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的時刻》是張悅然精心寫給所有閱讀者與創(chuàng)作者的小說課。涉及讀書與寫作的種種疑問:是什么促使作家動筆寫一篇小說?是什么讓讀者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開始了思想的跋涉?大眾小說為什么能感動更多的人?次要人物為什么同樣要豐滿?
全書拆解60部小說文本,梳理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建立屬于作家的秩序,用有限的故事幫助我們了解世界與他人,跨過生命旅程設置的層層路障。同時全面剖析與解讀了村上春樹、波拉尼奧、門羅等五位同時代的作家作品,凝視當代小說家筆下的愛憐與傷痛、冷酷與慈悲,幫助我們找到身處之地在時空中的坐標,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
在這個喧囂的時代,閱讀和寫作變得更加個人化,回歸至一種需要,一種本能。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機會。每個人都可以循著小說發(fā)出的光芒,發(fā)現(xiàn)自身的遺失之物,并用讀和寫再次賦予其生命。
★青年作家張悅然首度小說公開課,重塑文學疆域的信仰與邊界
真正的閱讀不在于你讀了多少本書,而在于你讀懂了多少本書!當代知名青年小說家、《鯉》書系主編張悅然,20余年閱讀創(chuàng)作積累,8年人大寫作課教學經驗,首度寫給所有閱讀者與創(chuàng)作者的公開課。從人物、視角到沖突、情節(jié),以創(chuàng)作的框架,構筑閱讀的王國。
★開辟60部經典小說獨有的閱讀路徑,重新抵達故事現(xiàn)場
從《都柏林人》到《斯通納》,從《2666》到《刺殺騎士團長》……張悅然領讀經典書與暢銷書,開辟鮮為人知的閱讀路徑,重新抵達故事現(xiàn)場。讀者也能以作家的角度拆解小說,比同行者更多領悟故事精髓。
★從領悟到表達,一本寫給文字愛好者的實踐之書
從有思想到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是一條漫長的路途,書中深挖多種寫作邏輯,發(fā)現(xiàn)小說寫作的多重方法,拉近思想與表達之間的距離!安灰J為只有像車禍、死亡這樣激烈的外部事件才是情節(jié),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如果對主人公帶來沖擊和改變,它也可以變成重要的情節(jié)。”
★你是否真正了解了這個時代的文學巨匠?
作家生平經歷,對作品有著怎樣的影響?作品背后滲透著作家怎樣的創(chuàng)作習慣?書中全面分析村上春樹、波拉尼奧、麥克尤恩、門羅等當代文學巨匠的生平與作品,一改小說課慣談經典著作的局限,讓你全面了解與我們同時代的文學巨匠。
這本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探討了小說寫作中的一些問題,第二部分則圍繞著五位國外當代作家及其作品展開。第一部分涉及了一些小說的方法和技巧,談論起來不免言之鑿鑿,其實我也不確定它們是否會對寫作有所幫助。帶著再精良的裝備上路,在寫小說的時候也一樣會迷失,那時候就會明白有些裝備是身外之物,有可能還是負累,于是再把它們一件件丟棄。不過對于我來說,有時剩下的那一兩樣裝備其實是陪伴,是朋友,它們是“荒野作業(yè)”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談論文學是作家生活的一部分。談論不需要結論,也未必生成真知,甚至有時候使自己過于文學化,但是就如同每天打開房間的窗戶通風一樣,這是一種思想的對流,或者說,看起來接納的是別人,其實是對自我的釋放。所有文章中的論斷,必然顯示出我的種種局限,有的局限或許會在日后流變,化成另外樣態(tài)的局限,有的則可能伴隨一生,作為自我實踐中的守持之物。作家與自我局限的相處是相當復雜的問題,若想自我安慰,可以說就像井底之蛙也可以將自己托付給頭頂?shù)囊恍K天空,既然它幾乎花了所有時間去仰望它,希望在其中找到宇宙的奧義。
第二部分談論了一些我近年讀得比較多的作家,讀得多是因為喜歡,因為機緣,還因為他們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我寫作中思考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難免會產生變化,閱讀是其中相對恒定的部分,有時候并不是為了指導和啟發(fā)自己的寫作,單純地,是一種度過生命的方法。閱讀可以說比寫作更接近日常的幸福,因為不用負擔假裝上帝的責任。我挑選的這些作家也許并不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名字,但是毫無疑問,他們對于我都有著非凡的意義,而他們的當代性可能也是我相當在意的。從某種層面上來說,這里包含著自私的樂趣。
本書的第一部分產生于為《人物》雜志開設的寫作課,第二部分源自為“蜻蜓”音頻平臺所做的小說鑒賞課。另有一篇《門羅的晚期風格》是為“三聯(lián)中讀”的“我們同時代的文學”而寫的講稿。為了成書的完整和統(tǒng)一,我對它們進行了修改,但是仍舊保留了原文中一些口語,或者說是一種對話性。在這里要特別感謝《人物》雜志的余水,“蜻蜓”音頻的郭亮,以及“三聯(lián)中讀”的普光子,她們的辛勤付出以及對文學的熱忱,也凝結在了書稿之中。
感謝我身邊的伙伴所給予的支持,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那份坦率與誠實,雖然有時候,它們是我恨不得打碎的鏡子?墒菦]有它們,我會迷失,不過我也會時不時地擦拭它們。
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講師,知名藝文主題書系《鯉》主編。
著有長篇小說《繭》《誓鳥》《水仙已乘鯉魚去》《櫻桃之遠》,短篇小說集《十愛》《葵花走失在1890》《我循著火光而來》。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法、德、西、意、荷、日、韓等多國文字,曾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也是入圍“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十愛》,Jeremy Tiang譯)的首位華語作家。
人物(一):情感的支點
人物(二):敵人的饋贈
沖突(一):不穩(wěn)定的關系
沖突(二):魔鬼的名字
情節(jié)(一):內心的共振
情節(jié)(二):頓悟的時刻
視角(一):較遠的觀察者
視角(二):被蒙蔽的心
結尾:虛構世界的合攏
村上春樹:無恙的英雄
波拉尼奧:召喚巨人
艾麗絲.門羅 之一:時間的房子
艾麗絲.門羅 之二:門羅的晚期風格
伊恩.麥克尤恩:消隱的邊界
珍妮弗.伊根:恩賜與掠奪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