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敘吳自太伯至夫差、越自無余至勾踐時史事,趙氏書流傳至今,且內吳外越,本末咸備。《吳越春秋》宋時當有刻本,但無傳,今存世者以此大德本為最古,此書之版本可著錄為“元大德十年劉克昌紹興路儒學刻本”,此本行疏字大,傳世孤罕,洵為元刊上乘。此本鈐有“鐵琴銅劍樓”藏書印記,《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有著錄,現藏國家圖書館,此次據該本影印出版。
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了更好體現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家印章、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
本書裝幀風格保持叢書的一致性,簡單大方。定價低廉,使更多讀者能夠一睹善本風采。版心設計在遵照叢書編輯標準的基礎上,做了適當調整,更加美觀。頁碼用漢字置于書口下方,與底色對齊,這都是細節(jié)用心之處。在書前加入底本原書的收藏單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讀者了解和著錄相關信息。雖然是平裝書,但仍然采用鎖線膠訂,利于長時間的保存,滿足部分讀者的長期收藏愿望。
今本《吳越春秋》十卷題爲東漢趙曄撰、元徐天祜音注,是一部詳細記載春秋末期吳越兩國爭霸歷史的重要著作。其成書經過、著者生平、版本流傳、學術價值及此次影印出版的版本特色,特向讀者介紹如下。
今本《吳越春秋》成書過程較爲複雜,最初源自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十二卷,晉時經楊方刊削爲《吳越春秋削繁》五卷,後由皇甫遵改寫、編定,最終由元徐天祜音注、刊版而成《吳越春秋》十卷。從廣義作者而言,原著者爲趙曄,改編者爲楊方、皇甫遵,音注者爲徐天祜。其成書過程歷時一千二百餘年。
從東漢至唐代,記載吳越地區(qū)歷史,又以《吳越春秋》命名的著作,就目前而言共有七種,分別是趙曄《吳越春秋》十二卷、趙岐《吳越春秋》、張遐《吳越春秋外紀》、無名氏《吳越春秋》、無名氏《吳越春秋次録》一卷、楊方《吳越春秋削繁》五卷和皇甫遵《吳越春秋》十卷。這些著作自成書後即不斷散佚,除趙曄、楊方和皇甫遵之書,其餘四種均不見於隋唐時著録。至元代,僅有題爲趙曄的宋刻十卷本《吳越春秋》存世。
在這些以“吳越春秋”命名的著作中,東漢趙曄《吳越春秋》撰作時間最早。趙曄,生卒年不詳,字君長,東漢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據《後漢書》卷一百零九下《儒林列傳》載,趙曄少嘗爲縣吏,奉檄迎督郵,恥爲之,遂棄車馬去。詣犍爲資中(今四川資陽),從杜撫受《韓詩》,積二十年,絶問不還,究竟其術,直至撫卒乃歸。州詔補從事,不就,卒於家。於東漢章帝、和帝時撰成《吳越春秋》十二卷。趙曄除著有《吳越春秋》外,尚有《詩細歷神淵》,蔡邕褒其長於《論衡》,今不傳。《吳越春秋》,《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和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均著録爲十二卷,《崇文總目》、王應麟《玉海》引《中興館閣書目》和《宋史·藝文志》則著録爲十卷,可見曄書自宋代起即佚失二卷。晁氏《郡齋讀書志》曰:“《吳越春秋》十二卷”,“後漢趙曄撰。吳起太伯,盡夫差。越起無余,盡勾踐。內吳外越,本末咸備!薄队窈!芬吨信d館閣書目》:“《吳越春秋》十卷,內吳外越,以紀其事。吳起太伯,止闔廬。越起無余,止勾踐!彼未鷷蠒鴼埍矩У膬热莓敔懛虿顣r吳事二卷。今本《吳越春秋》十卷所記“吳事起太伯,訖夫差。越起無余,止勾踐”,在分卷上與曄原書及宋時殘本不同。就內容而言,今本已無《初學記》卷七、卷二十四與《太平御覽》卷四百五十六引趙曄《吳越春秋》所載鯀築城造郭、夫差祠子胥和海鹽縣淪陷諸事。另外,從遣詞用字來看,今本內《王僚使公子光傳》《勾踐入臣外傳》和《勾踐伐吳外傳》有“前莊王爲抱居之臺”“望見大越山川重秀”與“稱霸穆、桓、齊、楚、莊”之句,不避與趙曄同時的漢光武帝劉秀、明帝劉莊之諱。據此可知,今本《吳越春秋》并非趙曄原著。
既然今本《吳越春秋》非趙曄原著,其祖本究竟來源何處,與趙曄所作又有何關係?在隋唐時期存世的以《吳越春秋》命名的著作中,楊方《吳越春秋削繁》五卷和皇甫遵《吳越春秋》十卷與曄書關係緊密。《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與《新唐書·藝文志》對楊方和皇甫遵之作與曄書并載,《崇文總目》則載有三書之間的關係:“初,趙曄爲吳越春秋十二卷,其後有楊方者,以曄所撰爲煩,又刊削之,爲五卷。遵乃合二家之書,考定而注之!弊駮秴窃酱呵铩肥砟撕蠒稀⒎蕉䲡级ǘ⒅。其所載吳事起太伯,盡夫差;所載越事始無余,止勾踐,正與今本相合。由此可見,今本《吳越春秋》應淵源於合趙曄、楊方二書考定而注之的皇甫遵之書。楊方,生卒年未詳,字公回,晉朝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晉書》卷六十八《楊方傳》有言,楊方少好學,有奇才,經當時東晉名士虞喜兄弟稱譽,名震一時!秴窃酱呵锵鞣薄肺寰砑s作於東晉太寧前後。除該書外,他還著有《五經鈎沉》十卷、《楚國先賢志》十二卷,今均不傳;矢ψ,生卒年不詳,其生平事跡史料闕如,推測爲南朝陳至初唐之間人,其所撰《吳越春秋》十卷約作於陳朝。值得一提的是,遵書是據曄、方二書考證、修改和重編,并非逐字逐句照抄曄書原文并加注釋而成,而是對曄書頗多增補刪削,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改寫了趙曄的原著。因此,今本《吳越春秋》十卷實爲足本,并非後世如《四庫全書總目》所言“殆非全書”。至於後人之所以將今本題爲趙曄所作,是因爲曄書至宋代已脫記夫差時吳事二卷,僅存十卷,此十卷本曄書與皇甫遵所作書名、卷數相同,極易混淆。
《吳越春秋》經皇甫遵據曄、方二書改定後,即一直以抄本形式流傳,至宋代已確知有刻本存世。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卷十四在著録影寫宋刊本《吳越春秋》時,轉録了汪綱爲此書所作之跋,其文曰:“《吳越春秋》十卷,後漢趙曄所著。予既刻《越絶書》,遂并刻之。蓋二書實相表裏,而曄又爲郡人,其書固宜廣。第訛舛特甚,惜無從可以是正云。嘉定甲申八月望日,新安汪綱書!睋丝芍,汪綱於南宋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甲申刊刻,此時各種《吳越春秋》皆不可得見,已無他本據以校正。此書流傳至元代,即爲上文所述存世之宋刻。
元代紹興學者徐天祜,應紹興路儒學劉克昌之請,以存世宋刻十卷本爲基礎,“刊正訛疑”,“復爲之音注”,於元大德十年(一三○六)刊刻成《吳越春秋》十卷,記事吳起太伯,訖夫差;越起無余,止勾踐。該書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徐天祜,字受之,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進士,爲大州教授。宋亡,杜門讀書。據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録》卷十“載記類”和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卷四“元板吳越春秋跋”所著録,南宋嘉定汪綱刻十卷本《吳越春秋》“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行數、字數與元刻同”。又按顧廣圻《思適齋書跋》所校、蔣光煦據影宋本與明翻大德本和《古今逸史》相校而成的《吳越春秋!罚问肀九c元明刊本在卷帙、文字、內容上基本相同。由此可知,宋汪綱刻十卷本在南宋嘉定至元大德已成爲唯一流傳於世的《吳越春秋》,加之是書共十卷,并有《夫差內傳》一卷,而其餘各種《吳越春秋》僅爲曄書殘本十卷,且缺記夫差時吳國之事的內容,可知此宋本即遵書而非曄書殘本,汪綱據遵書所刻十卷本《吳越春秋》因此是今本《吳越春秋》的真正祖本,惜今已不存,元大德徐天祜音注十卷本爲存世最古之刊本。
明清以來,《吳越春秋》的各種傳本多出自元大德本這一系統,該系統主要分十卷本和六卷本兩大類。十卷本系統包括元刻明修本、弘治十四年(一五○一)鄺廷瑞刻本、明嘉靖覆刻元大德本、明萬曆十四年(一五八六)馮念祖刊本和楊爾重修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會稽徐氏初學堂《群書輯録》本和徐乃昌《隨盦徐氏叢書》本。六卷本系統包括明萬曆吳琯《古今逸史》本及清康熙間據此重編刊印的《秘書廿一種》本、明萬曆間何允中《廣漢魏叢書》本、清乾隆間王謨增訂《漢魏叢書》本、明天啓間吳越刻本和《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
今本《吳越春秋》內容豐富,涉及面較廣,有頗多值得稱道之處。書中所載有關政治、軍事、思想、農業(yè)、手工業(yè)、交通、城市建設以及文學、社會習俗與風尚等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這種珍貴的史料價值,還體現在與其他撰作時期相近、內容相關的史籍相比其更爲獨特。如《吳越春秋》卷一《吳太伯傳》記載吳君周章子熊事,“熊子遂,遂子柯相”。這與《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所載“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不同。按《史記》所説,吳自太伯至夫差共二十五君,而據《吳越春秋》所言,則爲二十六君。今本《越絶書》失載吳君世系,但據《越絶外傳記·吳地傳》所載,“武王封太伯於吳,到夫差,計二十六世”,可知《越絶書》所載應與《吳越春秋》同。因爲《吳越春秋》成於當地學者之手,且所述多取自地方史乘和當地傳説,故關於吳君世系當采《吳越春秋》所言。而《吳越春秋》卷六《越王無余外傳》中關於越君無壬、無的內容,則是包括《越絶書》在內其他各書所不載之事,具有獨一無二的重要價值。
另外,今本《吳越春秋》作爲雜史載記,較之正史多出不少文學成分,因而又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全書敘事圍繞吳越爭霸、生死相爭的中心展開,具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故事綫索!秴窃酱呵铩吩跀⑹逻^程中通過描述人物行動和內心活動,藉助於個性化的語言,運用場面渲染、氣氛烘托等表現手法,塑造出如勾踐、伍子胥、夫差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此外,《吳越春秋》敘事又常引神話和傳説,加以豐富的想象,融入渲染誇張的描繪,從而使全書帶有一種奇妙的傳奇色彩和獨特瑰麗的風格。
此次影印出版《吳越春秋》十卷所據底本,爲國家圖書館藏元大德十年紹興路儒學刻明修本,題後漢趙曄撰,元徐天祜音注。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二十六、二十七字不等,版心分上、下兩卷。其中,卷五第四十九至五十葉、第六十四葉下,卷七第八十二葉上下,卷十第一百二十葉上下、第一百二十四葉上下有修補配抄,其他部分有描潤之處。此書卷首有徐天祜序文,卷末鎸有“大德十年歲在丙午三月音注,越六月書成刊版,十二月畢工”題記兩行。其後又鎸有紹興路儒學音注、校正、提調官銜名五行。此本字大行疏,傳世孤罕,洵爲元刊上乘。書封與目録頁上鈐有“鐵琴銅劍樓”藏書印,《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録》有載。該書二〇〇五年被收入《中華再造善本》出版,此次將原書彩色掃描,灰度平裝影印,以饗廣大讀者。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
徐天祜《吳越春秋》序……3
《吳越春秋》目録……11
上卷
卷第一 吳太伯傳……15
卷第二 吳王壽夢傳……23
卷第三 王僚使公子光傳……31
卷第四 闔閭內傳……57
卷第五 夫差內傳……107
下卷
卷第六 越王無余外傳……157
卷第七 勾踐入臣外傳……173
卷第八 勾踐歸國外傳……203
卷第九 勾踐陰謀外傳……221
卷第十 勾踐伐吳外傳……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