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科學傳播動態(tài)(2019)》主要梳理2018年國外科學傳播著名機構與組織概要;綜述科學傳播領域知名期刊、學者的研究觀點;追蹤國外科學傳播著名機構與組織動態(tài)。
《國外科學傳播動態(tài)(2019)》旨在關注國外科學傳播動態(tài),開拓國際視野,為我國科普理論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有效的借鑒與指導。也為對科學傳播感興趣的公眾提供一個了解國外科學傳播動態(tài)的新視角。
本書旨在關注國外科普動態(tài),開拓國際視野,為當前我們正在進行的科學傳播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鑒與指導。本書所參考的資料主要來自2018年度國外科學傳播著名機構和組織的動態(tài)、科學傳播領域著名期刊上學者的研究觀點、國外科學傳播重要會議和活動等。
本書共分7章。第1章是科學傳播獎項。為了表彰科學家、工程師、作家、科學記者等科學傳播從業(yè)者對科學和公眾對科學理解的重大貢獻,一些機構和組織設立了一系列獎項。這些獎項定位不同、特點鮮明、類型多樣、涵蓋面廣。第2章是科學年、科學節(jié)、科學日。這些通過教育、藝術或音樂等手段吸引公眾參與的形式多樣的活動,是國際上一種重要的科普樣式。第3章是國際會議。其中比較重要的有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科學教育國際論壇、歐洲科學參與會議、歐洲科學開放論壇、公眾科學和技術傳播組織國際會議等。第4章是國際學術觀點。為了解國際科學傳播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該章重點關注了國際較為知名的學術期刊,例如《公眾理解科學》(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科學傳播》(Science Communication)、《國際科學教育B刊:傳播和公眾參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v Education Part B: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Engagement)等。國外學者在公眾對科學的態(tài)度,公眾參與衛(wèi)生健康,科學博客,科學節(jié)的包容性,基因組公司的公眾科學參與策略,科學的責任,科學家特點等研究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第5章是科普項目或活動。為了讓科學傳播發(fā)揮更廣泛的影響,一些組織和機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例如:引導公眾或產業(yè)參與研究和教育活動;將數(shù)據(jù)以數(shù)據(jù)庫、數(shù)字圖書館或其他形式公之于眾;開展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媒體、科學家和公眾的溝通與交流的項目;開展不同機構之間的合作,形成伙伴關系等。這些活動的經驗表明,學會、研究機構和大學在開展科普活動方面所能做的工作是很廣泛的,并且能夠切實地促進社會和公眾理解及參與科學。第6章是科技場館?萍紙鲳^為人們提供了多樣的學習環(huán)境,利用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通過展覽、互動、制作、實驗等多種活動方式,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萍紙鲳^的科普教育活動,旨在讓公眾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和應用,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學習和體驗科技的需求。第7章是科技組織。共介紹了46個科技組織,包括國際性組織,例如: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國際公眾科技傳播組織、世界科學記者聯(lián)盟等;區(qū)域性組織,例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qū)科技普及網絡組織、歐洲科學參與協(xié)會、歐洲科學開放論壇等;國別組織,例如:日本科技振興機構、法國國家科學中心、南非國家研究基金會等。
希望本書能為我國科普事業(yè)的政策制定者、媒體、研究者和從業(yè)者提供國際科學傳播的最新動態(tài),為他們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同時也為對科學傳播感興趣的公眾打開一扇了解國際最新科學傳播動態(tài)的窗。
張會亮,中國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浙江大學教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外科普理論與實踐、中國科普政策。出版的著作、譯著包括《科學家與公眾溝通指南》《公眾理解科學:科學思想傳播史》《青少年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培養(yǎng)的理論與實踐》等。
高宏斌,中國科普研究所科普理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普基礎理論、公民科學素質、科學教育、基層科普等。發(fā)表研究論文40余篇,大多被核心期刊所收錄。出版著作30余部,組織編寫的《中國公民科學素質系列讀本》至今已發(fā)行17.5萬套。
唐葉,中國科普研究所理論室,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青少年科學素質與全球科普動態(tài)。
第1章 科學傳播獎項
1.1 美國科學促進會2018年EurekAlert國際科學記者獎
1.2 美國科學促進會2018年卡弗里科學新聞獎
1.3 美國科學促進會2018年公眾參與科學青年獎
1.4 美國科學促進會2018年公眾參與科學獎
1.5 美國科幻與奇幻作家協(xié)會2018年星云獎
1.6 美國軌跡科幻小說基金會2018年軌跡獎
1.7 美國科學學會主席團理事會2018年卡爾·薩根公眾理解科學獎
1.8 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2018年卡爾·薩根獎
1.9 世界科幻協(xié)會2018年雨果獎
1.10 英國皇家學會2018年邁克爾·法拉第獎
1.11 英國皇家學會2018年科學圖書獎
1.12 英國皇家學會2018年青少年圖書獎
1.13 北美科學中心協(xié)會2018年羅伊·謝弗行業(yè)前沿獎
第2章 科學年、科學節(jié)、科學日
2.1 德國科學年
2.2 美國科學促進會課堂科學日
2.3 美國科學促進會家庭科學日
2.4 美國科學與工程節(jié)
2.5 美國劍橋科學節(jié)
2.6 巴塞羅那科學節(jié)
2.7 悉尼科學節(jié)
2.8 英國科技周
2.9 英國科學節(jié)
2.10 英國劍橋科學節(jié)
2.11 聯(lián)合國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
2.12 加拿大科學奧德賽
第3章 國際會議
3.1 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
3.2 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與工程宣傳研討會
3.3 韓國科技創(chuàng)意財團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研討會
3.4 科學教育國際論壇
……
第4章 學術觀點
第5章 科普活動
第6章 科技場館
第7章 科技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