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疫情期間完成了本書——《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教師指導 數學》的撰寫工作。這套叢書的目的是為了推動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課程標準的實施。該套課程標準是對2003年高中課程標準的修訂。2020年修訂工作的重點是進一步強調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的一系列文件精神,2020年修訂的課程標準的前言中充分體現了這些精神。
在本書撰寫的起始階段,我們思考的主要內容都是圍繞數學課程標準的實施,隨著疫情的發(fā)展,我們不得不思考更多問題,不得不跳出我們自身的具體工作,思考世界的變化。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當今世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變化是迫使我們思考的動力,也是我們面臨的新的挑戰(zhàn),有些挑戰(zhàn)關乎人類發(fā)展的大問題。例如,世界各國如何應對像疫情這樣的世界性災難?在這里,我們僅從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說起。在疫情期間,最突出的變化是“依托網絡的線上教學”替代了“日常課堂教學”,我們與中小學教師討論最多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會有這樣一種突出的感覺:
在疫情這種特殊的情境中,凡是具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學生是受益者,在數學、物理等學科的學習上體現得更明顯一些。這些學生比較容易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有些學生甚至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學習能力有很明顯的提升,特別體現在學習方法、自我評價等方面,最終體現在學習的自信心上。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感覺。實際上,疫情對教育提出了很多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性問題。我們正在與一些教育工作者、中小學教師一起深入思考和探索這些問題,希望有更多的教師參與這些研究。一方面,我們不能被動等待“回歸常態(tài)”,疫情很可能會成為新的常態(tài),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另一方面,在疫情下的特殊教育環(huán)境中,暴露出教育中日常不易感悟的問題,例如,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等等。2019年3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上進一步明確指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場疫情是一場世界的災難,也是人類所面臨的未有大變局的組成部分,疫情中的教育問題僅僅是大變局中的問題之一。我們應該在“百年大變局”的格局中思考問題,思考教育問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落實課程標準。我們撰寫本書時也加入了這樣的思考,希望在百年變局的格局下思考教育,思考數學教育,思考如何落實課程標準。同時,希望數學教師也能在這樣的格局中思考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思考將要做的事情。
百年變局——數學發(fā)展。我們先引用兩段話,一段是北京大學著名數學家姜伯駒院士在很多場合反復強調的一個觀點:“數學已經從幕后走到臺前,直接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绷硪欢问侵煳膶W家王綬琯院士反復強調的一個觀點:“數學無處不在!边@兩段話簡單、樸實,但是高度概括、凸顯了近百年數學發(fā)展中最突出的變化。人類經歷了三次工業(yè)革命,分別為1760年至1840年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yè)革命,1870年到20世紀初以電力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20世紀中期至21世紀初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yè)革命。上述兩段話的含義充分體現在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發(fā)展的過程中。計算機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都是數學家,一位是英國數學家圖靈(A. M. Turing),另一位是德國數學家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隨著材料科學的發(fā)展,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規(guī)模一日千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幾乎滲透到社會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每一個角落。但是,我們必須清楚計算機及其相應技術的核心仍然是“算法”,無論硬件還是軟件,都是建立在“算法”的基礎上,而“算法”的基礎是數學中的“運算”,在某種意義上,數學思維——運算素養(yǎng)滲透到計算機及其相應技術的每一個應用中,教“算法”就是教數學,用“算法”就是用數學。實際上,數學應用的范圍遠不止于此。例如,經濟和金融百年來的發(fā)展是數學發(fā)展的例證,經濟是生產、流通、分配、消費一切物質精神資料的總稱,金融則是對憑證化的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配置的過程,一旦資源憑證化并納入可交換的空間,資源就可以進行跨時空的優(yōu)化組合。當數學與經濟、金融進行深度融合,不僅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經濟數學、金融數學),也對經濟和金融發(fā)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這些應用已經完全改變了社會科學與數學的關系。時代正在進入以高等智能化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數學應用的范圍和形式還在不斷地拓展。在疫情期間,數學模型和數學建模已經成為應用廣泛的語言,它高度體現了最有用的數學思維方式。置身于社會和科學的發(fā)展洪流中,我們就可以深入理解為什么把數學建模作為一條貫穿數學課程的內容主線,為什么把數學建模作為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
目錄
第一部分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與數學課程修訂的背景與變化
1.1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與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是什么?。4
1.2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思路、組織及過程是怎樣的?。10
1.3 本次數學課程標準修訂借鑒了哪些國外課程改革的經驗?。17
1.4 與《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相比,《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主要有哪些變化? \19
1.5 與《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相比,《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主要有哪些變化?。26
第二部分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數學課程目標
2.1 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2
2.2 什么是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什么要提出這一概念?。34
2.3 數學課程目標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關系?。35
2.4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怎樣凝練出來的? \37
2.5 如何理解數學抽象素養(yǎng)? \39
2.6 如何理解邏輯推理素養(yǎng)?。46
2.7 如何理解數學建模素養(yǎng)?。53
2.8 如何理解直觀想象素養(yǎng)?。61
2.9 如何理解數學運算素養(yǎng)?。68
2.10 如何理解數據分析素養(yǎng)? \74
2.11 如何整體地理解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87
第三部分 課程結構
3.1 如何全面理解本次“高中課程標準修訂”?。103
3.2 如何整體認識數學課程標準的主要變化? \106
3.3 如何認識數學課程理念的主要變化?。109
3.4 如何認識數學課程結構的主要變化?。115
第四部分 課程結構
4.1 課程內容體系有哪些變化?為什么?。126
4.2 為什么提出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tǒng)計、數學建
;顒优c數學探究活動四條主線? \128
4.3 大學數學課程引發(fā)哪些思考?。130
4.4 如何理解主題? \132
4.5 如何認識函數主線?。135
4.6 如何認識幾何與代數主線?。149
4.7 如何認識概率與統(tǒng)計主線?。169
4.8 如何認識數學建;顒优c數學探究活動主線?。181
4.9 為什么設置準備知識?。193
4.10 在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中,如何認識調整(增加、減少、降低要求)的內容?。194
4.11 如何解析增加的內容?。195
4.12 為什么減少一些內容?。196
4.13 如何認識降低要求的內容?。200
第五部分 數學學業(yè)質量與評價
5.1 確定數學學業(yè)質量的依據是什么?如何認識它的結構?。207
5.2 如何理解數學學業(yè)質量的內容?。210
5.3 如何理解學業(yè)質量與數學課程內容的關系?。213
5.4 如何依據學業(yè)質量開展日常教學評價?。215
5.5 基于核心素養(yǎng)與學業(yè)質量的學業(yè)水平考試和高考命
題應遵循什么原則?。215
5.6 基于核心素養(yǎng)與學業(yè)質量的學業(yè)水平考試和高考命
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哪些?。216
5.7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測試的實證研究是如何開展的?。220
第六部分 實施建議
6.1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的教學建議與以往有什么不同?。239
6.2 如何在教學目標制定中突出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240
6.3 如何創(chuàng)設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情境和問題?。244
6.4 如何整體把握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階段性和連續(xù)性發(fā)展?。245
6.5 如何在教學中促進學生學會學習?。247
6.6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深度融合?。248
6.7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的評價建議與以往有什么不同?。250
6.8 如何進行日常教學評價?。251
6.9 如何理解日常教學中不同的評價方式?。255
6.10 如何呈現與利用評價結果? \258
6.11 學校如何推動國家課程校本化、建設特色校本課程?。262
6.12 教師如何促進自身專業(yè)發(fā)展? \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