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從事編劇行業(yè)第十個年頭,在做編劇前,我是一名純文學作家。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我進入一家影視公司,當然一開始不可能做編劇。因為文字功底還可以,被老板派到了橫店劇組里做宣傳和文學統(tǒng)籌的工作,我跟的第一個劇組是《紅日》,一部非常有名的長篇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作品,眾所周知,這個故事講的是孟良崮戰(zhàn)役,我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zhàn)軍與國民黨軍作戰(zhàn),最后全殲國軍整編 74 師。因為這樣的一個開端,不是軍人出身的我,竟然對戰(zhàn)爭題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十年的時間,我寫過古裝類的《隋唐英雄》系列、《武則天秘史》,寫
過《天堂不相信眼淚》等現實題材,但細細一看,我創(chuàng)作的還是以戰(zhàn)爭類的影視劇本和小說為主。在公司做簽約編劇的時候,主要是團隊作戰(zhàn),《紅色追剿 1949》《獨立縱隊 2》等幾部戰(zhàn)爭類的電視劇,都是由我牽頭創(chuàng)作的。五年前,我成立了駱燁工作室,《游擊英雄》是我真正意義上獨立完成的第一部作品,而且是影視和長篇小說同步進行的。因為之前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所以創(chuàng)作的時候,還是比較順利的。
2020 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 75 周年,長篇小說《游擊英雄》被選入了中國言實出版社“中國抗戰(zhàn)題材小說叢書”,再次和讀者見面。同名的電視劇雖然投資不大,但在全國十多家衛(wèi)視臺黃金檔播出,收視率也不錯,在同時期戰(zhàn)爭劇里一直位于前列,屬于“小大正”的類型影視作品。關于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緣由,其實早在讀書的時候就想寫這么一個故事,我是浙江諸暨人,諸暨是民國將軍第一縣,一共出了一百五十多位國民黨軍將領,當年諸暨的抗日戰(zhàn)爭打得也是非常猛烈。1942 年 5 月,日軍發(fā)動浙贛戰(zhàn)役,當時諸暨的軍民很是英勇,被譽為“殺日寇最多的中國人”的馮圣法也是諸暨人,萬家?guī)X戰(zhàn)役打出了他的名氣,此后馮圣法將軍又親自帶著國軍和諸暨人民抵抗進攻家鄉(xiāng)的日軍,但日本人配備了轟炸機對中國軍民進行了輪番轟炸,最后在 5 月 17 日,占領諸暨縣城。這是一個大的歷史背景,我知道我要去駕馭這樣一個題材,或許會有困難,所以我從小人物著手,切入這一個故事中。
大的故事背景已經有了,開頭的大場面和中國人民血戰(zhàn)日寇的氣壯山河躍然于紙上!队螕粲⑿邸纷钤绲墓适潞,是我的一篇短篇小說《埋伏》,一萬多字,反映諸暨淪陷后,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的抗戰(zhàn)故事,一名叫武喜春的女游擊隊員救了受傷的國民黨軍營長李昌鵬,李昌鵬最后加入了浙東游擊縱隊,和諸暨人民在敵后戰(zhàn)場上,共同抗擊日寇。武喜春是諸暨鄉(xiāng)下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沒有文化,甚至還很自私,她只是想太太平平過她的小日子,但在鄉(xiāng)親們被殺戮,自己也差點遭受強暴的情況下,終于奮起反抗。故事很簡單,甚至都沒有寫到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戲,人物后來的命運,戰(zhàn)爭最后的情況,這反而給后面創(chuàng)作劇本留了一個巨大的空間。
其實一直到現在,真實去展現浙江地區(qū)的抗日故事很少,當時和一家影視公司的老板喝茶時聊起《埋伏》這篇小說,他也覺得這個故事蠻有意思,就是內容太少,只有一個故事核可以用,就是這個女游擊隊員救國民黨軍營長的事情,當時我靈感一來,說后面這個女游擊隊員成長為女游擊隊長,會不會更有意思。影視公司老板當場就說,這個好,女游擊隊長是影視作品中很少出現的,這個劇本我們可以推進起來。隨后,我開始進行采訪,在新四軍研究會浙江分會里,還采訪了何克希將軍的女兒,何克希創(chuàng)建和領導了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一直到抗戰(zhàn)勝利。當時在何克希領導的浙東游擊縱隊中,有一支在諸暨成立的抗日自衛(wèi)隊,叫金蕭支隊,政委楊思一,其中一大批戰(zhàn)斗骨干都是諸暨人,這更加堅定了我要寫好這部作品的信心。
我始終相信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所以在寫每一部劇本或是長篇小說前,我會先找來大量的相關資料閱讀,然后開始實地走訪,感受當時主人公生活和戰(zhàn)斗的環(huán)境。創(chuàng)作《游擊英雄》時,我先去了金蕭支隊的成立地,諸暨璜山鎮(zhèn)黃家店村,正值嚴寒季節(jié),又恰逢剛下過大雪,同行的朋友說看一下就行了,但我堅持要去山上走一走。山路雖然崎嶇難行,卻收獲了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作素材。
黃家店村在大山的邊緣,易守難攻,民風又淳樸,很方便發(fā)展抗日斗爭,所以金蕭支隊選擇了這里作為成立地點。村里人見有外鄉(xiāng)人來很是客氣,一聊起金蕭支隊,村民就給我們介紹認識了八十多歲的黃友桂老人,他是金蕭支隊成立的見證人。在采訪中,黃友桂給我們講了當年村子里的女英雄張香蓮,張香蓮是個寡婦,艱難地帶著兩個孩子生活,但是對游擊隊員們如親人一般,把家里最好的東西拿給隊員吃,被游擊隊員親切地稱為“香蓮媽媽”。金蕭支隊成立后,她的家里成為抗日游擊隊的義務聯絡站,她也因此被日寇抓去審問了三次,面對敵人的淫威,每一次她都是守口如瓶,寧死不屈,最后敵人也無奈地把她放了回來。還有一次,日軍和偽軍在掃蕩時,游擊隊員們奮勇抵抗,十六歲的游擊隊戰(zhàn)士駱建忠負傷,張香蓮冒著生命危險把他救下,隨后藏在臥躺的水牛旁邊,躲過了偽軍的搜查。在接受采訪時,黃友桂老人還聲音洪亮地唱起了:“槍支尖,槍支長,槍支揮舞發(fā)陽光。你在前面打,我在后面幫。軍民團結,軍民團結,牢牢團結起來把鬼子都趕光……”老人說,這首歌當年在他們這里是十分流行的。
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些采訪來的素材后來都寫入《游擊英雄》中,而且真實的歷史故事,往往是要比虛構的情節(jié)更加生動和感人,也因此在我后面創(chuàng)作的《老虎隊》《雙槍》等作品中,我會用大量的時間去采訪那些經歷過戰(zhàn)爭的當事人,去實地走訪當年的戰(zhàn)斗地。雖然大部分地方已經沒有了戰(zhàn)爭的痕跡,但是如在黃家店采訪時一樣,會有意外的驚喜,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源泉,就算是這一素材在當下寫的作品中用不上,但在以后要寫的作品中說不定就能用上。
寫好《游擊英雄》是 9 月初,天氣還很是炎熱,我的心情也如夏日的地面溫度一般熱烈,這是一個親生的骨肉,已經出現在了我的面前,那時我沒有給它寫一篇序言之類的文章,因為那個時間點上,剛好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F在這一篇《戰(zhàn)爭題材創(chuàng)作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遲到的一篇自序,也是一種紀念。
是的,是不能忘卻的紀念。誠如《壯士出川》《可愛的中國》男一號林江國在《游擊英雄》一書的推薦語中寫道:“這本書反映的是在十四年抗戰(zhàn)中最普通的一群人的生存狀態(tài),我們不是在歌頌戰(zhàn)爭,而是在告訴世人,不管有多艱難,這個民族的魂都不會丟失,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還是如此。不忘歷史,警鐘長鳴!”林江國在這部劇中也出演了男一號李昌鵬,因為出演過眾多軍人形象,本身也有一種硬漢的氣質在,所以他在這部劇中的表演很出色。這或許就是對這部作品最圓滿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