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地走進宋詞的涼夜》一書是對詞名篇的賞析,全書分為唐代詞、五代詞、北宋詞和南宋詞四個篇章,解讀了溫庭筠、韋莊、李煜、晏殊、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柳永、蘇軾、李清照、陸游、辛棄疾、姜夔等二十多位詞人的代表作。
作者把詞放回歷史的大背景下去品讀,以詞發(fā)展的軌跡為線索,突破傳統(tǒng),結(jié)合音樂、電影等審美方式對唐詩進行知識性解讀,又從詞人的命運沉浮、人生際遇及作詞緣起和影響等角度,對詞人進行客觀而不失趣味的介紹,引領(lǐng)讀者走進宋詞的真實時空,在宋詞的溫柔鄉(xiāng)中陶醉。這不僅是一次全新的鑒賞宋詞之美的體驗,更是一段沉思、尋找自我的旅程。
1. 以宋詞發(fā)展的軌跡為線索,突破傳統(tǒng),結(jié)合音樂、電影等審美方式進行知識性解讀;又從詞人的命運沉浮、人生際遇、作詞緣起等角度,進行客觀而風趣的介紹。
2. 還原歷史背景下鮮活的個體,把作品放回歷史的大背景下品讀宋詞。以宋詞的柔美,安撫現(xiàn)代人孤獨、疲憊與不安的靈魂。
3. 紙質(zhì)書上市期間,將在喜馬拉雅同步推出有聲音頻課程,并在喜馬拉雅教育頻道進行重點宣傳和推廣,實現(xiàn)紙聲聯(lián)動。
4.隨書附贈“宋詞一百首”精美小冊子,基本覆蓋新課標初高中語文古詩詞必背篇目。
很多年以后,當我們習慣性地把詩稱為“詩歌”的時候,大概很少有人會想到,詩與音樂,在很長一段時期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這種聯(lián)系大概在世界各個民族都存在。《荷馬史詩》《羅蘭之歌》《格薩爾王傳》《詩經(jīng)·蒹葭》,莫不是如此。
叔本華說過一句讓文人喪氣的話:“音樂與文學結(jié)婚就是王子與貧兒結(jié)婚!币驗樗J為“音樂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著宇宙的永恒,音樂的可能性與功能超越其他一切藝術(shù)”。雖然這段話文學家們不見得愿意聽,卻道出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文學與音樂結(jié)合后,文學的表現(xiàn)力和傳播力便大大增強了。畢竟,記歌詞要比背古詩容易得多,更重要的是,讓人愉快得多。
音樂與詩歌的“聯(lián)姻”由來已久,《詩經(jīng)》三百零五篇,每篇都可以合樂歌唱,所以古人稱為“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墨子·公孟》)古人還說:“古者教以詩樂,誦之、歌之、弦之、舞之。”(《毛詩正義》)屈原的《九歌》《九章》在當時也是能合樂歌唱的。到漢代,樂府本身就是一個音樂機構(gòu),負責搜集各地歌曲,以供朝廷樂工演奏歌唱之用。而到了唐代,唐詩也是可以由伶人演唱的。
唐代薛用弱在《集異記》里說到這樣一個故事:開元中,王之渙與王昌齡、高適齊名。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來旗亭小飲,正好有十多個梨園伶官和四位著名歌妓也來此會宴,他們?nèi)吮阍谂赃呉幻婵净鹨幻嬗^看。王昌齡提議說,我們各擅詩名,究竟誰勝于誰,今天我們可看她們所唱誰的詩多,誰便為優(yōu)者。第一個歌妓唱的是王昌齡的“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便在壁上為自己畫了一道。第二個唱的是高適的“開篋淚沾臆”,高適也為自己畫了一道。隨后王昌齡又添得一道。王之渙說,這幾位為普通歌妓,唱的都是下里巴人,應看那位最佳的歌妓唱的是誰的詩,若唱的不是我的詩,則終身不敢與你們二位爭衡了。待那名妓唱時,果然為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云間”,三人不覺開心地笑起來。諸伶因他們大笑而見問,知是王之渙等,非常高興,即拜請他們?nèi)胂?br /> 因此,與其說音樂與文學的聯(lián)姻是王子與貧兒的結(jié)合,不如說是兩種最能打動人心的藝術(shù)形式的強強聯(lián)手。也許是由于兩者都太強了,所以在很早以前,它們就沒有逃過過于早慧的中國人的法眼。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音樂與文學強大的功能,并本著維護統(tǒng)治權(quán)力的意圖,有意將音樂與文學都納入“載道”的大船中?鬃泳吞岢觥胺培嵚暋,并將其與“遠佞人”并列(《論語·衛(wèi)靈公》)。因為他覺得鄭國的音樂過于“淫”,與宏大敘事、莊嚴肅穆的雅樂是不合拍的,屬于精神污染一類,所以必須禁絕。由此可見,孔子認為,藝術(shù)最大的功用是教化,而不是表現(xiàn)與傳播美。后世儒生將詩歌和音樂列于“六經(jīng)”之中,即《詩經(jīng)》《尚書》《樂經(jīng)》《禮記》《周易》《春秋》(《樂經(jīng)》后亡佚,故今人多稱“五經(jīng)”)?瓷先,中國古人對詩歌和音樂真是極度重視了。
不過這種重視很難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很多東西但凡列入封建教化的范疇,就由草根搖身變成了經(jīng)典,而經(jīng)典大抵都是單調(diào)乏味甚至面目可憎的。正因為這樣,當權(quán)者才在臺上聲嘶力竭地號召大家讀經(jīng)典名著、聽正統(tǒng)音樂,他們自己下來之后卻偷偷聽靡靡之音,可見領(lǐng)導真的分裂得很辛苦。這種辛苦的領(lǐng)導在戰(zhàn)國時候就有了。一次齊宣王偷偷給大臣莊暴透露了一個秘密:自己身為一國之君,非常愛好音樂。后來莊暴把這話告訴了孟子,孟子見到齊宣王時就問道:“大王曾經(jīng)跟莊暴說您喜歡音樂,有這回事嗎?”齊宣王聽到之后很不好意思,只好無比羞澀地承認自己并不是愛好古代的音樂,只是愛好一般的流行音樂。(《孟子·梁惠王下》)
孔子的擔心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人過分沉迷于下里巴人的喜好之中,品位難免變得低下,格調(diào)也肯定會跌破底線。可是先儒們似乎又犯了另一個錯誤,他們過分相信權(quán)力的強大,甚至認為權(quán)力可以決定人性,于是脖子上青筋暴起,拼了老命要與“三俗”宣戰(zhàn),而這場戰(zhàn)爭的結(jié)果注定是悲壯的。即使孔子刪了《詩經(jīng)》里那么多郎情妾意的詩篇,還是擋不住留下眾多哥哥妹妹之間暗送秋波的文字。無奈之下,后世儒生們只好說這些詩篇表現(xiàn)的是君王與后妃的恩愛,似乎君王與后妃的關(guān)系就不是男女關(guān)系了。后來大儒們似乎也覺得這樣解釋不妥當,干脆說這講的是君王與大臣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俗稱的“香草美人法”。儒生們終于松了口氣:這樣一來,《詩經(jīng)》終于“思無邪”了。
雅與俗的戰(zhàn)爭在歷史上從未停止過,但是到了唐朝,局勢似乎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
出身隴西的李氏家族據(jù)說是鮮卑族拓跋氏的后代,他們似乎并沒有大儒們那么多的條條框框,而是以寬宏的胸懷和自信的態(tài)度從容地對待外來的文化,包括音樂。
葉嘉瑩先生指出:
中國過去的音樂,是宗廟朝廷祭祀典禮所演奏的莊嚴肅穆的音樂,謂之雅樂,端莊肅穆。到了六朝的時候,就有所謂的清樂,是比較接近民間的清商的樂曲,……各種民間音樂在內(nèi)的一種音樂總稱。……我們中國把從外邊傳來的都稱“胡”,比如胡琴,因此從外邊傳來的音樂就謂之“胡樂”!有宗教的音樂,我們管它叫“法曲”。
外來的胡樂與宗教的法曲跟清樂相結(jié)合,從而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音樂,我們管它叫“燕樂”。燕樂又叫“宴樂”,它是當時流行的一種音樂。
——葉嘉瑩《迦陵說詞講稿》
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在唐朝,由于統(tǒng)治者的自信和寬宏,外國流行音樂得以傳入中國。這些音樂,有些來自天竺(今印度地區(qū))、高麗(今朝鮮半島地區(qū)),有些來自康國(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地區(qū))、安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地區(qū))等地,有的來自我國西北部邊遠少數(shù)民族地帶,如龜茲(今新疆阿克蘇地區(qū))、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區(qū))、西涼(今甘肅西部地區(qū))、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地區(qū))等地。外來音樂經(jīng)過改造(有的首先在邊區(qū)與各民族音樂相融合),逐漸中國化,并逐漸與漢民族固有的傳統(tǒng)音樂(雅樂和清商樂)相互交融結(jié)合,形成一種各民族形式相融合的新型民族音樂。(施議對《詞與音樂關(guān)系研究》)
有了新的音樂,那么以前合樂而歌的唐詩似乎就不能適應需要了,于是,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在唐代悄悄地興起,經(jīng)過上百年的演變,它在宋代成為最流行的文學體裁,并成為中國文學史乃至文化史上讓中國人自豪的瑰寶。
這就是詞。
夏昆,出生于1970年,中學語文名師。
2015年度《中國詩詞大會》第五期擂主。
曾在《人民教育》《師道》《中國教師報》《讀寫月報:新教育》等報刊發(fā)表文章上百篇。
出版有《在唐詩里孤獨漫步》《溫和地走進宋詞的涼夜》《中國最美的語文》《給孩子讀唐詩》《給孩子讀宋詞》等暢銷書。
唐代詞——我醉欲眠君且去
生命的另一個出?凇獜睦畎椎綇堉竞
在花叢中開出一條幽深的大路——溫庭筠
從“秦婦吟秀才”到文人宰相——韋莊
五代詞——且把江山 都換了淺斟低唱
生命 在悲劇中提純——李煜
北宋詞——騎馬倚斜橋 滿樓紅袖招
優(yōu)裕中的憂郁詞人——晏殊
萬家憂樂到心頭——范仲淹
文章太守 詞家醉翁——歐陽修
在紅塵最深處漫歌——柳永
以一個字獨步千古——宋祁
顧影自憐的詞人——張先
喪鐘為繁華而鳴——王安石
怡紅公子的前世今生——晏道
風流千古——蘇軾
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庭堅
亂隨流水到天涯——秦觀
最后的武士——賀鑄
南宋詞——書生殺敵空白首 廢池喬木厭言兵
簾卷黃花人空瘦——李清照
萬里江山知何處——張元
還我河山——岳飛
鑄字為箭——張孝祥
亙古男兒一放翁——陸游
與巨人比肩——劉過
彈鋏低吟 擊筑悲歌——陳亮
何人會 登臨意——辛棄疾
哀歌也不過是哀歌——姜夔
南宋的滅亡——香銷詞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