍統(tǒng)也因此而更看重他。公開的文化漢奸和秘密的情報工作者——周旋于兩國四方間,最后回歸到革命的行列。袁殊已經(jīng)站立在漢奸的懸崖上,前進或是后退一步只在一念之間。從總體上說,抗日戰(zhàn)爭時期袁殊在提供情報和掩護中共情報活動方面盡了不少力。他在接受潘漢年代表中共領導的同時,也在時時處處為自己留著退路。對潘漢年交給的任務有時也并未完全盡心盡力。尤其是在潘漢年撤退到根據(jù)地之后,據(jù)潘漢年系統(tǒng)的一些人反映,有時去找袁殊聯(lián)系,袁采取了消極應付甚至拒絕見面的態(tài)度。1946年袁殊進入解放區(qū)后,有關部門沒有事先征求潘漢年的同意就同意袁殊重新登記入黨,潘對此頗有意見。”該文對袁殊的評價總體上還是持肯定的態(tài)度的。
佐爾格曾說過:“情報工作是一門綜合學科,既要懂軍事學和政治學,又要懂社會學和心理學,不然就不可能取得對人民有用的資料,這是一套征服人,使人甘愿把情報送上來的藝術,所以它又是藝術學!睆脑鈴氖虑閳蠊ぷ鞯纳膩砜,我們可以這樣說,袁殊走過的是一條情報藝術的燦爛之路,雖崎嶇坎坷,但充滿著傳奇和輝煌。湖北黃石市袁海灣社區(qū)袁家湖城中村袁氏宗祠2015年落成后,專門用一間房陳列與袁殊有關的書籍及物品,希望更多人知道袁殊的傳奇一生。
讓我們梳理一下史料,重新認識一下中共情報史上最多面的傳奇特工袁殊充滿傳奇的一生。
孫寶根,博士,湘潭大學教授。蘇州大學歷史系歷史師范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獲學士學位;蘇州大學歷史系世界近現(xiàn)代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蘇州大學社會學院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畢業(yè),獲博士學位;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博士后。
是非功過任誰評?(代序)
第一章 苦難童年
一 書香門第出生
二 童年生活艱辛
第二章 奮發(fā)少年
一 有志不在年高
二 投身北伐戰(zhàn)爭
三 棄武從文謀生
第三章 時代青年
一 熱血文藝憤青
二 首次赴日苦學
三 歸國彷徨漂泊
第四章 新聞先鋒
一 創(chuàng)辦文藝新聞
二 報道左聯(lián)烈士
三 首倡報告文學
四 知名新聞記者
第五章 情報入門
一 早期中共特工
二 加人中央特科
三 初試鋒芒出險
第六章 臥底中統(tǒng)
一 巧妙打人中統(tǒng)
二 白皮紅心蘿卜
三 干社情報股長
第七章 巖井機關
一 日諜潛伏中國
二 打人日諜機關
三 提供戰(zhàn)略情報
第八章 人青洪幫
一 青幫通字輩分
二 洪幫五圣山門
第九章 怪西人案
一 情報遠東風暴
二 卷入怪西人案
三 首次鋃鐺入獄
第十章 消泯彷徨
一 尋找中共組織
二 再赴日本留學
三 妙帶軍用地圖
四 重回組織懷抱
第十一章 潛伏軍統(tǒng)
一 軍統(tǒng)抗戰(zhàn)管窺
二 戴笠起用袁殊
三 抗日鐵血鋤奸
四 赴港多方領命
第十二章 打人汪偽
一 周佛海的一面
二 汪偽特工總部
三 與李士群暗斗
四 臥底“清鄉(xiāng)”運動
五 潛伏“興建運動”
第十三章 秘密通道
一 智救地下黨員
二 為黨培育英才
三 地下交通要道
第十四章 幕后英雄
一 超級文化推手
二 智救魯迅夫人
三 轉移滯港精英
第十五章 到解放區(qū)
一 原來他是共黨
二 解放區(qū)晴朗天
三 繼續(xù)情報工作
第十六章 蒙冤平反
一 含冤人獄蒙羞
二 徹底平反昭雪
第十七章 蓋棺定論
一 才情不減當年
二 無悔劍膽雄心
參考文獻
《袁殊傳記》:
第一章 苦難童年
蘄春袁氏家族曾是當?shù)氐囊婚T旺族。據(jù)《蘄春袁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蘄春袁氏遠祖參加朱元璋的起義軍,獲得“百戶”功名,從江西來到蘄州落戶,出了幾代讀書人,成書香門第,當遞嬗到袁氏第十七輩袁曉嵐時,便家道敗落了。
袁殊出生于農(nóng)歷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正是這一天,黃興率120多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fā)動廣州起義。其中72人的遺骸由潘達微等出面收葬于廣州東郊紅花崗,史稱黃花崗起義。黃花崗起義雖失敗,但其革命精神震動了全國,促使全國革命高潮更快地到來。
也許是歷史的巧合,命運也注定了袁殊的一生是傳奇的。
一 書香門第出生
袁殊的父親袁曉嵐是清末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zhèn)的一名增貢生,幼年時,便有文名。稍長,去武昌入兩湖書院及文普通學堂肄業(yè),與黃克強、宋教仁、田桐、黃侃等人先后同學,為文字道義之交。
袁曉嵐兄弟五人,祖業(yè)析產(chǎn)分家后,袁曉嵐名下僅有兩三畝花紅園(類似于沙果之類的果園)。袁曉嵐一度做過教諭。袁殊母親賈仁慧出身官辦鹽商家庭。袁曉嵐積極參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動,他是武昌日知會的發(fā)起人之一,后加入同盟會。武昌起義成功后,袁返鄂任戰(zhàn)時司令部秘書。1913年湖口、南京的革命活動,以及1916年討袁運動和1917年護法運動,他都參與過。在新思潮的影響下,1919年,袁曉嵐踏上了留法勤工儉學的路途?墒,船過新加坡,同友人上岸游玩,袁不幸將手腳都跌傷,一度留在新加坡醫(yī)傷,后來回上海廣慈醫(yī)院繼續(xù)治療。未能前往法國留學,這是袁曉嵐常常引以為憾的一件事。1920年,袁在廣東任非常國會文牘主任。1921-1926年,袁曉嵐積極“參加勞動運動,擴大國民革命的政權,反對帝國主義及北洋軍閥”。
袁曉嵐在外奔走革命,無法眷顧家中的妻兒。賈仁慧在家?guī)е瑢W易(袁殊)和袁學禮(比學易小4歲)艱難度日。賈氏身材嬌小,又裹著小腳,不事農(nóng)活,只能靠娘家周濟和典當些許物品來維持生計。5歲時,袁殊便開始其3年的私塾生活。他自小聰慧、記性很好,尤其擅長記憶古典詩文,打下扎實的國學根基。1919年,賈仁慧的父母過世后,母子三人的周濟便無,生活日窘。后來,賈氏接到袁曉嵐從上海寄來的家信,便帶著袁學易和袁學禮兄弟二人投奔袁曉嵐。
對于袁曉嵐,作為兒子的袁殊曾回憶:“他是國民黨右派(同盟會會員),在北伐后做了幾任縣長,因身殘志懦,以一個反動的、沒落的小官僚而終其生。他不照顧、也無能力照顧家庭,母親帶著我和一個小我4歲于17歲病死的弟弟,受過賈仁慧的三姐(董純才之母)的幫助,度過我饑餓的童年,直到16歲時,我就走入社會獨立生活了!
二 童年生活艱辛
賈仁慧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到滬時,袁曉嵐仍在廣慈醫(yī)院療傷。此時的袁曉嵐已不名一文,自身難保,無力顧及家庭。賈只好投奔已定居在滬娘家的三姐,即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長的董純才的母親。
董家原在湖北大冶,怎么會到上海定居下來呢?
原來,董父是湖北省一位社會名流,在北洋政府黎元洪執(zhí)政時期就任湖北省參議長,后對政局不滿,罷官而去,跟隨孫中山參加護法運動。在護法運動中,董父屬梁啟超進步黨一派,與孫中山政見不合,就同一些護法議員一起到上海定居下來。董家并不富裕,董父做議長時月薪有三四百元,但很快辭官不做,以后奔走革命沒有資財。在上海賦閑了幾年之后,董家生活無法維持,只好寫信給當時的湖北省主席楊永泰,謀得個湖北資財管理處長的職位。后來,董父再度回家賦閑,生活也要靠典當度日。董純才在上光華大學時,董父說:“我沒辦法供給你了,你自己設法生活吧!庇谑,董純才到南京曉莊追隨陶行知先生去了。賈仁慧的哥哥,即袁殊的舅舅賈寶書有個大兒子叫賈伯濤,是黃埔軍校一期生,曾任淞滬警備司令部政治訓練部主任、黃埔同學會主席等職。
袁曉嵐從廣慈醫(yī)院出院后,生計無著,遂投奔與黎元洪有翁婿關系的桂伯薪。桂時任浙江上虞縣長。袁做中學老師,一年后在上海環(huán)龍路44號國民黨中央駐滬機關工作。按理說袁有了固定薪金收入,袁家的生活應當不成問題了,可袁居然和所教的一位女學生姘居,棄袁殊母子三人于不顧。董純才帶著袁殊上學,歷時年余,三個表兄弟的關系就和親兄弟一樣。袁殊晚年曾說過:“我們?nèi)遥ǘ业亩儾,袁家的袁殊,賈家的賈伯濤)在辛亥革命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都起過不同的歷史作用。”
袁殊母子三人于董家住了年余后,在外面租賃了一間小屋搬出來獨立為生了。當年三十出頭的袁母拖著兩個孩子在上海何以為生呢?
一是以開“老虎灶”(流行于江南專賣開水、溫水的店)、做針線活維持基本生活;二是靠教書補貼家用。袁殊小時候幫人賣過大餅、油條,擦過皮鞋,甚為貧苦。
1984年,袁殊重返上海,最想去看的地方,就是浦東三林塘小學的舊址,這是袁童年時代隨姨表兄董純才讀書、玩耍之處,是袁憧憬和希望的起源地,但因滯滬時間太短,竟然沒有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