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三十三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部分,本書遵叢書體例,每篇由題解、原文、注釋、今譯、評析五部分組成;導言對莊子其人其書加以介紹,較為詳細地論述了莊子的宇宙觀、人生觀、政治觀等哲學思想,評析了《莊子》一書的藝術特色,并論及莊子的地位變遷和《莊子》被后代的接受情況,對讀者認識莊子及其著作裨益大焉。
適讀人群 :中文系師生,國學、傳統(tǒng)文化研究者及愛好者 《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中*具特色的。
春秋戰(zhàn)國之際,王道衰微,諸侯異政,禮樂崩壞,事不稽古。其間諸子,究際天人,異說郁起。老莊述道,孔孟言禮,墨翟執(zhí)儉,申韓持法,其余諸家,亦各申己見,激辯爭鳴。承流而枝附者,不可勝計,諸子之學,勃然而興,誠為中華文明之活水源頭。
自漢武改運,百家罷黜,儒術獨尊,然子學一脈,承傳綿延,代有興發(fā),不絕如縷。清末民初,舊政易制,西學東漸,儒學獨尊地位不再。章太炎、梁啟超、錢穆、呂思勉、馮友蘭、于省吾、嚴靈峰諸君,各奮勤智,推究諸子,彰明百家,子學重現(xiàn)繁榮之貌。方今之世,政通人和,文運昭回。學界同仁,秉承諸子精神,整理諸子文獻,述道言治,持說論辯,子學全面復興之勢,不可遏抑。
子學之全面復興,其要有四:一日整理文獻;二日精研學術;三日傳承精神;四日推廣文化。四要之中,整理文獻奠其根基,精研學術掌其主干,傳承精神運其樞紐,推廣文化輔其側翼。夫四要者,方今學者所推重者也。學界群賢,或專治一要,或數(shù)要并攻,各逞高論,共襄復興之盛事!吨T子集成》《無求備齋諸子集成》《子藏》等子學文獻整理叢書相繼刊行,子學文獻之整理愈發(fā)扎實厚重。《諸子學刊》《管子學刊》《老子學刊》《孔子學刊》《諸子研究叢書》等子學研究叢刊、叢書亦漸次問世,持續(xù)推動子學研究向縱深發(fā)展。合而觀之,當代子學文獻整理與學術研究,均有長足進步。然子學精神之提煉傳承、子學文化之普及推廣尚顯薄弱。子學精神者,日人格獨立、精神自由,學派之間平等對話、互相爭鳴,直面現(xiàn)實以深究學理,不尚一統(tǒng)而貴多元共生之精神也。子學精神貫穿歷代子學發(fā)展之始終,實為諸子學說流衍之內(nèi)在動力,乃子學承傳延續(xù)之真脈。新時代之子學,當以承傳發(fā)揚子學精神為己任,推陳出新,彰顯當代子學之風標。再言子學文化之推廣:諸子持論迥異,流派分明,各有傳授,加之世事時局之影響,雖源遠流長,卻多持于士大夫、文入學者之手,并未在民間廣為流傳。然則諸子之學,本非束之高閣、囿于書齋之案頭學術,而實為導世化俗、作用當下之實學。子學研究若清談理論,不能化為時用,縱汪洋恣肆,亦難免于空疏之責。是故當代之諸子學術,務期以昌明國法,啟蒙民智,摧邪輔正,去偽存真。故日推廣子學文化為子學復興之輔翼,不可或缺。唯有深度與廣度之二維拓展,方可引領子學之全面繁榮。
方今時代,與先秦相類,文化多元,議論蜂起,傳統(tǒng)與革新同在,危機與機遇并存。固守傳統(tǒng)、推尊一家,已難以獨擅學林。傳統(tǒng)文化、學術之轉型,勢在必行。由是,根植傳統(tǒng)文化沃土而離脫舊學窠臼、融通中西思想方法而延續(xù)民族真脈之“新子學”應運而生。“新子學”之時代任務有三:一日提煉并弘揚子學精神。以子學精神為導引,方可重拾獨立、自由、平等、共生之優(yōu)良傳統(tǒng),進而消解舊學專制、偏激、排異之流弊,從而鍛造當代多元、會通之學術、文化。
方勇,1956年5月生于浙江省浦江縣,河北大學中文系碩士,杭州大學中文系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后。曾師從褚斌杰教授研治先秦文學,F(xiàn)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先秦諸子研究中心主任、《諸子學刊》主編、《子藏》總編纂、中國諸子學會會長。主要從事先秦諸子學研究,已出版學術著作《莊子學史》《莊子纂要》等18種。
導言
內(nèi)篇
逍遙游
齊物論
養(yǎng)生主
人間世
德充符
大宗師
應帝王
外篇
駢拇
馬蹄
勝篋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運
刻意
繕性
秋水
至樂
達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雜篇
庚桑楚
徐無鬼
則陽
外物
寓言
讓王
盜跖
說劍
漁父
列御寇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