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真誠而又深刻的個人記錄,也是極其難得的國內教育現(xiàn)狀的社會觀察。本書通過講述我和妹妹分別帶著孩子,一個在北京海淀小升初、一個在杭州幼升小,各自為沖刺牛校做準備的故事(注:我和妹妹性格相反,我佛系,她雞血,但是育兒之路上殊途同歸,ZUI后達成一個比較折中平衡的共識),穿插社會上教育競賽和育兒焦慮的現(xiàn)狀,反思家長的焦慮經常來自認知死角和思維誤區(qū),探討教育需要全局意識和長期主義,我們需要尋找自己認知里缺失的關鍵拼圖——更多教育的真相和理念,從而更理性、更從容地規(guī)劃孩子的教育之路。
1.這是一本海淀媽媽的小升初上岸重點學校的闖關記,她成功帶領兒子從等待劃片的無奈到主動出擊考上目標校,總結小升初和幼升小階段必須要注意以及做好哪些事情就能順利上岸等方方面面的記錄,全是干貨。
2.《上岸》是非虛構紀實類社會觀察作品,也是市場上比較難得的真實記錄當代中國家長面臨的教育現(xiàn)狀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關注度和話題性。
3. 《上岸》選取了北京海淀和杭州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家庭類型作為描寫的切入點,既有生動的故事,又同時涵蓋了家長們ZUI關心的各種升學與教育中的選擇問題。
4.作為海淀小升初和杭州幼升小的親歷者,安柏發(fā)現(xiàn),對于“別人家”孩子,對于重點校升學,其實家長大多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一部分,沒看到的部分才是關鍵的拼圖。在分享自己故事的同時,她也會帶著你去尋找這些關鍵拼圖,更明白、更從容地規(guī)劃孩子的教育之路。
5.本書獲得非常高的關注,也獲得教育界等大咖的推薦,知名教育學者、語文特級教師閆學,《浙江教育報》副編審池沙洲鼓掌推薦!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MBA曾經在世界500強央企和外企各擔任數(shù)年管理工作,現(xiàn)在她是一位教育領域自媒體人,出產過數(shù)篇10萬 爆文,多篇文章被《讀者》、光明日報社《教育家》、《浙江教育報》等紙媒刊登,著有《不完美,更幸!黾彝ヅc事業(yè)平衡的陷阱》一書。同時,她還是一位海淀黃莊媽媽,兒子花生在海淀六小強就讀。她的作品來源于生活,真實地反映了當下社會的教育現(xiàn)狀并有著自己獨到的思考。
目錄:
作者序 尋找關鍵拼圖:關于教育我們沒看到的那部分 / Ⅶ
第一章
別人家孩子,看上去很美
在瘋狂的海濱黃莊上學,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3
我家孩子素質教育的短板,就剩學習了 /13
給5 歲孩子報6 個課外班,到底多了還是少了 /22
興趣比較容易,特長相對奢侈 /31
為什么選項多了,家長反而更焦慮了 /41
第二章
家長的自我修養(yǎng):至少不拖孩子后腿
有事白天約我,4 點我要接孩子 /51
小時候沒有好好上的學,有了孩子都要補回來 /59
陪讀媽媽,做嚴監(jiān)工不如做好教練 /66
不管全職還是在職,都是一個好選擇 /74
第三章
養(yǎng)孩子就像開公司
作為孩子的CEO,我好像失職了 /83
給孩子一年花的錢,夠買10 個愛馬仕 /91
課外班的本質是外包,性價比很重要 /97
教育中的“投資”和“消費”,傻傻分不清 /104
第四章
擇校擇的到底是什么?
公辦民辦還是國際學校?我們的誤解太深了 /113
30 萬一年的國際學校,老師卻什么也不教? /119
在學校培養(yǎng)個性,或許是個陷阱 /125
送孩子到新式實驗學校,是做小白鼠嗎? /133
如何定義好學校 /139
做雞頭還是鳳尾,這是個學問 /148
第五章
好學校喜歡什么樣的孩子?
孩子得三年級水平,才能讀一年級? /157
小升初,一場神秘的選拔? /165
越來越靈活的考試:跨學科核心素養(yǎng) /170
成績只是最低門檻:考985 難,申請TOP100 煩 /179
藤校招生官:華裔孩子的優(yōu)秀驚人相似,但是缺少
一種能力 /187
我那個上斯坦福的女同學,真的已經出家了 /195
第六章
身心健康是我們的剛需
孩子沒上牛校,是陪讀媽媽的失? /203
一生這么長,誰還沒個厭學期? /210
當你放手,孩子才能飛得更高 /217
家長是清北,孩子就該上清北嗎? /225
你不能佛系很久,也不能雞血很久 /233
第七章
我是個海淀媽媽,我不需要鉑金包
好的教育不是讓人越活越窄 /241
海淀六小強的紀律還不如美國學校好? /247
孩子的成績走勢,好像我的心電圖 /254
拉大孩子之間后天差距的關鍵:時間管理能力 /260
做海淀媽以后,我離鉑金包越來越遠 /267
第八章
上岸后回頭望,什么才是起跑線?
提早學,到底應該學什么? /277
試著把500 強管理移植到家庭教育 /286
富養(yǎng)并非僅靠金錢,寒門如何再出“貴子”? /294
教育規(guī)劃:既要以終為始,也要以始為終 /301
第九章
面向未來的教育:我們還需要補齊哪塊拼圖?
萬一孩子喜歡的東西沒“前途”怎么辦? /311
如何和諧管理孩子的電子產品? /319
世界需要的是生機盎然的人 /328
后記 /333
尋找關鍵拼圖:
關于教育我們沒看到的那部分
2020 年,對于大家來說很不容易,對于家長來說更不容易。第一是疫情, 2020 年我們經歷了史上最長的一個寒假,一直在家在線上學習。到6 月1 日北京學校才終于線下開學,然而,僅僅過了12 天,孩子又回家上網(wǎng)課了。家長戲稱,過完寒假直接過暑假,孩子打小的夢想,沒想到以這種方式實現(xiàn)了。
疫情給學校開學按下一個暫停鍵,我們的整個教育,也變成了一個大實驗場,所有的老師、孩子、家長,不管有沒有準備好,都投入到這個實驗——全民網(wǎng)課中。從來沒有這樣一個年份,給了孩子充分的自由,也給了他們足夠的考驗。
我身邊的家庭,有本來孩子中考能上六小強高中部的,或者當?shù)嘏琶叭攸c中學的,因為在家學習無人監(jiān)督,中考成績滑坡,只上了普通的高中。
也有孩子,原先成績處于中流,因為足夠自律,開學后反而逆襲成為班上前幾名。在網(wǎng)課面前,學校作為一個物理場所的意義無限削弱。不平等的,不再是學習資源和學習途徑,“不平等”的,變成了家庭教育,也是孩子的自主學習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那么,我們做家長最應該做些什么、如何教育孩子獲得這些能力?
在這個特殊的年份,這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第一個問題。
2020 年,第二個特殊之處是,搖號成為升學的關鍵詞——不管在北京,還是上海、杭州,幼升小和小升初階段民辦搖號、公民同招,對報名人數(shù)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同時,嚴禁以成績、證書等作為入學依據(jù)。
這延緩了部分家長的焦慮,升學之戰(zhàn)也推遲到中考和高考。同時也加劇了部分家長的焦慮,因為他們本來讓孩子多學、早學,可以通過選拔上一個好學校,而在搖號面前,以前的辛苦投入都似乎打了水漂,游戲規(guī)則改成了撞大運。
當幼升小、小升初階段,搖號取代了選拔,拼努力不如憑手氣,那么,家長又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這是讓家長困惑的第二個問題。
我先說說這本書里第一男主角花生的現(xiàn)狀吧。
作為班上的體育委員,在疫情居家期間,花生沒有放棄鍛煉,不僅跟著學校的錄播課按時上體育課,還用“keep”應用軟件天天健身,同時還組織和督促同學打卡運動。
網(wǎng)課期間,花生也比較自律,學業(yè)成績不錯。在2020 年這個多事的春夏學期結束前,他被同時評為校三好學生和優(yōu)秀學生干部,他所在的班級還獲得了北京市先進班集體的榮譽。
至于第二男主角、花生的表弟小布丁,網(wǎng)課期間他的小學致力于開發(fā)和精研自己的教材和課程,老師非常認真,每天要求孩子背誦古詩、做數(shù)學題,大量課外閱讀,積極和家長溝通,讓家長幫著錄視頻打卡、拍照片提交作業(yè),以確保孩子的各方面學習得以落實。為了解每個孩子的情況和家長的想法,班主任還上門家訪。
等到線下開學,小布丁和他的同學們,非但沒有因為網(wǎng)課影響了學習效果,反而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在六小強上了兩年學,我問花生:“你在學校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他的回答是:“遇到優(yōu)秀的同學,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
2020 年讓我們看清了什么是真正的優(yōu)秀:
真正優(yōu)秀的學校展現(xiàn)了管理上的卓越以及超強的責任心,真正優(yōu)秀的孩子體現(xiàn)出了他們的自控力和內驅力。
而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甚至主導,家長平時就需要重視孩子品格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養(yǎng)成,在嚴格要求孩子的同時也要講究科學溝通和心理疏導。
即使幼升小、小升初可以不用選拔,但是中考和高考不會搖號,未來孩子到社會上仍然要憑實力說話。搖號只能影響孩子去哪個學校,孩子對學習的付出卻不能因此減少,家長對優(yōu)質教育的追求也不會止步。一個人的知識和實力積累,也不會因為政策的改變而受到損失。
上岸,曾經是一個升學術語,代表沖刺牛校成功。兩年前,我兒子花生的小升初,我妹妹兒子小布丁的幼升小,經歷了種種波折,就像一次艱苦的航海之旅。而當我們從波濤洶涌的海面登陸到堅實的大地上,上岸后回頭望,很多事變得前所未有地清晰。
此時,“上岸”這個結果已經不是最關鍵的,更重要的是,在親身踐行中,我們在教育認知上的提升,以及逐漸形成的科學養(yǎng)育方法。我們的心態(tài),也從焦慮迷惘成長為堅定從容。
經歷過這一切,我發(fā)現(xiàn),對于各類學校、對于別人家孩子和其他國家教育,其實家長大多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一部分,沒看到的部分才是關鍵拼圖。
焦慮經常來自認知死角和思維誤區(qū),探討教育需要全局意識和長期主義。意識到這點,我記錄下我和妹妹帶著孩子走過的小升初和幼升小,有感悟、有心得、有經驗,也有教訓……作為一個過來人,愿我能帶你看到一些關鍵拼圖——包括教育真相、理念和方法,從而能夠更明白地規(guī)劃孩子的教育之路。
在幼升小、小升初公民同招、民辦搖號的趨勢下,將來,孩子和孩子的差距,不再是民辦校和公立校的差距,也不是學校和學校的差距,而主要是家庭和家庭的差距。
即使擇校變得更加不確定,我們也不能放松對孩子的教育,因為,教育不只發(fā)生在學校,更是發(fā)生在家庭,還發(fā)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我們也不要被別人家的“牛娃”打亂陣腳,而是從中借鑒并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潛能,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是:科學養(yǎng)育,讓孩子煥發(fā)生命力,增加未來的選擇權,活得更從容、更幸福。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資源,而是主動獲取資源的能力,這個時代缺的也不是機遇,而是迎機遇而上的素質。
或許,這是不容易的2020 年,給我們的最大啟示。